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在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上,王志立的一件大字行草書獲獎,在4年後的第十二屆全國書法作品展覽上,又一次入展,而且入展了是行書、草書兩件作品,可見其在行書、草書創作上實力非同一般。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王志立十一屆國展獲獎作品

王志立十一屆國展獲獎的作品是用純白的生宣創作的巨幅作品,在現在展覽滿眼色宣、拼接的作品的大環境下,敢以純色的白宣紙創作作品,可見他對自己控筆能力的自信。作品縱橫使轉,長槍大戟,氣勢很足。

作品呈現的是明清大草書法的氣息,有倪元璐的高古與遲澀,同時我們又能從中看到顏真卿行書的圓轉厚重;另外,此件作品的用墨很出彩,漲墨的作用,似乎又有王鐸的風姿。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王志立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獲獎作品

倪元璐的書法,現在取法的不太多,在眾多經典碑帖中算是小眾。取法少當然和倪元璐書法的“野”有關係,以致很多人並不喜歡,有的喜歡卻駕馭不了。所謂“高書難入俗人眼”,倪元璐的高古豪邁,少有知音,是很遺憾的事。

王志立此作書岀倪元璐,書寫熟練,章法自然,結構巧妙。王志立用筆很靈活,但似未及內在的絞轉而多外力的跳躍,且筆線過細,筆力時見飄薄,與倪書之深厚尚有相當距離。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王志立書法

王志立的行書、草書無疑是很精彩的,我想這件作品之所以獲獎,緣於他過去良好的基本功以及長久對行書、草書、隸書等的廣泛涉獵,更重要的是他對所臨摹涉獵過的經典碎片進行反覆深入的整合嫁接、融匯貫通,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來一種獨特的情調:既蘊含了傳統經典之精華,又有自己順應時代、嫁接整合之後的個性表達。因此,他的作品會吸引評委的眼球,抓住評委的心,讓人情不自禁去推薦。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王志立作品

當然,作品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是大字正文沒有寫完,轉成小字與落款寫在一起,稍微顯得突兀,雖然是為了分章布白,但為了形式而形式,算是受了時風的影響了。

二是作品中漲墨增加了趣味也調節了節奏,但漲墨處用筆有的尚顯模糊,沒有交代清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格調。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三是在技法上,受當下書壇行草名家的影響較大。在結字和筆法上,作者用長鋒筆在大字上顯得力不從心,筆毫有點拖甩,立不起。

值得注意的是整篇作品在恣肆中有失精到,楷行草混雜,有點凌亂。

獲獎的理由就像吃慣鮑魚大餐一樣,偶爾看見野菜粗糧,顯得異常興奮和新鮮,但是成為社會大眾的主流正餐未免顯得牽強。

十一屆國展獲獎,十二屆兩件作品入展,看看這如野菜一般的書法

王志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