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養蜂晚上可以分蜂嗎?

用戶7705393358260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養蜂什麼時間分蜂好?怎樣把握分蜂時機?

一、中蜂的分蜂最佳時間及習性

分蜂是中蜂群體的主要繁殖活動,通過分蜂擴大其種群數量。 長江以南地區,一般每年的春、秋季會發生自然分蜂(在有夏季蜜源的地方,夏季也會發生分蜂),而在長江以北的地區,春夏季密源期是主要的分蜂期。

根據楊冠煌、王建鼎等對中蜂分蜂習性的觀察,中蜂分蜂可分為3個階段,即分蜂前期、分蜂準備期(又稱分蜂熱期)、分蜂發生期。

1、分蜂前期 分蜂前期的特點是蜂群增長迅速,蜂群中出現雄蜂,並開始建造王臺基。此期工蜂和蜂王在生理和行為上都開始發生變化。工蜂開始阻礙蜂王產卵,侍從蜂王的行為減少,有些工蜂驅逐蜂王到產卵圈之外,使蜂王難以產卵。在幼蟲脾的下部,工蜂會築造3~10個王臺。

2、分蜂準備期 蜂王在臺基內產卵,蜂王產卵量急劇下降到50%左右。青年工蜂怠工,邊脾、子脾上沿的工蜂卵小管有不同程度的發育(表3- 3),蜂群採集活動減少。隨著王臺逐漸成熟,蜂王腹部縮小,幾乎停止產卵,行動變得敏捷,蜂群準備分蜂。此時如摘除王臺,工蜂還會反覆造臺,分蜂情緒強烈。

蜂群從造雄蜂房到出現王臺,因蜂種、季節等因素, 所需時間不等。據劉熾松等在廣東觀察。需8-13天,楊冠煌等觀察北京中蜂,從造雄蜂房到蜂王在臺基中產卵,經36~50天 。

3、分蜂發生期 通常發生在新王出臺前,多在王臺封蓋後的2~5天,個別蜂群早的可在王臺封蓋前2天,遲的可在王臺封蓋後7天。非正常情況下,分蜂會提前或推遲發生。如在人為長期採取毀臺的干擾下,蜂王在王臺內產下卵後就可能發生分蜂:因降雨等外界環境不適合分蜂時,工蜂會將成熟王臺毀系。以延遲分蜂。

分蜂多發生在晴暖天氣7時至16時,以11時至15時發生最多。陰雨天氣很少發生分蜂,久雨初睛分蜂發生往往比較集中,悶熱天氣易促使蜂群分蜂。

分蜂當日早晨。蜜蜂極少出巢採集,相當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側和巢門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參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滿了蜂蜜。由於吸飽蜂蜜的工蜂度部彎曲不便,不能使用螫針,所以分蜂時工蜂的性情都比較溫馴。分蜂開始時,巢外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後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巢內部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群在巢內騷動起來。幾分鐘後,大量蜜蜂從巢門湧出,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後選擇附近樹於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如房沿下、木樁等)結團.當蜂王進入分蜂團後,飛繞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團上。穩定結團後。蜂團下方中央常內陷成空洞以利於通氣。如果分蜂團中無王,結團的工蜂 將飛散,重新尋找有蜂王的蜂團集結,或散團飛歸原巢。利用這一特性,可在分蜂季節採取給老蜂王剪翅的措施,以防分蜂團飛遠,造成蜂群損失。

蜂團常穩定於原地2~3小時,養蜂員應抓住這段時機收捕分蜂團。此時蜂團表面會出現偵察回來的工蜂,跳起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偵察蜂前去察看。當有足夠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後,蜂團散開,新分群飛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團向前飛行,高度3~5米。

自然分出群到達新巢時,偵察蜂先落在新巢前舉腹扇風,招引蜜蜂入巢。分出群的蜂數約為原群的50%。經檢測,隨老蜂王飛出的,絕大部分是卵巢被活化的工蜂。分蜂發生後,分出群的工蜂立刻失去對原群方位的記憶。即使把分出群放在同一蜂場中,自然分出群的工蜂也不會飛回原群。分出群的造脾能力很強,能很快在新居迅速造脾。進人新居後,工蜂出巢進行認巢飛翔和採集蜜粉,守衛蜂也開始在巢門前設崗。哺育蜂開始積極飼餵蜂王,蜂王卵巢重新發育,不久便大量產卵。蜂群的活動很快恢復正常。

