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五年期的LPR的漲跌誰說了算?與什麼有關?

我們一起嗨皮吧


這次 針對存量浮動房貸利率的改革影響是非常廣泛的,目前房貸餘額高達26萬億,雖然不知道里面的浮動利率房貸比例是多少,但是我們憑感覺也知道,我們辦理房貸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選擇的浮動利率。

所以,這是一次影響20萬億房貸餘額的大改革制度,未來所有的貸款定價的基準都是以LPR為基準,不再是以前的貸款基準利率了,LPR到底是怎麼來的?

1、LPR怎麼來的?

LPR是由18家商業銀行共同決定的,每個月由18家商業銀行共同報價,去掉最高價和最低價,然後進行算術平均,所以,這個LPR是非常貼近市場的實際利率的,因為市場利率的高低最清楚的還是各大商業銀行,他們對市場上市資金的供求關係是最敏感的。

那麼,LPR是 由18家商業銀行決定的,這個也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家商業銀行有操作利率的能力,那麼央行如何去影響LPR?因為央行以前通過貸款基準利率來調節市場利率的工具隨著這次改革也將消失了。沒有了貸款基準利率,那麼央行如何來調節市場利率?

參與報價的18家銀行,既有四大國有銀行,也有其他股份制銀行,有外資銀行,也有農村商業銀行,也有互聯網銀行,算是包含了目前所有銀行的類型。

2、央行如何影響LPR?

LPR是和MLF掛鉤的,MLF是中期借貸便利,央行已經實施5年了,規模大,運作比較成熟,MLF是每個月都會操作一次的,LPR和MLF的關係是:LPR=MLF+點數。

其中的點數是由商業銀行決定的,比如最近一期的5年期LPR是4.8%,而最近一期的MLF是3.25%,所以這是一個利率的傳導鏈條,央行有影響和條件市場利率的能力,也同時兼顧了商業銀行的參與能力。10月份的MLF是3.3%,到11月份是降低到了3.25%,所以12月份的LPR也從4.85%降低到了4.8%。

這是一個利率傳導鏈條:政策利率MLF——LPR——市場實際利率。


壹號股權


這個很簡單,舉例而言,就我個人的例子。我當時貸款籤合同貸款利率4.9,也就是意味著我確定將來30年內每月還2000房貸,這對我而言是沒有壓力的,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貨幣的貶值及個人收入的提升。雖看似每年每月都還2000,但實際是越還越少的。而如果轉換成浮動利率,就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為你只能祈禱未來的LPR不得高於4.8(2019年12月的LPR),五年內這是很有可能的,但五年後呢,誰也不敢保證,如果十年後貨幣貶值的厲害,LPR飆升至6呢,這個誰都不回打包票。所以我寧願繼續選擇固定的4.9,不管以後LPR漲還是跌,我一個月繼續還2000毫無壓力,我也不用去考慮那麼多的不確定!


哈哈蛤哈哈


未來利率是下行,但是lpr5年期及以上大概率不會。首先你要想明白為什麼會有lpr,因為以前是國家定的基準利率,所有正規貸款都跟著這個走,房貸利率也是和他掛鉤的,而實體企業的貸款也是和他掛鉤的。但是這幾年企業日子不好過,融資難貸款利率高。國家一方面想要降低企業貸款利率,給企業輸血,一方面又不想因為不斷地降準,導致房價繼續走高,如日本那樣一個東京買一個美國,導致房產泡沫破裂。所以出現了lpr,lpr可以有效的分開,因為企業貸款有幾個是5年以上的,基本都是一年期的然後不停地週轉,而房貸基本都是5年以上的。所以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情況大概率是,一年期的持續降低,5年期以上的不動,或者增高調整。2月下跌是因為疫情原因。可以看2月lpr,一年期低了10個點,5年以上的低了5個點,有效的分流。如果你貸款20年,30年的,準備提前還款的,那麼可以選浮動,如果不準備提前還款的,就是要還滿30年的選固定,當初貸款超過上浮20%的,比如貸款利率達到6的,也可以選浮動。


我們僅是過客


大家好!下面我分3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1、認識並糾正題目中的一個錯誤。

在我們國家,只有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沒有5年期的LPR。

有的朋友可能會想,這個錯誤有什麼要緊呢?當然要緊,原因是很多銀行5年期的貸款利率,參考的是1年期的LPR,而非5年期以上LPR。

以建設銀行為例,在該行《關於存量浮動利率個人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公告》中,明確寫明:“原合同借款期限在5年及以下的,參考1年期LPR;原合同借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參考5年期以上LPR。”

