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在航天器進入太空後,每天有一項雷打不動的工作需要執行,那就是不間斷地

確認自身與地面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這是為了讓地面控制中心更好地掌握航天器所處位置,不然在太空迷路可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回家的路。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因此在地球表面的控制中心就會不停地向航天器發送信號(信號以光速傳播),當航天器收到後,同樣也會進行回覆。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然後通過測量信號進行雙向傳遞所需的時間,結合距離計算公式:速度乘以時間。地面控制中心就可以計算出航天器的飛行軌跡、所處位置及前進方向。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看起來好像挺複雜,但簡化一下,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非常相似。

假設你上班的地方距離你家有10分鐘的步行路程,並且已知你1分鐘可以走400米,那麼你可以大約計算出你家與公司之間的距離,當你從家中出發7分鐘後,你就可以知道你距離公司還有多遠。

而這個7分鐘的時間我們一般是通過日常使用的時鐘來測量的。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不過航天器與地面控制中心之間的雙向傳遞時間卻不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時鐘能夠精準測量的。

依照太空航行標準,用來計時的時鐘必須具有非常好的穩定性,這個穩定性指的是時鐘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持續準確測量一個時間單位。

比如說,它在幾天甚至幾周內對一秒長度的度量必須相同。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而我們目前大多數時鐘一般都使用石英晶體震盪器來計時。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這些振盪器利用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通過向其施加電壓時,石英晶體會以精確的頻率產生振動,而這個振動就類似古老的擺鐘擺動,以此勾勒出時間的足跡。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可惜石英鐘並不是很穩定,即使是品質最好的石英振盪器,僅一個小時後,就會產生十億分之一秒的誤差,六週後,它們就可能會偏離整整一微秒

這對於測量快速移動的航天器位置將產生巨大誤差。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所以航天計時使用的是現今地球上最精準的時鐘——原子鐘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什麼是原子鐘?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計時的黃金標準一直都是地面原子鐘。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1948年世界第一臺原子鐘

在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把原來基於天體宏觀週期運動的時間單位“秒”長定義改變為銫(133Cs)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結構電子能級間躍遷電磁輻射週期的9 192 631 770倍所持續的時間。

(太長不看)

簡單來說,我們知道原子是由被電子包圍的原子核(質子和中子)組成。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而這些環繞原子核的電子並不穩定,如果受到了類似微波形式的能量衝擊,這些電子就會上升到原子核周圍更高的軌道(能級)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不過,兩個軌道(能級)之間的激發能量是固定,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因此電子必須準確地接受適量的能量,才能完成躍遷,但幸好微波具有特定的頻率

另外,使電子改變軌道(能級)所需的能量在每個元素中是唯一的,並且對於整個宇宙來說都是一致的。例如,使氫原子中的電子改變能級所需的頻率對宇宙中每個氫原子都是相同的。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正是由於原子中這些軌道(能級)之間的能量差非常準確且穩定,原子鐘才可以達到遠超石英鐘的計時能力。

原子鐘的“太空導航”

雖然利用原子鐘可以得到信號雙向傳遞所需的精準時間,但目前有個問題很尷尬。

這種雙向傳遞信號的方式也就意味著航天器無論離開了地球多遠,它都必須等待攜帶地球指令的信號越過無垠宇宙之間的超遠距離傳達過來後,再進行下一步行動。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這個場景可不是腦補出來的,在“好奇號”航天器著陸火星之前,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身處地球的控制中心發出的“確認著陸”信號經過了14分鐘,“好奇號”才收到了這個信號。

這種延遲屬於平均等待時間:依據的是地球和火星在太陽軌道上的位置。

並且這個問題不止尷尬,對於未來載人航天登錄其他行星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因此NASA實驗了一種方法:將原子鐘直接裝在航天器上,也稱為深空原子鐘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這時候航天器只需要接收來自地面控制中心發來的信號,上面的原子鐘就能準確及時地得到信號傳達所花費的時間,然後,航天器上的宇航員就可以計算出自己的位置和軌跡,並確定在太空中的方向。

實際上,航天器上安裝原子鐘並不是新鮮事,現在的導航衛星(如中國的北斗衛星)上都裝置了原子鐘。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當我們使用手機上的導航軟件時,衛星上的原子鐘可以根據手機信號傳遞到衛星所需的時間來計算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再結合3D地圖提供導航功能。

至於為什麼不用衛星上的原子鐘,主要還是因為衛星上的原子鐘穩定性不夠。儘管原子處於真空環境中,也還是可能會受到諸如溫度、磁場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導致頻率誤差

但深空原子鐘使用的並非中性原子,而是自帶電子的汞離子,這樣一來,汞離子就會被“離子陷阱”所保護,減少外界影響。

太空飛船的“定位裝置”——原子鐘

據NASA地面測試,汞離子深空原子鐘的穩定性比GPS衛星的原子鐘高50倍。

對於去往火星或其他行星等遙遠目的地的任務,這種高精度的原子鐘將解放航天器,使太空自動導航成為可能。

或許在有生之年,人類真能登上火星。(在前幾天,馬斯克的火箭實驗還成功完成了逃逸測試,保障了火箭在出現問題時,裡面的人也能安全返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