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導語:

來自勃蘭登堡的諸侯腓特烈三世,因為在西班牙的王位爭奪戰中替德意志哈布斯堡皇室效力,因而獲得了“國王”的稱號。1701年1月18日勃蘭登堡的諸侯腓特烈三世在普魯士哥尼斯堡加冕稱王,成為普魯士裡的第一任國王,人稱腓特烈一世。新興的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周邊分佈著瑞典、波蘭、俄國、法國、奧地利(同屬於德意志帝國)等強鄰,因此弱小的普魯士被戲稱為“被鐵罐包圍的陶罐”!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被包圍的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兩者相距500KM


普魯士“裡的”國王?

為什麼叫普魯士“裡的”國王?腓特烈一世管理的範圍包括:勃蘭登堡選侯國和普魯士王國。勃蘭登堡選侯國仍然屬於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所以腓特烈一世他不可能在德意志帝國內部加冕稱王;而他的普魯士王國僅僅是東普魯士,因為西普魯士屬於波蘭。所以他是普魯士“裡的”國王,不管怎麼說好歹是普魯士的第一任國王。他加冕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慶祝一番,雖然東普魯士這旮瘩確實很窮,但是擠一擠總能窮奢極欲一把、二把、三把……,總之在腓特烈一世執政時期,他過著霏靡奢侈的日子。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腓特烈一世的奢靡生活


雖然奢侈浪費,但是腓特烈一世深知自己的處境,周邊強國鄰立,弱肉強食的事情時常發生,因此腓特烈一世建立了一支在當時來說很龐大的軍隊,直到他去世的時候,軍隊的規模約有4萬人(當時的普魯士人口一百五十來萬);普魯士身為條頓騎士的後代,更是繼承了條頓騎士的軍事傳統,因此腓特烈一世的軍隊紀律嚴明、單兵素質極高。有精銳且龐大的普魯士軍隊做後盾,腓特烈一世積極參加歐洲的戰爭,更是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的時候,獲得了一大片領土,為他的後代積累了統一德國的財富。但是,普魯士王國仍然很窮,要養活這麼多軍隊,腓特烈一世沒有那麼多錢,因此有一部分軍費來自於其他家族的資助,其實在他還在勃蘭登堡的時候,他的軍隊就一直需要其他家族的接濟,比如說你的家族給我點錢我用來養兵,如果你有需求我來給你解決。他執政的最大成就,就是在歐洲塑造了一支精良的“僱傭兵”。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威廉一世夢想建立強大的軍隊


軍曹國王的爆兵

腓特烈一世死後,他的兒子弗裡茨即位,稱為腓特烈.威廉一世。在弗裡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反對他爹的鋪張浪費,連養活軍隊的錢都需要他人的資助,甚至普魯士因此受到外交的掣肘,對於此事弗裡茨一直耿耿於懷;同時腓特烈一世對弗裡茨極其嚴苛,稍有不慎就是一頓體罰,因此爺倆的關係挺緊張,但是卻也因此養成了腓特烈. 威廉一世嚴厲苛刻的性格。因為普魯士所處的環境,讓腓特烈.威廉一世覺的國家周邊不安全,所以腓特烈.威廉一世在執政時期拼命的徵兵,希望用人頭堆出來一個強盛的國家,最終把普魯士推向了極端的軍國主義。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威廉一世


爆兵需要的軍費:

為了爆兵(擴張軍隊)!威廉一世首先做的就是增加賦稅,並建立專門的機構“軍事財務處”來替他收稅,這與之前在勃蘭登堡時代就存在的稅收機構產生了衝突,不過新的機構可以通過武力來徵稅,任何不聽從的領主他都會用軍隊來威脅,但是矛盾仍然不斷髮生。因此在1722年,他把兩者合二為一,新的機構叫做“財政、軍事與王室領地最高總管理處”。說到這裡,就得提一下勃蘭登堡諸侯最初建立常備軍的事情,三十年戰爭剛結束的時候,勃蘭登堡的諸侯就覺的必須要擁有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軍隊才是立國之本,因此大選帝侯就準備建立常備軍,想要建軍,你得有錢啊,錢怎麼來,增加稅收啊!但是收稅可不容易,因此大選帝侯就想到了容克貴族,他賜予容克貴族完全支配農民的權利(其實就是農奴制),因此獲得了容克貴族的支持,容克貴族們同意大選帝侯增收“戰爭稅”(軍事稅),用於建立常備軍,同時大選帝侯為了牢牢獲得容克的支持,同意容克的年輕貴族進入軍隊擔任軍官,從這以後,容克貴族們就跟普魯士軍隊綁在了一起。

