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他與文壇大師魯迅是摯交,他的一生秉持著一個信念:靠文學救國

他以筆為劍,用數萬字書寫民國的黑暗時期,愛就愛得太滿,恨也恨得執拗。他一生入獄三次,是一位義無反顧的文藝戰士。

在文學上的偏執讓他受難不斷,若不是妻子的陪伴,恐怕他只會名譽盡毀。

他就是民國時期一位極具爭議的文藝工作者——胡風。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胡風先生


1902年,胡風出生於湖北的一個農民家庭。18歲時,他進入武昌和南京的中學就讀。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在次年轉入清華大學。在1929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慶應大學英文系。

因為胡風在日本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結果在1933年被日本政府驅逐出境。雖然胡風惹惱了日本人,但他的行為卻得到了國人的讚許,他回國不久就當上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長。

不僅如此,胡風還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魯迅先生。在交談中,魯迅也非常賞識胡風,他不禁稱讚道:“胡風鯁直,易於招怨。他的缺點:神經質、繁瑣,以及在理論上有些拘泥,文字不肯大眾化,但是個有為的青年。

一位是文壇巨匠,一位是有志青年,魯迅和胡風的友情在幾次交談中變得越發深厚。據胡風的女兒張曉風說:“魯迅先生的日文刊物較多,一有新消息,就會和父親交流。他倆日文都很好,有時甚至直接用日語交談。

”可見胡風與魯迅的確是一對難得的知己朋友。

1936年,當胡風得知魯迅離世的消息,他帶著悲痛的心情替魯迅守靈,為他抬棺。他就這樣永遠地失去了一位人生路上重要的領路人。胡風也為魯迅感到惋惜和遺憾,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完魯迅未走完的路。

在那之後,胡風就潛心從事文學工作。他主編雜誌《七月》,用心為文學界培養新的創作人才。與此同時,他對現代文學史的“七月派”的形成和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胡風寫了許多文藝評論文章,形成了以“主觀戰鬥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創傷”為特質的胡風文藝思想,被國外譽為“中國的別林斯基”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在魯迅葬禮上,胡風是十六位抬棺人之一


在工作期間,胡風結識了後來的妻子梅志。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好友韓起的家裡,因為當時胡風暫住在韓起家,而梅志則是前來為獄中的朋友籌款的。

那時的梅志留著一頭短髮,穿著淡藍色旗袍,有些許成熟,又帶著幾分可愛。她的單純和善良深深地吸引住了胡風。

胡風簡直就是對梅志一見鍾情,在那次見面之後,他的腦海中就時常浮現出梅志的模樣。於是他開始給梅志寫信,而梅志對胡風也是十分敬仰,沒有理由拒絕胡風的追求。

後來,在胡風的指導下,梅志開始從事創作,並協作胡風的寫作和編輯工作。梅志的文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久後就發表了她的處女作《受傷之夜》,正式以“梅志”為筆名發表作品。

1933年,胡風與梅志打破年齡限制,決定結為夫妻。那一年,胡風31歲,梅志19歲。可見,12歲的年齡差距並沒有阻斷胡風和梅志的感情,反而讓他們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能夠更加包容理解對方。

婚前,梅志是一位才情橫溢的作家,她在兒童故事的創作也曾獲得許多讀者的青睞,如《小紅帽脫險記》和《小青蛙苦鬥記》。但是在婚後,梅志就主動放棄之前的作家光環,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此時,她的中心就是胡風。她自願擔起了“全能助手”的角色,除了照顧胡風的日常生活,還為他抄寫文章,胡風走到哪兒,她就陪到哪兒。

對於家庭,梅志始終堅定地選擇付出和犧牲,她還自喻是“兒童文學創作領域裡的一顆流星落在黑暗中與世隔絕20年”。

也許在婚姻中無法避免女性的犧牲,但如果能夠因此換來家庭的幸福和睦也就值得了。從古至今,無論女性在事業上如何風光無限,若是家裡雞飛狗跳,也很難被世人認可。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胡風與梅志


然而,夫妻和睦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苦難。胡風對文學的倔強和執著得來的惡果影響了整個家庭,使家裡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當中。

1945年,胡風得到周總理的關照,創辦了《希望》文學雜誌。由於胡風犀利地批判官僚作風,結果他的文章被定性為散佈惡性言論而遭批判,最後雜誌也被迫停辦。

經過此事,胡風非但沒有收斂,反而在後來的創作中更加大膽地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他在《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中強調:文藝作品不能只寫“光明面”卻忽視“落後面和陰暗面”。

這一次,胡風換來的是牢獄之災。他不計後果的言論激怒了一些人,導致他們想方設法給胡風安上嚴重的罪名,所有編織的謊言在一夜之間成了事實。

1955年,胡風被捕入獄,判刑14年,甚至還牽連了2100多人。作為胡風的妻子,梅志自然也難以倖免。事實上,胡風並未想過會是這樣的後果,他還握著梅志的手感慨道:“

想不到會弄成這樣,這要害多少人啊,真想一了百了。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一家合影


胡風入獄後,一些人苦勸梅志與胡風劃清界限,可她堅信胡風無罪,果斷表示拒絕。毫無疑問,如果不和胡風脫離關係,整個家庭都會受到連累。

胡風與梅志生養的三個孩子也深受其害。大兒子曉谷在高校一度被留職察看,不得重用;女兒曉風因為通不過政治審查,不能上大學,只好去農場當了工人;小兒子曉山高中畢業後在偏遠的地方勞作,十多年後才考上大學。

