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私募股權、創投拿到“王炸”,科技投資再迎重磅利好

私募股權和創投行業的“王炸”!

上週五晚間,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2020 年修訂)》(簡稱“《新規》”),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新規》的出臺給“至暗時刻”、甚至是處於“存亡邊緣的”一些中小私募股權、創投行業再次帶來生機。

“《新規》出臺前,我們參加了證監會前期對減持股份規則的調研,可以說出臺不意外,監管機構回應了行業的關切,而且這個時候出臺這個政策恰逢其時。從改動細則的來看,也是比較務實的。”國科嘉和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戈告訴第一財經。

在上海某私募股權機構副總看來,新規最核心的一點便是,對於符合優惠政策的投資機構資質的認定:即什麼樣的機構能夠滿足反相掛鉤的政策。

“救命稻草”

猶如一根“救命稻草”,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至暗時刻迎來曙光。

2020年3月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2020 年修訂)》,對2018年發佈的《特別規定》作出調整。

“這個規定出臺的背景是:宏觀上,發展高新技術、大力扶持高科技企業是國家產業升級、結構轉型的必由之路,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就是最有力的抓手之一。而在行業層面,私募股權基金募資難凸顯,甚至可以說來到‘至暗時刻’,除了頭部機構外中小機構很難融到資。與此同時資金還存在退出難的問題,LP投資GP的信心大幅下降。”國科嘉和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戈表示。

去年以來,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行業普遍面臨募資困難、退出困難等問題,私募股權創投行業普遍反映,2018年頒佈的《特別規定》對創業投資基金適用反向掛鉤政策條件要求偏嚴,建議加大減持政策優惠力度。

2019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創投市場活躍度連續滑坡。投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創投交易數量僅101起,與2019年1月相較驟降84.44%,交易總金額僅17.88億美元,與2019年1月相較驟降67.75%,創投交易數量及規模雙雙觸底。

2020年伊始,中國VC/PE市場基金募資在資本寒冬的環境下本來就備受煎熬,因為特殊的原因行業募資遭受巨大困境。投中數據顯示,曾經活躍度最高的IT及信息化、醫療健康、互聯網等領域,交易案例數量與2019年1月相較,各行業同比平均降幅均高達80%。

“除了一些頭部機構,中小基金可以說募資特別的難,加上市場化退出難,‘投資-退出-再投資’無法形成閉環,LP出資意願很低。”某PEVC人士也稱。

對於《新規》出臺的背景,證監會表示,為進一步鼓勵、引導長期資金參與創業投資,促進創業資本形成,助力中小企業、科技企業發展,著手對《特別規定》內容作出相應調整。

“這個時候私募股權行業急需走出困境,所以說新規的出臺恰逢其時。”王戈表示。

符合優惠政策機構數量大增

2018年3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根據此次規定,創投基金在享受反向掛鉤機制時,有兩條“分界線”之一,便是創投機構對“早期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投資佔比超過50%。

包括王戈在內的諸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高管認為,新規最為核心的一點是,簡化反向掛鉤政策適用標準。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原2018年的《特別規定》要求創業投資基金申請享受反向掛鉤政策需要符合兩個條件:項目投資時符合“早期中小企業”或者“高新技術企業”外,還要求該基金“對早期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合計投資金額佔比 50%以上”。

而此次修訂予以簡化優化,僅要求申請反向掛鉤的項目在投資時滿足“投早”、“投中小”、“投高新”三者之一即可,並刪除基金層面“對早期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合計投資金額佔比50%以上”的要求。

“按照之前的規則,一開始大量的機構是不滿足要求的,像我們這種原來投了很大一部分PE,滿足50%投資中小、高新企業的要求需要一定時間,當然這兩年下來,符合要求的機構也越來越多。”上述上海私募股權基金副總向記者透露。

王戈也認為,簡化反向掛鉤政策適用標準,這也是此次新規最大的亮點。“以前的政策是針對的是必須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為創投基金的機構,這次是放寬到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這也是最大的實質性改變。”王戈說,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投資符合要求的高科技企業,就可以適用新規;以前的政策導向是讓利給創投基金,現在是不僅是創投基金,同樣包含了私募股權基金。”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中國整體私募基金行業規模是13萬億,其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7.92萬億元,而創業投資基金規模為0.94萬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能夠享受政策紅利的私募基金規模範圍從0.94萬億增長到7.92萬億。

鼓勵“耐心資本”

與2018年的特別規定相比,《新規》取消了投資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創業投資基金減持限制。這一變化的出發點是,反向掛鉤政策旨在鼓勵真正從事長期投資的基金更為便捷地退出,從而實現再投資。

具體來看,為引導長期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對投資期限達5年以上的創業投資基金,鎖定期滿後不再限制減持比例,更好體現差異化扶持和引導——此前的投資期限在48個月上的,在1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我們在看項目的時候,同樣結合科創類企業的上市,整個投資週期其實是在縮短的。我們基金是5+2,原來政策我們都要考慮,上市準備期1-2年,退出期1年,投資期壓力就很大。現在可以上科創板或通過新三板的轉板,整個週期相對都是可控的。”上述上海私募股權基金副總稱。

“投資五年後對減持沒有要求,也就是鼓勵長期投資;這次新規也鼓勵符合這兩點的基金:一個是耐心基金,鼓勵投早穩定投長;第二是鼓勵投中小創為國家的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這也是新規的最為有力之處。”王戈說。

一位證券私募基金經理認為,此次對創投、私募股權基金的政策利好與再融資新規是一脈相承,是科技板塊投資的又一重磅利好,特別是基於貨幣寬鬆預期下,將從一二級層面共同刺激科技板塊的走強。

另外,此次通過交易所修訂實施細則,取消了創業投資基金減持受讓方的鎖定期限制;並且,調整投資期限截至點,由“發行申請材料受理日”修改為“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日”。

“原來的投資截至時點是‘發行申請材料受理日’,正常情況下到上市還有1年左右時間。新規直接把這一年省去了,可以說是大利好,並且對我們基金來說,能告訴創始人退出期要多少,IPO期是多少,加上現在上市相對來說縮短,留給更多空間和時間用於企業的自我運營。”前述PEVC人士進一步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