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書法被嘲諷,康生: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

郭沫若書法被嘲諷,康生: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

書法是什麼?在不同的時代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但作為我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它最早可追溯到漢字的起始狀態,它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瑰寶,屹立於世界文化寶庫的巔峰。在這種特別的藝術形式中,我們總能想象到古代文人那種灑脫不羈、潑墨寫畫的風采,想象到《蘭亭集序》給我帶來震撼,以及獨特的書法之美,想象到那份傲骨凜然、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風骨......

但一說起現代書法,就不得不提起康生和郭沫若二位大家。這兩位同為建國初期,我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但卻在一些問題上有著不同的看法。

聲名鵲起

郭沫若作為我國著名文學家,在中國近代史上,除去魯迅之外郭沫若往往是不得不提及的存在。當然郭沫若的才華,也配得上這個評價,在很多和文學有關的行業裡,幾乎都能看到郭沫若身影,他有點兒像蘇軾,在書法藝術上被人評價為‘郭體’。由此也可見,郭沫若才華之深淺。

但是即便如此,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完全沒有一點兒瑕疵。在書法問題上,他得到了同為書法家的康生的嘲諷,在一次康生給友人的信中寫到“若論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康生雖然沒有公開表述出來,但就這樣郭沫若和康生的書法之爭,拉開了序幕!

郭沫若書法被嘲諷,康生: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

康生

書生意氣

作為同一代文學大家,康生的一生也可算是一段傳奇。出身於官宦世家,雖說祖輩們都是明朝遺老,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但家境富裕,康生可謂是一個十足的富二代。受父輩們的影響,康生從小就博學多才,比一般的小孩都要聰明許多。前面說了康生的家庭富裕,但不僅僅如此,他的父輩都是古玩愛好者,很小的時候康生就根據一些名人的書法作品,進行臨摹。

優越的家庭環境和長輩們的耳濡目染,再加上後天的刻苦勤奮,康生年輕時就聲名鵲起、卓爾不群,對於書法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看法和見解。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功力深厚,行書、碑文、楷書、草書都有涉及,筆力雄渾蒼厚、入門三分,頗有幾分顏筋柳骨的感覺,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就是“諸書皆能”。

少年得志,康生身上那股書生意氣一直伴隨著他。他有著自己對書法的認知和看法,他對於書法藝術的熱愛就乎到了一種狂信徒的地步,康生對於書法藝術認識很深。他在參加革命的時候,在艱苦的敵後條件下,

仍不忘記練習書法。甚至在一次被捕之後,康生甚至用自己的書法保了自己一條性命。在此,也可見康生書法底蘊之深厚。

如果說書法是康生的左膀,那麼國畫就是他的右臂。對於國畫的喜愛是不亞於書法的,曾自稱自己是“魯赤水”,寓意自比書畫大師齊白石。只是他書法上的左右開弓的絕技太過驚人。所以這才名聲不顯。

郭沫若書法被嘲諷,康生: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

文人執著

執著是什麼?我想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或許一段經歷中的堅持,或許是自己覺得努力沒有白費,稱之為執著。我想很少人把它與信仰放在一起,因為信仰太高大,離我們的生活太過遙遠。

你或許曾為很多人感動過,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有疑問,藝術家的執著是什麼?在我看來正是他們對於文學和書法見解,這點是每一個文學家或者是藝術家都會擁有的執著。康生之所以看不起齊白石和郭沫若,這正是一種他身上那份執著的體現。這份執著,一直伴隨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

他們用生命和一生的堅守告訴我們,有些東西真的可以讓人用盡一生去追求,去守護,去創新,然後把這份一生的積累傳承給下一代,留下自己的作品,

任憑後世評說。我想著正是他們這種人的精神境界超乎常人的地方,康生如此,郭沫若和齊白石也是如此,我國的歷代文人雅士更是如此。

郭沫若書法被嘲諷,康生: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

郭沫若作品

正是這份執著,讓中華民族從蹉跎的歲月中走去。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歷史古國、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若沒有這份堅持與守護,我想現在的很多事都不一樣.....

文人相輕

首先,我不認為文人相輕是貶義詞。即便是蘇軾與蘇轍這對親兄弟的筆下的風格都是迥乎不同。對於文學,蘇軾和蘇轍都有著自己的看法,這就好比饅頭和麵包,對於我們而言,可能饅頭更加可口一些,可對於西方,麵包自然是他們餐桌上必不缺少的主食。

自古以來的文人相輕,與其不如說是一種競爭,一種互相激勵的手段。太多太多的人像傷仲永一般,年少成名再到最後的泯與眾人。文學和藝術的發展需要人們靜下來,用心鑽研,才能從前人的道路走出更多的痕跡。

郭沫若書法被嘲諷,康生: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強

康生書法

康生和郭沫若都曾寫過同一首詩歌,這首詩歌便是詠梅。這是二位大師唯一一次的登臺較量,可算是二位大師巔峰之作。有人曾用金錢來衡量他們的成與敗,但在我看來有些欠妥。因為這些東西都會受一些外界影響等等。

在我看來,兩個人既然藝術風格不一樣,就完全沒有孰強孰弱之分。郭沫若的優美與穩重,康生的復古與創新。這些都是兩位大師對於世界的貢獻,是中華民族乃至於全世界的文化瑰寶。美的方式很多,陽光燦爛是美,烏雲遍佈是美,茂林修竹是美,金色麥浪是美。美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人能真正意義上去定義美的存在形式。

每個人所佔的角度不一樣,自然就缺少了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對於美,或許我們應該寬容些,愛護些,這樣世界才會更多美的存在,美的價值才能無限的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