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葉卡捷琳娜身為異國女人,為何能擊敗丈夫而奪得皇位?

星座連連看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1762至1796年間在位的俄羅斯帝國皇帝,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惟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俄羅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歐洲強國。其才幹與功績聞名海內外。她更是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女皇”、“大帝”。

葉卡捷琳娜,本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德國人。她生於奧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蘭境內)。其父是德國安霍爾特-策爾布斯特王族的一名職業軍官,後被封為公爵,封地是安哈爾特-採爾勃斯特公國。其母是德國霍爾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

因為父親長年在軍隊服役,索菲婭自小就在母親的管束下成長。本來作為一個公國公主,索菲婭可以平平淡淡度過一生。但在她13歲時,一件偶然事件改變了索菲婭的命運。

1742年,她的遠房表哥卡爾·彼得·烏爾裡希,被他的姨媽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於是,卡爾·彼得頓時身價倍增,很多德國公國的適齡公主都夢想嫁給他,安哈爾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因為父親的關係,索菲婭與未來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聯姻方案,得到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的支持。1744年,通過挑選,索菲婭被女皇伊麗莎白選為卡爾·彼得的未婚妻。1745年, 她與卡爾·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

但是,婚後的葉卡捷琳娜並不幸福,因為卡爾·彼得早已另有新歡。結婚8年也沒有生育的葉卡捷琳娜整日幽處深宮,只好靠讀書排遣寂寞。起初,她還是漫無目的地讀小說,後來無意中讀到了伏爾泰的作品,自此開始對政治、哲學類書籍感興趣。

她找來了厚厚的十卷德國史,堅持每八天必須讀完一卷。此後她又通讀了四卷哲學史,還有大量的俄文書籍。一段時間以後,葉卡捷琳娜具備的知識深度,竟然讓她讀懂了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一書。這些書籍深深影響了葉卡捷琳娜,促使她有了在俄國建立一番政績的打算。她開始尋找可用的勢力,慢慢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1762年,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彼得三世即位。7月9日,葉卡捷琳娜在宮廷近衛軍的支持下發動政變,迫使彼得三世退位。9月22日,她在莫斯科加冕,成為俄國女皇。

執政後,葉卡捷琳娜女皇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做了重大調整。在政治上,她強化專制制度,將農奴制推上了發展頂峰,貴族的勢力得到大大加強;在經濟上,她鼓勵發展工商業,取消對貿易的限制,鼓勵農副產品出口,使俄國的工商業獲得了較為迅速的發展;在文化教育方面,她大搞“開明君主專制",介紹西方先進的民主和自由思想,並積極開辦各類學校,使國民素質得以提高,促使俄國湧現了大批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在對外政策方面,葉卡捷琳娜繼承了彼得大帝的衣缽,積極推行擴張政策,力圖使俄羅斯帝國稱霸世界。在位34年,葉卡捷琳娜發動了6次對外戰爭。她對土耳其發動了兩次戰爭,侵佔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她打敗了瑞典,夥同普魯士、奧地利3次瓜分波蘭;她還侵佔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魯吉亞為保護國。由此,俄國版圖擴大了67萬平方千米,為以後俄國稱霸歐洲鋪平了道路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她又力圖組織反法聯盟,積極參與歐洲君主國鎮壓法國大革命的活動,在俄國曆史上開創了干涉歐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國成為歐洲憲兵。

葉卡捷琳娜的文治武功,讓俄羅斯帝國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葉卡捷琳娜時代的俄羅斯帝國,是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國家之一。俄羅斯在19世紀的強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葉卡捷琳娜奠定的基礎。因此,俄國人尊奉她為“大帝",俄國貴族把她統治的時期譽為“貴族的黃金時代”,並稱她為“貴族的女皇”。


鄧海春


文|小河對岸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俄歷史上與彼得大帝齊名的君主,可以說是沙俄版的“武則天”。然而,與武則天在丈夫李治去世之後,得以專擅朝政不同。葉卡捷琳娜是通過兵變、推翻丈夫彼得三世的統治,才登上沙俄皇位的。那為何作為異國女人的葉卡捷琳娜,卻可以擊敗沙俄皇位繼承人的丈夫彼得呢?

