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春節幫婆婆買了一件衣服,遭婆婆嫌棄“地攤貨”,直接回孃家過年


春節幫婆婆買了一件衣服,遭婆婆嫌棄“地攤貨”,直接回孃家過年

文|柒月


01

春節,是我國一個傳統大節,也是一個全家團圓的節日。在外工作一年工作的遊子們,也都會回家過年。

既然是過節,而且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年貨肯定是不能少的。作為子女媳婦之類的,一年在外,沒有照顧好父母,回家都會給家中老人買衣服。

雖然是表達不了多少,但是老人注重的只是心意而已。

但現在的攀比風氣,卻 讓多少子女遭了很大的罪,不僅沒有得到老人的誇獎,還會得來老人的嫌棄。

春節幫婆婆買了一件衣服,遭婆婆嫌棄“地攤貨”,直接回孃家過年

02

曉晴與丈夫剛在6月份結婚,兩人在丈夫家沒有待多久,夫妻倆就又出去大城市打工了。直到過年才回到婆家。

曉晴在回家之前,就和丈夫商量回家給公公婆婆帶點什麼。老公說老人家也不需要什麼,要不幫爸媽買點衣服吧。

這樣既顯得你的賢淑、又實用。

曉晴想想也是,買一些不實用的東西,用的次數不多外,還浪費錢。

在下班後,就和老公一起去商場挑衣服了。

在逛商場的時候,因為衣服價格上和丈夫發生了爭吵。丈夫說:“爸媽常年都是在做農活,買太好的,他們會不捨得穿的。這樣還買幹嘛,不如拿點錢給爸媽呢?”

我不贊同丈夫的話,說:“第一次幫公公婆婆買衣服,哪裡能買太便宜的,這樣會被說小氣的。實在不行,就和公公婆婆說是便宜的。”

後面,丈夫也沒有辦法,就隨我了。

曉晴和丈夫在過年前3天回到家,公公婆婆很開心,做了一大桌子菜,提前過一個小年,一家人都其樂融融的。

飯後,拿出了幫公公婆婆買的衣服,他們倆都很開心。曉晴想著丈夫的話,就想著隱瞞一下衣服價格。

便和婆婆說,衣服不是很貴,不要不捨得穿。做事情也都可以穿的,壞了在幫忙買過。婆婆聽到後,眼中就有些不悅,但也沒有當場說什麼。曉晴以為沒事,就沒有去管了。

春節幫婆婆買了一件衣服,遭婆婆嫌棄“地攤貨”,直接回孃家過年

03

第二天,作為新媳婦曉晴不敢像在孃家一樣,睡到大中午的,很早就起來幫忙準備過年的東西。

忙了一個上午,吃完午飯後說出去走走。

農村因為沒有什麼娛樂場所,在飯後閒與時間,很多人就會聚在一起聊天之類的,這種活動其實也是很愜意的。

曉晴走進就聽到了那些婦人在聊關於兒媳婦的事情。就沒有走過去,在原地聽著。

聽著聽著就聽到關於曉晴自己的事情。

曉晴聽到了她婆婆和她們聊天中說道:“我這個兒媳婦真的很小氣,才剛嫁過來,過年幫我們買的衣服居然是“地攤貨”,那以後還能想到她什麼福呀”?

曉晴當時心裡真不是滋味。明明是很貴的衣服,自己怕她們二老不捨得穿,才隱瞞的價格,沒想到到頭來還被婆婆拿來取笑她。

回到家,和丈夫說了一句,想回孃家過年,就收拾東西回孃家了。丈夫追出來,怎麼勸都沒用。

曉晴心裡那個氣,這個年怎麼都不想在婆家過,等氣消了再回來吧。

春節幫婆婆買了一件衣服,遭婆婆嫌棄“地攤貨”,直接回孃家過年

04

曉晴婆婆的做法確實有不妥之處。

首先身為婆婆,不應該把家事拿出外面去外揚,這樣不僅不能得到什麼,還會把兒媳婦的名聲傳壞。

其次,東西不在好壞,都是兒媳婦的心意。沒有必要去糾結價格問題,孩子常年的孝順才是最好的。

春節過年本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兒鬧的不愉快,感情真的不是靠優質物質維持的,只要有那個心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