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東魏權臣高歡,因為什麼事按住手下大將的腦袋,寶劍三起三落也沒殺他,為什麼?

王事情


南北朝名將彭樂是北魏末年安定人,以驍勇善騎射聞名於世,起初追隨柔玄鎮叛軍首領杜洛周起事,不久又轉投幷州大軍閥爾朱榮,因隨其擊敗河北農民軍首領葛榮有功,被拜為都督。然而沒多久,彭樂不知出於何故,竟率軍投靠了葛榮的餘黨韓樓,直到爾朱榮派部將侯深攻打韓樓時,後者才再度反正。


爾朱榮因專權跋扈被孝莊帝殺害後,從子爾朱兆等人舉兵反叛,在弒殺孝莊帝后,扶立元恭為傀儡皇帝,並專斷朝政。爾朱榮昔日的部將高歡因不滿爾朱氏專權,便在河北舉兵討逆,此時彭樂又轉投到高歡的陣營。爾朱氏敗亡後,高歡執掌北魏朝政,等到孝武帝因不堪忍受他的欺凌逃至關中,依附於大軍閥宇文泰後,高歡又改立元善見為帝,史稱東魏。



高歡以大丞相、渤海王身份執掌東魏朝政後,曾長期與宇文泰為敵(此時宇文泰已組建西魏政權),而彭樂作為他手下極其能打的驍將,在戰場上屢建殊功。彭樂深得高歡的賞識,然而在邙山之戰中,他卻被主公按住腦袋往地上撞,數次有被砍頭的危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切,還要從邙山之戰說起。


武定元年(543年)正月,東魏北豫州刺史高慎因為高歡之子高澄想要霸佔他的妻子,心懷憤恨之餘,便佔據虎牢關向西魏投降。宇文泰聞訊後率大軍入援,並直撲故都洛陽,包圍河橋南城。高歡得知高慎叛逃、宇文泰東侵的消息後,迅即率大軍南下,與西魏軍隊在邙山交戰。



戰事之初,宇文泰為求速戰速決,便命令士兵們拋棄輜重,只帶少量乾糧,然後趁夜攀登邙山,意圖打高歡一個措手不及。然而西魏軍隊的舉動早被東魏的探子報之高歡,後者遂下令分兵擺陣待敵,讓宇文泰的突襲計劃落空。無奈之下,宇文泰只好向高歡下戰書,約定明晨開戰。


等到兩軍甫一接觸,彭樂便親率數千精騎為右翼,衝擊西魏軍北面,所向之處敵軍紛紛潰逃。然而彭樂衝入敵陣後許久都沒有出來,此時有人便告訴高歡,稱彭樂這次鐵定是叛逃了宇文泰。高歡聽後臉上青筋暴跳,恨恨地說道:“彭樂這廝當年背叛韓樓投靠爾朱榮,然後又拋棄爾朱氏歸降孤,如今又投降宇文泰,真是個反覆小人!”



正當高歡為彭樂“叛逃”一事耿耿於懷之際,西北方向塵土飛揚,原來是彭樂派人前來報捷,並獻上他所俘獲的西魏臨洮王元柬、蜀郡王元榮宗等王公貴戚48人。高歡大喜過望,隨即換了一副面孔,連誇彭樂勇猛無敵。與此同時,高歡還勉勵彭樂再接再厲,若他能生擒宇文泰後再還營,必當保舉其做三公。


彭樂受此激勵,果然勇氣更勝,死死地咬住潰逃的宇文泰不放,眼瞅著就要抓住他。宇文泰見情況危急,便對彭樂罵道:“憨貨!你能有今天的地位,難道不是因為有我在緣故嗎?如果我死了,高歡再無心腹之患,下一個殺得必然就是你!幹嘛還不趕緊滾回去,把我丟下的金銀寶物一併取走呢?”



彭樂雖然讀書少,但常年在高歡手下效力,自然也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被宇文泰一通臭罵後,頓時便回過味來。果然,彭樂下令停止追擊宇文泰,然後回軍去搶劫西魏軍拋棄的金銀珠寶。事後,彭樂向高歡覆命,聲稱宇文泰雖然僥倖逃跑,但已經被嚇破膽,此後再不敢率軍東侵。


(高)歡使彭樂追泰,泰窘,謂樂曰:“汝非彭樂邪?痴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樂從其言,獲泰金帶一囊以歸,言於歡曰:“黑獺漏刃,破膽矣!”見《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


