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進入80年代,中國與眾多西方國家建立起廣泛的外交、經貿聯繫,中國利用這段“蜜月期”,引進了許多武器裝備。這些裝備有的至今仍在部隊服役,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的很低調,曝光率不高,但影響深遠。小編將通過幾篇文章,對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裝備予以系統介紹,以饗讀者。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雖然“鷂”式未能引進,但“借鷂生彈”,中方看好的反坦克武器最終引進

子母彈(集束炸彈)|高效的反坦克武器

二戰中,最高效的反坦克武器當屬飛機,與直面敵坦克堅固裝甲(特別是正面裝甲)的反坦克炮(當然也包括坦克炮)相比,戰機居高臨下,很容易像開罐頭一樣,用小口徑航炮撕開坦克薄弱的頂部裝甲。但到二戰後期,隨著德國虎式、虎王、蘇聯IS-2等重型坦克大量服役,小口徑航炮(如23、20毫米)逐漸力不從心。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裝備37毫米機炮的伊爾-2攻擊機,巨大的航炮影響飛行

替代方案中:大口徑航炮體積較大,往往需要加裝航炮吊艙,增加飛行阻力,影響飛行性能(伊爾2在翼下安裝了37毫米航炮,雅克-9T更是在槳轂安裝了45毫米炮);重磅炸彈可一下將坦克恢復出廠設置,但攜帶數量有限,與無控火箭彈一樣,想要精確命中,對飛行員要求太高。就在此時,一種新式武器應運而生,那就是PTAB-2.5-1.5反坦克炸彈。“2.5-1.5”是這種炸彈規格的縮寫,即“圓徑2.5千克級,實際重量1.5千克的航空反坦克炸彈”。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伊爾-2可由內置彈箱攜帶280枚PTAB炸彈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僅重1.5千克的航空炸彈,它的破甲 厚度足有52毫米,即使接觸角為30度時,也能擊穿30毫米厚的裝甲。PTAB炸彈能夠有效擊穿德軍重型坦克頂部裝甲,對於 號這種中型坦克,甚至可以擊穿正面裝甲。因重量和體積較小(當然成本也小),伊爾2強擊機一次可攜帶280枚PTAB炸彈出擊,當反坦克炸彈從彈箱傾瀉而下時,虎式坦克的末日就不遠了。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彈小鬼大,還夠便宜,不到2年生產146萬枚

PTAB炸彈之所以“彈小鬼大”,那是因為它採用空心裝藥原理。德國剛入侵蘇聯時,蘇聯軍工就開始研發新的反坦克武器,包括燃燒彈、殺爆集束彈和空心裝藥集束反坦克炸彈3種航彈。1942年末,SKB-22設計局的I.A.Larionov設計師終於在小型空心裝藥炸彈方面取得突破,經過幾個月的試驗、改進,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首次參戰,趕上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庫爾斯克戰役。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起初PTAB炸彈只配發伊爾-2,後推廣,圖為一架投彈的雅克9

空心裝藥是破甲彈和絕大部分反坦克導彈戰鬥部的核心原理。空心裝藥就是在破甲彈頭前部裝有一個圓錐形金屬罩(一般是紫銅合金,又叫藥形罩),錐口朝前,錐尖朝後,前面為空,後面(錐尖)是炸藥。彈頭爆炸時,金屬罩被高溫熔化成高速金屬射流,在裝甲表面衝出一個洞,靠金屬射流毀傷裡面的設備和人員。雖然PTAB塊頭不大,但能依靠高速、灼熱的金屬射流擊穿坦克本就薄弱的頂部裝甲,殺傷車內人員,引燃油箱、彈藥,甚至導致殉爆。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空心裝藥是破甲彈的主要原理

1943年7月5日,PTAB首次投入實戰便取得開門紅。第291強擊航空兵師下屬617團的伊爾-2強擊機向德軍傾瀉了1248枚PTAB、8枚AO-28炸彈,28發RS-82火箭彈和890發23毫米航炮炮彈,共摧毀30餘輛各型車輛。PTAB的表現贏得前線將士的一致認可: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瓦圖京在寫給斯大林的報告中提及,在一次戰鬥中8架伊爾-2使用新型炸彈對敵坦克集群實施攻擊,擊毀了12輛坦克;坦克第2集團軍給航空第16集團軍送去的感謝信中提到,勘察戰場過程中他們發現,44輛遭空襲而損失的德軍坦克中,39輛毀於PTAB。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空心裝藥戰鬥部產生高溫、高速金屬射流的過程