所以說,大家要清楚,LPR只有2個期限品種:一個是1年期,另一個是5年期以上。根據人民銀行的規定,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銀行貸款,參考相應期限的LPR;而1年期以內、1年至5年期的銀行,由銀行自主選擇參考1年期LPR,或是5年期以上LPR。

2、5年期以上的LPR的漲跌,由央行和市場共同說了算。

有的朋友可能會想,LPR不是由18家報價行說了算嗎?確實,每個月的LPR,是在18家報價行報價的基礎上,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以算術平均的方式計算得出來的。但是,18家報價行不是隨便報價的,而是以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的形式進行報價的。

MLF操作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一種,其利率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說了算。那麼,加點幅度由什麼決定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銀行的業務模式是一手拉存款,一手放貸款,存款的成本會影響到貸款的定價。其次,貸款是有風險的,銀行貸款放出去了,收不回來的話,銀行損失就大了,所以說,銀行進行貸款定價時,會充分考慮借款人的風險水平,也就是所謂的“風險溢價”。第三,我國銀行數量較多,銀行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借款人自然會選擇利率低的銀行申請貸款,市場競爭也會影響貸款定價。

央行決定MLF利率的水平,存款成本、貸款風險、行業競爭等市場因素會決定不同報價行的加點幅度,進而共同決定5年期以上LPR的漲跌。所以說,五年期以上的LPR的漲跌,由央行和市場共同說了算。

3、5年期以上LPR,與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密切相關。

比如說,2019年11月5日,央行將MLF利率從3.3%降低到3.25%,隨後公佈的2019年11月份的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了5個基點。

再比如,2020年2月17日,央行又將MLF利率從3.25%降低到3.15%,隨後公佈的2020年2月份的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降低了10個基點和5個基點。

為什麼2月份MLF利率下降了10個基點,而5年期以上LPR只下降了5個基點呢,這其實就是市場因素在發揮作用。這也佐證了上面的觀點:5年期以上的LPR的漲跌,由央行和市場共同說了算。

最後總結一下,在我們國家,只有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沒有5年期的LPR。5年期以上的LPR的漲跌,由央行和市場共同說了算。5年期以上LPR,與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密切相關。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獲取更多金融常識!


小錢說金融


一直以來我國的貸款利率都是參考央行的基準利率來執行的,各大銀行在實際執行的過程當中會在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或者下浮。

但從2019年10月8日之後,我國的貸款利率正式參考LPR。LPR跟央行的基準利率是有很大差別的,央行的基準利率相對來說比較固定,比如從2015年之後,我國的央行基準利率就沒有進行調整過,但是LPR每個月都在不斷調整,有時候高有時候低。

比如2019年10月份的時候,LPR的利率還維持在4.85%,但是到了2019年12月份,LPR已經下跌了4.8%。

對於LPR的這種波動,很多朋友都可能都不理解,LPR每個月都在波動,那LPR的利率到底是誰在定呢?上漲還是下浮,由誰說了算呢?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什麼叫做LPR

LPR簡單來說就是貸款基礎利率,它是由各報價銀行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是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權平均之後形成的報價,這個利率由全國銀行業同業拆借中心計算得出,併為銀行貸款提供定價參考。

目前LPR報價銀行主要有18個,這18個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這些大銀行,而2019年10月份之後又新增了西安銀行,台州銀行,上海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

這18家銀行涵蓋各種性質的銀行,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商行,還有民營銀行,這更能全面的反映出我國貸款利率市場的實際情況。

而這18家銀行在每個月20號9點之前需要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提交報價,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算數平均,向0.05%的整數倍就近取整數計算得出LPR,並在每個月的20號上午9:30正式公佈。

有了LPR指導價之後,各大銀行在進行貸款審批的時候就可以參考LPR進行定價,可以在LPR的基礎上上浮或者下浮,具體要看不同銀行的政策。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LPR的定價是由18家報價銀行的利率綜合計算之後得出的,這18家銀行的利率對LPR的利率影響是比較重大的。