分蜂次數與蜜蜂的群勢和蜂種有關,多數蜂群只分蜂-一次。 分蜂發生後不久,原群王臺中第一個處女王出臺。一般情況下,出臺後的處女王積極尋找並破壞王臺,蜂群的分蜂即告結束。

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熱仍很強烈,工蜂就會保護王臺,不讓處女王接近,同時通迫處女王出巢進行再次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帶很多雄蜂。因處女王體重輕,比老蜂王活躍,所以處女王分蜂團往往結團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時會在結團前因處女王返回原果面暫時終止,參與分蜂的工蜂返集後再度逼迫處女王分蜂。

根據上述分蜂的發展過程,在蜂群的飼養管理中,可對分蜂的日期作出初步判斷和預測。蜂群中出現雄蜂房是蜂群發生分蜂的前兆。蜂群中出現具卵王臺。一般情況分蜂將在半月內發生;蜂群中出現封蓋王臺,預示分蜂將在1周內發生,如發現王臺端部已呈現紅黃色,則分蜂會在1~2天內或即將發生。

中蜂分蜂性強,在維持大群方面中蜂不如意蜂,通常意蜂在蜂群達3~5千克以上時才會產生分蜂熱,一般只進行一次分蜂;而中蜂發生分蜂時的群勢一般只有1.5~2.3千克(楊冠煌、王建鼎,1981)。中蜂分蜂性強還表現在分蜂群數多,年初一個原群,利用蜜源及補助飼餵,一年至少可分出3~15群。有人曾經觀察到飼養在一個老式蜂桶中的強群,在春季先後陸續分出8群蜂的情況。初學養蜂者可充分利用中蜂分蜂性強的特性,迅速擴場。

二、哪些原因造成蜜蜂分蜂

中蜂分蜂性的強弱還與蜂種、蜂王年齡及質量、箱體大小、季節和環境溫度等因素有關。

1.蜂種 不同地區的蜂種分蜂性不同。一般來說, 進人大流蜜期後,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中蜂達到7-8框的蜂量、有子脾5~6張時,蜂群才會產生分蜂熱,有的甚至達到16框蜂時,也沒有發生分蜂(靳保國,2012).然而,海南中蜂、華南中蜂群勢超過4-5框時就會產生分蜂熱。

2.蜂王 中蜂分蜂性與蜂王年齡、 質量也有關係。新蜂王或產卵力強的蜂王能帶領強群,分蜂性弱;老蜂王或產卵力弱的蜂王,因蜂王信息素少,控制、穩定蜂群的能力不強,蜂群易分蜂。有人做過試驗,當用新產卵王換去蜂群中的老蜂王后,蜂群即解除分蜂熱,而再用原來的老蜂王將新王換出,蜂群又會重新產生分蜂熱。因此,在生產上應及時更換老、劣蜂王,使用不超過1年齡的蜂王。

3. 箱體容積 除蜂種因素外,中蜂分蜂性的強弱與使用的箱體容積大小也有關。當蜂群群勢壯大時,較小的箱型,容易出現巢內擁擠、巢溫偏高、空氣悶熱的現象;集內脾數少,既限制蜂王產卵,又會導致蜂群內哺育蜂過剩,工蜂卵小管發育,因此易發生分蜂熱。據貴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農業技術學校鄧誠雲(1984) 觀察,自本省購置的4群蜂,養在45釐米X32釐米X25釐米的小箱內,表現群小、愛分蜂;第二年發展的12群蜂全部換養在中蜂標準箱內,發展到8~9框蜂量時才產生分蜂熱;第三年,飼養在中蜂標準箱中王齡相同的兩群蜂,當群勢達8框蜂時,將其中一群換養在十六框臥式箱內,至7月底發展成15框,仍無分蜂跡象,另一群仍飼養在中蜂標準箱中的蜂群,群勢達9框蜂后即產生分蜂熱。