PTAB之所以如此高效,那是因為彈箱攜帶的小型反坦克炸彈展現出集束炸彈的特點與作用:一架伊爾-2在200米高度以時速340-360千米飛行,所投擲的PTAB足以覆蓋200×15米的區域,大大提高了命中概率,運氣好的話,一次投擲就能覆蓋多輛坦克或裝甲車。PTAB在戰爭期間被大量生產,不到2年時間,總產量高達146萬枚。設計師I.A.Larionov也因PTAB的高光表現受到表彰,於1944年1月榮膺“列寧勳章”,在1946年獲得蘇聯國家獎金。蒙受巨大損失的德國人也看上了小型反坦克炸彈,研發了諸如SD-4HL的空心裝藥集束炸彈,FW-190就能掛載。自此,反坦克子母彈(英語直譯為集束炸彈)成為標準的反坦克武器。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這麼好的武器德軍也看上了,FW-190掛載SD-4HL空心裝藥集束炸彈用於反坦克

英國|BL-755型集束炸彈

上個世紀60年代起,中蘇關係走向對峙,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孫軍不斷挑起事端,最終醞釀出1969年的珍寶島衝突。珍寶島之戰中,我軍挫敗了蘇軍入侵企圖,但也暴露出我軍反坦克武器的薄弱。整個60、70年代,應對蘇聯鋼鐵洪流都是我軍不得不面對的難題。70年代末,西方向中國打開軍貿大門後,反坦克武器就成為優先引進的對象。除了影響中國裝甲火力40年的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還有一款航空炸彈甚為低調,那就是英國BL-755型反坦克子母彈,在遠火、末敏彈投入使用之前,它與強五的組合,是應對裝甲集群最高效的常規武器。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英國BL-755型集束炸彈(國內叫子母彈)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戰場上發現的BL-755子彈藥殘骸

之所以說常規武器,那是因為當時還為強-5強擊機配備了一款戰術核武器--“狂飆一號”氫彈,可衝突一旦進入核武模式,就離失控不遠了,因此使用概率極低。BL-755子母彈(集束炸彈)是英國杭廷公司研製的可低空投放的子母彈。該炸彈於1964 年開始研製,1972 年裝備英國空軍,並外銷給加拿大、荷蘭、西德、沙特等國,裝備狂風、鷂、美洲虎、幻影、颱風等戰鬥機,用於攻擊坦克、裝甲車、停放的飛機,以及人員和車輛等。BL-755反坦克子母彈長2.45米,彈徑0.41米,重277千克(500磅、空箱重127千克),炸彈內部被分隔為7個彈室,每個彈室容納7組子彈藥,每組3枚,共21枚子彈藥,共147枚子彈藥。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強五掛裝氫彈

彈室(2/3/2)交錯佈置,保證燃氣袋充氣後,彈出的子彈藥均有良好的散佈方向;每個彈艙燃氣口大小不同,導致充氣速度不同,子彈藥所受的彈射力也就不同,保證彈射的子彈藥有良好的散佈距離。BL-755使用的反坦克子彈藥長35.6釐米(裝填狀態15釐米),彈徑6.8釐米,彈體由鋼絲繞制而成,重1.13kg,裝藥228g。炸彈採用尾部不鏽鋼叉彈出後形成的尾翼穩定、減速,每枚子彈藥可穿透250毫米厚的裝甲(網上所查資料,感覺略高),2000多塊彈體碎片會在相當大的區域內,給人員和車輛造成損害,其實戰效果經過了馬島、海灣等戰爭檢驗。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第一步:彈體裂開

與美國對中國的提防不同,中國與西方關係緩和後,中英兩國間很快展開貿易合作。中國從巴基斯坦購買4架“三叉戟”後,英國人很快看到商機,1970年英國駐華代辦處主動與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簡稱中機公司)對接,1971年8月達成售華35架“三叉戟”式客機合同,耗資1.2億英鎊。1972年的11月12日,首架從英國訂購的“三叉戟”(240號)飛抵廣州白雲機場,交由民航北京管理局執管。中國空軍、民航先後共購買了39架“三叉戟”,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三叉戟”使用國。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氣囊充氣,將子彈藥以極小的間隔彈向不同方向

