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20NN年,人類與病毒必有一戰。我們定以生死相搏,絕不放棄。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這是《花冠病毒》的簡介。

文中內容與現實高度相似,在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同樣是窩在家中,足不出戶,工人不能復工,學生不能上學。還有新冠狀病毒的特點,傳播途徑,症狀以及治療方法。

形狀,像花冠一樣美麗,美麗的耀眼。

傳播途徑,呼吸傳播。

症狀,高燒,咳嗽,血痰,身體器官衰竭,腐爛。

治療方法,文中原句這樣說,有人提出是否可以用花冠病毒恢復者的血液,提取抗體和抗病毒血清。

讀到這樣的神作,汗毛都要豎起來了吧。

是作者有超神的能力可以預測未來嗎?還句句中的。

帶著疑問先了解一下作者

畢淑敏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註冊心理諮詢師。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曾在非典時期,到前線,近距離接觸那可怕的病毒。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病毒是什麼

“病毒”一詞源於拉丁文,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

病毒比人類要古老得多,它們是我們的祖先。

人們找到了距今9000萬年前的鳥類化石,從中就看到了傳染病的證據。所以,傳染病是非常古老的。

由於書中病毒的來源來自於冰川水,而冰川水中有數以億計的新種類病毒。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數據

全世界約有16萬處冰川正在快速消融。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面積比19世紀中葉縮小了1/3,體積減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萎縮了85%。據測算,2070年至2080年,北冰洋海冰可能消失。

不要以為北極遠在天邊,阿爾卑斯山也遙不可及。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冰川,同樣正以年均131平方公里的速度縮小,預期到2050年左右,有1/3左右的冰川會消失,近30年來,中國中國三江源冰川退縮的速度是過去300年的10倍。長江源頭冰川年均退縮75米。黃河源區的冰川退縮比例最大達到77%。半個世紀以來,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以每10年0.37攝氏度的速度高升。

21世紀初,中國冰川總量減少了1/4。悲劇並不到此止步,到2050年還要減少1/4,到2070年,青藏高原海洋性冰川面積將減少43%,2100年時,這個數字將達到減少75%。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全球變暖,近在咫尺,它所帶來的後果我們無法預料。

大家大概瞭解了作者寫這樣一本書的用意。由於作者深入接觸過病毒,深知它的危險與毒害,加之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作者這樣寫,並非憑空捏造,是她知識與經驗的積累,還有她的超強意識。

說到這裡,想到了另一個讓人震驚的預言:

在2019年中醫科學院夏季會議上,中醫科學院院長王永炎在會上發言: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災,下半年特別是在冬至前後(這與首位新冠狀病患者接診預測時間僅僅相隔4天)連續到明年春季,要有瘟疫發生。

這並不是玄學,是他對氣候,中醫學等一系列的經驗總結。

再如,一個不學無術,整天無所事事的人,如果他不改變,你肯定能預測出他將來肯定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就很容易理解了吧。

綜上所述

我們回到這本“奇”書上,作者僅是在寫故事,或者稱之為“科幻”小說嗎?

其實作者用意深遠,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園,就是要呼籲我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要重視環境的保護,雖然自然現象無法更改,但人為不能損壞。

就像現在的新冠狀病毒,如果大家保護野生動物,不殺害,這個病毒也許就永遠不會出現,一直封印在蝙蝠體內。

當然還有在面對疫情時心靈強大的堅韌。只要有信念,戰無不勝。

驚?畢淑敏8年前“神作”《花冠病毒》高度吻合新冠狀病毒症狀


最後以作者序裡的話來結尾

沼澤處,你的心智要成為縴夫,精神明朗堅定,情緒安穩平和,助家國度過危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