河南省西峽縣職業專科學校陳學剛(2004), 幾十年一直使用郎氏箱飼養中蜂。經過長期摸索,當春季繁殖蜂群達4框後,採用平箱加繼箱的辦法來擴大箱容,並將蜂巢中部的巢框去掉下框梁,讓蜂群繼續往下造脾,這樣可以得到8張 大巢脾、4張小巢脾,蜂群群勢可達到相當於標準框15框的蜂量,蜂量可增加25%,產蜜量增加50%。如果不採取上述辦法,蜂量最多隻能達12框。

2014年1月,作者到海南省瓊中縣調研時發現,當地蜂場同時擁有兩種箱型的蜂箱,七框箱和十框箱,蜂農反映,在春繁時群勢基本相同(3框)的情況下,用小箱飼養的蜂群,3月到採荔枝時,可發展到5~6框,採蜜7.5千克;而在大箱中的蜂群則可繁殖7~8框,採蜜10千克。說明箱型大小對群勢發展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地蜂種因受大陸引來蜂種的影響,已發生混雜)。因此,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群勢,迅速擴巢(如加繼箱或換用大箱、臥式箱飼養),改善箱內通風散熱狀況和蜂王的產卵環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延緩甚至解除分蜂熱。

4. 季節 中蜂分蜂性的強弱,與季節也有一定關係。分蜂通常發生在氣候適宜、蜜粉源較為豐富的季節,適宜的氣候、豐富的蜜粉源能為蜂群群勢的發展和分蜂后蜂群的生存提供優越的生存條件。一般春季和春末、 夏初時分蜂性最強,此時蜂群會普遍發生分蜂熱,且蜂群一旦產生分蜂熱,較難以控制。如雲南昆明分蜂多發生在2~4月,河南豫西地區多發生在5月上中旬,長白山中蜂多發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夏末至秋季或因缺蜜,或因氣溫漸低,分蜂性相對較弱,經採取適當措施後,較易控制分蜂熱。

5. 環境溫度 蘇聯學者 (塔蘭諾夫,1945) 通過對不同環境溫度下紗籠中工蜂卵小管發育的觀察,發現蜂群中卵小管發育的工蜂數量與溫度有很大關係(圖3-18)。低溫季節工蜂卵小管很少發育,而天氣炎熱時則大量工蜂出現卵小管發育的現象,這可能是因溫度偏高,無需工蜂大量耗能產熱、維持巢溫而減少營養消耗造成的。工蜂卵小管發有也是形成分蜂熱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溫度與工蜂卵小管發育的關係,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長期處於環境溫度較高地區的蜂種(如處於南亞熱帶及熱帶的海南中蜂、華南中蜂、滇南中蜂),分蜂性較強的原因。


樂途小張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人在創造,有人在搞笑。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養蜂人,為什麼要提出晚上分蜂的事情。既然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就設想一下分蜂能不能在晚上進行。

蜜蜂分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分蜂法,另一種是人工分蜂法。自然分蜂人難以控制。分出去又的麻煩收捕。養蜂人一般不採用。養蜂人更多采用的是人工分蜂法。人工分蜂法能夠按照養蜂人的意願,進行分蜂。省事省心毫不費力。

蜜蜂分蜂養蜂人最大的希望是蜜蜂安靜不亂飛。最大限度減少分蜂帶來的損失。按照這個要求晚上分蜂是再好不過了。晚上蜜蜂歸巢安靜不亂飛符合要求。根據蜜蜂的生理特點,蜜蜂長有兩對眼睛,1對複眼用來視遠處或一閃而過的東西比如尋找花朵等。3個單眼用來視近處或暗處物像,在巢內工作比如造脾哺育幼蟲等。晚上分蜂根據蜜蜂的眼睛特點是能夠在脾上看見的。在沒有光線照射的情況下,晚上蜜蜂是不能離脾的。離脾以後遠距離是看不見的。所以這種情況最適宜晚上分蜂的。