高歡早從探子那裡得知彭樂放走宇文泰的事情,如今見他公然欺瞞自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所以還沒等彭樂講完,高歡便氣沖沖地摁住他的頭往地上撞,咬牙切齒良久,手中寶劍三起三落,幾次要當場砍下他的腦袋,但權衡再三,終究還是沒有下手。



彭樂自知鑄成大錯,便跪在地上向高歡叩頭,並請求再給他五千騎兵,務必要將宇文泰生擒。高歡瞪了他一眼,然後恨恨地罵道:“你這廝把人都放跑了,還說什麼回陣復追?不過孤念你今日破敵有功,無論如何還是要獎賞你。”說完,高歡命人取來三千匹絹壓在他的身上,算是給他的賞賜。經此一事,彭樂羞慚至極。


歡雖喜其勝而怒其失泰,令伏諸地,親捽其頭,連頓之,並數以沙苑之敗,舉刃將下者三,噤齘良久。樂曰:“乞五千騎,復為王取之。”歡曰:“汝縱之何意?而言復取邪!”命取絹三千匹壓樂背,因以賜之。引文同上。



此後數年間,彭樂因屢立戰功官至幷州刺史,並在高歡薨逝後,繼續輔佐其子高澄、高洋。等到高洋逼迫孝靜帝讓位、建立北齊後,彭樂作為開國元勳,被進拜為太尉,封陳留王,官爵、名望均達人臣至極。然而彭樂在北齊做官沒多久,卻被人誣告謀反,高洋信以為真,便下令將他處死,時在天保元年(551年)二年。


史料來源:《北齊書》、《北史》、《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政權的實權人物,彭樂是他帳前一員武將。這個人作戰相當勇猛,就是品性不咋地兒,動不動就跳槽兒,有奶便是孃的主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革命立場不堅定,屬於熱衷於投機鑽營的兩面派。現在,咱就扒扒彭樂反覆無常的老底兒。


據《冊府元龜·卷447將帥部·縱敵》記載: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他隨柔玄鎮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就轉投北魏博陵郡公爾朱榮。3年後,隨爾朱榮打敗葛榮起義軍,後又隨齊王高歡打敗反叛太守羊侃,正幹得風生水起時,不知道為什麼彭樂突然跑到正率軍反抗朝廷的原葛榮部將韓樓那裡。在爾朱榮派大都督侯深討韓樓時,彭樂又歸順侯深。在高歡出兵進攻西魏時,他又投效高歡。可見這位變幻的速度之快,絕對是玩四川變臉兒的高手。


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北豫州刺史高慎叛變,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歡迎戰於邙山(今洛陽西北)。當宇文泰軍逼近東魏軍時,彭樂率幾千騎兵從右翼徑自衝入西魏軍中。 高歡見彭樂進入敵營,好久不見蹤跡,不禁心生疑惑,難道這小子又投敵叛變了。想想彭樂以前的劣跡,更覺得可疑,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高歡正要調度軍隊,彭樂卻差人快馬來報,已俘獲王公等以下權貴48人。高歡大喜過望,趕緊命彭樂率軍乘勝追擊宇文泰。彭樂快馬揚鞭,還真的就追上了狼狽逃竄的宇文泰。


宇文泰對彭樂的底細兒也是門清兒,知道他是個見利忘義的傢伙兒,見他緊追不捨,慌亂中,眼珠兒一轉,回頭對他說道,你這麼死心眼的追我,人家都去我大營裡搶金銀珠寶發財了,抓住了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彭樂本來就是個貪財的主兒,覺得宇文泰的話頗有道理,真的掉轉馬頭回去了,還真的搶到了一捆金帶。

高歡知道情況後,氣就不打一處來,要治他的罪,嚇得彭樂跪地求饒。高歡氣頭上壓不住火,跨前一步,左手摁住他的頭就往地上碰,右手舉刀就想砍了他,在旁人勸阻下,留下彭樂還有用,所以手中的刀舉了幾次沒落下來。 彭樂感恩高歡放了自己一馬,想將功贖罪,立即請求帶5000人馬再去追殺宇文泰。

高歡見他知錯了,念其作戰有功,也不再追究了,反而賞賜彭樂3000匹絹。然而彭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謀反被高歡之子高洋所殺,到這兒他這反覆無常的一生才算徹底玩完兒。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這確實是史實,此事發生在東魏、西魏間的邙山大戰期間,東魏悍將彭樂率一支騎兵,出其不意地偷襲了西魏軍的大營,西魏中軍猝不及防,全師潰退,在彭樂騎兵的窮追下,宇文泰幾乎無法逃脫,最後乾脆對追蹤而至的彭樂喊到:“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 彭樂細想之下,覺得宇文泰之話有理,竟放其逃走。