威廉一世新建立的管理處權利很大,其本質就是軍事化管理,包括整個普魯士的行政管理機構都是依託軍事化,換句話說就是威廉一世用管理軍隊的方式管理國家。稅收解決了,有錢了,然後他就把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三都用在軍隊建設上,這最終使得他養活了8萬人規模的軍隊,軍隊人數佔當時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四;而他爹腓特烈一世執政時期,軍隊最多的時候是約4萬人,人口是155萬,軍隊人數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五。威廉一世的軍隊整整比繼承自他爹的軍隊人數擴大了兩倍,同時也讓普魯士軍隊的規模在歐洲排到了第四名。為了養活如此多的士兵,威廉一世一生過的非常清貧,他消減王室的生活費,禁止各種奢華的典禮,而且他還讓下面的人也廉潔自律,反對鋪張浪費。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普魯士軍隊


徵兵改革:

威廉一世重視軍人,常年穿著軍服,他制定的所有政策幾乎都是用來服務於軍隊的。現在錢有了,剩下的就是兵源的問題,1713年的時候,他的騎兵將軍曾向威廉一世建議,根據每個兵團所在的區域劃分成片,讓該兵團包攬這個片區,專門從這個區域徵兵,不過當時的威廉一世正在組建巨人擲彈兵團,所以沒有同意這個意見。威廉一世有個嗜好,那就是鍾愛高個子的士兵,因此當時他正把精力放在到處綁架高個小夥的事情上,整個歐洲的大高個都會被他弄到普魯士,然後編入巨人擲彈兵團。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擲彈兵


除此之外,威廉一世還喜歡閱兵,喜歡看大兵們整整齊齊,一排排的從眼前走過,以此來增加他的軍人榮譽感。他重武官而輕文官,禁止普魯士境內的所有貴族在其他國家服兵役,更是創立了一所專門訓練容克年輕貴族的軍校,每家容克貴族凡是年齡在12到18歲的男性都會登記在冊,然後經過挑選後進入這所軍校接受軍事訓練,當然假如你不去,那麼會有王宮的衛兵過來押送你過去。1733年的時候,威廉一世記起來了他的騎兵將軍,覺得當初的提議不錯,因此在全國之內開始施行這個分區徵兵制度,各個兵團在當地通過記錄壁爐的數量來確定當地的人口數量,進而得出該地適合當兵的人口數量,然後依依記錄在冊。當然每個兵團招收的士兵數量也是不同的,因為每個片區的人口數量都不一樣。每個團在所屬區域徵兵的時候,都會把片區詳細劃分到每個連隊,比如說劃分給A連隊的徵兵區域是B村,那麼A連就只從B村徵兵,這樣以來所有的兵源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間接增加了士兵間的凝聚力。而士兵的長官通常都是當地農民的容克領主來擔任,這些容克貴族自勃蘭登堡時期就與普魯士軍隊融入了一起,因此容克貴族的年輕人大部分願意進入軍隊供職。仔細看看其實這就是一個軍區徵兵制度,每個軍區對應一個兵團。當然這樣的徵兵不能提夠足夠的兵源,因此還有一半兵源來自僱傭兵。

