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小說:諸葛亮拜得名師,臥龍之名傳遍荊襄!

孔明資質天成,從小就能過目成誦,經久不忘。亂離之年,諸葛亮一家奔走流亡,孔明也從來沒有扔下詩書,早有逸群之才,只不過孔明為人謙恭,從不誇於人前罷了。自從隱居隆中之後,諸葛亮更是不厭不倦的攻讀儒、法、道等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文章,博古通今。而且他還清晰讀天文,地理,易經,兵書,善於觀天象,能食地氣。又擅長求神問人推演八卦,還能夠以草木演練兵陣,一時之間孔明囊括百家,包羅萬象,無所不通,無所不精。

那一天,正是五月間天氣,晴日高照,萬里無雲,一片蒼穹如圓蓋一般懸在人的頭頂。山中的農夫們正在辛勤勞作,卻看見遠處有一個身材高大的人迤邐而來,他身披蓑衣,頭戴斗笠,腳踩木屐,農夫們不禁哈哈大笑。

“這個人真是個瘋子,哪有大晴天戴斗笠的?”

“瞧他還穿著木屐!”

“喂!年輕人天又沒下雨,你為什麼打扮得奇形怪狀?”

“八成是要偷懶吧”

諸葛亮聞言笑而不答,依舊大模大樣的從人前走過,又回草廬去了。

未過半炷香的功夫,狂風四起,漫天扯起了一團團的烏雲,旋而豆粒大的雨點珠子一樣砸下來,農夫們一下子被澆了個渾身精溼。想起剛才年輕人的怪異舉動,這才恍然大悟都說:

“原來人家有先見之明啊!”

“這個年輕人從前沒見過呀!”

“他是從外地遷來的,就住在不遠處的草廬之中,白天下田幹活,晚上就挑燈讀書。”

“啊,真是個奇人啊!”

天光放晴之後,農夫們又見孔明兄弟荷鋤向山畔走去了。農夫們把諸葛亮當做神仙一般看待。

農閒之時,便有人前去草廬問汛晴雨,孔明總是笑而不答。農人口稱神仙,倒地下拜孔明,忙雙手相扶說:“我並不是什麼神仙,只不過夜來觀看天象,才推斷晴雨。”

農人說:“先生不是神仙,也有半仙之體了”

孔明聞言放聲大笑。

諸葛亮與農夫們同下田耕作,常常隔壟應答唱和,相處的十分融洽。

夜裡讀書倦了,孔明便踱出草堂,仰頭觀看滿天星斗,蹙眉不語。星河燦爛,星宿參差,孔明看著看著不覺便出神了。

“兄長每夜觀星斗,不知看出什麼門道?”

孔明見是諸葛均,便道:“萬事萬物都有氣數,氣數盛衰,便如這星斗明滅一般,看星宿變化,便知人間的旦夕禍福、存興盛亡衰了。”

“兄長可看得出你我兄弟前程如何嗎?”

孔明淡然一笑道:“大丈夫待機而動,良禽擇木而棲。你我兄弟且不必急躁,天下洶洶,亂世英雄輩出,你我且靜觀時局之大變,再作斟酌吧。”

言畢,又仰頭望天道:“日後必有明主仿效八百年前文王訪賢,到那時你我兄弟才好一展宏圖,建立一番偉業。”

諸葛均也仰頭遙望星斗,彷彿也在關注著自己的命運,彷彿也在等待著星宿,昭示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諸葛亮仰頭不語,黑暗中,唯有他深邃的雙眸映著星光,閃耀著堅定而自信的豪光,這光亮在黑夜裡四散開去,照得簡陋昏暗的草塘廈那間明亮起來。

——

孔明日常好誦《梁父吟》,他常常在風雨之夜反覆吟誦:

不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治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圯。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窗外風狂雨驟,天地間昏黑一團。諸葛亮每每吟到“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便情不自禁的扼腕嘆息。為保大齊國富民強,丞相晏子只好痛下殺手,除去國家的隱患——三位勇士。這種做法孰對孰錯?孔明啊孔明,他年有意朝,你位極人臣,會不會也要顧全大局,剷除豪強呢?唉!天道如此,又豈是人道所能左右的呢?