早有人將此情密告,故當彭樂得意洋洋地回營交納擄獲物時,面對的是大怒若狂的高歡,下面的情節很精彩,史稱:“令(彭樂)伏諸地,親稱其頭,連頓之,並數沙苑之失,(指彭樂在上次沙苑之戰中的過失),舉刀將下者三,躊躇良久,乃止。(彭樂)更請五千騎取宇文泰回來,神武(高歡)怒曰:‘爾何放而復言捉邪?’ 取絹三千匹壓樂,因賜之。”



失去一舉活捉宿敵機會,對於高歡來說,當時心裡的苦澀簡直難有言表,所以面對混球彭樂時,才出現了上述的表現。但是高歡最終強忍怒火,不但沒有誅殺彭樂,還將壓覆其身的三千匹絹賜予了他,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玩味。

首先,從素稱驍勇耿直的彭樂,居然從敵酋那裡幾句離間的話,就心生‘兔死狗烹’之感,說明高歡與彭樂之間平時就缺乏推心置腹的忠誠,更多的是僅僅是一種相互利用。

其次,高歡能夠隱忍不殺、反倒賞賜彭樂,不僅僅因為彭樂是軍中頗孚眾望的勇將,還有利用價值。更主要的是彭樂是高歡賴以起家的六鎮流民武裝的首領之一,這些所謂北鎮武人集團是東魏——北齊政權得以建立和維持的基礎,終其一生,高歡不得不做出各種姿態,以籠絡、團結北鎮武將集團,這也正是之後東魏——北齊王朝中鮮卑化氣氛濃烈的根本原因。


史海悠遊閭春暉


您說的東魏權臣高歡手下大將,此人叫彭樂,是東魏名將,關於彭樂,在《北史》有記載。彭樂這個人反覆無常,是安定人,勇猛善戰,善騎射。最早跟隨柔玄鎮兵杜洛周,知道杜洛週一定不會長久,就投靠了爾朱榮。曾跟爾朱榮打敗葛榮,後來又跟隨北齊神武帝高歡和於暉一起打敗了羊侃。然後又背叛高歡,歸降了韓樓。爾朱榮派遣侯深攻打韓樓,他又背叛韓樓轉而投降侯深。高歡率軍隊攻打山東、西魏的時候,他又復降高歡,跟隨他西征。在韓陵戰鬥中,他衝鋒在前,身先士卒,大敗敵軍。西魏,東魏在邙山對陣的重要時刻,即邙山之戰,彭樂率領數千騎兵衝散了西魏軍。在西魏軍隊潰散的時候,彭樂一直衝殺至宇文泰的指揮中心,並且還俘掠了西魏官員及督將有四十八人。

高歡派彭樂追趕宇文泰,宇文泰狼狽不堪,對前來追趕的彭樂說,你不是彭樂嗎,你怎麼這麼傻,今天你把我殺掉,明天你還有用嗎,高歡還會留著你嗎,為什麼不立馬返回營,把我丟下的金銀財寶一起取走呢。這個理由竟然說服彭樂。彭樂覺得有道理,就放宇文泰逃走,帶著手下返回前營,撈了一口袋黃金,回去向高歡報告覆命。他對高歡稟報說宇文泰從戰場上逃跑,已經被嚇破了膽。高歡詳細查問他具體情況,他把宇文泰說的話說了一遍,他說我不是因為他說了這句話才放他走。高歡因為他放走了宇文泰十分生氣,讓他跪在地上,親手按住彭樂的頭在地上一連叩擊了好幾下,並列舉他在沙苑之戰中的過失。三次舉刀想要砍下,但是最終都沒下手。高歡之所以沒下手殺彭樂,是因為宇文泰還沒死,留著彭樂還有用,不敢輕易殺死軍中的猛將。彭樂就提出率領五千騎兵去追趕宇文泰,高歡說你為什麼放走了宇文泰,現在又提出要去追呢。就讓人取來絹三千匹壓在他背上,賜給了他。後來彭樂因謀反被誅殺。


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這個大將就是彭樂。彭樂,字興,安定(今甘肅涇川)人,這個人作戰勇敢,但他有個黑歷史就是一直在跳槽換老闆。

最開始隨柔玄鎮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投奔北魏博陵郡公爾朱榮;幾年後彭樂投奔原葛榮部將韓樓,被封為北平王;爾朱榮派大都督侯深討韓樓時,彭樂又歸順侯深;在高歡出兵進攻西魏時,彭樂又投效高歡,隨軍西征。高歡死後,高洋即位,彭樂改任太尉,封陳留王,終因謀反被殺。