葉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亞·奧古斯塔,出身於德意志境內的斯德丁(今波蘭什切青),其父是安哈爾特-採爾勃斯特公國的公爵。葉卡捷琳娜能進入沙俄宮廷,源於其遠房表哥--荷爾斯泰因公國的王子卡爾·彼得·烏爾裡希(彼得大帝的外孫),被沙俄女皇伊麗莎白選中為皇儲。因而,葉卡捷琳娜的父親很想攀上這位沙俄皇儲,而這還得到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沙俄女皇伊麗莎白對葉卡捷琳娜也甚是滿意,於是,葉卡捷琳娜就成為了沙俄的太子妃(大公夫人)。

葉卡捷琳娜能擊敗丈夫彼得,而登上沙俄皇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彼得三世雖是沙俄皇位的正統繼承人,但與葉卡捷琳娜一樣,都是成長於德意志,而在沙俄宮廷並沒有深厚根基。彼得三世原本也是瑞典的王儲(其祖母是瑞典的公主),對比沙俄來說,瑞典在當時比較先進與文明,在宗教與文化上也與其母國相似。彼得三世對沙俄,有一種心理上的歧視。因而,彼得不願意去了解沙俄的文化與習俗,還屢屢觸犯沙俄的東正教教規。其對成為俄國皇儲也不那麼熱衷,甚至連通順的俄語也不會講。

  在彼得三世的叔叔成為瑞典國王之後,彼得三世還抱怨道:如果當初給我自由,那我現在就坐在文明國家的王位上了。因而,沙俄宮廷對彼得三世並無好感。相反,葉卡捷琳娜卻努力地成為斯拉夫人,刻苦學習俄語,並皈依了東正教,更討得了沙俄貴族們的歡心。

其二,彼得三世在政治上極其不成熟,還損害了沙俄的國家利益,招致了全俄的痛恨。彼得三世在位半年期間,最大的“功績”就是以普魯士腦殘粉的角色,成就了窮途末路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七年戰爭期間,沙俄、法國、奧地利、瑞典、薩克森等群毆普魯士。普魯士雖很驍勇,怎奈對手拳頭多,腓特烈二世陷入了絕境、而考慮到了自殺。可沙俄女皇伊麗莎白突然崩逝,彼得三世登基,立馬與普魯士媾和,放棄了沙俄在七年戰爭中的所有勝利成果。

正因為彼得三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不能以俄國利益為先,讓俄國人覺得彼得三世不能代表俄國的利益。葉卡捷琳娜卻把自己徹底地變成了俄國人,與俄國的貴族們走到了一起,讓俄國人覺得這個異國女人更能代表俄國的利益。最終,葉卡捷琳娜依靠自己的情夫發動了兵變,推翻了丈夫的統治,並獲得了沙俄的認可。


有知社


就這個問題,談幾句看法。

葉卡捷琳娜大帝在還是叫索菲亞的時候,在剛剛進入俄羅斯的那一天,其實心裡已經埋下了稱帝的慾望。在德國自己原來那個小家中,受盡了母親重男輕女思想的苦,幼小時心靈早早飽嘗人世的艱辛險惡。

不能說她一開始就一定是要堅決稱帝,也許還期望著和第一印象不錯的彼得三世(當時也只要十一歲)結秦晉之好,但可以說成熟較早的索菲亞頭像領教了伊莉莎白女皇陰晴不定的強勢權力慾望風格後,早已洞悉了“天家無親情”的殘酷現實,也就堅定了與彼得三世同學明和暗鬥的總基調。何況,彼得三世雖然有些呆傻,卻也早有自己的想法和人馬,甫一登基就對龐大厲害的宗教集團使用雷霆手段。索菲亞同學在一邊看著能不冒冷汗?

