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1859年9月17日,美國舊金山的市民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別人的臣民——一名叫做約書亞·諾頓的人在報紙上頒佈了一道詔書,稱自己應美國公民的強烈要求和期望,正式就任美國皇帝和墨西哥攝政,落款是:美利堅合眾國皇帝,諾頓一世。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刊登這份詔書的報社編輯完全是為了好玩,吸引眼球,但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這位“皇帝”將成為舊金山最有名的風雲人物。

“皇帝”駕崩後,有三萬多人參加了他的葬禮,送葬的隊伍長達2英里。

他的墓碑上寫著:諾頓一世,美國皇帝,墨西哥守護者。

1

1819年,諾頓出生於英國大不列顛一個普通商人家庭,如你所見,他其實不是美國人,也沒有皇室血統。

2歲時,諾頓隨父母移居南非。憑藉出色的商業頭腦,他的父親為他留下了一筆4萬美元(在當時是鉅額)的遺產。

1849年,30歲的諾頓帶著4萬美元前往美國舊金山趕“淘金熱”,短短几年時間,諾頓的資產從4萬美元暴漲到25萬美元——如此財富,讓他的一些朋友戲稱他為“皇帝”。

1853年,舊金山大米貨源短缺,供不應求,諾頓鑽了個空子,收購了大量大米打算壟斷大米市場。不料,美國政府緊急從海外調來大量大米,導致米價暴跌,諾頓因此破產。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19世紀的舊金山

接下來的幾年,諾頓依靠東借西湊勉強度日,上天沒有給他翻盤的機會。

失蹤了一段時間後,諾頓又回到了舊金山。一個偶然的機會,諾頓聽別人說“美國是自由的天堂,只要不違反法律,什麼都可以幹...”

大受啟發的諾頓一頭鑽進了美國的法律文書,幾天後,他以“法律沒有規定不能當皇帝”為由,衝進報社頒佈了那道“登基詔書。”

2

“即位”後,諾頓時常身穿制服,腰佩利劍,“巡視”自己的“國土(舊金山街道)”,並向圍觀群眾發表演說。時間一長,群眾們居然接受了他的“統治”,當起了他的“子民”,走在街上,時常有人向他行屈膝禮。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獲得百姓“擁戴”後,諾頓開始不斷在報紙上頒佈“聖旨”。由於他的“聖旨”針砭時弊,用詞犀利,各報社紛紛刊載,轟動一時。

雖然他無權無兵,光桿司令,但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並非“庸主”:

1.以“欺詐和腐敗在國會中盛行,阻止了公眾自由發聲...”為由,下令解散國會,雖然被無視了。

2.南北戰爭爆發前,宣佈美國由聯邦制改為帝制,由自己統一領導,雖然被無視了。

3.南北戰爭期間,下旨命令北軍總統林肯和南軍總統戴維斯來御前討論和平解決爭端的問題,雖然兩個人都“抗旨”了。

4.向林肯表示自己可以派“御林軍”協同作戰,雖然被林肯禮貌的拒絕了。

5.給各國首腦寫“國書”,提議組建國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1919年一戰勝利後,《凡爾賽條約》果然成立了與諾頓提議的名稱、功能一樣的國際機構(國際聯盟)。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國際聯盟

3

除了國家大事,諾頓還非常關心民生,比如:

1.號稱自己發明了鐵路轉轍器,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失誤而引發的事故。當銀行拒絕為他的新發明支付100美元時,他憤怒的宣佈關閉這家銀行,雖然被無視了。

2.對於一些大的民生工程,比如鐵路、大壩等,他會站在民眾的角度批評政客浪費的納稅人的錢和選票,呼籲每一項工程都應從民眾利益出發。

3.舊金山曾發生過排擠華人的暴動,為了制暴,諾頓親自跑到騷亂者和華人中間朗誦《聖經》禱告,最終使騷亂者羞愧離去。

4.在1869年和1872年,諾頓兩次呼籲修建一座連接奧克蘭島和哥特島的大橋,雖然被無視了。諾頓去世57年後,一座歷時4年、消耗10萬多噸鋼材、3550萬美元而建成的大橋在諾頓指定的位置落成,名叫金門大橋。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直到今日,金門大橋的一根橋樑上還掛著紀念牌:“旅行者請停步並感謝美國皇帝和墨西哥保護者諾頓一世,1859-1880年在位 ,他有先見之明,構想並下令在舊金山海灣建橋。”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5.數次領導廢除黑人奴隸的遊行示威。

6.下令下調稅率。

...

4

諾頓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了舊金山的象徵。他的照片變成了旅遊紀念品,“諾頓皇帝”娃娃進了商店陳列窗,歌劇院的老闆永遠為他預留一個位置,飯店老闆從不收他的錢,甚至舊金山的火車、輪渡等交通工具免費供他乘坐。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自行車流行的時候,舊金山政府送了他一輛

有位熱心警察曾以流浪罪為罪名逮捕他,引起了眾怒。一作家辯護說:“諾頓除了穿著的皇帝的衣服,沒有偷竊,沒有搶劫,沒有殺人,沒有干涉任何人的權力,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諾頓因此被釋放。被釋放後,諾頓“天恩浩蕩”,赦免了那個警察的“謀反”行為。從那以後,執法人員每次見到諾頓,都要鞠躬示意。

可他依然是個窮人,身無分文,他的崇拜者只好打著帝國財政部的幌子,給他提供贊助。

1871年,諾頓的肖像和印章被一家印刷公司印刷成了紙幣。直到諾頓駕崩前,這些紙幣真的可以流通。時至今日,這些紙幣、諾頓親手寫的欠條,在拍賣市場依然奇貨可居。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諾頓一世的故事啟發了許多文人墨客,大名鼎鼎的馬克·吐溫曾是他的鄰居。在馬克·吐溫看來,諾頓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瘋狂。後來馬克·吐溫創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時候,以諾頓一世為原型,塑造了“國王”這一角色。

5

1880年1月8日晚,諾頓外出演講的途中因中風不幸駕崩,全國媒體都在鋪天蓋地的報道這一消息——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墨西哥攝政,諾頓一世——駕崩了。

葬禮第二天,舊金山的天空因日全食而黯然失色,上天似乎在暗示一個偉大的王朝終結了。

1934年6月30日——諾頓駕崩54年後——舊金山政府把他的遺體移到林地墳墓,並立了一塊大理石碑,上書:諾頓一世,美國皇帝,墨西哥守護者。

我,美利堅合眾國皇帝,打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