孔明心中的悲嘆痛惜絞作一團,猛烈的撞擊著他年輕的心靈,使他警醒的同時也讓他拋棄了一切顧慮,讓他正視了政界血淋淋的微笑和美麗的殘殺,讓他更加堅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在以後的歲月中孔明也時時低吟高誦,把它當作當頭棒喝,時刻不停的警戒著自己。

光陰蹉跎,不知不覺間諸葛亮已經年逾19歲了。兩年的田間勞作,把一個弱質書生磨練成一個一個魁梧健壯的壯漢。

就在這一年,諸葛亮結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位摯友——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和潁川徐庶。

孔明與他們意氣相投,經常聚在草廬堂上談論學問。這四位都是荊州有名的俊傑名士,在詩書學問上都有獨到的見解,。孔明雖然年紀輕輕在這幾個前輩面前卻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也與這幾位宿老交情莫逆。

一日,孔明正與徐庶等人閒坐在草廬旁邊的竹林之中,邊飲酒談話,邊擊節而歌。酒漸漸的喝到興頭上,孔明執酒對徐庶說道:“元直,我素來擅長為人相看面貌,且讓我為你觀上一觀怎麼樣?”

徐庶也笑著回答說:“如此說來有勞孔明瞭。”

孔明微睜鳳目,上下一打量徐庶,便道:“元直,我看你將來必定官至御史中丞!”

“哦?”徐庶疑惑。

“孔明看我仕途如何?”孟公威問。

“公可以做到刺史之職!”

石廣元也湊上來問孔明道:“孔明以為我可以做什麼官?”

孔明一笑,道:“憑廣元兄的才幹,做個郡守應該如探囊取物一般。”

眾人皆拍手稱快,都說不虛此行,舉杯又行了數回酒令。忽然徐庶反問諸葛亮道:“孔明善觀人面,不知是否知道自己官至何職?說來聽聽也好。”

諸葛亮聞言,笑而不答。

眾人皆大惑不解,好奇的纏住諸葛亮,偏要他說個究竟。諸葛亮放下酒杯,雙手抱膝笑道:“公等以為我的才幹怎麼樣?”

眾人都說:“孔明博覽群書,精通各家經典,有經天緯地之才,出世之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孔明聽罷,搖搖晃晃的從地上站起身來,仰天長笑一聲,說道:“我自比春秋時的名士管仲樂毅,公等以為恰當嗎?”言畢哈哈大笑。

徐庶點點頭道:“孔明的才氣毫不遜色於管仲樂毅啊!

眾人誠服,都讚不絕口。

孔明與眾友眠高崗,枕流水,煮酒觀花,映雪賞梅,過的是江湖散仙一樣的生活。

一日,諸葛亮在草廬靜坐思動,打算前去拜謁荊州名宿龐德公。於是便交代弟弟諸葛均一番後直奔龐府而去。

龐德公一直是荊州名流的龍頭,久被劉表所賞識,幾次請龐公出山輔佐均被龐公推拒。諸葛亮早在幾年前剛落腳至襄陽時,便聽叔父諸葛玄對龐德公讚不絕口,深知龐公為人豪爽,義薄雲天,而且學問淵博,早有拜在龐公門下之心。只是礙於自己年紀尚小,經見甚淺,唯恐龐公不納。因此只得將敬重仰慕龐德公之心暗暗珍藏,更加勤奮於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龐德公的當面賜教。

孔明定居南陽隆中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訪仰慕已久的龐公。龐德公親自會見了孔明,孔明德健先生尊嚴,極其虔誠的雙膝跪倒,口稱:“先生在上,請受晚輩一拜。”

龐德公請孔明起來答話,孔明卻紋絲不動地跪在原處說:“晚輩久仰先生大名,意欲拜在先生門下為徒,望先生念及於先叔父舊情,不吝賜教。”

龐德公見諸葛亮舉止有禮,心裡十分高興,又想起網友諸葛玄的音容笑貌,不禁湧起一腔憐愛,對諸葛亮說:“孔明快起!你叔父與老朽乃是至交,如今你叔父新亡,我也理當收你為門徒以告慰亡靈。從今以後我府上的萬卷藏書,隨你任意借閱,若有所需便自來索取就是不必拘泥,我自會吩咐家中奴僕與你方便。望你勤奮攻讀,不叫亡人失望啊!”