即便是索菲亞同學最初主動學俄語、改信仰的行動看,她十四歲已經在為自己謀求俄國到貴族和百姓支持。之後忍受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七年之久,期間目睹了彼得三世同學和伊莉莎白女皇老師各種誇張行徑,也就明白安分守己做好皇后庶幾不可能,而且很可能是坐以待斃。

她利用伊莉莎白女皇急於讓羅曼諾夫皇朝有皇位接班人的心態,名正言順地發展婚外情,為後續通過情人集團在軍中聚攏實力鋪平道路。同時,她也完全有不糾結過往的心胸,與一直因為她的德裔出身反對她的總理大臣,因為共同不爽的人彼得三世同學迅速結成同盟,使得自己的實力獲得竄升。當然,她也懂得以暫時的哄騙穩住了自己兒子的老師,權貴二代知識份子帕寧,至少給帕寧留了彼得三世同學一退位就當帝師的夢想……

結果麼,大家知道了,彼得三世同學不僅退了位,還坐了牢,不久就被對索菲亞同學,哦不,葉卡捷琳娜大帝心思心領神會,又愛打架喝酒的英雄好漢奧洛夫家同學們哢擦了。總之,還是那句老話,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沒有機遇,只要咱有心準備起來,就能創造機遇。


入海口的書生


一方面是葉卡捷琳娜自己有手段,另一方面實在是其丈夫彼得三世同學太不爭氣了。

葉卡捷琳娜,嫁到俄羅斯之後惡補俄語,說的那叫一個遛,能和俄羅斯人交流自如,同時還皈依了俄羅斯的東正教,在文化和語言上都將自己俄羅斯化,變成了一個真真正正的俄羅斯人。這也深得俄羅斯統治階層的好感

而她丈夫彼得三世就不一樣了,本身也是外來戶,俄語說的不咋地,還不學,同時決定俄羅斯也蠻落後,非常鄙視俄羅斯。來俄羅斯當皇上,本身就非常不樂意,言語之中還透著對俄羅斯的鄙夷,這就引得俄羅斯統治階層非常不滿。

這種狀態下,彼得三世被推翻是早晚的事兒,而這個時候葉卡捷琳娜看準時機出來也就水到渠成了。


北玄武


葉卡捷琳娜大帝,俄羅斯帝國的第八個皇帝,也是俄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冠以“大帝”稱號的女皇。


葉卡捷琳娜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公國,父親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個將軍。按照父親的家庭背景,葉卡捷琳娜以後只會成為一個普通的小貴族夫人。但是葉卡捷琳娜的母系家族,和當時的俄羅斯王室有著頻繁的聯姻關係。挑選她作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伊麗莎白女皇一世,在年輕的時候就曾經和葉卡捷琳娜的舅舅訂過婚。兩個人的感情很好,但這位舅舅去世得很早。


伊麗莎白女皇一世,就決定從荷爾斯坦因家族,也就是葉卡捷琳娜的母親家族中選擇一位未婚妻,作為未來的皇后。這樣,適齡的葉卡捷琳娜前往莫斯科,成為了彼得三世的妻子。

當時,俄羅斯的皇位繼承製度,已經在位這位千古大帝的未來鋪平了道路。


彼得大帝作為俄羅斯歷史上少有的強勢君主,在位期間廢除了長子繼承製度,而是改成皇帝指定繼承。皇位的繼承人選有在位皇帝指定,女兒和妻子都可以成為俄羅斯的皇帝。


彼得大帝去世後,首先戴上皇冠的人是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葉卡捷琳娜一世的繼位,為後面的安娜一世、伊麗莎白一世繼位,掃平了制度上女性繼位的障礙。


等到葉卡捷琳娜到了俄羅斯後,她迅速將以往家鄉的一切,拋棄在身後,為了日後的皇冠,她迅速融入俄羅斯。


葉卡捷琳娜的原名叫做索菲亞,到了俄羅斯,伊麗莎白女皇讓她選擇一個俄羅斯式樣的名字,索菲亞就按照前面提到的葉卡捷琳娜一世,給自己取名為葉卡捷琳娜。此舉討好了伊麗莎白女皇,因為葉卡捷琳娜一世是伊麗莎白女皇的母親。


葉卡捷琳娜迅速放棄原來的新教信仰,改信俄羅斯的東正教,在任何宗教儀式上,都表現得非常虔誠、認真和勤勉,使得俄羅斯宮廷和貴族對這位異鄉太子妃迅速改觀。葉卡捷琳娜贏得了她們的好感。

