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1936-1945年,И-16戰鬥機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戰爭


1936-1945年,И-16戰鬥機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戰爭

И-16是蘇聯在上世紀30年代初研製的一款戰鬥機。它由蘇聯老牌的波利卡爾波夫設計局設計,是世界上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單翼戰鬥機。採用可收放式起落架,駕駛艙安裝有防彈鋼板。由於採用了多種新技術和優化設計,儘管И-16的發動機功率只有480馬力,但是速度要比同等馬力的雙翼戰鬥機至少快80公里。不過И-16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造成它在空氣動力學上有著某些難以克服的毛病,這使得它在戰鬥中很容易陷入被動。當然,在30年代中期И-16戰鬥機剛剛出現的時候,它的這些缺點還不明顯,對比當時國內外的戰鬥機,還是有一定技術上的優勢的。

1936-1945年,И-16戰鬥機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戰爭

西班牙修復的И-16戰鬥機。


1936年爆發的西班牙戰爭是И-16戰鬥機參加的第一場實戰考驗。一開始,憑藉性能上的優勢,И-16戰鬥機吊打德國人的HE-51和意大利人的菲亞特CR32戰鬥機。但是,隨著“禿鷹”軍團逐步開始使用新式的ME-109戰鬥機,這種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儘管И-16和ME-109這兩種戰鬥機的誕生時間僅僅相差幾年,但是它們已經完全是兩個時代的東西。不過,在蘇聯派出的航空志願人員英勇奮戰之下,加之ME-109戰鬥機本身還不是那麼成熟,所以И-16戰鬥機還能勉強和ME-109戰鬥機維持著脆弱的戰場平衡。甚至在1937年,亞歷山大·古瑟夫還擊落了一架ME-109戰鬥機。之後,這架寶貴的戰利品在幾經周折之後還被運到了蘇聯。

1936-1945年,И-16戰鬥機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戰爭

И-16戰鬥機在諾門坎前線。


在上世紀30年代,И-16戰鬥機參加戰爭次數多的地點還得數亞洲。在這裡,И-16戰鬥機先後經歷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蘇、日諾門坎戰役的戰鬥洗禮。在1941年美式戰鬥機到來之前,И-16,以及它的兄弟И-15戰鬥機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不過在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出現之後,很明顯И-16和И-15的時代過去了。但是在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期間,蘇聯空軍使用的還是上述機種。當然,這時蘇聯飛行員面對的還是日本97式戰鬥機,雙方的差距還不算是太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8月20日И-16戰鬥機在這次戰役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空對空火箭的實戰射擊,成功擊落3架日本戰鬥機。


1936-1945年,И-16戰鬥機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戰爭

蘇聯海軍航空兵的И-16戰鬥機。


到了1941年的蘇德戰爭期間,И-16戰鬥機已經徹底過時了。但是由於蘇聯戰前生產新式戰鬥機上存在問題,所以在開戰之後,蘇聯空軍不得不依靠這種老式戰鬥來保衛自己的領空。在戰爭初期的戰鬥中,И-16戰鬥機的損失是慘重的,不過在6月22日到7月5日德國損失的807架飛機中,И-16戰鬥機取得的戰果也是最大的。到了1943年初,И-16戰鬥機已經徹底退出了西線蘇軍的戰鬥序列。只有遠東的蘇軍還在使用這種陳舊、落伍的“古董”。甚至在1944年6月12日,它還曾經解救了一架遭到日本戰鬥機攻擊的美國海軍的PV - 1飛機。另外,在1945年的遠東戰役中,也有И-16戰鬥機的身影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