晚上分蜂的條件蜜蜂是具備的。晚上分蜂最大的困難是我們養蜂人。人類晚上不具備夜視看見物體的功能。這是晚上分蜂的最大障礙。也許有人說採用照明的辦法不就行了嗎?可是蜜蜂有趨光性,只要有光線蜜蜂就會尋找光線飛出來,等到沒有了光線蜜蜂是很難再飛回去的。這樣蜜蜂損失是很大的。

晚上分蜂人看不見蜂王,也看不見子脾。分出去的蜂群蜂王是不是有,不知道。分出去的蜂群一般要求老脾要多,就是快出房的幼蜂要多。如果看不見這種脾胡亂分出去,蟲脾、成年蜂多,第二天絕大多數又飛回原來的老蜂箱了,分出去的蜂群只剩卵蟲脾沒有工蜂護脾哺育。只能死路一條。

晚上想分蜂,只要我們做好了功課也是可以的。白天把老脾記住在蜂箱裡的序號,12345記住。蜂王無所謂,有更好,沒有拿上可以介王。如果是王臺和老王分蜂,可以把王臺記住在12345幾號上,晚上記的一定要拿上。要是老王分蜂,那就的白天關王,晚上記的拿上。

如果這些功課白天做好了,晚上黑摸12345數框數也是可以分蜂的。而且效果也不比白天差。蜂群安靜不亂飛損失小。本人養蜂晚上分過一次。那是一位朋友要,晚上來晚上要。在這種情況下分蜂的。老脾我清楚在什麼位置。蜂王無所謂,有省的我麻煩了,沒有再給它介王。

他離我們這裡遠,晚上開車拿的。老脾也無所謂,就一箱蜂。第二天工蜂出巢飛行再怎麼亂飛也不會飛出我這裡來,最後還的乖乖的飛回自己的蜂箱裡。

總結:蜜蜂分蜂白天晚上都可以,晚上分蜂要創造條件。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最好還是白天分蜂,沒事晚上不要瞎折騰。


三農孺子牛


關於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的問題,從總體上來說,一般蜜蜂發生分蜂的時間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這個時間段,但是蜜蜂發生分蜂的時候蜂群內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說蜜蜂的分蜂,我們是可以預見的。

由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有分走的可能,所以在蜜蜂養殖中一般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解決,避免蜜蜂飛走而造成損失,所以晚上不能分蜂。


鯤鵬翺翔


我是小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晚上是不可以分蜂的,蜜蜂晚上在蜂巢門口是結團,基本上是因為蜂群繁盛密集,撫子蜂充足,但晚上所有工蜂都歸巢後,蜂群蜂就很多了。

晚上分鐘蜂驚動所有蜂,這時候蜂巢裡可能空間狹小,跑出來了。會引起恐慌。逃跑生病之類的。這些無事可幹的工蜂就會到巢門口聚集。真正的養蜂人不會晚上分蜂。

要是你真想分峰的話,就白天。11點左右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的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壯鄉小金


養蜂什麼時間分蜂好?怎樣把握分蜂時機?下面賺錢藥材網為您詳細介紹一下。

一、中蜂的分蜂最佳時間及習性

分蜂是中蜂群體的主要繁殖活動,通過分蜂擴大其種群數量。 長江以南地區,一般每年的春、秋季會發生自然分蜂(在有夏季蜜源的地方,夏季也會發生分蜂),而在長江以北的地區,春夏季密源期是主要的分蜂期。

根據楊冠煌、王建鼎等對中蜂分蜂習性的觀察,中蜂分蜂可分為3個階段,即分蜂前期、分蜂準備期(又稱分蜂熱期)、分蜂發生期。

1、分蜂前期 分蜂前期的特點是蜂群增長迅速,蜂群中出現雄蜂,並開始建造王臺基。此期工蜂和蜂王在生理和行為上都開始發生變化。工蜂開始阻礙蜂王產卵,侍從蜂王的行為減少,有些工蜂驅逐蜂王到產卵圈之外,使蜂王難以產卵。在幼蟲脾的下部,工蜂會築造3~10個王臺。

