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一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裡喚起神聖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獲得豆瓣8.7分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血戰鋼鋸嶺》,是熙頤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萊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影片於2016年11月04日在美國上映,2016年12月08日在中國上映。2016年12月,《血戰鋼鋸嶺》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2017年2月27日,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血戰鋼鋸嶺》出版至今受到11位美國總統的推薦。歷經半個世紀,戴斯蒙德-道斯堅守信念、勇敢、博愛的形象成為世人心中不滅的傳奇。2016年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血戰鋼鋸嶺》狂攬89屆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一舉殺入美國百部偉大電影之列。

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慘絕人寰、屍橫遍野的戰場,梅爾·吉布森將澳大利亞悉尼西南部郊區布倫格利的一個農場炸燬,偽裝成鋼鋸嶺的頂端,成功拍出了幾萬平米的浴血戰地場景。

影片導演堅持“純實拍”完成拍攝,所有戲份均採用實景拍攝,其中“火燒鬼子”的戲份是採用特殊火直接“噴燒”真人,而影片團隊在沒有使用3D技術、設計工具、三維動畫軟件的情況下,用黏土雕塑三維模型等比還原戰場溝壑。

《血戰鋼鋸嶺》用毫無保留的手段,真實還原了沖繩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

呼嘯而過的子彈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焦土上橫屍遍野,《血戰鋼鋸嶺》中對於戰爭如何血腥與殘酷的展現,以及戰鬥規模的宏大,都是在同類題材影片中少見的。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01、醫者仁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人情靈魂的救贖

①、日軍密集如蛛蛛網一樣的從林攻勢,輕重型機槍從各種刁鑽的角度射來,“地獄惡魔”毫不停頓的收割著美軍士兵的生命。在如此慘烈的情況下,美軍第77步兵師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卻堅持不持武器輾轉於美軍在關島、菲律賓萊特島、沖繩島的整個太平洋戰場。

並參與了美軍二戰太平洋戰場上史無前例的殘酷戰役——鋼鋸嶺。日軍的高射炮、迫擊炮、步兵炮、擲彈筒劈頭蓋臉,兩軍拉鋸戰瞬間讓鋼鋸嶺硝煙瀰漫、屍橫遍野。經過數日慘絕人寰的戰鬥,精疲力竭多處受傷的戴斯蒙德-道斯在沒有後援沒有武器之時,仍堅持不撤退,堅守整夜,機智地躲過日軍的掃蕩,秉持著“讓我再救一個”的信念,無畏地穿梭在槍林彈雨中。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②、戴斯蒙德-道斯徒手救助了75名傷員,並將他們一個個安全轉移到山脊下。直到美軍最後大反攻,奪下鋼鋸嶺高地時,被炸傷的戴斯蒙德-道斯才走下戰場。杜魯門總統在親自給戴斯蒙德-道斯的授獎辭中說到“傑出的英勇遠超出了使命的召喚。《血戰鋼鋸嶺》是對信念和堅守信念的人的偉大致敬,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詩。

《血戰鋼鋸嶺》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既極度寫實更飽含詩化的美學風格,在慘烈中努力營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時,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渾然一體地展現出極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影片雖然大篇幅渲染了極為慘烈血腥的戰鬥場面,但同時擅長以細膩動人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出一個兇殘殺戮和至善拯救並存的現實圖景。該片按照敘事風格大概分割成兩個部分,雙重風格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和靈魂滌盪。更是恰到好處的展示了一名普通的醫務兵的醫者仁心,對人性靈魂的救贖。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02、一部《血戰鋼鋸嶺》從殘酷的戰爭中閃耀著醫者仁心人性理念的光輝

《醫德學概論》

是現代上海第二醫學院,丘祥興、高志貴、範以農等人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論述了醫德學的基本理論,闡述了醫德學的對象、社會作為,評點及與有關學科的關係。

介紹中外古今醫德學的概況和範例。論述了社會主義醫德的基本原則、規範和範疇。作者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是醫德的基本原則。竭盡忠誠、平等待人、極端負責、精益求精等是全體醫務人員的行為規範。