同時,葉卡捷琳娜也迅速學會了俄羅斯語,把自己內外改造成一個徹底的俄羅斯人。與外來的彼得三世相比,葉卡捷琳娜獲得了人心。


完成了前面兩步,就來說說第三步。


葉卡捷琳娜的皇位,很大一部分是丈夫彼得三世拱手送上的。


彼得三世是葉卡捷琳娜的表兄,和她一樣來自普魯士。但彼得三世終其一生,都沒有擺脫普魯士文化對他的影響,反而對俄羅斯的種種抱著一種非常強烈的排斥心理。


當伊麗莎白女皇發現時,已經沒有辦法了。她對自己的姐姐,唯一的遺孤,有著深厚的情感。培養多年後,在進行替換,沒有時間,在感情上也無法割捨。

彼得三世即位後,推行的政策令他大失人心。對內,他打壓俄羅斯人的宗教信仰,隨時做出一些違背本國民族傳統的事情,時時刻刻想著的是如何追隨普魯士國王,他的言行舉止,不像是一個國王,倒是普魯士國王下的一個將軍;在外,他主張重塑普魯士的軍事傳統,嚴重損害俄羅斯的利益和形象。


相反,從十幾歲來到俄羅斯後,葉卡捷琳娜利用太子妃的身份四處經營人脈,打造自己的形象。在彼得三世大失人心時,葉卡捷琳娜的人氣和得到的擁戴,節節高升。


葉卡捷琳娜在此期間結識的秘密情人,在主要的宮廷力量近衛軍中,有著不小的權勢,這更為她的上位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1762年,經過長期準備,趁著彼得三世外出,近衛軍擁戴葉卡捷琳娜上位,彼得三世遭到廢黜。政變後,彼得三世很快就被人毒死。


彼得三世的死亡,是忠於葉卡捷琳娜的近衛軍軍官擅作主張,還是葉卡捷琳娜的授意,成為爭議,沒有形成共識。在《通往權力之路》這本書中,作者則傾向於,女皇是無辜的。


擁戴葉卡捷琳娜的貴族階層和近衛軍,原本的打算是擁戴葉卡捷琳娜的兒子保羅上位,而葉卡捷琳娜作為母后攝政,來保障政府的運行。


葉卡捷琳娜初展權勢手腕。她大量賞賜近衛軍軍官和貴族,得到貴族的支持,同時又強化君權。經過一系列運作後,葉卡捷琳娜一世開始了自己長袖弄舞撥弄風雲的一生。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四年,和我國曆史上的乾隆皇帝處於同一時期。


熊沾沾


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出生於破落的德國公爵家庭,原名索菲亞·奧古斯。
1744年索菲亞來到俄國,改名葉卡捷琳娜,1745年與彼得大公完婚。從此,葉卡捷琳娜苦學俄語,改信了東正教。她寬厚溫和,受到民眾愛戴。葉卡捷琳娜的勤勉也讓葉麗薩維塔女皇十分滿意。而彼得大公則不學無術、頭腦簡單、才能平庸。1761年葉麗薩維塔女皇宣佈讓其外甥彼得繼承皇位。
彼得登基以來,推行了一系列損害貴族和教會利益的政策,彼得的對外政策也使得俄國利益受到損失,引起上下民眾的不滿。彼得還有多位情人,從感情上疏遠葉卡捷琳娜二世,甚至還幻想廢后。葉卡捷琳娜也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對此是耿耿於懷。
1762年,彼得離開彼得堡到奧拉寧堡。葉卡捷琳娜二世見時機成熟,在奧爾洛夫兄弟和哥薩克首領拉祖莫夫斯基的幫助下發動政變,成功奪取皇位。當彼得聞訊回來,為時已晚。
葉卡捷琳娜拒絕了彼得平分政權的要求,並將彼得關押囚禁。7月17日彼得被毒死,給了個“暴病亡故”的罪名。葉卡捷琳娜宣佈登上俄國沙皇寶座。
葉卡捷琳娜上任以來,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強化了國家政權。葉卡捷琳娜為俄國打開了面向歐洲的大門,她確立了俄國做為歐洲一流強國的地位。
葉卡捷琳娜統治末期,俄國已經向西方和南方擴張二十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數量也大大增加,成了歐洲第一大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三十四年之久,這期間顯示出她超強的治國才能,在民眾中也獲得著很高的威望。
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階段,俄國各個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她曾說過“假如我能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