2、分蜂準備期 蜂王在臺基內產卵,蜂王產卵量急劇下降到50%左右。青年工蜂怠工,邊脾、子脾上沿的工蜂卵小管有不同程度的發育(表3- 3),蜂群採集活動減少。隨著王臺逐漸成熟,蜂王腹部縮小,幾乎停止產卵,行動變得敏捷,蜂群準備分蜂。此時如摘除王臺,工蜂還會反覆造臺,分蜂情緒強烈。

蜂群從造雄蜂房到出現王臺,因蜂種、季節等因素, 所需時間不等。據劉熾松等在廣東觀察。需8-13天,楊冠煌等觀察北京中蜂,從造雄蜂房到蜂王在臺基中產卵,經36~50天 。

3、分蜂發生期 通常發生在新王出臺前,多在王臺封蓋後的2~5天,個別蜂群早的可在王臺封蓋前2天,遲的可在王臺封蓋後7天。非正常情況下,分蜂會提前或推遲發生。如在人為長期採取毀臺的干擾下,蜂王在王臺內產下卵後就可能發生分蜂:因降雨等外界環境不適合分蜂時,工蜂會將成熟王臺毀系。以延遲分蜂。

分蜂多發生在晴暖天氣7時至16時,以11時至15時發生最多。陰雨天氣很少發生分蜂,久雨初睛分蜂發生往往比較集中,悶熱天氣易促使蜂群分蜂。

分蜂當日早晨。蜜蜂極少出巢採集,相當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側和巢門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參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滿了蜂蜜。由於吸飽蜂蜜的工蜂度部彎曲不便,不能使用螫針,所以分蜂時工蜂的性情都比較溫馴。分蜂開始時,巢外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後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巢內部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群在巢內騷動起來。幾分鐘後,大量蜜蜂從巢門湧出,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後選擇附近樹於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如房沿下、木樁等)結團.當蜂王進入分蜂團後,飛繞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團上。穩定結團後。蜂團下方中央常內陷成空洞以利於通氣。如果分蜂團中無王,結團的工蜂 將飛散,重新尋找有蜂王的蜂團集結,或散團飛歸原巢。利用這一特性,可在分蜂季節採取給老蜂王剪翅的措施,以防分蜂團飛遠,造成蜂群損失。

蜂團常穩定於原地2~3小時,養蜂員應抓住這段時機收捕分蜂團。此時蜂團表面會出現偵察回來的工蜂,跳起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偵察蜂前去察看。當有足夠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後,蜂團散開,新分群飛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團向前飛行,高度3~5米。

自然分出群到達新巢時,偵察蜂先落在新巢前舉腹扇風,招引蜜蜂入巢。分出群的蜂數約為原群的50%。經檢測,隨老蜂王飛出的,絕大部分是卵巢被活化的工蜂。分蜂發生後,分出群的工蜂立刻失去對原群方位的記憶。即使把分出群放在同一蜂場中,自然分出群的工蜂也不會飛回原群。分出群的造脾能力很強,能很快在新居迅速造脾。進人新居後,工蜂出巢進行認巢飛翔和採集蜜粉,守衛蜂也開始在巢門前設崗。哺育蜂開始積極飼餵蜂王,蜂王卵巢重新發育,不久便大量產卵。蜂群的活動很快恢復正常。

分蜂次數與蜜蜂的群勢和蜂種有關,多數蜂群只分蜂-一次。 分蜂發生後不久,原群王臺中第一個處女王出臺。一般情況下,出臺後的處女王積極尋找並破壞王臺,蜂群的分蜂即告結束。

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熱仍很強烈,工蜂就會保護王臺,不讓處女王接近,同時通迫處女王出巢進行再次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帶很多雄蜂。因處女王體重輕,比老蜂王活躍,所以處女王分蜂團往往結團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時會在結團前因處女王返回原果面暫時終止,參與分蜂的工蜂返集後再度逼迫處女王分蜂。

根據上述分蜂的發展過程,在蜂群的飼養管理中,可對分蜂的日期作出初步判斷和預測。蜂群中出現雄蜂房是蜂群發生分蜂的前兆。蜂群中出現具卵王臺。一般情況分蜂將在半月內發生;蜂群中出現封蓋王臺,預示分蜂將在1周內發生,如發現王臺端部已呈現紅黃色,則分蜂會在1~2天內或即將發生。