醫務人員的情感、良心、義務、榮譽、節操是醫德的基本範疇,作者把倫理學原理與醫務工作的特點結合起來,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醫德的規範體系。作者闡述了臨床工作、醫學科研和醫院管理方面的醫德。評價、醫德教育和醫德修養問題。

①、醫者仁心:做醫生的人應當具有仁愛的正義之心。常用於讚頌醫生醫德高尚。

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眾生,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了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古人有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意思是上等醫生能醫治國家的弊病,中等醫生能醫治人的弊病,下等醫生能醫治身體的各種疾病。

出自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八》:“文子日:‘醫及國家乎?’對日:‘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譯文:文子說:“醫及國家乎醫生可以議論國家大事嗎?”回答說:“上醫醫國,其次治人,是醫家的職責。”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②、㈠、杏林春暖:指杏林春意盎然,常被用來讚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癒的病人種植杏樹。幾年以後,被治癒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餘萬株,蔚然成林。

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穀來換杏。然後董奉又將收到的稻穀,悉數用於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後,“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㈡、懸壺濟世:古代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閒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後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誌。

《血戰鋼鋸嶺》所展現給人類的事實說明,雖然戰爭是屠殺人類的怪物,儘管戰爭卻是無法避免的。而一部震撼人心的光輝史詩般的劇情,更多的展現了普通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在鋼鋸嶺硝煙瀰漫、屍橫遍屍的殘酷戰場上更多的說明了“醫者仁心”搶救生命的壯舉。戴斯蒙德-道斯的英勇無畏也詮釋了中國人的“醫者仁心”的光輝典範。戰爭可以無情屠殺生命,面作為醫務兵的戴斯蒙德-道斯以他敬畏和尊重生命的精神,概括性的詮釋了《醫德學概論》中的主題思想,用如火的激情恰到好處的演繹了中國人的“醫者仁心”的實質內涵。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03、在疫情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逆行者卻在用青春熱血演繹著鋼鋸嶺的故事

“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基辛格《論中國》

①、2020年以來,中國人飽受著新冠病毒支配的恐懼,也沐浴著人性的偉大的大愛與光輝。目睹了英勇的白衣天使們一次次義無返顧的逆行,目擊了一個個平凡卻閃光的靈魂。哪有什麼英雄,只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勇當先鋒,成為英雄。

兩個月來,每天都有無數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發生,中國人向來含蓄內斂,但面對困難總會衝鋒陷陣,張揚有力。那一張張請戰書,那一個個紅手印,請的是義無反顧的承諾,按下的是不破樓蘭終不悔的決心。疫情爆發後,84歲的鐘南山呼籲大家不要去武漢,居家隔離,自己卻坐上了開往武漢的那趟火車。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②、34歲的李文亮率先拉響疫情警報卻被訓誡,頂著壓力返崗後繼續奮戰,不幸感染搶救無效,鞠躬盡瘁,為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載著馳援武漢醫生的飛機降落前,乘務長在廣播裡哽咽著說:“今天,你們不僅是天使,也是英雄,待你們完成任務,我們接你們回家!”全機艙的英雄們來不及感動,就準備著奔赴戰場,既然選擇了疫情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有人說,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家,面對苦難,任何一個時期都有勇敢的人前赴後繼。“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英勇的倒下了。而今天依然有無數逆行天使們奮戰在疫情的《血戰鋼鋸嶺》上!讓我們為我們的民族自豪,讓我們為中國人驕傲,因為我們是偉大的中華傳人。

疫情:從《血戰鋼鋸嶺》感受逆行者的醫者仁心

總結一下:

一部豆瓣8.7分的《血戰鋼鋸嶺》將人們帶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戰場,劇情演繹了一個醫務兵搶救了七十五名士兵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久久不能釋懷。而今天的中國,抗疫前方無數個戴斯蒙德-道斯一樣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又是多少個劇情中的“戴斯蒙德-道斯”的英雄壯舉!

在抗疫的今天,我們重溫《血戰鋼鋸嶺》,更能切身感受疫情前方逆行者不畏艱險,不懼犧牲的獻身精神,不由得不讓我們從內心深處油然而敬!讓我們增強信心,讓我們眾志成城,偉大的勝利必將屬於我們!讓我們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吧!

文:真誠永恆。如果你認同我的文章,敬請你關注我,我會續續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