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厲害了!雷達反射面積大幅縮小,殲-10C也具有隱身能力?

近日,隨著裝備國產太航發動機殲-10C的亮相,這款中國唯一的單發四代半戰機再次成為了網紅。在具有隱形能力的五代機殲-20實現量產的當下,中國還繼續大規模列裝殲-10C引發了熱議,還有人聲稱殲-10C的雷達反射面積相比四代機已經大幅縮小,具備一定的“隱身修型”,具有了一定的隱身能力,稱殲-10C是一款準隱身戰機。

厲害了!雷達反射面積大幅縮小,殲-10C也具有隱身能力?

彈藥讓殲-10C的雷達反射面積大增

據悉,蘇-27、F-15這樣的三代機雷達反射面積高達10-15平方米,蘇-35、F-16和幻影2000這樣的中型機雷達反射面積在5平米左右,而殲-10C的雷達反射面積已經降到了1平方米,其前向雷達反射面積只有0.5平方米。殲-10C相比其它機型使用了DSI進氣道,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座艙蓋也用上了金屬塗膜,還使用了可以吸收雷達波的塗料,在不影響氣動性能的前提下已經大幅降低了雷達反射面積。

但是,擁有0.5平方米的雷達反射面積戰機雖然可以減少敵機的有效探測距離,但仍然無法稱之為隱形戰機。一般來說,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達到0.01平方米以下才算是隱形戰機,才有可能出現讓敵方很難發現的情況。而殲-10C這樣的隱身水平只能說有利於作戰戰術的靈活應用,賦予了殲-10C在雷達靜默時的突然攻擊能力,裝備有機載前視光電系統的殲-10可以在預警機的配合下用被動模式對敵方目標進行搜索和攻擊,可以打得敵方措手不及。

厲害了!雷達反射面積大幅縮小,殲-10C也具有隱身能力?

殲-10C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

當然,這一能力並非殲-10C的獨技,而是四代半戰機都具備。殲-10C雖然本身雷達反射特徵並不大,但與殲-20相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缺少了“內置彈艙”這個隱形戰機真正的標誌。另外,由於殲-10在作戰時還要掛載副油槍和大量的外掛彈藥,實際上雷達反射面積還會變大,因此殲-10C並不具有隱身性能。據介紹,法國陣風戰機的正面雷達反射面積已經達到了0.1平方米,仍然不敢說自己是隱形戰機,因為只要外掛了大量彈藥雷達反射面積就上來了,而且只有正面雷達隱形能力非常雞肋。

厲害了!雷達反射面積大幅縮小,殲-10C也具有隱身能力?

殲-10C的正向雷達反射面積並不大

實際上,殲-10C優勢實際上非常多,包括價格便宜、使用範圍廣泛、機動能力強大、信息感知能力強、配備的導彈性能強大等等。在實際作戰時,殲-10C可以和殲-20這樣的隱形戰機配合出戰,也可以與預警機配合作戰,在體系作戰模式下同樣可以發揮出突出的作戰效能。另外,殲-10C還可以通過掛載各種電子戰吊艙和遠程攻擊彈藥來提升攻擊力和生存能力,美國的EA-18G也不是隱形戰機,但是具備了戰役級別的電磁干擾能力,同樣非常厲害。

總之,換裝渦扇10發動機的殲-10的優勢並非是隱形能力,而是其綜合作戰能力,在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中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三劍客”之一。從各國已有技術來看,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通過隱形塗料技術的進步就讓四代機變成隱形戰機,發展具有內置彈艙的五代機才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