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道德經奧祕:三個頂級思維境界,受益終生!

寫《道德經》,老子透露一個人生秘密,他觀察世界有獨特的思維境界。

道德經奧秘:三個頂級思維境界,受益終生!


一、如水滴一樣守弱,如大海一樣守法度。

大多數人受苦辣酸甜感覺吸引,心神受慾望的干擾,如夢如幻生活在世間,難以理解天地奧秘。

老子要從人的精神內在反思,一層層向世界本源追問,反而找到了宇宙的真相,道!

他以思想為船,以道為錨,在天地間探索,孤獨卻不寂寞。

在很多山崖下,有凹凸不平的大石,它們因為水滴石穿而變形。現在,人們發明了水刀,高壓的水流能切割金屬與大理石。

水,柔柔弱弱,為生命提供能量,又因外力施壓變成各種模樣。水之道,是柔中有剛。

任何宏觀的大雨,都是由弱小的水滴構成。任何江河湖海都是由水滴聚集演變而成。水之道,是包容,是以弱勝強。人生當學水滴一樣守弱,管理好量變到質變的力量,《道德經》透露的是這樣的秘密。

道德經奧秘:三個頂級思維境界,受益終生!


幾滴水能救活一顆幼苗。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是水善待生命不爭之道。如水滴一樣守弱,如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則任何攻擊不能真正勝過你。所謂“天下莫6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大海,是有自然法度的。它處在最低處,讓水流千轉歸大海,這是大海之道,是吸引力法度。

《道德經》提醒人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大海是與天道相依的,潮來潮往皆有法度,這是大海的誠信之道。趕海的人,會在合適的退潮時間找到衝上沙灘的貝殼螃蟹。

週而復始潮來潮往的大海,教人胸懷寬廣,教人慷慨,教人誠信有法度。

道德經奧秘:三個頂級思維境界,受益終生!


二、如小草一樣守住平易,如竹根一樣抱朴含真。

在《道德經》中,老子要告訴道是什麼,人們如何與自然相處,道法自然。

人是受自然天地影響的,正如月亮能引發地球海洋的潮起潮落,人無法擺脫天地的影響。

人的頭圓如天,腳方正象大地。耳目如同日月,四肢如四時,金木水火土對應五藏,天有風雨寒熱,人有喜怒哀樂。本質上說,人與這個地球的萬物相關,都是原子、量子互動結果。

小草柔弱微小,常受野獸與人踐踏。小草渺小平易,卻生命力頑強,鋪成綠色原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地球上大部分的植物幼苗都曾如草一樣渺小,慢慢進化過來。生命力雖小卻頑強,這是草的平易生機之道。

萬物在大道面前,都是陰陽變化,不以人的好惡轉移。《道德經》教人“儉”是人間之寶,不貪戀過多,衣食住行不必過分奢華。讓五官得到更多休息,才能體會自然之道。

當擺正心態,如小草一樣守住平易,不以自己的聰明為傲,不以自己的勢力為尊,不以自己的富貴逼人,方能長久。


好高而惡低,好得而惡失,好尊貴而惡卑賤,讓人心生厭惡,都離道太遠。心態如草一樣平易近人,你會發現你的朋友很多。踐踏草的野獸牛羊可能早死於刀下。

玫瑰因嬌美而被人折斷,蝴蝶因豔麗而被捕捉變成標本,樹高被砍伐變成傢俱。很多人臨終才明白,比起生命健康來說,貪財好利、趨炎附勢就不值得了。

做什麼樣的人,《道德經》教會人很多。內在的思考反省,決定了人的差別。

毛竹種下,五年之內看不到生長,默默地發展自己的根系。五年後毛竹破土而出很快就長到幾十米。竹根,有抱朴含真之道。

如竹根一樣默默在土中成長壯大,做一個抱朴含真的人,那麼有一天破土而出,凌空亦虛心都是自然而然的……

《道德經》提醒我們: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減少過多的慾望,就是減少過多的能量外洩,人的氣血才會精純旺盛,才能充分感悟,精神飽滿,才能理解更多,積蓄強大的能量,再做事成就更大。

道德經奧秘:三個頂級思維境界,受益終生!


三、如山一樣守住安靜無為,如幽谷一樣守住空虛自然。

人生,一定要找機會登上高山,站在高山上俯視,目光遠眺心境會豁然開朗。當年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老子登上華夏文明的山巔,寫下《道德經》。站得夠高,眼界和心境自然不同了。

山,安靜地呆在那裡,好像什麼也沒做,無為的樣子,卻成就了松柏的高潔,鮮花的燦爛,山泉之甘甜。


山,靜立在天地之間,不管天給與多少風雨,不管山上有多少次花開花謝,不管周圍有多少鶯飛草長,依然能安靜以待。

如山一樣安靜無為,世間百態如過眼雲煙,無為無不為也。

幽谷,能讓飛不高的蝴蝶落腳,能讓爬不動的蚯蚓安身,能讓流不完的瀑布歸位於谷中湖泊,能讓飛不遠的小鳥安家歌唱。虛懷若谷,就守住了人生別樣風景線。低到無人理睬的幽谷塵埃,能開出清雅別緻的蘭花。虛空,就有容納的各種可能。


《道德經》認為,自然界的能量有收有放,火山噴發也有冷卻時,暴風驟雨不能持久,所以人應該精神內守,學習山的安靜無為,學習幽谷的空虛自然。

沉迷於聲色犬馬,人的血氣向外馳騁。喜怒哀樂耗盡人的精力。老子認為保持恬淡虛靜方能接近和理解大道。無為才不會外物所累,才能徹底感悟自然之道。致虛極,守靜篤,進入悟道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