想到胡風和孩子,梅志幾乎要崩潰了。但她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安危,一次次接受嚴酷的審訊,她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都說“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儘管胡家因為胡風而天翻地覆,可梅志和孩子始終對他不離不棄。胡風曾在獄中收到過一個包裹,裡面裝著鳳尾魚罐頭、菠蘿罐頭和餅乾等,都是他愛吃的。這讓他意識到:妻子已經回家了,畢竟只有妻子知道他的喜好。雖然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可足以證明胡風夫婦深厚的情意。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胡風一家——落魄環境


直到1965年,梅志被“寬大處理”,和胡風一起來到四川鄉下勞作,先後生活在成都和川西兩地。可僅僅過了兩年,胡風再度入獄。胡風夫婦再次分隔兩地。

這無疑狠狠地揭開了梅志還未癒合的傷口。丈夫胡風被帶走了,她獨自一人還留在四川。生活本就艱辛,更何況他們又掠奪了她的錢財和自由,梅志只能和一群刑滿釋放的“女犯”一起生活勞動。

不幸的是,胡風在獄中徹底崩潰了,患上了心因性精神病,時常自我恐懼,大腦一片混亂。

一開始家人還盼著胡風能夠早些出獄,讓這個家早日脫離苦海。偏偏因為他在牢裡肆意地創作,再次背上莫須有的罪名而被判無期徒刑,並被警告不許上訴。

1973年,梅志獲得批准來到牢裡探望胡風,可他早已是瘋瘋癲癲的樣子。當胡風看到梅志時,眼裡沒有任何喜悅,只是睜著眼睛發呆,似乎從來就不認識她一樣。

梅志這才意識到,原來他們是要她來照顧失心瘋的胡風。她忍不住痛哭流涕,可胡風一把捂住她的嘴,說:“不能哭!

眼看著胡風在梅志的照料下有所好轉,卻沒想到1976年周總理去世的消息深深地打擊到胡風。他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還險些拿刀砍傷梅志。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昔日舊照:蕭紅與梅志及兒子曉谷


梅志在絕望之際想到那些受牽連的朋友們,她逼著自己活下去,她說:“無論如何,得留著我們這活口,為胡風,為眾多受株連的朋友們申訴,我不能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

堅持到1978年,胡風終於被釋放出獄。然而此時的胡風已不是彼時的胡風了。即使是回到家裡,胡風也難以平靜下來。張曉風回憶說:“父親常常從床上爬起來,說有人來逮捕他了。見著熟人,特別是瞭解到有些朋友被迫害致死,父親就更感不安,常在夢中喚著這些朋友的名字而驚醒。

可想而知,多年的牢獄之災對胡風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作家巴金在《隨想錄》中也曾提到:梅志和胡風來到我面前,她指著胡風問我:“你還認得他嗎?”我愣了一下。我應當知道他是胡風,這是在一九五五年以後我第一次看見他。他完全變了,一看就清楚他是個病人,沒有什麼表情,也不講話。我說:“看見你這樣,我很抱歉。”

梅志知道胡風出獄不代表他已經證明了清白,接下來她要做的就是為胡風正名。之後,66歲的梅志和兒女一起為胡風而奔波。她不惜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到處去申訴。

在梅志的努力下,胡風得以在1980年恢復名譽。後來他還擔任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職位。的確,如同張曉風所說的:“沒有母親梅志,就不會有活著走出監獄的胡風。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昔日舊照:胡風和小兒子


胡風回到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繼續燃燒著他的創作熱情。他每天工作十個小時,為《評論集》寫下數萬字的長篇後記,更加完整地闡明瞭自己的文藝觀念。如果還有時間,胡風會一直寫下去。

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在83歲那年,胡風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疾病無情地折磨著他。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從魁梧變成了瘦弱不堪的樣子。比起之前他每天意氣風發地工作十個小時的狀態,如今怕是隻能回憶了。

1985年,胡風永遠離開了這個曾經讓他又愛又恨的世界,終年83歲。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此後,梅志重新拾起筆桿,用九年時間完成了58萬字的《胡風傳》,回憶了過去她和胡風經歷的種種,以及那個時代給予人們的酸甜苦辣。

1988年,胡風徹底恢復名譽。而梅志也有幸安度晚年,直至2004年,她因病去世,享年90歲。

風風雨雨數十年,從嫁給胡風起,梅志的人生彷彿一直在飄蕩。難得的是她到最後也沒有拋棄自己的丈夫,無論生活有多難,夫妻倆依然堅定地走下去。要知道尋死可以一了百了,難的是如何活下去。

或許後人把梅志比作俄羅斯十二月黨人的妻子並不過分。縱觀她的一生,用“美麗”“堅韌”“勇敢”等詞去形容她都略顯蒼白。

時代造化弄人,世間萬物險惡,好在胡風與梅志緊握雙手,才能夠共渡苦海。夫妻之道,或許並不複雜難懂,只不過遇到現實,恐怕少有胡風與梅志這般堅固的情緣。

他兩度與家庭分離,子女受累,妻子被勸離婚,但52年始終未曾遠去

圖 | 2002年梅志在上海重返魯迅故居


文 | 南惜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