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老爸讓我考慮博越pro,我看中了榮威RX5 MAX,意見分歧,有些糾結,咋選?

用戶4214329455964


中國有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不懂車的前提下選車最好不要過於任性。

榮威Rx5Max車輛品質合格,但是指導價與品質不成正比,在沒有3萬左右的官降之前這臺車確實不值得選擇,原因如下。

1、低配1.5版指導價11.88-15.88萬,自動版起售價13.88萬,官降1.2萬後自動版價格仍高於同級競品數萬元;該車發動機搭載1.5T缸內直噴增壓機,變速箱匹配6AT手自一體,車身尺寸4647*1891*1725、軸距2760mm,動力傳動與A+級SUV的匹配顯然還是小馬拉大車,性能並不理想;配置方面只有旗艦版才有主動剎車、全速自適應巡航等智能安全配置,綜合水平比宋Pro、長安Cs75經典款以及75Plus對比毫無優勢可言。

2、高配2.0T版指導價14.98-18.98萬,同樣官降只有1.2萬,旗艦版為適時四驅;這一版本的發動機為2.0T志鵬增壓機,變速箱匹配6擋溼式雙離合,動力儲備排名在國產2.0T中排名至少在前三名之後,變速箱六檔級別也不高;以這臺車次中配兩驅版的價格可以選擇到同級競品哈弗F7的四驅2.0T版,與七檔溼式雙離合匹配破百能突破8秒,配置只比Rx5Max更高且還有四驅,選擇R&M並沒有充分的理由。

榮威汽車作為自主品牌是比較另類的,該品牌以羅浮MG為基礎打造了一種合資品牌的幻覺,然而榮威車標是模仿羅浮並無真正關係,技術源自通用汽車淘汰的平臺去打造,實際本質是一臺落後的美系車技術的國產車;然而榮威仍然依靠這點技術背書,將同級產品定出比其他自主品牌更高的價格,所以這臺車目前沒有性價比。


博越Pro實際性價比也很低,新款指導價9.88-15.68萬全系兩驅,自動版起售價11.68萬;車身尺寸4544*1831*1713、軸距2670mm,底盤懸架沒有升級仍為逆向平臺,新款只是在外觀方面有修改;而且博越Pro版有兩個版本發動機,值得選擇的版本價格更高。


1、低配為1.5T三缸版,發動機與入門級的繽越相同,在車身加大加重後性能可想而知,重點是三缸發動機總避免不了後驅的抖動與磨損,這一版本無性價比。

2、高配使用自主研發的1.8T四缸直噴增壓機,最大功率135kw、峰值扭矩300N·m(1750-4000轉),變速箱匹配7擋溼式雙離合,這一版本的指導價為13.68-15.68萬。

同樣的預算如能接受溼式雙離合則一定選擇四驅F7,如果兩驅能接受為什麼不選擇長安CS75Plus的2.0T&8AT呢?用車體驗總會高過博越Pro,吉利汽車的膨脹也是顯而易見的,為博越換裝三缸機可能是嫌銷量太高了吧;不過博越Pro的1.8T低配版還可以考慮,與Rx5Max相比綜合性價比居於1.5T與2.0T之間的過渡階段,一定要二選一建議博越Pro,能接受其他品質建議兩臺都放棄。


(關注天和Auto獲取車圈最新資訊,科學的購車用車與技術交流內容每天更新。)



天和Auto


同志 我以一名哈弗h6 17款自動擋車主的經驗告訴你

這個價格還是考慮逍客 xrv吧

可能很多人會說 空間小 扭力梁什麼的

國產的硬件沒問題 甚至哈弗9都用了採埃孚變速箱

但是問題來了 匹配太差勁啊 自動擋的國產車還是少買

更重要的是保值率讓你懷疑人生

我的車落地15.2 現在最多能賣9.5-10個

剛剛兩年

可是你買逍客 本田 基本能多賣2萬左右


TonyDong2017


買車還是看自己喜歡吧!別問朋友!問就是個坑!我當年想買SUV!我朋友勸我別買!要買就買轎車省油!結果轉身他就去買了SUV!我想買自動擋!朋友勸我別買自動擋!開起來沒感覺還費油!回頭他就去買了自動擋!呵呵



奧喲喲不得了不得了


你說的這兩款車,其中一款是博越的改款,而另一款是榮威RX5的改款,就銷量來說,博越的銷量每個月都好幾萬,比起榮威RX5還是好的多的。其次,榮威RX5 MAX最大的優勢就是空間夠大,但是這車的動力只有1.5T和2.0T兩個版本,其中1.5T版本的最大輸出功率僅為127kW,想要帶起這麼大的車身,未免有點小馬拉大車的嫌疑。再就是油耗和性價比問題,榮威RX5 max的2.0T版本,動力輸出不低,但是它的車重在這裡,整體的加速表現沒有那麼突出,其次,它的2.0T車型的工信部油耗達到了8.5L/100km,相比較而言,價格更便宜,性價比更好的1.8+7DCT組合的博越pro,工信部油耗僅為7.5L/100km,所以我建議你買博越pro,動力輸出不差,油耗表現也不錯。


聆風者


吉利博越pro與榮威RX5max是博越與RX5的中期改款,雖然兩者屬於同一級別價格相差不大但就目前來看RX5的銷量已經被博越遠遠甩在了身後。我在此分析一下輛車的主要優點與缺點,究竟這麼選擇還是看你自己。

我先說一些RX5MAX的優點:

第一:外觀/內飾設計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尤其是高配車型的LED矩陣大燈更是殺傷力十足,這也就是為什麼買這款車的人基本年齡都不大的原因。但就我個人而言MAX的外觀設計遠沒有RX5那種驚豔的感!

