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刘自主|《米桥》--真实的米桥,没有桥、也没有大米

来源;宁县微生活企鹅号

刘自主|《米桥》--真实的米桥,没有桥、也没有大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方一位知识分子随着支援大西北建设的队伍来到宁县,听说这里有一个叫米桥的地方向组织申请要去米桥,问其原因原来是对久违了的大米海鲜十分挂念。看到“米桥”二字:“米”想到了大米,“桥”想到了水,有水便有鱼,不知不觉将这里幻想成了鱼米之乡。真实的米桥,没有桥,也没有大米。至于水在机井出现之前大多靠人担驴驼采集沟壑中的山涧泉水,原面狭窄很少凿出水井。

米桥这一称谓又从何而来,此处米姓居多,米桥原名米家峪,紧接米桥街米家仡佬据说是宁县周边几个县米姓的老户(祖源)。米桥街西南边葛拉沟与北边的蒿柴沟在这里汇合,将黄土塬面斩断分成了早胜塬和山河塬。据说以前两塬靠铁索桥相连,方志记载清朝乾隆二十九年重修过。相传曾有地方官上书申请修复铁索桥银两时,上报说铁索桥长八十里,便有了八十里铁索桥的说法。久而久之米家峪就成了米桥。米桥北边九龙川将米桥与春荣乡、九岘乡隔离,在战争年代也就是九龙川成了国共两党缓冲地带,米桥东边的九岘、东北的正宁柴桥子都是当年很有影响力的根据地,民国时期凭此天堑修筑土桥,中间凿断,加木板吊桥,筑桥头堡,两塬塬头筑碉堡若干驻军队控制交通。

刘自主|《米桥》--真实的米桥,没有桥、也没有大米

米桥的称谓虽然来得晚些但不影响这里的辉煌。前些年米桥的冯堡一带村民修建庄基时挖出了一些几乎接近泥土的球形陶罐,这些陶罐里面装的是快成为泥土的骨灰。这些陶罐佐证了先秦时期,统治西北与强秦抗衡500余年的义渠戎人火葬风俗,也找到了这里的人类较早足迹。这只是米桥繁华的冰山一角,真正的繁荣大抵是在汉朝,米桥的胡张村不断有一些历史遗存出土,这里散落着一些质地粗糙的残碑,被一些史学家认定为汉泥阳县旧治所在。这也印证了《史记正义》:“泥阳故城在罗川县北三十一里”和《甘肃通志》:“泥阳故城,在县(宁县)东南五十里”的历史记载。从泥阳故城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带曾经的繁荣,泥阳县曾经管辖了马莲河以南现在宁县东南区和正宁县及周边大片地域,泥阳县初步奠定了这一带以后的村镇摆布,早胜、良平、平子、米桥及正宁西坡这些乡镇自西向东在原面上依次摆布,而且每个乡镇治所相距均在20里左右似乎跟秦汉时以距离划分行政区域“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相吻合,汉制的一里正好是 415.8米。从黄土高原水土流速度来推断,葛拉沟至少在平子米桥一带还没有将早胜塬跟宫河塬分开,泥阳故城所在的胡张村在这快大塬的中心部位。胡张村附近的安子、高仓、可钦、……这些地名似乎都与泥阳故城有着一定联系。说到汉朝我们就很容易想到佛教的西来,寺千邑、老庙、……这些地名不难看出这里宗教活动和居民众多,至今我们还在老庙、可钦、常邑、龙湾、柏树底等一些村子能找到遗留下来庙宇踪迹。

说到这里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地名似乎都有一定来历。譬如说柏树底,这里原边有古庙,庙里栽植有两棵巨大柏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神在人上,村中的吉姓居民在原下沟湾处居住,久而久之这里不叫吉家庄,也不叫吉家堡,就叫柏树底。唐时的宁州故地都流传着狄仁杰斩九龙为民除害的故事,米桥北邻九龙河正是这个故事发源地,米桥东北的剁(东)龙头村据说就是当年狄仁杰剁去龙头的地方,剁龙头村有一条通往九龙川的山路,此路在上岭上蜿蜒盘旋似一条龙缠绕在山上此坡名曰龙尾(yi)坡,只可惜穷凶极恶的老龙逃出九龙川身体尚在山上,刚伸出塬头的龙头就被剁掉了。

时光流逝,米桥成了宁县比较偏远的乡镇。安子路口一度成了米桥代名词,甚至其它地方的人知道安子路口而不知道米桥,安子路口位于米桥、平子之间通往正宁的要道上,北通高仓、可钦、屈家等村可达九龙川,多商店药房。过往客旅较多,附近村子闲散人员聚集这里纠集一些不法分子坑蒙拐骗。一度成了米桥人不愿揭开的伤疤,多次整治安子路口已海清河晏,商铺林立成了米桥除米桥街的又一商贸中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米桥曾一度划归临近的正宁县管辖,米桥老百姓在正宁县城建设中纳粮纳税,无私奉献。曾有人说过去的正宁县城有一半建筑的青砖灰瓦都出自米桥。大抵囿于正宁县小赋重和民众“故土难离”几年后,纷纷要求回归宁县。行政的回归并未阻断米桥人与正宁的联系,两地居民不但多姻亲而且经济联系紧密,日用品农副产品买卖交易大多要在正宁县城集市上完成。正宁为了方便米桥人出行把公交也通到了米桥街道,这也是全市为数不多的跨县公交。

米桥不但与正宁居民交错居住,地形还象犄角一样插进了正宁县城,老庙村部分人家就住在正宁县城西关。头脑聪明的米桥人也就成了正宁集市商贩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过正宁的人都会称赞的特产豆腐,豆腐的正真产地并非正宁而是米桥,只是在正宁县城销售而已。豆腐这种华人文化圈的菜肴,大江南北各有特色,米桥产的豆腐虽然是传统的那种,但却让心灵手巧的米桥人做活了,其质地细腻且筋斗,硬且富有弹性,烹饪过程不糟不烂,入口细腻爽滑,味甜气香。据说米桥的豆腐不光是水好,而且制作工艺独特,磨制时若干黄豆要加一斤小麦共同磨制,当然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