諸葛亮聽完激動得淚如雨下。多年來的夙願沒想到片刻之間成為現實,怎叫這個身世悲劇的年輕人不流淚呢?

自此,孔明便時時奔走於龐府與隆中草廬之間,不知疲倦的閱讀著每一本書,讀到精彩之處,不眠不休,徹夜吟誦。

諸葛亮幾年之間學問大進,無不得益於龐府浩如煙海的書卷。但是龐德公與諸葛亮的師徒關係卻是“徒有其名無有其實”。

龐德公名噪荊州,前來府上拜謁的文人俊傑又何以千計,其中也不乏名流,他們終日侃侃而談,愈發顯得孔明不起眼了。

龐德公未曾見識到孔明的真才實學,但覺他知進退懂禮節,就把他當做一個知書達理的青年,從未給予指點,殊不知險些而錯過,這個生就玲瓏心,獨具天分和才華的人中之鳳。

孔明獨觀書大略,重實用,從不拘泥於篇章句點,因此不為人知。遇有疑慮,孔明也善於閉門深思,不喜夸人,謹慎謙恭和當時的清談名流很是不同。

那一次,諸葛亮又從龐府新借了一本書,觀看到深夜,有個疑點百思不解。這一夜輾轉反側,終究無法釋疑。

孔明有心請教龐公,便再次登門。時值龐公午後小憩圖,奴僕告訴他不要高聲,以免打擾龐公好睡。

孔明遂獨自等待床邊,不消一刻,龐公醒轉。孔明忙跪拜恩師說:“恩師,弟子有一事不明,今日特來討擾請教。”

龐德公問:“孔明你幾時來的?”

孔明恭敬的答道:“恩師,弟子來的時間也不甚長。”

龐德公說:“孔明有什麼事不明白,儘管說出來,老夫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孔明這才跪行幾步,捧書與龐公看。龐德公一看,心裡暗暗吃了一驚。

“日前我只覺得孔明為人謙遜,是個進退有禮的年輕人,想不到他居然看出了此書中的奧妙,看來這個青年不能等閒視之。”

龐公未語,孔明忙將自己日思夜想不得其解之處說與龐公,又將自己的疑慮也盡數說了出來。

龐德公聞聽又吃一驚,他想不到孔明心思奇巧,所見所感,與眾不同,確實並非一個俗人。心上一喜,便詳細的與孔明說解了一番。

孔明洗耳恭聽,沉吟良久又質疑問,龐德公又一一解釋。二人就這樣言來語往,相互切磋,直說到日暮掌燈時分,老少二人還無一絲倦意,真有點相恨,相見恨晚的意味。

從那一天起,諸葛亮變成了龐德公的得意門生,龐德公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著實讓孔明受益匪淺,在學問造詣上又精進了幾分。

有一回,龐德公與眾弟子閒談。孔明的一篇宏論,引得在座賓客無不側目,龐德公更是喜上眉梢,豎起大拇指讚歎道:“孔明啊孔明,你真不愧是隆中的臥龍啊!有朝一日你必能出南陽,博滄海成就一番大事業啊!”

於是諸葛亮便有了被人稱頌千古的雅號“臥龍”。

諸葛亮以一介躬耕田畝的無名小卒,而獲此殊榮,著實讓人驚歎。一夜之間諸葛亮的名字傳遍荊襄,成了文采蓋世,年輕有為的襄陽名人。不少清流名家爭相結交,鴻儒俊才出入於草廬之中,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