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庫爾斯克會戰,蘇軍的T-34為什麼能打敗德國的虎式坦克?

遼寧盤錦管燈


庫爾斯克會戰,是二戰時蘇德戰線上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本次會戰中蘇德軍隊共動用了8000輛坦克、5000架以上各類戰機、280餘萬軍人。

會戰最終結果,以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並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而蘇軍從此戰役開始連續收服了奧廖爾、哈爾科夫、頓巴斯、基輔等重要城市,德軍的“堡壘”計劃徹底破產。

因此,庫爾斯克會戰,被視為東部戰線的最後一個關鍵轉折點,德蘇兩軍的攻防角色開始相互轉換,蘇軍相繼收復大片淪陷的國土,並向德國首都柏林挺進。

庫爾斯克會戰,在二戰史上造就了兩個記錄,一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戰,二是最大規模的單日空戰;德軍裝甲部隊損失了約三成的坦克,而蘇軍坦克集團軍幾乎所有的坦克都受到了損壞。

但是德國卻耗不起了,德國軍工對於工藝和質量的要求極高,導致二戰最強大的虎式坦克一個月極限產量只有25輛,加上東線戰場上的損耗,德國軍工根本就來不及補償裝甲部隊中虎式坦克的戰損。

而蘇軍裝備的T-34坦克,無論是從裝甲厚度,還是火力配備上,包括整體重量上,跟德軍虎式差得非常遠,無線電設備都只能裝備到營連長的座駕,但產量卻非常高拖拉機廠都能生產,一個月可量產1000輛,巔峰時期甚至達到了2000輛,最終量產85000輛。

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取得勝利,德軍敗退而告終;此次戰役,成為德蘇雙方主動戰略權的分水嶺,德軍自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精益求精強調質量的德國軍工被儘管毛糙但只要管用的蘇聯軍工以數量擊敗了。

戰場上,德軍裝備的坦克只有蘇軍的十分之一,儘管虎式坦克重達56噸,裝甲厚火力猛,但速度慢,油耗高,加滿油公路上只能跑150公里,野戰狀態下只能跑80公里,在戰場上老是沒油了只能拋錨。

T-34坦克,只有30餘噸,重量輕,速度快,加滿油能跑500公里,在戰場上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不是數輛坦克群毆虎式,就是高速穿插到虎式坦克屁股後面或側翼,避免打擊前裝甲,炮擊側翼裝甲和車尾裝甲,取得了對虎式坦克的戰術優勢。

當然,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T-34坦克,其實並未打敗德軍的虎式坦克,虎式坦克裝備的88炮,能在2000米距離內,輕鬆擊穿T-34坦克的前裝甲;而T-34 坦克的76炮射程卻夠不著,夠著了虎式挨一發76毫米炮彈,也沒什麼大礙,難以擊穿虎式坦克的前裝甲。

真正讓虎式坦克受損的是其自身原因燃油跟不上拋錨,被T-34上來炮擊,或蘇軍士兵驅逐保護坦克的德軍步兵,用炸彈或燃燒瓶將虎式坦克擊毀。

此外,就是虎式坦克遭到了大量蘇軍伊爾-2強擊機的空中打擊,伊爾-2強擊機被廣泛用於低空火力支援陸軍作戰,這玩意戰時量產了4.5萬餘架,出來就是上百架的大機群,是德軍地面部隊和虎式的剋星,有許多虎式坦克毀在伊爾-2強擊機手中。


國平軍史


蘇軍的T-34為什麼能打敗德國的虎式坦克?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數量。我們都知道虎式坦克在東線是非常有名,無論是它的火力還是防護都是蘇軍坦克兵的噩夢,然而卻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過少的產量。雖然很多人常說庫爾斯克會戰是虎式坦克與T34之間的較量,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在庫爾斯克會戰的時候,虎式坦克只佔德軍非常少一部分,而更多的還是三四號坦克,蘇聯方面幾乎全都是剛剛下線的T34坦克。我們都知道除了虎式坦克之外,三四號坦克的性能是不如T34坦克,無論是火力、防護、機動這三大指標上,德國的三四號坦克都無法戰勝T34坦克,也就是說即便虎式坦克在強,數量上的差距也不足以扭轉整體方面的不足。

另外庫爾斯克會戰也並不是純粹的坦克戰,其中還有大量的步兵協同作戰,即便虎式坦克單體性能在強,被步兵用反坦克地雷一炸斷履帶也同樣得拋錨。如果虎式坦克與T34坦克1對1,10對10這樣同場OK的話,T34恐怕就是被群滅的角色,只可惜戰爭可不是遊戲,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較量。

綜上所述:蘇軍的T-34為什麼能打敗德國的虎式坦克?因為戰爭是一個立體全面的藝術,只憑借單體的強大無法彌補整體的強大,所以T34能夠在庫爾斯克平原打贏虎式的關鍵因素在於產量和便於生產製造。