題主問的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武定元年,北豫州刺史高慎叛變,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歡迎戰於邙山。當宇文泰軍逼近東魏軍時,彭樂繼續發揮他的拼命三郎的光榮傳統,率幾千騎兵從右翼衝出,乘勢衝入敵營。

有人就報告高歡說:“彭樂又反水了”。由於這傢伙炒有老闆魷魚黑經歷。高歡就嘆道:“彭樂背棄韓樓投奔爾朱榮,背叛爾朱榮投奔我,今又叛逃西魏。這小子太反覆無常。”


過了一會,彭樂派人前來報捷,已俘虜西魏臨洮王東、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升、譙郡王亮、詹事趙善等以下軍官48人。高歡頓時大喜,命令東魏其他各軍也乘勝追擊。

彭樂就負責追擊宇文泰。宇文泰眼看就要逃不掉了,就停馬對彭樂說:“你這個傻缺,今天你殺了我,明天你就啥作用都沒有了,高歡還能有留你嗎?”彭樂一想說的有理,就開始為難起來。宇文泰就趁熱打鐵說到:“你抓我不久是為了賞賜嗎,我營中金銀財寶有的是,你還不趕緊回去撿,去遲了湯都喝不上了。”


彭樂就放過宇文泰趕緊跑回去撈戰利品去了,果然拾得一捆金帶。回到自己營裡後,彭樂就開始吹了。說自己如何英勇,宇文泰的刀口都讓他砍缺了,膽也嚇破了。高歡問他為啥沒有殺宇文泰,彭樂就來了個實話實說,還說:“我並不是聽了宇文泰的話放走他的。”

高歡聽完這傻缺的話後,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對彭樂放走宇文泰十分震怒。當場就令彭樂跪在跟前,用手按他的頭往地上碰。同時,又幾次舉寶劍,想往下砍,連舉幾次都沒有捨得砍下去。


最後,彭樂請求高歡給他5000人馬,再去追捕宇文泰。高歡哭笑不得說:“你把人早已放走了,現在還追個屁。”隨後叫人拿3000匹絹,送給彭樂。


安定郡小書生


這個問題還的從東魏高仲密叛變,西魏宇文泰接應,東魏高歡在北邙山迎擊宇文泰一戰說起,當宇文泰軍逼近東魏軍時,東魏軍右翼衝出一支人馬,領軍者名叫“彭樂”,彭樂軍所到之處,西魏軍連連後退,彭樂軍趁勢攻入敵營,這時候有人告訴高歡,彭樂又反水了。高歡嘆到,彭樂背棄韓樓,投奔爾朱榮。背叛爾朱榮又來投奔我,而今又叛逃西魏,真是一反覆小人。不一會,彭樂派人前來報捷,俘虜了西魏臨洮王東,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升,譙郡王亮,詹事趙善等軍官48人,諸將乘勝追擊,斬首3萬餘人。西魏軍撤退,高歡就命彭樂追擊,宇文泰狼狽而逃被彭樂追上,宇文泰在馬上對彭樂說,傻小子,今天沒我,明天還有你嗎?趕緊回我營中拿金銀財寶去,於是彭樂就聽懂宇文泰說的是兔死狗烹的道理。拿了財物回到營中揚言,宇文泰的膽被他嚇破了,高歡問他為何沒有追殺宇文泰,彭樂就實話實說了,當時高歡雖然感到勝利的喜悅,但對彭樂放走宇文泰仍然很憤怒,當場就令彭樂跪在面前,親按其頭往地上磕,並數落之前的沙苑之失,並舉刀三次都沒有殺彭樂,然後送了彭樂3千匹娟。

那為什麼高歡不殺彭樂了呢,其實原因就在高歡摁著彭樂頭磕地時,數落彭樂沙苑之失就想到沙苑一戰,彭樂被西魏軍打出腸子,塞進去繼續戰鬥的場面,所以就打消了殺彭樂的念頭。

沙苑一役,西魏兵少,都埋伏在渭曲的蘆葦叢,高歡打算是用火攻的,彭樂卻說西魏兵少,以100對一個,能活捉宇文泰,結果高歡聽了彭樂的導致沙苑之失,可能高歡雖然數落沙苑之失,可責任也不能全怪彭樂,因高歡當時也很想活捉宇文泰,所以高歡提到沙苑之失,同時也就想到了彭樂腸子被打出來的那一幕吧!


夏有涼風61


高魏無好評,多為昏淫君。


蕭湘居士__


奈何臨陣斬大將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