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待遇怎麼樣?值得去考嘛?

文史單騎


既然都考試了,為什麼不努力去考個正式編制,非得考編外崗位?

機關事業單位現在聘用編外人員,只要使用財政資金,按程序必須報財政、人社部門審核同意後,才能對外招聘。招聘的崗位類似公益崗,一般都是從事輔助性工作,錄用後簽訂聘用合同,合同三年一簽,到期自動終止重新招錄。部分表現出色的,經單位綜合考核可以續簽。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只要經過公開筆試、面試考核錄用的,和編內人員一樣都享受基本的五險一金待遇,但工資水平比較低,基本上相當於正式人員的一半,甚至更多。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8級職員,每月收入扣除五險兩金及30%的績效後,實際到手三千五左右。而臨時聘用人員扣除五險一金(有的沒有公積金)後,實際到手一千八九,有的兩千出頭,差不多是正式人員的一半。這只是月收入的差距,除了這部分收入,正式人員還有餐補、物業補貼、各項工會福利以及年終的考核性績效、獎勵性績效,這部分收入總計平均到每個月也有兩三千。也就是說,事業在編人員每月實際收入有六七千,而非編人員除了到手的那兩千,其它所有的待遇都不能享受,相當於正式人員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差距。這個差距還是低的,如果是在東部地區,因為工資基數比較大,編內和編外的差距可能還要大。

事業單位非編崗位作為過渡可以嘗試去考,比如有些人想進體制,一下子又沒考上或者找到合適的崗位,可以通過類似的臨時聘用崗位先行過渡,一來解決吃飯問題,二來也可以增加多體制工作的瞭解,便於下一步考試。如果想長期幹,不推薦。

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逢進必考,反正都是要經過筆試面試,橫豎要過考試關,為什麼不努力一把考個公務員,再不濟也考個事業單位,為什麼一定要去考要錢途沒錢途、要前途沒前途的臨時聘用崗位?


80後小公


幾年前我還在單位法規科的時候,編外人員的考試題目都是我出的,領導的要求就兩點:1、不能太難,否則刷掉的人太多,招不夠名額。2、不能太簡單,否則都是一些歪瓜裂棗進來,交代的工作難完成。

於是我就拿了當年正式編制的考試書,加上前幾年的真題,稍微改一改就算是一份試卷了。其實買本書來看,只要不是那種什麼都看不懂的人,都能過。

至於面試的情況我也在外面看了一下,只要筆試過了,不是結巴或者邏輯混亂的人,都通過了。


但那幾年通過考試的人很多,但最後來上班的人數從來沒有達到招聘人數,原因很簡單,就是待遇太少,基本上有些本事的人,都看不上事業單位的編外。

光說我們城市的待遇

我們市私企工資大概在3000-3500這樣,我們單位能拿到2700.到手大概2500,五險沒有一金,每個月400塊績效,每週休兩天,沒有節假日,節假日算加班費是3倍工資,其他福利就是過年過節發一袋米、油之類的,不超過300塊。

其實福利並不算好,所以我才會說,稍微有些本事的人,都不會來事業單位做編外。這種福利待遇任何一個好的私企都會有,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來的人就分兩種:

1、剛畢業什麼都不懂,覺得事業單位編外也算是個工作,騎驢找馬的。

2、接近30歲,沒什麼能力,求個穩定工作的人。

而做得久的,基本都是第二種人,所以我們單位編外年齡都偏30歲以上,畢竟現在的年輕人,讓他們每個月拿3000塊錢不到,他們也不樂意,覺得錢少事多,又受不得領導批評,很容易就離職了,所以我們單位年年招編外,年年都招不滿。

我的意見就是,如果你剛畢業,還是去私企吧。事業單位學不到什麼東西,錢也不多,如果你想進事業單位,還是去考正式編制更加好,剛畢業的大學生,學習能力要比30歲的好太多了。

如果你能力並不強,又接近30歲,被私企開除就找不到工作了,還是考事業單位編外好,至少在事業單位,你不犯大錯,基本都不會開除你,做到退休也是沒有問題的。


職場新人王小明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就是在編制外的臨時的辦事人員,不享受事業單位正式員工工資待遇和福利待遇,只是在這個崗位上臨時缺人的時候才會招編外人員,也就相當於是臨時工。
編外人員事業單位工作,其實根本不屬於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他的勞動關係沒有在事業單位。所以,在你考之前你要想好:你確定要在事業單位當臨時工,那麼你就去考,如果你想要一個穩定的飯碗,我建議你還是考一個有正式編制的崗位。



2014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考上了事業單位,是由勞務派遣這樣過去的,也相當於是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當合同期滿的時候,事業單位這個崗位已經不再需要人了,那麼就面臨著勞務公司解除勞務關係,那麼就意味著你就要失業,要重新找工作。這個是我當時面臨的一個情況,後來我就重新找了一家上市企業工作,然後直到現在也幹了4年了,我覺得還挺好。

那麼在這裡我給你一點小小的建議,儘快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果你想幹一番大事業,你嚮往白領的生活,那麼你就去大公司上班,如果你想穩定一點的工作,那麼你就努力考上一個正式的事業單位編制或者公務員編制,體制內的這麼一個工作。臨時工編外人員不建議考。因為這個不確定性太大了,這個穩定的因素也太小了,轉正的幾率也特別小。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慧知


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除了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工資還高一點,管理崗位(包括領導)和工勤崗位工資都一般,更不用說編外人員了。編外人員的工資,也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或者稍高一點,正式職工有的福利獎金祖什麼的,編外人員領不到,也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費心思的。再說了,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還用考嗎,即使是考也是做做樣子吧?

