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日本現10名中國軍人墓,墓碑上卻刻2侮辱性文字,至今不得還鄉

幾乎每個中國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都會選擇“落葉歸根”,然而,由於某些原因,一些人的這個願望最終卻無法實現,其中不乏為祖國而獻出生命的英雄。


近現代以來,由於戰爭原因,無數中國軍人埋骨異國他鄉,至今不得還鄉。朝鮮、緬甸、越南、印度等國都有中國軍人的墓地,這些墓地有的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有的則早已被夷為平地,令人痛心。

日本現10名中國軍人墓,墓碑上卻刻2侮辱性文字,至今不得還鄉

眾所周知,近現代以來,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之後的抗日戰爭,中日間的戰火都沒有燒到過日本本土。可令人奇怪的是,在日本大阪和廣島的兩處公墓中,卻埋葬著10名中國士兵。


由於時間過去太久了,再加上這些墓沒有得到日常的維護和修繕,墓碑上的字早已模糊,其中僅6座墓的墓主名字還可以艱難的辨別出來,分別為楊永寬、劉起得、李金福、劉漢中、呂文鳳、西方診。

日本現10名中國軍人墓,墓碑上卻刻2侮辱性文字,至今不得還鄉

這10座墓中的中國軍人究竟是誰呢?通過調查得知,原來他們都是參加了“中日甲午戰爭”的清朝北洋水師士兵。


北洋水師是清朝所籌建的最大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還曾是亞洲最強艦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都弱於清朝水師,為了發展海軍,上至日本天皇,下至普通百姓紛紛主動捐款買軍艦;反觀清朝,為了辦壽宴、修“頤和園”,慈禧不斷挪用海軍軍費,甚至連士兵的撫卹金都不放過。

日本現10名中國軍人墓,墓碑上卻刻2侮辱性文字,至今不得還鄉

在此消彼長之下,日軍越來越強大,並最終在甲午戰爭中全殲北洋水師。據統計,在這場戰爭中,清朝犧牲了24000多名士兵,另有數千名士兵被俘。


作為“炫耀”的資本,日本花大力氣將這些俘虜運回國內,《馬關條約》簽訂後,這些被俘士兵終於被遣送回國,但其中有10名士兵因為傷勢過重去世了(一種說法是被日軍嚴刑拷打後殺害的),最終埋骨異國他鄉。

日本現10名中國軍人墓,墓碑上卻刻2侮辱性文字,至今不得還鄉

這10名清朝士兵去世後,雖然日本將他們埋進了公墓,也立了墓碑,但卻在墓碑上刻下了2個令無數國人憤怒的侮辱性文字——俘虜。所幸,如今這十座墓碑上的“俘虜”二字早已被鑿去了。


是誰將這些文字鑿去的呢?有人說,二戰結束後,日本害怕這些侮辱性的文字被中國人看見,所以才鑿去了這些文字;也有人說,這些文字是當時發現這些墓的中國留學生楊海嘉偷偷鑿掉的。

日本現10名中國軍人墓,墓碑上卻刻2侮辱性文字,至今不得還鄉

100多年過去了,這10名士兵的墓無人祭拜,“落葉歸根”更是遙遙無期。不管清朝給我們帶來了多少屈辱,但那些曾為國而戰的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希望他們能夠早日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