中蜂分蜂性強,在維持大群方面中蜂不如意蜂,通常意蜂在蜂群達3~5千克以上時才會產生分蜂熱,一般只進行一次分蜂;而中蜂發生分蜂時的群勢一般只有1.5~2.3千克(楊冠煌、王建鼎,1981)。中蜂分蜂性強還表現在分蜂群數多,年初一個原群,利用蜜源及補助飼餵,一年至少可分出3~15群。有人曾經觀察到飼養在一個老式蜂桶中的強群,在春季先後陸續分出8群蜂的情況。初學養蜂者可充分利用中蜂分蜂性強的特性,迅速擴場。

二、哪些原因造成蜜蜂分蜂

中蜂分蜂性的強弱還與蜂種、蜂王年齡及質量、箱體大小、季節和環境溫度等因素有關。

1.蜂種 不同地區的蜂種分蜂性不同。一般來說, 進人大流蜜期後,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中蜂達到7-8框的蜂量、有子脾5~6張時,蜂群才會產生分蜂熱,有的甚至達到16框蜂時,也沒有發生分蜂(靳保國,2012).然而,海南中蜂、華南中蜂群勢超過4-5框時就會產生分蜂熱。

2.蜂王 中蜂分蜂性與蜂王年齡、 質量也有關係。新蜂王或產卵力強的蜂王能帶領強群,分蜂性弱;老蜂王或產卵力弱的蜂王,因蜂王信息素少,控制、穩定蜂群的能力不強,蜂群易分蜂。有人做過試驗,當用新產卵王換去蜂群中的老蜂王后,蜂群即解除分蜂熱,而再用原來的老蜂王將新王換出,蜂群又會重新產生分蜂熱。因此,在生產上應及時更換老、劣蜂王,使用不超過1年齡的蜂王。

3. 箱體容積 除蜂種因素外,中蜂分蜂性的強弱與使用的箱體容積大小也有關。當蜂群群勢壯大時,較小的箱型,容易出現巢內擁擠、巢溫偏高、空氣悶熱的現象;集內脾數少,既限制蜂王產卵,又會導致蜂群內哺育蜂過剩,工蜂卵小管發育,因此易發生分蜂熱。據貴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農業技術學校鄧誠雲(1984) 觀察,自本省購置的4群蜂,養在45釐米X32釐米X25釐米的小箱內,表現群小、愛分蜂;第二年發展的12群蜂全部換養在中蜂標準箱內,發展到8~9框蜂量時才產生分蜂熱;第三年,飼養在中蜂標準箱中王齡相同的兩群蜂,當群勢達8框蜂時,將其中一群換養在十六框臥式箱內,至7月底發展成15框,仍無分蜂跡象,另一群仍飼養在中蜂標準箱中的蜂群,群勢達9框蜂后即產生分蜂熱。

河南省西峽縣職業專科學校陳學剛(2004), 幾十年一直使用郎氏箱飼養中蜂。經過長期摸索,當春季繁殖蜂群達4框後,採用平箱加繼箱的辦法來擴大箱容,並將蜂巢中部的巢框去掉下框梁,讓蜂群繼續往下造脾,這樣可以得到8張 大巢脾、4張小巢脾,蜂群群勢可達到相當於標準框15框的蜂量,蜂量可增加25%,產蜜量增加50%。如果不採取上述辦法,蜂量最多隻能達12框。

2014年1月,作者到海南省瓊中縣調研時發現,當地蜂場同時擁有兩種箱型的蜂箱,七框箱和十框箱,蜂農反映,在春繁時群勢基本相同(3框)的情況下,用小箱飼養的蜂群,3月到採荔枝時,可發展到5~6框,採蜜7.5千克;而在大箱中的蜂群則可繁殖7~8框,採蜜10千克。說明箱型大小對群勢發展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地蜂種因受大陸引來蜂種的影響,已發生混雜)。因此,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群勢,迅速擴巢(如加繼箱或換用大箱、臥式箱飼養),改善箱內通風散熱狀況和蜂王的產卵環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延緩甚至解除分蜂熱。

