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兒子上初二不想參加輔導班,讓我買了必刷題等7本數學資料在家做,會有效果嗎?

楊寧516


孩子不想上輔導班,自己在家刷題,對數學提高有沒有用呢?答案是有用,但還要講求方法。

1、首先要明白,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知識、方法、數學思想。這三個層面是不斷加深的。

這個認識很多學生到初中畢業,都沒有形成。那就成了為了熟練而做題,這種題海戰術就是無用功。

7本練習冊太多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複性的基本題目,沒必要反覆做。

孩子要能自己識別哪些題目是知識的簡單直接應用,這是練習基本知識的,會了即可。哪些題目是知識的綜合題,需要把握方法 ,總結思路。數學思想是隱形的,隱含在題目中,需要學生慢慢體悟,最後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自己做題。

如果孩子能一步一步做到這些,在家自己學習效果可能更好。時間效率更高,自學能力更強。


2、做題不是機械性的重複,必須注重提煉和總結。才能逐漸在三方面逐漸發展成熟。

孩子讓買7本書在家做。家長一定要注意避免孩子變成重複性的機械練習,這樣效率低,思維得不到培養,浪費時間。

應該讓孩子養成總結、提煉的習慣,每做一道題目,就與原來做過的題目對比,在知識、方法、思維上有什麼異同點,進而不斷總結,提煉方法和題型,這樣才事半功倍。


3、反思與回顧習慣的養成,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否則,做再多的題也是枉然。

不要一味低著頭向前走,要經常回頭反思和回顧,進行分類和記憶,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所謂溫故而知新。

所以,做過的錯題、好題、典型題目都要做好標記,及時回顧,重新做一遍,重新再反思提煉,這樣幾遍下來,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4、主動詢問老師,把自己遇到的困難,想到的方法,發現的規律都及時與老師交流,獲得更深層次的指導。

孩子即便買了7本書,也不可能把某一類問題的各種題型全看到。越是到高年級,變化越多,靈活性越強。

讓孩子把自己的困惑、所思、所感及時與老師交流,老師高屋建瓴的給孩子以指導,可以補充孩子的思路,拓寬孩子的視野,還可以把問題的其他變式題型展示給孩子,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如果孩子在家能做到以上幾點,不用去輔導班,完全可以在家自學。而且這樣不僅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將來任何一科,任何階段,這種自我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