第二:給力的動力系統。因為該車型是主打年輕運動市場,所以動力系統的調教相當激進,2.0T車型的百公里加速已經能在8S左右,同時因為使用了雙離合變速箱,整體的油耗水平也比博越要低一些。

第三:性價比。榮威的一貫尿性,就是高開低走,很多車型都會有很高的優惠力度,這無疑就提高了產品的性價比。

我們再說一下RX5MAX的缺點:

第一:駕駛感受太差!之前說的動力給力說的只是加速時間,實際上因為變速箱的邏輯問題嚴重拖累了發動機,基本就是起步頓挫強烈,換擋邏輯不清晰兩大問題,同時2.0T車型因為使用了老款一樣的雙離合變速箱該問題尤為明顯(主要是該變速箱承擔了太高的扭矩)。而1.5T加6AT的組合至少並沒有使用過具體有什麼樣的表現還不得而知,同時該變速箱是什麼品牌我這邊一直沒查到資料,萬一是通用自研發那一款就尷尬了…

第二:小問題突出。我之前的問答就提到過我曾經陪朋友提過一輛RX5(我勸過沒聽),結果就是一年多一點但我知道的就已經更換過右大燈,玻璃升降器,清洗過一次油路,雖然都是小問題不影響使用,但是每次都要跑4S店,這就很費時間很費錢了,榮威的口碑主要也是集中在小問題多這方面。

第三:保值率超低...雖然自主品牌的保值率都偏低但榮威的保值率完全就是低的令人髮指!主要原因就是廠商的高開低走,指導價定的高同時優惠也高,這也就導致了二手車殘值低!我第一次聽說榮威者品牌是我做二手車的朋友說的,他當時收了一款神車榮威W5,指導價18W的車,車主開了一年多他6W多收的...

博越的有點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駕駛質感好。博越因為整體的設計以及調教都傾向於舒適性,所以駕駛博越給人一種四平八穩的感覺,尤其是懸掛對小震動的過濾效果相當好。再搭配整車出色的NVH(在我駕駛過的的15W以下車型中博越的NVH是做的最好的),但駕駛質感來說很接近老款的途觀。值得一提的是老款的底盤雖然不算先進,但調教卻很出色。

第二:整體做工及用料。或許很多人會說這些都是無所謂的,但我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一項才是與你息息相關。車內汙染往往就是因為材料使用的太差所導致的,而你每天都在開車每天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同時大量軟質材料的使用才能保證在使用後期(五年之後)時不會有太多的異響。我前段時間在修理廠保養時修車師傅也跟我說起博越的選材做工跟合資20W左右的車型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有超越。

第三:乘坐舒適性。博越的座椅設計是我這些年在自主品牌中試過最好的,沒有之一!具體的你可以實際去試試。而且後排的設計基本可以保證1.8M的人在後排翹二郎腿。

接下來說一下博越的不足:

第一:燃油經濟性,博越因為調教的問題以及之前那個DSI變速箱略坑,所以導致油耗在同級中相對突出,我在車友圈做個一次統計,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以及駕駛習慣油耗基本在8-13之間。

第二:內部儲物空間。博越的內部儲物空間設計的真的爛!很多日常用到的東西都有內地方擺放,中控臺佔據了太大的位置。而且為了後排空間極力的壓縮了後備箱!導致後備箱很難滿足多人出行時的使用!

第三:動力總成整體性能還有待觀察。因為pro版本使用了全新的動力總成1.5T(三缸)+6AT(愛信三代)以及1.8T(四缸)+雙離合(七速溼式雙離合這樣的動力總成)在之前吉利車型上還沒有使用過,會有怎麼樣的表現我們還不得而知。

我再次為您對兩款車個子的優勢與缺點都做了相應的分析,希望對您有用,我的建議還是比較傾向於博越。我因為我也是博越車主我購買的是16款四驅智尊版,到十月份就已經三年,里程數達到了6.5W公里。我對這款車還是相當的滿意。


喵侃車


榮威RX5的動力配置怕是不如博越PRO吧,1.5T三缸的馬力比博越PRO的馬力小,都是雙離合那我選吉利的這款,看看繽越和嘉際的上用的那麼6銷量口碑都不錯就知道了


嗆心6788


吉利的這套雙離合現在已經玩的很6了,繽越嘉際都是這個雙離合,銷量都不錯,帕薩特、CC、A4L都是雙離合,說雙離合大家不接受這個就有點過了


321霞


當然吉利博越,信不信由你


蘇北實在人


試駕一下你就知道。總體說,吉利的總成標定水準已經達到合資水平。


頁sure


追求銷量就是王道的話,博越。

追求玩車和三大件把控,榮威。

單純的去比較哪個好,你只有開過了,才知道。

上汽的車子基本都會有小毛病不斷的情況,比如轉向異響、頓挫等,不過這些好像都能解決。好在上汽整車技術比較成熟,榮威品相還可以。

博越走親民路線,價格啥的都很誘惑。整車技術和品控,在同等價位的車型上,跟榮威沒法比。畢竟榮威轎車的保有量在那,售後維修體系成熟。

本人開過上汽的榮威和名爵,身邊也有朋友買的博越。

建議試駕後找體驗再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