九品侍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T34/85坦克的主炮為85毫米反坦克炮,這是85高射炮改進的型號。

在這之前的T34/76使用76毫米反坦克炮。

76毫米炮在500米距離上可穿透69毫米均質鋼板,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1毫米鋼板。

在它誕生的時候,也就是1940年,這門炮已經足夠用了。

當時德軍主戰坦克為3型和4型。

3型坦克很弱不多說,即便4型坦克正面裝甲不過30毫米,不足以抵抗76毫米火炮的打擊。

然而,黑豹和虎式坦克出來,改變了這一切。

以虎式坦克為例,車體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裝甲厚達135~150毫米。

也就是,T34/76無論在多近的距離,不可能擊穿虎式坦克正面裝甲。

萬般無奈下,T34/85坦克就誕生了。

它的85毫米火炮,在1000米的情況下擊穿100毫米的鋼板,在500米距離為例就更大。

所以,原則上在500米內,T34/85可以擊穿虎式坦克。

但是,明眼人都發現,這只是理論上。

因為虎式坦克採用穿甲彈,88毫米火炮可以在2000米距離擊穿T34/85正面裝甲(正面炮塔厚度增厚到90毫米)。

而T34/85需要靠近到500米內。

所以,只要虎式坦克能夠同T34/85保持一定距離,就不會被擊毀。

T34/85想要擊毀虎式坦克,必須採用伏擊方式,或者採用多輛坦克同時進攻一輛,保證被擊毀幾輛以後突入虎式坦克500米內。

這談何容易,後者第二種戰術完全是去送死。

就是因T34/85對於虎式坦克有心無力,蘇聯才急匆匆的推出了裝備122毫米火炮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

斯大林2可以在1000米距離,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

而二戰期間,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坦克戰主要在1000米以內,所以斯大林2要比T34/85強多了。


薩沙


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地區周圍茫茫的平原上,成千上萬輛的坦克 裝甲車廝殺在一起,雙方都沒有采取防守態勢,都在不停的進攻!擊毀的坦克裝甲車燃燒的濃煙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這就是二戰中蘇德戰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它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也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對攻戰!德軍和蘇軍共出動坦克裝甲車約8000輛!

戰役背景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後,為重新奪回戰爭主動權,曼施坦因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堡壘計劃”,集中精銳兵力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實施合圍。這就意味著,德軍將放棄拿手的閃電戰,準備面對面 硬碰硬的和蘇軍正面“硬剛”。德軍統帥部起初並不同意這個計劃,因此計劃一再拖延,不過最終拗不過曼施坦因的堅持,還是同意了作戰計劃,可惜又碰上雨季,道路泥濘不堪,“堡壘計劃”再次推遲!

德軍統帥部和曼施坦因沒有想到的是,蘇聯利用這寶貴的喘息時間,加強了庫爾斯克的防守力量,並且全力生產了上萬輛T-34坦克,而德軍由於之前戰事,坦克損耗嚴重,以至於東線18個裝甲師只剩495輛坦克!雖然最新型的虎式坦克性能大大超越T-34,但數量很少,短期內不可能彌補數量差距,據統計,1943年,虎式坦克的月產量只有25輛,為了準備庫爾斯克戰役,德軍把所有的虎式坦克全都調往東線,即使這樣,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德軍虎式坦克數量不會超過300輛!其餘的都是Ⅲ號 Ⅳ號坦克!但曼施坦因卻信心滿滿,“堡壘”作戰最終被確定在7月5日發動。

但歷史有時候是十分幽默的,蘇軍在7月5日凌晨俘虜了一名德軍第六步兵師的中士,他交代了德軍的攻擊時間,為了打亂德軍的部署,佔據主動權,蘇軍統帥朱可夫下令在凌晨2時20分開始向德軍進行火力準備,搶先發動了進攻。

蘇軍炮火雖然給德軍造成一混亂,但德軍仍然頑強的發動了進攻,雙方開始了對攻戰,戰役一開始很快就達到了高潮—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後世人們認為,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蘇德兩方共有1200-1500輛坦克參戰,數字可能有些誇張,但確實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德軍參戰部隊為德軍精銳第2黨衛裝甲軍的黨衛軍第一警衛旗隊師,黨衛軍第三骷髏師,黨衛軍第二帝國師(坦克 坦克殲擊車約200輛),蘇軍參戰部隊為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的第18和29坦克軍(坦克 坦克殲擊車400多輛),

