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德魯克:那些有極高成就的人,都具備哪些特質?

本文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於1999年在非營利管理基金會(現為領導與領導學會)會議上的講話。


德魯克先生圍繞“自我管理”這一話題展開論述,雖然時隔多年,但裡面所提到的觀點和理念,非常具有預見性,直到今天仍然對我們有所幫助。推薦大家慢慢細讀。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德魯克:那些有極高成就的人,都具備哪些特質?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01


有史以來第一次

我們必須自我管理


數百年之後,當我們當下的歷史可以從更為長遠的角度來撰寫的時候,我想非常有可能的是,在那個時代的史學家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科技,不是互聯網,也不是電子商務,而是人類的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有史以來第一次,我是說真的第一次,有大量的而且數量仍然在不斷增加的人有了選擇的餘地。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必須自我管理,然而,我們對此完全沒有準備好。


在這次演講中,很多人非常貼心地給我提出了很多問題,對此我非常感激。但是,這28個問題中沒有一個問題是和自我管理有關的。


這些問題都集中在:


“我該如何和別人相處?”

“別人該如何對待我?”

“如何讓自己受到更多的重視?”


然而沒有一個問題提到:“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我應該如何瞭解自己?”


這不奇怪,在整個歷史中,實際上沒有人有選擇的餘地。


直到1900年,甚至在最發達的國家,絕大多數情況還是子承父業,這還要說運氣好。那時只有向下的流動,而沒有向上的流動。如果你的父親是農民,那麼你也是農民,如果他是工匠,那麼你也是工匠,以此類推。


如今突然有大量的少數人——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可以做選擇了。甚至,他們可以擁有多於一種的職業。


在我看來,現在人們的工作生涯接近60年,而在1900年,則只有20年。實際上,我們的工作生涯增長得比整體壽命增長快很多。


我們最先看到的現象之一是,很快我們將不再認為退休是工作生涯的終點,退休年齡甚至會比過去早一些,但是工作生涯會持續下去。


可以預測到的是,在未來25年,即使是在美國,大多數人直到70歲還會繼續工作,也許不是某家公司的全職員工,而是臨時或者兼職人員。


部分原因是出於經濟需要。我的孫輩們不再願意把收入的35%用來供養完全有能力工作的祖父輩。因此,無論你在退休賬戶裡存了多少錢,只有很少數人能夠不靠一些額外的收入來過活。


不過,知識也給了我們選擇。


我的高級管理研修班的學生們平均年齡45歲,都是成功人士,他們每個人都會提到:“我不打算在目前的工作上結束我的職業生涯。”


他們每個人都表示:


“我最底下的抽屜裡有一盒名片,裡面有一旦我想換工作就可以聯繫的20個人的名片。我每兩個月都會給他們打電話保持聯繫,以備我想另謀發展。”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滿意現在的老闆,相反,他們會說:


“現在這家公司需要一個好的有機化學師,但是我看得出來,在未來幾年內,我們的產品、市場就會改變,到時候他們不再需要像我這樣的人,我也不願意只是坐在辦公室裡看文件。”


所以,我們首先必須學習瞭解自己。我們對此並不瞭解。


德魯克:那些有極高成就的人,都具備哪些特質?


02


大多人以自己的無知為傲


當我問這些學生:“你知道你擅長什麼嗎?”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答案。


“你們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一些什麼以便充分施展才華嗎?”他們甚至沒有一個人問過這樣的問題。


相反,他們大多以自己的無知為傲。


你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非常自豪於自己看不懂資產負債表。然而,如果想在今天的環境中成功,一定要看得懂資產負債表。


另外一方面,有的會計師對於自己無法與人相處,同樣感到自豪。這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應該是感到羞愧才對,因為這種事情可以學得會。學會說“請”和“謝謝”並不困難,而這種禮貌可以讓人和你友好相處。


然後,我接著問:“你知道自己是怎麼工作的嗎?”好吧,大多數人知道自己是早起型還是夜貓子型,但是幾乎沒有人瞭解自己是閱讀型還是聆聽型。


然而,實際上世界就是如此劃分的。


艾森豪威爾是一個成功的將軍,卻是一個失敗的總統,原因就在於他的閱讀能力超強,而他的兩位前任羅斯福和杜魯門都是聆聽型的。


他想要做一個聆聽者,但是他聽不進去,只能閱讀。


另外,林登·約翰遜總統像其他任何一個國會議員一樣,有著超強的聆聽能力,卻完全無法閱讀,他的眼神凝滯,他必須用聽來解讀。


艾森豪威爾不知道這一點,我的學生也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客戶更是不懂。


然而,這會產生很大的差別,你只需要告訴此人:


“聽著,我是一個聆聽者,所以在你把那份重要的報告給我之前,告訴我裡面有什麼”。


或者,“我是一個閱讀者,在你對我長篇大論之前,給我一兩頁報告讓我先看看”。


然而,沒有人知道這種差別。


同樣地,很少有人知道自己適合哪裡,有著什麼樣的脾氣,或者是什麼樣的人,是否適合待在大公司。


我最小的女兒在一家大企業工作,如魚得水,而我其餘的家人,沒有一個能在大企業做事,都不適合待在大企業。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


我是否能與別人合作?我是獨行俠嗎?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努力的目標是什麼?我的貢獻在哪裡?


德魯克:那些有極高成就的人,都具備哪些特質?


03


我們大多數人低估了自己的長處


如同我前面所說的,這是史無前例的,唯有天賦過人者例外。


萊昂納多·達·芬奇有著整本的筆記,在這些筆記本里有對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莫扎特也懂得這些,而且瞭解得非常詳細。


各位或許也知道,莫扎特是音樂史上唯一擅長兩種完全不同樂器的演奏家,他不但是鋼琴大師,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小提琴大師。


然而,他認定一個人只能精通一種樂器,原因在於,如果要精進琴藝,每天必須練習3個小時,而他每天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他選擇放棄小提琴。


他知道這個道理,也把這個道理寫了下來,流傳下來的筆記本就是最好的證明。有極高成就的人總是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說不,他們總是知道應該追求什麼,以及知道該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這便是為什麼他們能夠獲得極高的成就,而如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這些。


這些並不是很難,關鍵在於學習達·芬奇和莫扎特的做法,寫下來然後加以複核。


我不是在告訴大傢什麼新方法,這種方法在14世紀就已經有了。關鍵在於每次你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前,把預期會發生的事情寫下來,然後再回過頭來問:“這個決定的結果是什麼?”


寫下這些結果也能讓我們更易於發現自己的長處。我要說的是,

我們大多數人低估了自己的長處。


我們把自己擅長的事情想當然,認為我們自己擅長的事情來得很容易。


我們認為,除非是艱苦奮鬥得來的,否則就沒有什麼價值。這是一派胡言。


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哪裡需要提高,我們有哪些缺點,我們哪些不擅長,或者上天沒有賦予我們什麼樣的才華。


是的,只有在極個別的情況下我們會知道這些。就像是我不需要別人的反饋也知道,我不可能成為畫家,2歲的時候第一次把蠟筆拿在手裡我就知道了。


但這只是極端的情況,那介於這兩個極端的中間地帶呢?你不見得真正知道“我不適合做這個”。於是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未來30年,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必須學習找到自己的定位。


德魯克:那些有極高成就的人,都具備哪些特質?


04


想要過充實的人生

必須基於長處和價值來管理自己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我們必須承擔管理自己的責任。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那樣,這樣的一個變化程度超過任何的科技變化,超過任何的人類處境的變化。


沒有人教這種事情,沒有一所學校、一所大學能教這些,也許還要再等上100年,才有人教這樣的課程。


然而,在這之前,追求成功者會想要做出貢獻,想要過充實的人生,想要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義。那麼,他們就需要學習一些東西,幾年以前只有少數的高成就者才知道這些。他們必須學習管理自己,基於他們的長處和價值來管理自己。


史上第一次,世界充滿了選擇。當我聽到我的孫輩們談論他們所擁有的選擇時,感覺相當駭人。選擇太多了。


當我在我的家鄉出生時,沒有任何選擇。現在,不到一個世紀之後,人們卻必須做出決定:我該如何選擇,理由是什麼?我適合做什麼事情?我適合朝哪個方向發展?


這對社會福利部門來說有一個重要的含意,也就是要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在非營利機構從事志願者工作。


我在企業界的朋友們經常給我看他們員工的龐大培訓成長計劃,我對此非常不樂觀。因為我所看到的組織,尤其是大企業這種組織,員工真正的成長來自在非營利機構從事志願者工作。


在那裡,你有責任,你可以看到結果,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我們一直都在談論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希望我們很快能談到這些非營利組織對大企業所負有的社會責任。


企業員工去教堂或女童子軍從事志願者工作是成長的絕好機會,這些地方是組織裡的知識工作者能夠真正發現自我,並且真正學習自我管理的場所。


關於作者:彼得·德魯克,管理學科開創者,他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了130多個國家,他的著作架起了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樑。

本文為“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首發,摘編自《德魯克演講實錄》,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轉載請與我們聯繫取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