03.02 中國相聲界的輩分

近日看到很多相聲類的文章或視頻,誰是誰的師傅、誰誰是一個門派的、誰誰叛變了誰等等。今天給大家說下中國相聲的發展及相聲輩分圖表介紹:

那麼首先得說說第一代相聲藝人,好多人說是朱紹文,說他是相聲的祖師爺,相聲圈的人都這麼說的,其實真正算來,朱紹文應該是第二代,第一個說相聲的人應該是張三祿(咸豐、道光年間的),張三祿本是八角鼓丑角藝人,後改說相聲,代表作《賊鬼奪刀》、《九頭案》等。

朱紹文呢,是張三祿的大徒弟又被相聲界尊為祖師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張三祿雖說是第一個說相聲的,但是對口相聲、群口相聲、太平歌詞等都是朱紹文首創,所以朱紹文被尊為相聲祖師爺!

朱紹文生於同治、光緒年間,藝名窮不怕,常在天橋撂地演出,當時天橋有八大怪,我們這位相聲祖師爺就是八大怪之首。祖師爺不得了,創立了太平歌詞,我個人覺得,相聲要是沒有太平歌詞,是很難立足於曲藝的。

朱紹文還有兩個師弟,阿彥濤和沈春和。

二代朱紹文最早的弟子藝名叫“貧有本”,貧有本沒有傳人。後來的弟子富有根、徐有祿、範有緣、春長隆,皆代有傳人,且支脈興旺。

二代阿彥濤收徒恩緒、高聞奎,恩緒就是馬三立的外祖父,高聞奎沒有徒弟。

二代沈春和先後收有六位弟子魏昆志、馮昆治、王有道、李長春、高聞元、裕二福。

三代富有根收徒裕德隆(相聲八德之一 德子輩大師兄)。

三代徐有祿收徒焦德海、徐茂昌、劉德智。

三代範有緣收徒郭瑞林、周德山。

三代春長隆收徒馬德祿。

三代恩緒收徒李德鍚、李德祥、張德泉、華子元、來德如、王葆山、廣闊泉、高玉峰、謝芮芝、駱採舞、戴致齋。

三代馮昆治收徒高德明、吉坪三、高德光、高德亮、常葆臣、郭伯山。

三代高聞元收徒唐玉福、李萬興、張傑堯、韓子康、劉月樵。高聞元是高德明、高德光、高德亮的父親。

這就傳到第四代了,大家看看,第四代人脈就很興旺了,差不多有30人,第四代主要介紹下相聲八德。

第四代相聲八德:裕德隆、焦德海、馬德祿、劉德智、李德鍚、李德祥、張德泉、周德山。

四代裕德隆收徒汪兆麟、陶湘如、李少卿、張雲武、張紹堂、吳景春等。

四代焦德海收徒張壽臣、李壽增、富壽嚴、李壽清、葉壽亭、於俊波、常連安、朱闊泉、湯金澄、於堃江、尹鳳岐、彥授辰、路彩祥、白葆亭等。

四代馬德祿收徒高壽亭、高桂清、楊聞華、尹壽山、郭榮起等。(馬德祿是馬三立的父親)

四代劉德智收徒張振魁、郭啟儒等。

四代李德鍚收徒馬桂元、玉小亭、焦葆奎、鄭仲衡等。

四代李德祥收徒馬壽巖

四代周德山收徒馬三立、劉桂田、李桐文、連秀全、寶壽華、魏常玉等

四代張德泉沒有收徒。

到第五代了,第五代說幾個主要人物:張壽臣、常連安、郭榮起、馬三立、朱闊泉。

五代張壽臣收徒常寶堃、田立禾、劉寶瑞。

五代常連安,常派創始人,長子常寶堃、次子常寶霖、三子常寶霆、四子常寶華、五子常寶慶、六子常寶豐及其孫常貴田(常寶堃之子)等都說相聲,代有傳人,人稱“常氏相聲世家”。長子常寶堃就是小蘑菇,於朝鮮犧牲。