4. 季節 中蜂分蜂性的強弱,與季節也有一定關係。分蜂通常發生在氣候適宜、蜜粉源較為豐富的季節,適宜的氣候、豐富的蜜粉源能為蜂群群勢的發展和分蜂后蜂群的生存提供優越的生存條件。一般春季和春末、 夏初時分蜂性最強,此時蜂群會普遍發生分蜂熱,且蜂群一旦產生分蜂熱,較難以控制。如雲南昆明分蜂多發生在2~4月,河南豫西地區多發生在5月上中旬,長白山中蜂多發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夏末至秋季或因缺蜜,或因氣溫漸低,分蜂性相對較弱,經採取適當措施後,較易控制分蜂熱。

5. 環境溫度 蘇聯學者 (塔蘭諾夫,1945) 通過對不同環境溫度下紗籠中工蜂卵小管發育的觀察,發現蜂群中卵小管發育的工蜂數量與溫度有很大關係(圖3-18)。低溫季節工蜂卵小管很少發育,而天氣炎熱時則大量工蜂出現卵小管發育的現象,這可能是因溫度偏高,無需工蜂大量耗能產熱、維持巢溫而減少營養消耗造成的。工蜂卵小管發有也是形成分蜂熱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溫度與工蜂卵小管發育的關係,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長期處於環境溫度較高地區的蜂種(如處於南亞熱帶及熱帶的海南中蜂、華南中蜂、滇南中蜂),分蜂性較強的原因。


小意76669540


可以 晚上的蜂比白天安靜多了,分蜂時更加容易



微笑以後32


大家好,我是60後趙大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的問題,從總體上來說,一般蜜蜂發生分蜂的時間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這個時間段,但是蜜蜂發生分蜂的時候蜂群內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說蜜蜂的分蜂,我們是可以預見的。

由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有分走的可能,所以在蜜蜂養殖中一般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解決,避免蜜蜂飛走而造成損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前蜂群變化

2.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情形

3.人工分蜂方法

4.土法養蜂收捕蜂團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前的變化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是蜂群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的結果,是蜂群自然壯大的必然結果,所以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前,蜂群內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一般來說,蜜蜂要發生自然分蜂,那麼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就應該大量增加,而蜂群中蜜蜂大量增加的時間,一般都是在大流蜜期的時候,往往在大流蜜期的中後期比較多。由於大流蜜期蜜源植物豐富,蜜蜂獲得的蜜源充足,導致蜂群內部培育的幼蜂過多,蜂群內部哺育蜂過剩,造成蜂群內部擁擠,超溫增高,蜂群內卵巢得到發育的工蜂越來越多,工蜂出現怠工現象,蜂王產卵量減少甚至停產。由於自然分蜂是蜂群內部有計劃的進行的活動,所以在蜂群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蜂群內部會產生較多的雄蜂,蜂群中出現分蜂王臺,出現分蜂熱現象,如果是晴天,一般自然分蜂會很快開始,如果處理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蜜蜂飛走。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情形

一般來說,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間是在晴朗無風的溫暖或者悶熱的晴天,發生分蜂的時間一般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之間,特點是久雨初晴最容易發生,發生分蜂的時候,大量的工蜂簇擁蜂王飛出巢門,然後在空中盤旋,最後落在蜂場附近的樹脂或者其他附著物上,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我們要及時收捕,否則蜂群隨時可能飛走。

人工分蜂方法

在過去由於使用土法養蜂,對蜜蜂習性不瞭解,往往蜜蜂比較容易出現自然分蜂現象,但是現在隨著養蜂技術的不斷成熟,很多養蜂人都知道蜜蜂分蜂前的情況,所以現代化的養蜂,一般有經驗的養蜂人都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而是通過箱外觀察的方式,發現蜜蜂具有分蜂前兆就開始處理,避免蜜蜂發生飛逃。