但從根本上來說決定LPR高低的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

雖然目前LPR的定價是參考18家報價行的利率來計算得出,但這18家銀行的利率並不是孤立存在,它只是反映了整個貸款市場的利率真實情況,這18家銀行的利率也只不過是市場利率的一種體現而已。

所以真正決定LPR高低的是市場的需求,當市場對資金需求比較旺盛,而銀行資金比較緊缺的時候,各大銀行的利率就會上調,那麼對應的LPR的利率就會跟著上升;相反,如果市場對資金的需求不多,各大銀行資金比較寬鬆,那麼LPR的價格就會跟著下降。


貸款教授


首先明確什麼是LPR:貸款基準利率,由18家銀行共同報價產生,計算方法為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最後算術平均得出,每月20日重新報價計算。

18家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中信、浦發、興業、招商、民生等5家股份制銀行,西安、台州等2家城商行,上海農商、順德農商等兩家農商行,渣打、花旗兩家外資行,微眾、網商銀行等兩家民營互聯網銀行。

未來,LPR報價銀行應該回持續增加,但截至目前,五年期LPR的漲跌,簡單說是由這18家銀行,對於未來利率的發展趨勢,做出的判斷來決定的。它只與這18家行對於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市場貨幣的充裕程度以及本行自身的流動性、融資成本、對利潤的要求等等相關。

有些人會潛意識的以陰謀論的角度,來判斷LPR的推出,是否會為了降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與房價控制等相關——如果為了這個目的,當前的基準利率不是更容易操作,何苦整這些麻煩又無聊的東東?

LPR的推出,簡單說還是為了更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借用一句話:降息不是LPR的目的,方向比幅度更重要。


莫事來嗑


五年期的LPR利率的漲跌肯定是央行說的算,而央行確定五年期LPR利率也是根據國內18家銀行的綜合利率,以及宏觀數據來確定最終的貸款利率定價。

中國人民銀行是銀行也最高機構,國內各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農商銀行,城商銀行,外資銀行,民營銀行等)都是以央行的利率作為標準,各大銀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利率,所以央行是銀行最高權利,LPR利率漲跌都是由央行決定的。

LPR利率與什麼有關?

其實LPR利率已經作為當前貸款市場的基準利率,而這個LPR利率是跟很多方面有關的,具體有以下幾大關聯。

(1)宏觀數據,這裡面自然就是包括了GDP和CPI等兩大數據了,LPR利率跟這兩大數據是最直接掛鉤的,都是形成正比例關係。不管是GDP數據還是CPI數據的走跌,都是會直接影響LPR利率的最終定價。

(2)各大銀行的貸款綜合數據,類似當前LPR利率為了更好的具有貸款市場的代表性,各大銀行的貸款利率是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銀行的貸款數據是最能反映貸款市場的真實利率,所以銀行會不定期的對國內18家銀行貸款數據進行評估。

(3)當然也是跟降息加息來決定,其實降息就是降低貸款的基準利率,加息就是提高貸款基準利率。加息與降息是一種調控貨幣市場最有利的工具,綜合根據各經濟數據來決定貨幣調控方式。

彙總為

自從2019年8月20日起實行以LPR利率代替了原有的基準利率以來,近幾個月關係LPR利率的新政策不斷地推出,尤其是前幾天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市場的轉換通知,對於整個貸款市場都統一轉換為lpr利率為基準了。

而國內LPR利率最終是由央行最主要根據宏觀數據,銀行利率利率評估和貨幣市場的情況等綜合衡量,最終將由央行確定每個月LPR利率,確定LPR利率之後將對外公佈。所以貸款市場都是以央行公佈的LPR利率為參考,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加減基點確定最終定價。


老金財經


這是金融國際化市場道路上的必經之路,不可能始終由央行來包辦利率的高低。

如美國的隔夜拆借利率也只是美聯儲與各大銀行之間的拆借利率,再通過這個利率及其他相關的貨幣政策來引導銀行貸款利率的走勢。

我們推出LPR也是基於市場化的目的,只不過LPR主要是通過一籃子貸款利率來核出LPR基準利率。就如同CPI的通貨膨脹率一樣。可是,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央行手中,那麼這個LPR的利率高低也就不言而喻是央行主導下的一籃子貸款利率的綜合。

