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文由 今日頭條原創首發,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全文3136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先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最優秀的家庭教育和親子教育經驗。

我有個朋友就因為老師說孩子發言不主動,當著我的面,一邊用手指使勁點著孩子的腦瓜,一邊大聲斥責:“向你爸一樣,三拳打不出個悶“氣”來,將來只能是個要飯的料”。

我和你說了多少次了?要聽老師的話,要“學”會主動發言,你為什麼就做不到?(這裡省略三百個字)”孩子可憐的眼淚一串串……

你說孩子再到校,會不會發言?就是真會發言,這樣的教育,將來就一定是個有用的人?

“老師說三年級的孩子上課不愛舉手回答問題,語文閱讀能力差。現在我怎樣讓他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呢?如何提高孩子語文閱讀能力呢?能不能支個招?”我一下想起了幾個朋友前些時留過相同的問題,的確這兩個問題是孩子的共性。

想想寫來大家看看。其實家長一定要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上課喜歡發言,有的不喜歡發言?只有瞭解這個年齡時段孩子的心理行為,才能客觀地來看孩子為什麼不愛舉手發言的問題。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一、上課主動發言的同學的特點,這幾點家長心裡要清楚。

1、功課很好的學生並且性格外向者。

這樣的孩子,每個班只有幾個,天生外向,喜歡錶現,只要知道一點,就會大膽舉手發言。答對了老師一表揚,下次更來神。沒答對也無所謂,反正還有下一次。這種孩子貫穿小學六年幾乎佔了班裡學生主動發言的大半。

2、老師要求必需發言者。

很多老師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增加膽大和自信。這種給孩子們創造積極舉手發言的平臺,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

3、老師點名發言。

有時老師看一個孩子上課不專心或認為那個孩子一定能答,會突然讓個孩子起來發言。既為孩子提神,又讓孩子參與,一舉兩得。不專心的孩子,如果很要強,被敲了警鐘,接下來會時時認真聽講,答對的孩子,更是培受鼓舞。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二、孩子不喜歡舉手發言的原因都沒搞清楚,怎麼對症下藥呢?快來看看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是怎麼說的吧。

李玫瑾,上海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任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測試專業方向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二級警監等職務。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1、性格內向但學習很好的學生,因為先天性格的原因,雖然老師的提問大都會,肯定不會主動發言。但在老師的要求下,會遵守並會找機會每星期主動發言三次,如完成任務一般。

想想這樣性格的成人,在單位遇到某個需要大家都來參與的問題,也同樣肯定是能不說,就不說。一個成人都會如此,何況一個內向的孩子?

2、老師的提問最多一到二個結論,幾個孩子搶先說了,其它同學就是知道也不想重複,所以不會再舉手。讓人感覺就是不主動發言。

3、雖然膽大,外向但基礎可能不太好的孩子,如果積極主動發言錯了,引來同學發笑,如果老師不會巧妙的調節和鼓勵,傷到自尊,下次是再不會發言了。

4、膽小怕事的孩子想都不要想,一定不會主動發言。孩子發言要站起來,一個孩子孤零零站在那裡,膽小的孩子會有很強的恐懼感。就是都會的內容,一站起來反而忘記了,所以不會主動發言一點都不奇怪了。

5、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的教學是按課本,幾乎都有標準答案,課本和答案理所當然是對的。讓一個動態的、有多種想法的、主動發言的孩子,可能一發言就出錯。

而一個膽小被動的孩子站在那裡,一問一答更好像犯人被審。就如一個成人第一次在大庭廣眾的會場上發言,驚慌失措怕說錯了話一樣很正常,而成人可能多發幾次言就會習慣。

一個內向的孩子要是說錯了,老師如果不太懂兒童的心理,讓這個孩子上來就自己否定自己,真就不會有下一次了。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三、家長引導誤區:以為跟孩子講道理就能讓孩子明白髮言的重要性?以為利用物質誘惑就能讓孩子主動舉手發言?寶爸寶媽,你們想多了。