為了避免蜂群發生自然分蜂,一般我們在發現蜜蜂具有分蜂前兆以後就要定期的檢查蜂群,一旦發現蜂群中有王臺出現,在王臺封蓋以後就應該擇機對蜂群進行人工分蜂。如果蜂群過小,不滿足分蜂條件,應該及時解除分蜂熱,解除分蜂熱的方法是把蜂群中的封蓋子脾以及幼蟲脾提到其他蜂群中給其他蜂群哺育,取蜜、然後向蜂群中加入空脾,達到擴大蜂巢,降低超溫,從而解除分蜂熱的目的。

先把原群蜂箱移動半個蜂箱的距離,然後把新的蜂箱放在原群蜂箱的旁邊,然後把蜂脾提到新的蜂箱中,調整兩個蜂箱的位置,讓外面的飛行蜂平均進入新老兩個蜂群,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原定均等分蜂方式。

土法養蜂收捕蜂團

如果我們是使用土法養蜂或者是對蜜蜂養殖不熟悉,蜜蜂有可能飛走在附近結團,在我們發現蜜蜂在蜂場附近結團以後,可以採用連帽或者收蜂籠之類的在裡面塗抹一些蜂蜜,然後把連帽或者收蜂籠之類的靠在蜂團上方,從下方噴煙或者用分支驅趕,利用蜜蜂向上習性把蜜蜂趕進收蜂籠中,然後從原來的蜂箱中提取一張幼蟲脾和一張蜜粉脾到新的蜂箱中,讓蜜粉脾與幼蟲脾靠在一邊,把收捕者的蜜蜂猛的抖落在另一邊,蓋好封箱外殼,過2小時以後檢查蜜蜂是否上脾,如果沒有,要催蜂上脾。方法是用噴煙器或者吹風機之類的驅趕蜜蜂,把蜜蜂驅趕到巢脾上,蜜蜂上脾以後觀察蜂脾比例,如果蜂脾過少,要補充蜂脾,同時定期檢查蜂群發展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處理。謝謝請點關注互相學習,再見!





60後趙大姐


蜜蜂餵養糖漿並不是說一定要在晚上進行,一般常用的時間是傍晚和夜間,這兩個時間餵養蜜蜂都是可以的,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時間蜂群的變化來看。蜜蜂忙碌了一天,也是飢餓的時候,所以這時候蜜蜂需要大量進食,如果我們不餵養,蜜蜂則以蜂群中的蜂蜜為食,很顯然這對於我們蜂蜜的消耗是有影響的,也會造成我們蜂蜜的減產,如果外界蜜源不多,這樣的餵養方式很可能導致我們一直沒有蜂蜜可取,所以餵養蜜蜂的第一個目的是解決蜜蜂口娘問題,我們吃的蜂蜜,實際上大部分是從蜜蜂口糧中奪走的,我們把蜂蜜取走以後,蜜蜂就只有以糖漿為食,所以說蜜蜂餵養,實際上是我們提升蜂蜜產量的一種方式,並不是說造假,只要在大流蜜期不餵養,蜂蜜是不會含有白糖的。

對於蜜蜂來說,蜜蜂也像人一樣,飢餓了也會去搶,而夜間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蜜蜂並不會採蜜,都是在自己的蜂群中,所以我們在夜間餵養糖漿的一個好處就是避免蜜蜂搶其它蜂群的蜂蜜,如果在白天餵養,蜜蜂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在外界沒有蜜源的情況下,蜜蜂就會到其它蜂群搶奪蜂蜜,導致兩群蜜蜂大生大戰,嚴重的會導致蜂群逃群或者大量蜜蜂死亡,而在夜間的時候由於蜜蜂沒有活動,並不會發生搶奪蜂蜜的現象。





都市鄉村人


不合適,因為忙一天挺累的,我晚上要聽著評書睡覺了🛌[呲牙][呲牙][呲牙]











黃河三角洲孫建東蜂蜜


大家好,這個問題,不是一下兩下能說的清楚的,誰也不知道蜜蜂它們是怎麼想的,你說早上分吧!蜜蜂還沒上班,中午分吧又太熱,晚上就更沒有時間了,晚上還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啊,還是上午或者下午最好,正常上下班,你說呢?反正我也不懂,還是去問問養蜂人吧!要多買點蜂蜜人家才能有耐心告訴你哦!哈哈😄😄😄😄😄😄!祝您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