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中牟風水寶地六府營 神祇靈應玄帝廟


顓頊[zhuān xū](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本名乾荒,姓姬,是軒轅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居帝丘(今濮陽),號高陽氏,又稱黑帝或玄帝。是“五帝”之一,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顓頊是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春秋戰國時的楚王為其後裔,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帝高陽的後裔,我的先祖名叫伯庸)屈原與楚王同族,自稱為顓頊帝后裔。

現今中牟縣大孟鎮的六府營村及玄帝廟,與上古帝王顓頊有著特殊的淵源。


百年古村說傳奇 此地曾埋皇家女

中牟縣大孟鎮境內,鄭開大道北側,有一個蘊藏著豐富歷史文化的村莊——六府營村。據古碑記載: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六府營即為村落。


六府營村民舍稠密,四周沃野平疇,物產豐富,民風淳樸,環境幽雅。村南的石溝裡蒲草叢生,水流清澈,一年春夏秋三季都有人在河邊垂釣,真乃詩情畫意。


但村名的來歷長期以來莫衷一是,也藏匿著鮮為人知的故事。《中牟縣地名志》記載,這裡乃是明代司隸校尉屯田處,駐有六府之兵,人口聚集漸成村落,故名。《明史》諸王世表記載,明代周藩王(朱棣)世代建府開封,毗鄰中牟。《東京志》記載,永寧王府前街為六府街(永寧王即靖僖王朱有光,系明成祖朱棣的第六子),其意甚明。由此看來,六府營村名的來歷,乃後人紀念永寧王所至,而永寧王其府稱六府,其府前街稱六府街,其營地稱六府營,再自然不過了。


據村中老輩人相傳,永寧王的一個小女兒就死於此,葬在村西南崗上,俗稱“皇姑墳”。前些年遺址猶存,後來被農田覆蓋,再難尋其址。


據該村二組組長李金嶺介紹,六府營村是塊風水寶地,在他小時候,東西北三面環崗,南面臨大石溝河。猶如一條巨龍盤踞在此,西崗為龍首,綿延四五里,東崗為龍尾。崗高約20米,厚約500米。當地人稱“簸箕崗”,村南為入口,村莊民宅圍繞村中心而建,坐落有序,成圓環狀,街道被稱為“磨盤街”。


相傳劉秀曾避難 嚇退日寇和水患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朝,重兵追殺漢後裔劉秀。劉秀逃亡途經六府營村,便藏身崗上。追兵趕至,眼望崗上樹木茂密,難以搜尋,便拍馬而去,劉秀由此得以逃身。


當年日本人來到村中掃蕩,見崗高樹茂、草盛木密,唯恐有埋伏不敢近前,只派了一小隊士兵從南面進村,轉了一圈後又回到原地,日本人驚恐不已,再也不敢進入村中。當時黃河以南為淪陷區,為日軍佔領,六府營村四周都是日軍據點,唯獨六府營村未遭受日軍侵害,各地百姓聽說後紛紛到此避難。


1938年6月9日,為阻止侵華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花園口,黃河水洶湧而出,一瀉千里,中牟耕地被淹、村舍遭殃、百姓流離失所。六府營村卻躲過了這場災難,只因該村三面環崗,地勢北高南低,高崗阻擋住了滾滾南下的黃河之水。周邊村莊百姓因此也來此躲避水災。


如今的六府營村已改變了當初的模樣,現在村中民房排列整齊,兩三層小樓拔地而起,道路硬化交通方便,周圍農田一片碧綠,百年古樹星羅棋佈。可惜的是,三面高崗現已被推平,建起了民房,獨留村西一道土崗,已無當年壯觀氣勢。


玄帝聖德萬民敬 莊嚴不在待復興

在六府營村中央,坐落著3間殘破廟殿,青磚灰瓦,牆壁斑駁,門窗破舊,荒涼不堪。這座廟宇內供奉著玄帝神像,每月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香客都會來此焚香祭拜。


顓頊所居玄宮為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因此古人稱其以水德為帝,又稱玄帝。但另有學者考證認為,玄帝為道教創始人老子。

明朝《中牟縣誌》記載:中牟平原廣野,四邊崇高,故雨集河溢,則泛澇成災,而人力無能消弭。皇帝為御災捍患,仰戴神功,乃建玄天聖廟,祈皇運遐昌,藩宗衍盛,富國保民。


顓頊是黃帝之孫,姬姓。其父乃黃帝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生顓頊。其性深沉而有謀略。15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開封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20歲。 傳說在黃帝晚年,九黎地巫教流行,風氣敗壞,一切都靠占卜來決定,人民也不安心於生產。顓頊為解決此問題,下令禁絕巫教,禁斷民間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動。親自誠敬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出榜樣。又任命南正重負責祭天,以和洽神靈。任命北正黎負責民政,以撫慰萬民。勸導百姓遵循自然的規律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使社會恢復正常秩序。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他在位78年,98歲逝世,葬濮陽。


廟前大院中矗立著五通石碑,分別是“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大清康熙三十八年”“大清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十年”“乾隆四十六年”刻立。碑文主要記載了重修玄帝廟的相關情況。玄帝廟,始建年代無法考證,“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石碑被埋於地下,2007年群眾集資重修將挖出的石碑置於原位。


清乾隆年間,黃河決口,玄帝廟瓦壁傾圮。後來瘟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四處求醫無果。然而玄帝廟前後突然生出了兩株瑞草,人稱是救災恤患之兆。本村善士李峨等設立香案,四方求藥,百姓服後痊癒。因此各方百姓捐資集財,重修廟宇,重塑金妝。


據該村二組81歲的村民李同山回憶,玄帝廟建造恢弘,殿宇三楹,東西兩廂配房,山門一座,四壁森嚴,兩階端拱,廟貌巍峨,聖像燦爛。大殿金碧輝煌,飛簷斗拱,氣勢雄偉。殿內雕樑畫棟,殿中有一神龕,雕工精細,顓頊帝塑像端坐其中。院中兩個參天大楊樹,枝繁葉茂。山門飛簷挑角,巍然屹立。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大會,香客前來,燒香還願,絡繹不絕。相傳中牟縣令也曾陪同永寧王來此祈福膜拜。可惜現在已失當年繁盛之景象了。


六府營村的玄帝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是從“人文始祖”黃帝延續傳承下來,秉具崇尚道德、追求和諧和振興中華等豐厚的精神內涵,是我們今天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寶貴資源。


聆聽著六府營村的傳奇故事,面對這眼前這座日益美好的村莊和漸漸沒落的玄帝廟,令人流連、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