在這個新的徵兵制度出臺以前,從勃蘭登堡的諸侯時代起徵兵都是由當地的特權階級和王室的官員通力協作的,這些官爺老爺並不能完全掌握本地的農民數量。所以為了儘量的擴充軍隊,威廉一世直接強行徵兵,不論你是農民,還是漁夫,還是打獵的獵人只要夠了年齡都會被強行徵入軍隊,甚至有一次連神職人員都被強制抓起來,經過毆打後宣誓加入軍隊,因此威廉一世又被成為軍曹國王。當時的普魯士農民很苦,一邊受容克貴族的剝削,一邊還要忍受國王的強制徵兵。直到這個新的軍區徵兵制出現以後,和平時期的暴力征兵才告一段落。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普魯士軍隊


軍事訓練:

錢有了,兵有了,接下來就是軍事訓練了,雖然普魯士繼承了條頓騎士的血脈,但是如此的徵兵也會導致兵源的參差不齊。不說別的,單說士兵的來源,很多士兵就不是自願加入的,所以為了馴服這些士兵,威廉一世親自制定了訓練方法:在軍隊中,軍官可以採用辱罵和毆打來馴服這些士兵,只需要讓士兵盲目的服從命令即可,士兵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服從上級的命令;士兵不允許無意識的犯錯,任何錯誤都會受到嚴懲。他把軍事訓練的嚴酷推向了極致!但是也因此,他把普魯士軍隊訓練成了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

除了徵兵制度以外,威廉一世還考慮增加國民整體的軍事素養。任何一個到了適齡的男性都要參加定期的軍事訓練,即使以後你並不會參加戰鬥,你也要來參加軍事訓練,以避免當你成為真正的士兵以後軍事素質不行,當然訓練結束以後你可以繼續回家務農。這個軍事訓練制度無形之中增加了普魯士王國的潛在兵源,有點類似府兵制,兵農合一的感覺。在施行軍區徵兵制以後,同時也完善了軍人的休假制度,所有在役的常備士兵都可以在和平時期申請休假,軍官有權利允許他的部隊在和平時期只有四分之三的編制,而其餘的士兵可以休假,但是在每年的軍事演練時期,所有部隊都要滿員參加;在農忙時節,部隊只需要保留百分之六十的編制即可,其它士兵可以回家參與糧食的收穫,但是士兵在每年的休假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月。當然也有針對逃兵的處理制度,任何一個逃兵都比罪犯還要嚴重,每個軍區都會有人專門的巡查到村,負責排查陌生人,以此來調查逃兵,一旦發現有人協助逃兵逃逸,將會被處死。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普魯士軍隊


威廉一世的財富

1722年,威廉一世寫下一份遺囑,他告訴他的繼承人,要想掌控整個國家,維持霍亨索倫家族的專制統治就必須要牢牢的掌握軍隊和國家財政。把他的遺囑原話翻譯過來大體意思是:“你的財產必須由你一個人來管理,軍隊的指揮權必須由你一個人來掌握,這兩件事必須由你一個人來安排;這樣,你在軍隊中就有了指揮的權力,你就會得到軍官和文官的愛戴,因為只有你才能控制錢袋,你就會是一位英明而可敬的統治者,你就會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敬佩。這是威廉一世留給他兒子的話,他的兒子就是後來的腓特烈大帝,在專制主義這方面腓特烈大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當然還有一段話,威廉一世不希望他的繼承人發動無妄的戰爭,因為所有不公正的戰爭都不會有好的結果,歷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波蘭國王奧古斯都和巴伐利亞的選舉人,他們的結果都不好。雖然不知道威廉一世是否不喜歡戰爭,但是在他執政的這段時間內,確實只參加了一次戰爭,就是反對瑞典霸權的北方戰爭,當然那一次他也不是主力部隊。但是該徵兵還得徵兵,在威廉一世去世的時候,以柏林為例,當時的柏林人口是十萬,其中士兵就佔了兩萬,整個普魯士的軍隊被他發展到了8萬多人;而且由於他很少打仗,所以他為他的兒子留下了一筆龐大的軍費。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一):被鐵罐包圍的陶罐開始爆兵!

腓特烈大帝


這一些都是威廉一世留下來的財富,受他的影響,他的繼承人腓特烈大帝繼續爆兵,並且帶領強大的普魯士軍隊開啟了爭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