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安徽的司空山成為“中華禪宗第一山”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於嶽西縣城西南70公里冶溪鎮、店前鎮兩鎮境內。相傳戰國時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一生為官清正,後隱居此山,故名。

禪宗,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學或修禪思想一直獲得廣泛的流傳,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曾譯出多種禪經,禪學成為相當重要的流派。相傳菩提達摩於六朝齊、梁間從印度渡海東來,梁普通(520-526)前後到洛陽弘揚禪法。因其禪法不為當時佛教界所重,乃入少林寺安心壁觀,以“二入四行”禪法教導弟子慧可、道育等。慧可從達摩6年,達摩授以《楞伽經》4卷。後隱居於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潛山東北),傳法於僧璨。僧璨受法後又隱於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嶽西),蕭然靜坐,不出文記,秘不傳法。

為什麼安徽的司空山成為“中華禪宗第一山”

唯有道信侍璨9年,得其衣法。後至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傳法,嘗勸道俗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可見其除依《楞伽經》外,還以《般若經》為依據。後住湖北黃梅雙峰山(一名破頭山)30多年,主張“坐禪守一”,並傳法於弘忍。其另一弟子法融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牛頭山傳牛頭禪。

司空山是中國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弘揚佛法的道場,在我國佛教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公元536年,慧可大師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得受達摩衣缽,為避北周武帝滅佛之難,帶著徒弟僧璨隱匿輾轉,逃往南朝,終於公元561年來到南朝晉西郡境內(今天的安徽省嶽西縣)的司空山卓錫,保持了佛教禪宗一脈。

到司空山後慧可僧璨擇洞而居,世稱“二祖洞”、“三祖洞”。師徒二人在洞中修行講禪,慧可在“二祖洞”頂的巨石之上將達摩祖師的衣缽經書傳與三祖僧璨。僧璨將衣缽經書傳與四祖道信,道信再傳五祖弘忍,直至六祖慧能。此後,禪宗一脈世代相傳宗風不滅,慈風遠揚,四方朝山拜佛者絡繹不絕。於是開山建廟營造殿宇,後人稱之為二祖寺。

隋文帝賜諡慧可為“正宗普光大師”,唐德宗賜諡慧可為“太祖禪師”,後世尊二祖大師為中國佛教禪宗第一人,二祖道場為中國佛教禪宗第一道場,司空山被譽為“中國佛教禪宗第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