五代郭榮起收徒楊少華、常寶霖。

五代馬三立,馬派創始人,收徒尹笑聲、常寶華、班德貴等,長子馬志明。

五代朱闊泉,侯寶林、馬志明、王鳳山的師父。

後來大家說的中國相聲三大家,常家(常連安)、馬家(馬三立)、侯家(侯寶林),都是在第五代到第六代形成。

到第六代,代表人物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等

侯寶林,侯派創始人,侯寶林被尊為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並被譽為語言大師。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把歡笑帶給觀眾。以他為代表的一批相聲藝術家使這門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他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除創作和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以外,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他還注重培養年輕一代,一些活躍在相聲舞臺的名家都是他的學生,如馬季、師勝傑等。

劉寶瑞的相聲作品借鑑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大膽革新創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尤以單口相聲見長,被譽為“單口大王”。收徒唐傑忠、刑文昭。

常寶堃,常連安長子,藝名小蘑菇,常寶堃於1931年拜張壽臣為師學習相聲,後與趙佩茹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抗日戰爭期間常寶堃在天津與陳亞南等組織“兄弟劇團”任團長。因編演相聲《牙粉袋》、《過橋票》等而遭日偽政府迫害。新中國成立後,編演了《新燈謎》、《思想問題》等新相聲,擅演曲目有《五紅圖》、《批三國》等。1951年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慰問團,於4月23日在朝鮮光榮犧牲。收徒蘇文茂。

六代趙佩茹收徒侯耀文、常貴田、高英培、李伯祥。

六代常寶華收徒牛群。

六代班德貴收徒範振鈺。

六代佟大方收徒張文順。

等等,(特別說明下,石富寬本是第五代高鳳山的徒弟,與侯寶林他們一輩,後自降一輩,就和侯耀文一輩了)

到第七代, 著名的有馬季、蘇文茂、侯耀文等等

中國相聲界的輩分


馬季,原名馬樹槐,1934年8月2日-2006年12月20日,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已故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1956年,馬季進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師從侯寶林先生。1965年後,馬季正式成為中國相聲演員。80年代,馬季把相聲搬上以春晚為標誌的晚會舞臺,1983年被委任為第一屆春晚總策劃,1984年創作《宇宙牌香菸》進入春晚,1987年馬季創作群口相聲《五官爭功》,1989年春晚表演相聲《送別》。1991年創作相聲《訓徒》,1996年創作作品《老少樂》。2003年10月3日,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馬季出席並題匾。2006年9月,中國曲藝界的牡丹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馬季。2006年12月20日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逝世於北京,享年72歲。收徒姜昆、馮鞏、劉偉等。

蘇文茂,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常寶堃的弟子。先後與朱相臣、馬志存等人合作,以其蘇派相聲的藝術魅力在我國相聲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以“文哏”見長,文而不溫,含蓄雋永,是我國相聲界“文哏”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將相聲“文哏”藝術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譽為“文哏”大師。演出的代表作品有:《文章會》、《蘇批三國》、《論捧逗》、《汾河灣》等傳統節目,他創作的《大辦喜事》、《美名遠揚》、《得寸進尺》、《廢品翻身記》等段子,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2015年5月3日中午12時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收徒宋德全。

侯耀文,(1948年7月17—2007年6月23日),中國著名相聲作家、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自幼受其父侯寶林的薰陶,1960年登臺,有四十七年的藝齡。他生前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鐵路文工團總團副團長、說唱團團長,主管曲藝說唱業務。侯耀文先生的表演幽默、生動,其相聲作品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在相繼推出《糖醋活魚》、《洞房破迷信》、《口吐蓮花》等作品後,陸續參加了十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兩次獲得“中國十大笑星”稱號。2002年,侯耀文出任中國鐵路文工團藝術指導和說唱團團長。2004年,侯耀文正式收郭德綱為徒。

中國相聲界的輩分

第八代,大家熟知的,姜昆。馮鞏、郭德綱、于謙、李菁等等。

李菁是師勝傑的徒弟,姜昆和馮鞏都是馬季的徒弟,郭德綱是侯耀文徒弟,于謙是石富寬徒弟。

目前來說,堅持相聲的,估計只有郭德綱于謙他們了,郭德綱弟子眾多,德雲社-說相聲,代表徒弟有欒雲平、岳雲鵬、張雲雷、陶陽等。姜昆和馮鞏都是文聯和曲協的領導了,說相聲不多了,他們的徒弟也以小品為主了,如馮鞏的徒弟,賈玲、大潘、白凱南等。

中國相聲歷經百餘年,多少代人、多少大師的努力,給全國老百姓帶去歡笑,我們希望相聲能一直髮展、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