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後,全渠道新商業社群銷售進入了快車道

疫情之後,全渠道新商業社群銷售進入了快車道

疫情之前就有許多商業一直在佈局全渠道銷售,但到了2020年春節,這個計劃則立刻進入了快車道。

十七年前的“非典”,彼時借勢興起的以淘寶網為代表的電商登上了中國商業歷史的舞臺,開始了對傳統“店商”的奇襲。十七年後的2020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會不會是在給店商一個逆襲的機會?

疫情之後,全渠道新商業社群銷售進入了快車道

近年來新零售和數字化商業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如果說以前是可做可不做,觸網對當下的實體商場來說,則是非做不可了。

疫情之後,全渠道新商業社群銷售進入了快車道

疫情之前就有許多商業一直在佈局全渠道銷售,但到了2020年春節,這個計劃則立刻進入了快車道。

“我們嘗試的步伐正變得越來越快。”黃麗華是某商場CIO,其選定的方向是“社群營銷”,也就是通過微信群的方式,與客戶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從而達到銷售轉化的目的。其商場目前建立了上百個微信群,涵蓋了包括女裝、化妝珠寶、男裝、運動、兒童、家居以及餐飲等多個品類。

疫情之後,全渠道新商業社群銷售進入了快車道

“其實,疫情來之前,我們就已經有意識要做線上營銷,但沒那麼迫切,因為覺得這只是一種創新。但後來我們發現,早已經開始做線上業務的品牌,在這次疫情期間收益卻是最大的。”黃麗華說。

康養品牌六貴堂專櫃的營業員陳一珍就是品商銷售微信群的嚐鮮者。她疫情期間每天接待的現場顧客雖然不多,但依然忙碌,給產品拍照,寫詳情頁,打包,發貨,她有點兒像網店小二。

她告訴記者,剛開始做線上營銷的時候,效果並不好,但隨著線上互動的日趨頻繁與顧客人數的增加,店鋪每天的銷售額也在逐步提升,銷量最高時一天可以達到4000-5000元。“消費者從家庭康養品的購買到收貨,全程實現無接觸服務。此外,為了保障消費者安全,我們的商品從出庫到包裝再到發貨的過程中,要對商品包裝進行多次消毒。”同時,配送員每次出單前,都會嚴格測量體溫。

線下實體商業向線上轉型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由於其商場線上營銷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日均線上銷售額分到了120多個專櫃,數據暫時還不高。

疫情之後,全渠道新商業社群銷售進入了快車道

目前,該商場已經開始啟動線上營銷服務,併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項目組,來推動整個商場的線上業務,運用品牌網絡機構的線上平臺,幫品牌做線上推廣和交易。黃麗華表示,未來,在做線下線上全渠道營銷的時候,第一我們需要藉助第三方線上平臺來銷售我們的商品,第二個我們將打造社交化新商業,用品牌互聯網新媒體社交分享的模式去做線上營銷,把我們品牌理念、價值,以及商品賣點跟消費者進行展現與入口引流。

黃麗華進一步表示,“轉型線上其實對於傳統的門店來說,甚至是對與我們一起合作的很多供應商來說,在理念上並不陌生,但是操作起來確實很難,因為我們沒有基礎。因此,我們現在與品商生態圈協同營銷,啟動了品牌聯合福利群-品商生態圈,有品有道有商幫。同時,通過線上培訓,邀請了專業人士對員工進行講解。這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更要堅定信心,才能一直走下去。”

除了人員的培訓,流量的獲得,線下客流的轉化等都將是傳統商場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立足服務社區,提供比電商平臺更好、更快、更有人情味兒和本地化特點的服務,都是我們這樣的商場需要思考的問題。

天下品商:對於傳統商場如何降低“上網”成本,天下品商專家認為,疫情以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會在傳統實體商業中持續下去。線上的發展也要依託於線下的銷售。其實,此前很多商業曾經探索過線上銷售方式,如App或者網上商場,但經營情況並不理想,成本還較高。但如今很多商場嘗試通過(內容+社交+商務)模式,將消費者加入微信群的方式進行銷售,其實是有一定發展空間和機會的。

“這種模式和微商有很大區別,微商做的是中間的流通環節,掙差價。而實體商業的營業員就可以通過微信社群或朋友圈和消費者進行更親密的溝通,展示最新專櫃產品,甚至可以做到幫助消費者積分等優惠福利。”專家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