1、勞動關係:事業單位沒有直接的用人權,管理人員的管理使用權限在組織部,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包括編外人員的使用權都在人社部門。編外人員包括人事代理、合同工、臨時工、勞務派遣工,都是由人社部門負責統一招聘、招考,或者指定勞務派遣公司,統一聘用後分派到有實際需要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使用。也可以授權用人單位自行招聘、自行管理、自行供養,這主要是指有經營收入的公立醫院,或者有專門經費的其它事業單位。

2、工資待遇:《勞動法》雖然規定了“同工同酬”,但實際上正式職工的工資待遇有保障,編外人員的工資,是由人社部門、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統一核定的,只是稍微比平均工資高一點。大多數地區繳納“五險一金”後,到手也就兩千多一個月。正式職工享受的工會福利、住房補貼、交通補貼、年終獎等,編外人員也是領不到手的。即使有,也是一星半點。

3、發展前途:編外人員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4、工作穩定性:原來,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包括合同工、臨時工,幾乎能幹一輩子,工齡二三十年的很常見。現在機構改革,單位的後勤服務職能要麼由專門的機構承擔,要麼推向社會、推向市場,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精簡人員第一個精簡的就是編外人員。即使在這次機構改革中倖存,下次指不定什麼時間改革,又被下崗,根本沒有什麼穩定性可言。


職言管語


別的地區我不知道,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以我們這裡而言,曾經的事業單位編制外人員比較複雜,有領導親屬打招呼進來的,有單位沒經過任何考核招進來的,後來出現了勞務派遣機構,以勞務派遣方式進來的。其實工資待遇都差不多,年總收入大概率是編制內人員的50%,還有一份差距就是沒有五險一金。最近兩年,才給這類編制外人員購買了最低額度的養老保險。

自從去年起,事業單位的社區工作崗位和鄉鎮街道辦的臨聘用工被列入區縣財政定額預算,直接由組織人事部門制定招聘條件,也會使用筆試、面試、體檢、審核、聘用的方式進行。

不同的是,招聘信息裡會標註聘用期間年薪多少,其中包含五險一金。以我所知,大概率年薪6萬的公告,月到手3500左右。

沒什麼值不值得去考的說法,只有說適不適合自己。


不羈的農夫


可作為過渡之舉,切不可迷戀其中,如果需要可以,何不再努力一把,直接入編。

關於工作身份

我們都知道,機關事業單位是有級別的,其工作人員是有編制的。一般而言公務員是體制內最佳編制,次之有事業編,再者有國企的職工編。身份的差異對應著迥然不同的薪資待遇和發展路徑,可能從事的工作沒有太多的差別,有時候甚至感覺公務員、事業編人員的工作並不是多高級,自己能夠勝任,還可以做得更好。現實卻很無情,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好處或有待與自己無關,作為有志青年不知能否忍受這種落差感,這種強烈的氛圍是企業人員很難感受到的。

關於薪資待遇

薪資待遇因地區、僱傭單位、主管部門差異而不同,比如沿海發達地區的薪資水平普遍較高,所以編外人員的待遇也會相應的提高。一線城市某單位輔助人員的月工作為7000-8000元,八小時工作至、雙休,用工形式為勞務派遣。而另一單位文字綜合崗,學歷為本科以上,對文字寫作水平要求高,年薪開到令人咂舌的30w,這也是沒有編制人員的待遇。在三四線城市差別就大了,體制內人員的月工資在4000-5000元左右,編外人員則為2000-3000,且公積金、醫保等按最低的比例繳納,這就是差距。在強調穩定為主線的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則是臨時工的代名詞,解僱和離職的風險很高,而且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外工作一般替代性強,技術含量低,如此既荒廢了專業學識,也加劇了離職的風險。

機關事業單位說出去名字好聽,有面子,在薪資待遇和發展前景方面有其名而無其利,得到了面子失去了裡子,長久來看並不划算。沒有人甘於平庸,忍受這一切,既然需要考試,何不努力一把,直接進入體制內工作,不逼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一猿媒體


看你考哪個地方的?假如考偏遠山區或者貧困縣的,就一點都不建議。我要是考在發達省市的話,還是可以的。不要聽那些專家的話。只要是單位的聘用人員,就一定會有五險一金的。


屁小豬不臭屁


俺們都上大當了。


高手就在人間


勞務派遣就別去


周宇72175459


一旦進入三年不辭職就很難退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