1.不停的用所謂的大道理,強迫孩子。

孩子只知道,主動發言大人喜歡,老師喜歡,但自己肯定不喜歡。什麼為了明天,為了這,為了那的大道理對個不想發言的慢孩子來說,聽到耳中,只能是活受罪,根本不會有任何作用。

想想也是,要是能有作用,老師就不會告狀了。這種強迫孩子到校發言的行為,讓孩子心生厭煩,還恨死老師;“太可恨了,又來告狀。”

上學更加不會發言了,一個孩子如何會想到老師是好心,和你爸媽的想法一樣,讓你能多學點知識的同時,大膽交流,陽光成長。

2.物質誘惑。

家長為了孩子能主動在校發言,硬的不行來軟的。可能會用物質誘惑等手段讓孩子到校舉手發言。這樣的結果更是帶了太多的功利,孩子能不能在校發言在其次,但成長的路上,行為習慣肯定負面多多。真就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四、如何讓孩子積極主動的發言?李玫瑾老師給出了5條建議。家長朋友們,你們不妨也試試,檢驗一下這5招是否管用。相信你試過之後,就再也不會為此事頭疼了。

1.讓孩子覺得有話可說。

舉手是一種勇氣,不舉手是因為猶豫,猶豫不是沒有思考成熟,就是孩子愛面子,怕回答錯了眾人笑話自己。

那就創造一個比較寬鬆的氛圍,讓孩子覺得有話可說,讓他們把不成熟的思考大膽表露出來有時孩子不願意舉手,但會經常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下面竊竊私語,小聲討論。

那就讓這樣的議論“合法化”,當一個問題非常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那就安排時間,讓他們在下面自由議論,因為自由議論的平臺比舉手發言更為寬鬆,於是參與的人就多,觀點的碰撞也很豐富。

2.大膽推薦。

孩子發表自己的“高見”主要針對“心高氣傲”的孩子。他們對普通的問題不屑回答,認為這沒有思維價值,只有那些特別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

要充分考慮這些孩子的心理需要,當一個問題提出後,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請那些積極舉手的同學回答後,再多一個照顧環節,請同學再推薦一下,還想聽聽哪個同學的“高見”。

這時,孩子往往將目光集中到班裡那些“無冕之王”的身上。這些孩子一旦被推薦,往往帶著些許自豪。

3.鼓勵孩子打“草稿”。

這條措施,對積極思考,卻又不肯回答的孩子比較有效。因為他們往往有思維的能力,學習也比較主動,就是缺乏活躍表達的熱情。

因為有了書面的文字記錄,孩子發言就更有條理,不會語無倫次,既提高了發言質量,又能讓更多的孩子打消顧慮。畢竟“讀”自己的答案顯然比“說”要容易一些。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4.讓不自信的孩子“笨鳥先飛”。

那些不知道怎麼思考,或怎麼思考都沒結果的孩子,是多麼想和其他同學一樣得到師生的重視。往往因為能力的差異,他們實在無法貢獻自己的思維成果。

多給一點幫扶,一點潛在的幫助和提示,可以讓他們“笨鳥先飛”。利用下課的談話,利用補習時間,事先有意無意地講一點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時是提前學習,有時是預習提示,甚至有時就直接和孩子一起學習,並將正確的思路透露給他們。

因為有了基礎,就有了信心,上課時,他們發現自己竟然走在了前面。一種我也能為大家的思考提供幫助的驚喜感,讓他們興奮地舉起手,在眾人奇怪的眼神裡,在老師佯裝不知情的大力表揚。

5.發言是可以得到獎賞。

“獎賞”是一種對各類學生都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調動孩子參與的熱情。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勇敢等品質,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很有幫助,而且積極回答問題還能鍛鍊孩子心理承受力,面對挫折也能不退縮不畏懼,久而久之,孩子能變得陽光,自然,心態積極樂觀。


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從不舉手、從不發言,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又該怎麼辦?

趕緊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孩子不舉手發言怎麼辦?看看其他媽寶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很有效果哦,都在今日頭條APP搜索

真頭疼!孩子上課不舉手不發言!李玫瑾:原因有5點,5招就能搞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