藉著進口“三叉戟”的機會,70年代,我國還購買了英國“斯貝”MK202軍用渦扇發動機(用於美國A-7攻擊機與英國F-4K戰鬥機),合同金額高達5億英鎊(當時簡直是天價),“斯貝”及國產型號“秦嶺”發動機被用於飛豹殲擊轟炸機。70年代初開始,就傳出中方購買“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可能性,70年代末多次商談都曾涉及“鷂”式,並要求隨機購買英國BL-755型集束炸彈。1980年在上海舉辦的英國航空設備博覽會上,英方重點推介了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該機使用的RR飛馬發動機還進行了現場展示。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1980年在上海舉辦的英國航空設備博覽會上,英方重點推介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

雖然“鷂”式最終未能飛到中國,但展會上展出英國宇航公司Bae-146支線客機、馬可尼公司戰鬥機電子設備(用於殲-7M)都緣定中國,被中方重點考察的BL-755型集束炸彈也成功引進。引進後,中國對其進行了仿製,這就是250-3型航空反坦克子母彈。在此之前,中國已經生產了250-1型與升級版250-2型子母彈,其中250-1型仿自掉落的美製“石眼”集束炸彈。250-3型子母彈主要數據與BL-755基本相同,子彈藥同樣重1.13千克,破甲威力120毫米。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在遠火、末敏彈投入使用之前,它與強五的組合,是應對裝甲集群最高效的常規武器

海灣戰爭中,反坦克集束炸彈的威力得到充分檢驗。1991年1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出兵伊拉克。1991年2月26日晚上,伊拉克軍隊開始退出科威特(已宣佈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但未按美國指定時間撤離),在科威特通向伊拉克的80號公路上,伊拉克及巴勒斯坦的軍隊和民兵連成了一條長龍準備撤退。在接下的幾個小時內,美國與加拿大空軍突然展開突襲,他們鎖定車隊頭尾開始轟炸,讓整條路上的人進退不得,最終把這條路變成了死亡公路!第二天早晨,夜幕褪去,人們看到了可怕的場景,路面到處都是車輛殘骸和遺體,前後綿延長達36千米,據事後統計,約有1400臺車輛被摧毀在這條“死亡公路”。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死亡公路

集束炸彈最大的特點就是子彈藥數量眾多,投放時彈體自動打開釋放出數十甚至數百個子彈藥,乍一看像“天女散花”,實則“舔地神器”、“死亡地毯”、“末日鋼雨”。有人以CBU-58航空集束炸彈為例測算:每枚內裝子彈藥650顆,1架B-52攜帶45枚,一次投放可布撒近3萬枚子彈藥,以每枚子彈殺傷面積16(4x4)平方米計算,理想狀態下可覆蓋46.8萬平方米土地,約合8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死亡公路”一戰中,美軍正是靠戰機投擲MK-20“石眼”集束炸彈,短時間內在綿延36千米的公路上給伊拉克車隊致命打擊。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集束炸彈效果1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集束炸彈效果2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集束炸彈效果3

引進之初,BL-755或250-3子母彈主要用於強五。以每個強擊機團24架強五計算,一次出擊至少可攜帶48枚子母彈與48個火箭彈巢,也就是7056枚小型反坦克子彈藥與672枚90毫米反坦克火箭彈。可向300千米內的裝甲集群發動襲擊,足以殲滅蘇軍一個重型合成坦克營;一個強擊機團多次出擊,一日之內可遲滯蘇軍一個裝甲師的進攻。鑑於其良好的性能和巨大的威力,250-3型子母彈至今仍在部隊服役,可由強-5、飛豹等多種戰機掛載,用於執行空地反坦克集群任務;中國還以它為基礎發展出了溫壓彈,以及用於切斷敵人電網的石墨炸彈。

未完待續……(作者:軍研吳小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強五搭載彈藥,內側中間就是反坦克子母彈


80年代“蜜月期”中國引進的西方武器 | 5

250-3型反坦克子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