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五代十國的帝王們大多出身草莽,玩不轉世家大族那套運用華麗辭藻品評人物的方式,於是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起綽號的方式,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簡單明瞭。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起綽號打從五代十國起,就成為了中國人的風尚,延續至今。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如前蜀國主王建,綽號“賊王八”。因為王建年輕時是個盜賊,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又因排行第八,故被時人稱為“賊王八”;


如南平王高季興,綽號“高無賴”。因為南平國小國寡民僅有荊南之地,但南平國地處南北交通必經之地,所以高季興想出了一條致富強國之道:打劫南方諸國前往中原王朝的商隊。而南平國一向與北親善,先後向後梁、後唐、後晉稱臣,南方諸國拿他也沒轍,只有蔑稱他為“高無賴”;


南平王高季興去世後,他的兒子高從誨即位,依然繼承乃父生財之道,於是被南方諸國蔑稱為“高賴子”,這起綽號的水平那是相當之高啊;


可是上述綽號都不如後唐太祖李克用的綽號霸氣。李克用少年從軍常常衝鋒陷陣,一頓操作猛如虎,眾軍士呼為“飛虎子”,等到李克用裂土封王之後,又因他其中一隻眼睛失明,故得綽號“獨眼龍”“獨眼龍”是五代十國最為知名也是流傳最廣的綽號,後世獨眼者自此莫不以“獨眼龍”號之,其出處來自於此。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不過五代十國中綽號最霸氣的並不是李克用,而是楊行密,因為他的綽號為“十國第一人”。


但這個綽號的由來,與之前幾位帝王不同,並不是來自於當時世人的評價,而是來自於後世史家的評價。


《舊五代史》以五代中原王朝為正統,故始終向五代各朝稱臣的南平國、楚國、吳越國被列入《世襲列傳》,其餘國傢俱被送入《僭偽列傳》中,此傳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吳太祖楊行密。


《新五代史•世家卷》首次完整地系統地記錄了十國的歷史,五代十國之說源起於此。十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吳世家,吳世家開篇當然是吳太祖楊行密。


由此可見,不論是在《舊五代史》中,還是在《新五代史》中,楊行密都是“十國第一人”。


專門撰寫十國曆史的史籍《十國春秋》也把楊行密列為“十國第一人”,開篇就是《吳太祖世家》,而且更給予了楊行密非常高的歷史評價。


《十國春秋》的作者吳任臣評價楊行密道:“唐末,強藩分據,海內雲擾。太祖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間,殲孫儒、擒趙鍠、破杜洪、滅田頵,聲罪汴彊,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謂非常之傑、不世出者矣。《(新)五代史》言其為人寬仁雅信,能得士心,卒之開國廣陵,傳世四主,蓋有以也夫。”


“抑亦可謂非常之傑、不世出者矣”,聽到這句大家是不是覺得耳熟?


不用懷疑,你沒有想錯,此句正是效仿了《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曹操的那句“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也就是說在吳任臣心中,楊行密是“五代十國版的曹操”。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那麼問題來了,楊行密真的有這麼牛嗎?


“十國第一人”這個綽號的含金量有多高?


諸位看官不要著急,接下來羚羊將從六個方面證實史家所言非虛,今天讓我們好好認識一下這位“十國第一人”。


出道早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27歲的李克用因逼迫黃巢退出長安,在長安收復戰中取得首功,因此被唐廷封為河東節度使,太原從此姓李。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31歲的朱溫因叛黃歸唐且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一起攻打黃巢軍有功,因此被唐廷封為宣武節度使、汴州刺史,開封從此姓朱。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31歲的楊行密發動兵變,驅逐廬州刺史朗幼復,不久後,在淮南節度使高駢的舉薦下,唐廷正式封楊行密為廬州刺史,合肥從此姓楊。


可見中和三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在這一年裡“五代雙雄”與“十國第一人”先後取得了自己根據地,奠定了未來五代十國的版圖。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武功強


十國君主中只有三位在《舊五代史》中有專門關於武功方面的記載:


吳王楊行密,“少孤貧,有膂力,日行三百里”


吳越王錢鏐,“少拳勇,喜任俠,以解仇報怨為事”


南平王高季興,“梁祖以季興為牙將,漸能騎射”


在《新五代史》中也只有三位國主有專門關於武功方面的記載:


吳王楊行密,“為人長大有力,能手舉百斤”


吳越王錢鏐,“鏐善射與槊,稍通圖緯諸書”


楚王馬殷,“(張)佶臥病,語諸將曰:‘吾非汝主也,馬公(馬殷)英勇,可共立之’”


由此可知,在十國中有兩位國主的武功出類拔萃。一位就是吳越王錢鏐,他少年就以拳法功夫好顯名,還有他的弓術與槊法也是相當出眾。


另一位就是吳王楊行密,他不僅人高馬大,而且力氣過人,可手舉百斤。此外,他的速度也異於常人,可以日行三百里。


綜合對比來看,吳王楊行密武功蓋世,為十國君主中翹楚,吳越王錢鏐次之。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地盤廣


南吳為十國前期疆域最廣的政權,疆域囊括今江西全境、湖北東部、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此外還佔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全據東南富庶之地。


南吳政權控制江南淮南,其間也未發生規模較大的戰爭,與南唐的交接也是以和平方式完成。


正因為南唐和平的繼承了南吳的版圖,所以雖然後來南唐國先後滅亡楚國與閩國,因此成為十國中疆域最廣的政權,但也是在南吳政權的基礎上建立的,實際上南唐開拓的疆土不如南吳。


所以十國君主中開疆拓土地盤最廣的當屬吳太祖楊行密。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爵位高


乾寧二年(公元895年),李克用因勤王有功,被唐昭宗詔封為晉王;

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李茂貞慶天子復辟,被唐昭宗詔封為岐王

天覆二年(公元902年),楊行密因尊唐有功,被唐昭宗詔封為吳王;

天覆三年(公元903年),朱溫因解鳳翔之危,被唐昭宗詔封為梁王;

天覆三年(公元903年),王建因治兩川有功,被唐昭宗詔封為蜀王;

天覆四年(公元904年),錢鏐因得朱溫斡旋,被唐昭宗詔封為吳王。


根據唐朝爵位制度,最高等為一字親王爵。


唐昭宗生前,親自詔封的只有六位一字親王,而楊行密正是這其中之一,且是十國中最早獲封一字親王爵者。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影響深


楊行密兩次擊敗朱溫,割據江淮,在軍事和地理上奠定十國之局;


楊行密始終尊唐反梁,聯晉攜蜀,在政治和經濟上阻斷中原南進;


楊行密慧眼提拔李昪,啟下南唐,在社會和文化上助力唐宋之變;


楊行密開創的南吳國祚34年,和平繼承南吳版圖的南唐國祚38年,一脈相承總共統治72年,其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深入人心。


楊行密為何綽號“十國第一人”?


而五代各朝國祚加起來不過52年,且政權都得通過武力顛覆得以建立,國體幾易更換,影響力大打折扣。


五代14個皇帝之中:


2個皇帝自殺,佔比14%;


6個皇帝死於他人之手,佔比42%;


5個皇帝靠殺別家皇帝奪得帝位,佔比35%;


4個皇帝靠殺自家皇帝奪得帝位,佔比26%。


終上所述,“十國第一人”楊行密當之無愧!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領頭羊,擅長隋唐五代史。中正簡素,立志弘揚歷史文化,羚羊掛角,多元角度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