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重於藝術的學習,尤其是當家長的,都力圖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藝術大家。


學習音樂的時候,從音節,旋律,節拍和大量的練習曲鍛鍊技巧;

學習繪畫,要學習素描色彩透視,要畫石膏,要寫生。

但是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都忘掉了這些藝術學習的規律。

不管你是學習秦篆漢隸,晉行唐楷,請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音樂裡的肖邦貝多芬莫札特的作品。

就像是對一個小提琴的初學者直接學習莫扎特和梁祝一樣。

這做不到的。至少是效果甚微的。

只有把它分解,把筆畫還原成音符,要鍛鍊音準音量音長音質一樣鍛鍊線向線長線形線質。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筆畫的方向和長度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線方向和空間

把旋律轉化為行氣和作品的氣息,要鍛鍊線位置行軸線左右關係。

把音樂的章節轉化成書法的作品大章法,做空白做點線面合理組織、做起承轉合。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齊邊

在音樂的學習中是分解練習,那我們為什麼在學習書法的時候不能分解練習呢?

只有在掌握了書法的藝術語言才能實現自己的書法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沒有嫻熟的筆墨技巧,什麼的都是空妄的。

在一些人的意識裡,書法似乎是一個最沒有“標準”的藝術類型。因為,雖然書法在傳統文化中擁有最廣大的群眾基礎,但如果要列舉當下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似乎還沒有多大把握能獲得較為一致的答案,甚至連“書法家”這個概念的界限也顯得有點模糊。那是否書法真的沒有一個“標準”呢?顯然不是。

當代書法的價值評判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也有一些作為共識的硬性指標,比如功力的積澱、筆法的嫻熟和師承的有序,等等。問題是,一旦上升到審美層面,意見就會出現較大分歧。因為,“美”的類型多樣,不同的觀者基於不同的知識結構和審美經驗,自然會欣賞到不同的“美”,而對於“不美”的作品就會表現出情感上的排斥。

這與西方藝術理論中所提出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一個道理。然而,如果我們以書法史上的典型書家作為“標杆”來進行梳理和反思,這個具有歷史參照意義的標準就會逐漸明晰起來。我認為,書法藝術層次由低到高可大致劃分為四層標準: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最有效的書法學習——分解訓練之:名家經典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