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海灣三島伊朗阿聯酋的領土爭議

海灣三島(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 小通布島) 位於波斯灣的中心航道,扼守著波斯灣入海口的霍爾木茲海峽,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外,阿布穆薩島及其鄰近海域蘊藏有豐富的赤鐵礦和油氣資源,大通布島盛產椰棗和紅油,三島附近海域還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為此,位於霍爾木茲海峽兩側的伊朗與阿聯酋圍繞三島主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奪,並且引起了海灣國家以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海灣三島伊朗阿聯酋的領土爭議


海灣三島爭端歷史溯源歷史上幾經易手歷史上,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曾先後統治過海灣三島。據史料記載,海灣三島自1330年起便處於霍爾木茲王國統治下。1507年,葡萄牙人入侵波斯灣,佔領了三島。1622年,波斯人將葡萄牙人趕走,宣佈自己擁有波斯灣沿岸的所有島嶼。其中,阿布穆薩島、大小通布島以及錫裡島等歸波斯的法爾斯省管轄。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作為阿拉伯人分支的卡西姆人建立了強大的卡西姆王國,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分別劃歸該王國的沙迦和哈伊馬角兩個酋長國管轄之下,到了19世紀中葉,卡西姆王國屬下的海灣酋長國淪為英國的“保護”之下。

與此同時,在波斯北部崛起的愷加王朝定都德黑蘭,並將統治權擴大到波斯灣沿岸地區,在倫格的卡西姆酋長成為波斯中央政府委任的倫格總督,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歸於其管轄之下。到了19世紀末期,波斯在海灣北岸地區擴張勢力,派軍隊進駐倫格,取消了倫格總督的職位,把卡西姆酋長趕回波斯灣西南沿岸,並提出對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的主權要求,但遭到英國政府拒絕。英國政府稱,“這些島嶼屬阿拉伯酋長管轄,他們與英國簽有條約,受英國保護,英國政府負責他們的外交事務。”

海灣三島伊朗阿聯酋的領土爭議


英國殖民者的反覆

20世紀初,為了加強對海灣的控制,消除來自波斯、德國、法國、奧斯曼帝國的威脅,防範俄國向海灣地區滲透,英國決定先行佔領位於或鄰近霍爾木茲海峽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為此,英國開始採取行動,“幫助”沙迦和哈伊馬角酋長國確立對三島的主權。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對於伊朗對海灣三島的主權要求與實際行動,英國一概拒絕並予以制止。

二戰結束後,由於英國經濟、政治實力衰退,加之反殖民主義運動不斷高漲,英國政府於1968年1月宣佈,英國軍隊將於1971年底之前全部撤離海灣。伊朗將英軍的撤離視為擴張本國在海灣勢力的大好時機,不斷聲稱三島是被英國強佔的伊朗領土,應該歸還伊朗。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英國希望在撤軍後與伊朗保持親密夥伴關係,並認為由軍力強盛的伊朗接管扼守“海灣咽喉”的三島,更有利於保護海灣石油航道的暢通,從而保持西方的石油供應與經濟穩定。為此,英國撮合伊朗與沙迦達成“關於阿布穆薩島安排的諒解備忘錄”,確認了伊朗和沙迦對阿布穆薩島各半的管轄權,但並未明確三島的主權歸屬,從而為日後伊朗與阿聯酋之間的島嶼爭端埋下了隱患。

海灣三島伊朗阿聯酋的領土爭議


伊朗武力佔領三島

1971年11月30日凌晨,伊朗巴列維政權趁英國軍隊撤出海灣和阿聯酋正要宣佈成立之際,以護航為由,出兵佔領了海灣三島,此舉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強烈反響。阿拉伯聯盟理事會立即在開羅舉行緊急會議,要求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伊朗和英國合謀佔領三島問題。1971年12月3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正式成立後的第二天即發表聲明,譴責伊朗武力佔領阿拉伯領土,表示要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強調國家間分歧應通過協商,以和平方式加以解決。

伊朗佔領三島後,與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的矛盾加深。不過,在此後20年問,伊朗與阿聯酋在阿布穆薩島上一直維持著北南分管狀態,雙方的主權爭執也保持著溫和與剋制的態勢。但到了1992年3月,伊朗出兵全面佔領阿布穆薩島上的阿聯酋管轄區,並確立了對三島的實際佔領和完全控制,雙方矛盾再度激化。此後,阿聯酋堅持要求恢復對三島行使主權,並提出與伊朗談判解決三島問題或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裁決。同時尋求阿拉伯國家以及國際社會的支持。伊朗則堅持對三島擁有主權,反對將問題提交國際法院裁決。兩國圍繞海灣三島的主權爭端一直持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