LPR是每月都會有出來參考基準利率,也不是具有強制性要求利率,而是一種市場化下的參考利率。不同的銀行在貸款時可以在這基礎上做一定的上下浮動。只不過在如今對穩定房地產的政策下,一般不會低於這個LPR基準價,只會等於或者大於這個基準價。

要問5年的LPR基準價如何定?其實LPR就是每月出來的一個參考標準,跟1年、5年、10年和30年的融資貸款期限沒有關係。而選擇5年只不過是投資者和銀行的約定而已,也就是在這五年裡協議合同利率不變。至於是否要在LPR上進行上漲或下調也是與銀行的合同協議。貸款調整年限也可以5年或全部的30年到期為不變的LPR利率。

當按揭貸款期限為30年,而LPR採用5年一次調整。那麼,五年後的同月LPR下跌就會得利,上漲就是等於未來5年要多付利息。以此類推,直到最後的5年。可LPR的每月定價還是有一籃子貸款利率來決定。


鞅論財經


LPR長期下行的大背景下,存量房貸條款變更對個人是利好,應該積極變更,重定價週期應該選擇最短的一年期。這也就意味著,存量房貸基準調整為LPR,短期對銀行是利空,住房按揭貸款可是銀行很大一塊資產。





行風財經


什麼是LPR?LPR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以往我們貸款,銀行給出的利率是以央行基礎利率為標準的上浮或者下沉,而現在,有關部門逐步推動由LPR決定銀行貸款給出的利率,這是我們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LPR的利率水平怎麼來的呢?LPR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的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各家商業銀行集中上報本行貸款基礎利率,在此基礎上,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對各行報價進行算數計算,最終形成的利率水平並向外發佈。

01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漲跌誰說了算?

根據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形成機制,不難看出決定此利率的幾方力量:

  • 第一,央行監管依舊是基礎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加點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說,LPR以MLF為錨定利率,追蹤這個利率,體現為公式更為簡明,LPR=MLF+點數。

這個公式中,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體現了有關部門的宏觀政策調控。它每月都會操作更新,2014年創設,至今已經運作了5年。

而公式中的“點數”由商業銀行決定,這也體現了利率市場化是當前的政策導向。在這個公式中,體現了一個利率傳導鏈條,央行監管依舊是基礎,而LPR同時兼顧了商業銀行的參與。

例如,最近一期的5年期LPR是4.8%,而最近一期的MLF是3.25%,這其中既有監管層意志的體現,也有商業銀行經營實際和市場實際的體現。

除此之外,央行還會加強對各銀行執行LPR政策的監督,對各報價行的報價質量進行考核,把銀行應用LPR的情況及貸款利率競爭行為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這同樣體現了對於利率政策的監管。

  • 第二,各家商業銀行積極參與

剛剛說到,LPR制度的推行,主要是為了利率市場化,它的形成機制中,商業銀行的參與體現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去年8月,有關部門披露了最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行,在原本的10家報價銀行的基礎上,新增了8家城商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這幾家銀行在貸款市場影響力較大、貸款定價能力較強,它們的加入能夠提升LPR利率的代表性。

報價行的名單是定期更新,實時變動的。對於LPR利率而言,這有利於實現市場化的貸款定價基準,能夠更好地體現整個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同樣有助於提升信貸產品的定價效率和透明度。

未來,商業銀行的經營實際、競爭狀況、資金使用狀況都會在貸款利率中,得到及時的體現。

  • 第三,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是LPR利率的核算髮布機構

去年8月,央行在對外的公告中,授權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作為LPR利率的核算髮布機構,每月20日對外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在各家商業銀行報價的基礎上,按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算術平均的方式計算得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02 歸根到底,LPR利率高低由市場需求決定

最近,LPR利率的消息甚囂塵上,新聞很多,它的背後最重要的還是“利率市場化”。

這些年,隨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國內貸款利率上下限均已放開,但是依舊保留著貸款基準利率,各銀行發放貸款依舊以此定價,這就出現了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雙軌”問題。

現在,推行LPR利率,就是為了讓貸款利率切實體現市場的需求,推動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讓貸款利率反映整個貸款市場的利率真實情況。

所以,市場環境是決定LPR利率水平的終局力量,以GDP和CPI等數據為代表的宏觀經濟情況,直接影響LPR利率的最終定價。

綜上所述,LPR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我國推行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它的漲跌體現有關部門的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政策,也體現商業銀行的實際經營、競爭和資金使用狀況,歸根到底,它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