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康生的書畫都很好,坊間流傳一種說法,他看不起齊白石的畫,也瞧不起郭沫若的字。

據說,他看不起齊白石,不但給自己起個名叫“魯赤水”,據說還說過這樣的話:“我二十分鐘畫幅畫,他二十年都都追不上。”

他也瞧不起郭沫若,坊間一直流傳他說過這樣一句話:

“若論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好。”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據說,還有人弄出一張信箋,以康生的筆跡寫出這句話,搞得煞有其事。

就連當代藝林大作《雀巢語屑》將此事寫入其中:

“康於書法頗自負,人謂郭沫若善書,康說:郭書何佳?予足挾筆寫字亦過之。”

這完全是《世說新語》的風格。



康生是不是說過這些話,無從證實。

但是文人相輕是常態,康生在書畫方面很有造詣,若是他瞧不上某某也是可能的。

我們將話題轉到“文人相輕”上來,自從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在《典論》中提出“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以來,這一句一針見血的評論便跨越古今,成為經典。

如康生說的那一句“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好”便是如此。

其實要說“我用腳指頭寫都比你寫的好”,這句話的版權可不是屬於康生的,古人早就說過這樣的話。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羅隱像


宋代文人王讜在《唐語林》一書中,記載了晚唐詩人羅隱的一段軼聞:

黃寇(黃巢)事平,朝賢意欲召之,韋貽範沮之,曰:“某與之同舟而載,雖未相識,舟人告雲‘此有朝官’,羅曰:‘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必若登科通籍,吾徒為秕糠也。”由是不果召。

這個故事太經典了,到了明代馮夢龍編《古今譚概》時仍收錄了這個故事。

羅隱曾與韋貽範同舟。舟人告隱雲:“此有朝官。”羅曰:“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韋宣之朝,由是不復召用。

羅隱那一句“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說的舒坦,但是得罪了人,以至於不被朝廷召用。

牛氣哄哄的羅隱,或許的確有才能,但是他參加科舉考試,“十上不第”,也是悲劇。

羅隱原名羅橫,因為恃才傲物,人如其名。只是後來多次不第,才改名羅隱。




文人相輕,不但是中國有的,外國也不能免俗。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都德


如俄國著名大文豪屠格涅夫就曾評價法國作家都德,說他是“我們同行業中最低能的一個”。

要知道屠格涅夫在巴黎期間,都德經常在家招待他,視為好友。都德曾在《巴黎三十年》中,描述了自己與屠格涅夫的友情,引以為傲。

所以當都德無意中知道屠格列夫評價自己是“我們同行業中最低能的一個”時,無比地傷心失落,閉門不出多日。

屠格涅夫的評價的確有些過分了,都德也許不是大文豪,但絕不是同行業中最低能那一個。

同等量級的文人作家,能讓彼此服氣的,確實不多。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有一本《法國文人相輕史》,描寫了法國很多大文學家在情場、友誼、流派觀點、利益衝突、政治立場等方面相互敵視和相互支持的歷史,十分風趣。

有人畫出了書中的人物關係圖,很是值得玩味。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我們回到“以腳夾筆”話題上來。

用腳指頭夾筆,能不能寫字呢?當然能,而且不乏高手。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在《詭習》篇中記載道:

“大曆中,東都天津橋有乞兒,無兩手,以右足夾筆,寫經乞錢。欲書時,先再三擲筆,高尺餘,未曾失落。書跡官楷,書手不如也。

這是說有一個乞丐,用腳夾筆寫字,“書跡官楷,書手不如也”,超出常人很多。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直到現在,街頭還是有殘疾人士用腳寫字,令人歎為觀止。

我們言歸正傳,再談羅隱。羅隱說“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是自負的極佳體現。

羅隱其實是個奇男子,他不但看不起官員,連皇帝都敢嘲諷。

他寫有《僖宗還京》一詩,諷刺唐僖宗逃亡四川,順帶諷刺了唐玄宗:

“馬嵬楊柳尚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唐詩紀事》記載:

昭宗欲以甲科處之,有大臣奏曰:“隱雖有才,然多輕易,明皇聖德,猶橫遭乎譏謗,將相臣僚豈能免乎凌轢?”

帝問譏謗之詞,對曰:“隱有《華清詩》曰:‘樓殿層層佳氣多,開元時節好笙歌。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其事遂寢。

單就才華而言,文人相輕的重要成因,是自負、自傲,自視甚高,瞧不起同輩中人,更別提晚輩了。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羅隱像


羅隱曾去魏博節度使羅紹威處打秋風。羅隱比羅紹威大四十多歲,在信中他稱羅紹威為侄子。

幕府僚吏見其書,皆怒曰:“羅隱一布衣爾,而侄視大王,其可乎!”

要說這土皇帝一般的羅紹威也是個妙人,手下這般挑撥,他倒是不生氣:

“羅隱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為所薄,今惠然肯顧,其何以勝,得在侄行,為幸多矣,敢不致恭,諸公慎勿言。”

於是隆重迎接羅隱,一見便以侄禮拜見羅隱,羅隱也不謙讓。最後離開前,羅紹威更是送錢上百萬,護送其回老家杭州,並請錢鏐好好照顧自己的這位叔叔。

從此奔波三十餘年依舊白身的羅隱在錢鏐處“享壽考溫飽而卒”。


從羅隱到康生:談“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你寫的好”的出處和逸聞

羅隱


這個羅紹威也是有意思,他自己也喜歡寫詩,弄了個詩集叫《偷江東集》,公然用“偷”字,他毫不羞愧,因為他偷的便是“叔叔”羅隱。

羅隱自號“江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