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改寫歷史記載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顛覆歷史記載

泱泱華夏幾千年,作為當世文明古國之一,論起中國的歷史,足以傲視群雄。但也正是因為歷史過於悠久,使得對於華夏文明的開頭卻有些不清不楚,也就是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到後來的夏商周王朝之間,直到1982年殷墟現世,這段歷史才徹底矯正過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三皇五帝和夏商周,在歷史上記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由那些歷朝歷代的學者記錄在史冊上。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改寫歷史記載

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中國考古學界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這些朝代和人物存在過。這些記載在史冊上的歷史有多少成分是真、多少是假還有待商榷,畢竟是二手資料,因此對於考古學家來說,迫切需要關於這段歷史的直接證明。

1908年,愛國考古學家羅振玉經多方探求始,得知市面上被當作龍骨販賣的甲骨出於“濱洹之小屯”,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試,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至此,殷墟遺址第一次被學術界所知。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改寫歷史記載

1917年,王國維對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整理出了商王世系表。1928年,在傅斯年大力支持下,開始對殷墟進行第一次為期18天的挖掘,總共出土800餘片有字甲骨以及銅器、陶器、骨器等多種文物。1929年春,由李濟主持對殷墟的正式發掘。

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共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宮殿區和王陵區,證實了《竹書紀年》關於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記載,使得殷墟遺址曾經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動搖的結論。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改寫歷史記載

自此之後,隨著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對於殷墟的挖掘也越來越多,在其中發現了眾多的甲骨文,成為了考古學界瞭解當時歷史的重要利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學者們終於破譯了甲骨文這種古老的文字,由此還產生了一個新的科學研究方向,甲骨學。

甲骨文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商場主要作用是記錄占卜,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人類面對自然的偉力無可奈何,只能祈求鬼神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占卜文化是一個悠久的文化,它貫穿著我們的歷史,有著不同形式的載體,比如在後來的朝代中都會設置欽天監這樣一個部門,其一開始的作用就是為帝王占卜。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改寫歷史記載

對於商朝,可能大家最多的印象還是來源於《封神榜》,其實真實的商朝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先商、早商和晚商。考古學者在整理甲骨文的信息時發現,在大量的甲骨文中經常可以看到“夋”和“契”這兩個名字,本應該大量出現的三皇五帝的名字卻一個都沒發現,這讓當時的學者們很奇怪,後來專家推測,或許這兩個人才是真正的商朝的祖先,然而卻並沒有真憑實據,只是猜測。

1982年發掘“殷墟”,十萬塊商甲骨現世,專家考證後改寫歷史記載

最後,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總有一天這兩個人的真實身份一定能夠水落石出,想來到時候一定是一個足以震動考古學界的重大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