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貝殼IPO臨門一腳,剛“栽跟頭”的軟銀10億美元上牌桌

儘管爭議不斷,但貝殼的估值卻日益高漲

贝壳IPO临门一脚,刚“栽跟头”的软银10亿美元上牌桌

隨著D+輪融資啟動,貝殼找房股東陣容增加了一位知名又備受爭議的投資機構——軟銀。

3月4日,一條君從貝殼找房處確認,貝殼找房於2019年11月完成D+輪融資,參與方包括軟銀、騰訊、高瓴、紅杉等知名機構,總融資額超過24億美元。

參與貝殼找房最新這一輪融資的股東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軟銀。軟銀此次也是全面看好左暉。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此次軟銀作為主要投資方,聯合其他機構一起共向左暉旗下的貝殼和自如兩個平臺,投入資金約25億美元。其中軟銀領投了貝殼找房一筆15億美元的融資,自己直接出資10億美元。新融資過後,貝殼找房估值達到14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稱,除了貝殼外,軟銀還通過旗下願景基金向左暉旗下的長租公寓品牌自如投資10億美元,其中5億美元是直接投資,從其創始人手中購買了另外5億美元的股票,自如估值為66億美元(約合458億元人民幣)

軟銀不僅擁有日本最大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第三大移動通信公司,同時,旗下願景基金投資領域廣泛,涵蓋消費、金融科技、前沿技術、交通、物流、地產建築等多個行業。

不過軟銀作為投資機構爭議十足。這家公司曾花2000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獲得超過1700倍回報率——如今這一投資價值超1000億美元。但其砸入超100億美元投資聯合辦公企業WeWork失利,在投資界聲譽深受重創。

在聯合辦公領域投資受挫的軟銀,如今又大手筆進入內地房地產市場,選中同樣備受爭議的中介及長租公寓領域,能否既賺回面子又贏得裡子,還待後世見分曉。

近年來,左暉掌舵的貝殼系,在居住領域擴張兇猛,備受資本青睞,其估值也日益高漲。

此次貝殼找房沒有對外公佈投後最新估值,但梳理貝殼找房歷次融資規模發現,其估值早已超過100億元美元。

在左暉All in 貝殼找房之前,鏈家從2011年開始啟動Pre-A輪融資,鼎暉投資9400萬人民幣,2014年啟動A輪,復星銳正資本參與投資。

2016年開始,鏈家融資動作進入頻繁期。2016年4月,鏈家獲得B輪60億元融資,騰訊、百度領投。來自PE資金、實體經濟的各路資金參與了此次投資,其中包括新希望、源碼資本、經緯中國、執一資本等等。

2017年初,萬科和融創兩大龍頭房企又大手筆入股鏈家。根據融創的投資額和持股比例估算,鏈家估值達到416億元。

這輪融資後,鏈家註冊資本一路攀升,從2015年前的1046萬元增加到2054.02萬元。公司董事會也得以擴容,新希望的張明貴、華興資本的包凡、融創的孫宏斌、萬科的劉肖先後進入董事會,佔據12個席位中的4席。

2018年鏈家啟動戰略轉型,同年4月上線了平臺產品貝殼找房。鏈家縮進“貝殼”,貝殼擔任大鏈家體系的主導角色,鏈家系逐漸演變為貝殼系,原鏈家投資方股權通過協議鏡像平移至貝殼。

2019年3月,貝殼找房接棒鏈家,啟動超過12億美元的D輪融資,其中,騰訊領投 8億美元,知名投資者還包括Gaw Capital/基匯、高瓴資本、源碼投資、碧桂園創投、新天域、華興資本、海峽資本等。

D輪其他投資人合計投資11300萬美金,貝殼投後估值超過一百億美金。

如今不到一年,隨著軟銀的入股,貝殼找房的估值還在繼續提升。

自如和貝殼找房同為左暉旗下企業。相比貝殼找房,分散式長租公寓企業自如融資金額和市場估值則要低很多。

早在2018年1月,自如A輪融資創下中國長租公寓行業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金額達到40億元人民幣,市場估值200億人民幣。一年後的B輪融資,自如再募資5億美元,投後估值約升至45億美元,約合318億元人民幣。

在進行多輪融資後,外界最為關注的還是貝殼找房和自如的IPO進程。

在長租公寓類企業青客和蛋殼先後登陸美股後,自如官方還未公佈任何IPO計劃,但市場上關於自如的上市消息缺一直此起彼伏。

最近兩年,鏈家也一直在持續進行工商變更,其意圖都指向為貝殼找房的上市鋪路。市場上也也多次傳出貝殼找房上市地點和時間,但屢被官方證偽,暫無最新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