相比於蘇軍,德軍裝甲車數量只有蘇軍的一半左右,但佔有質量優勢,並且德軍還佔有地利優勢,可以利用虎式坦克的88炮,在1000米的距離上開火,並能準確命中擊毀T-34/76坦克,而T-34/76的76毫米坦克炮卻無法對虎式造成有效傷害。為了有效打擊德軍坦克,蘇軍的T-34/76坦克群發動了“烏拉衝鋒”,以最大速度衝向虎王坦克,儘可能拉近射擊距離,打擊德軍坦克側後裝甲,來擊毀虎王,儘管在衝擊的途中,很多T-34/76被虎式坦克88坦克炮和四號坦克的75毫米炮擊毀,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蘇軍並沒有後退!蘇軍用這種最原始最熱血的方式發動了一波接一波的攻擊!據倖存士兵的回憶說“戰鬥成焦灼狀態,雙方將士都打瘋了,不少坦克兵們,在座駕被擊毀後就在坦克的殘骸旁,用輕武器互相射擊,甚至進行肉搏。慘烈的戰鬥一直進行到夜晚,精疲力竭的雙方才停了下來。”

整整一天的時間,蘇軍參戰的第18和29坦克軍所有裝甲車輛幾乎損失殆盡,德軍損失的坦克裝甲車輛在60輛左右,包括很多虎式坦克,他們幾乎都是被T-34/76在近距離上擊毀的!從雙方的損失情況來看,德軍裝甲部隊無疑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卻沒能佔領普羅霍羅夫卡,在戰略上失敗了!蘇軍雖然損失慘重,但卻守住了防線!最主要的是,蘇軍消耗的起,德軍卻承受不住此種消耗!隨著蘇軍大批後援坦克的到來,德軍無力再次發動進攻。

從坦克性能來看,T-34無法擊敗虎式坦克,真正擊敗虎式坦克的是T-34的數量優勢!


冬雨AK


其實虎式坦克在面對T34-76時是佔據了壓倒性優勢的,其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總是能給蘇軍坦克部隊造成毀滅性打擊。但是作戰行動是依靠一個作戰體系完成的,而不是任何一兩件武器裝備,因此最終德軍在庫爾斯克之戰中失敗,失去了作戰主動權,開始了敗退之路。 庫爾斯克戰役時,蘇軍主要使用的是T34-76,是當時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裝備。而題中提到的虎式坦克則是德軍的新銳兵器,當時還沒未投入過大規模實戰之中。在性能指標上,虎式坦克在火力、防護等方面處於絕對優勢,常規作戰距離上T34-76無力擊穿虎式的裝甲,而虎式的KWK36式88毫米坦克炮則能在遠距離精確擊毀T34,。再考慮到實戰中往往是裝甲集群作戰,因此虎式坦克的優勢更是得以放大。

但是虎式坦克在當時數量太少,僅有100餘輛,加上200餘輛豹式坦克和90輛費迪南坦克殲擊車也不多,這些新銳武器主要用於突破敵軍重點地段等核心任務。因此庫爾斯克之戰中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實際上還是三號、四號坦克,這些兵器在數量上不如蘇軍的T34,而性能水平則是略處下風,很難佔到便宜。

除了裝甲力量總體不強,德軍在兵力、火炮、飛機等指標上都不如蘇軍,而作為進攻方往往需要有著2到3倍的數量優勢才有取勝把握。而德軍的失敗除了綜合實力不如蘇軍這個主要原因,還有拖延戰機(希特勒數次推遲行動時間)、情報洩露(戰前蘇軍已經獲知了德軍的很多計劃細節)等原因。所以即使虎式坦克在庫爾斯克打的再漂亮,最終德軍還是失敗。


戰爭之王


庫戰中,以南翼為例,總共投入虎式坦克為一個營在(配屬於第3裝甲軍所屬師)+4個連(分屬黨衛軍各師和大德意志師),共計近100輛(二個滿編營的數量)。

由於此戰屬於進攻戰,且對手已經做了近四個月的充分準備,對此次攻勢的發起時間、突破地段、部隊編成都瞭如指掌。照一般情況,這樣的攻勢當天就會被對方遏制,但這次對方並沒有能做到……

在德軍的進攻戰中,虎式坦克擔當了進攻先鋒,與地形、對方的坦克、反坦克力量,甚至是炮兵、步兵戰鬥,並頂住多次蘇軍坦克戰術預備的反擊,經過近一週的戰鬥,這些虎式絕大多數處於被毀或在修理狀態……

例如12日發生的普羅霍夫卡坦克大戰,主戰場的警衛旗隊陣地上,抵擋蘇軍坦克攻勢的力量中,並無一輛虎式坦克參加,13日的戰場才出現一輛虎式的身影。

因此,虎式的威力體現,一定要結合合理的使用方式,畢竟虎式弱點也不少,不能做到刀槍不入……


探測衛星A


庫爾斯克會戰,不能單純意義上說是T-34坦克打敗了德國虎式坦克,應該是蘇聯在戰略上、國家潛力以及功能性武器上打敗了德國,如果單純的比對T-34坦克和虎式坦克,那虎式在火力和防護上完全可以碾壓T-34,但戰場從來不看單一數據,優秀的武器需要理想的作戰環境。

庫爾斯克會戰的背景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德軍被迫向後撤退,但德軍進攻的勢頭猶在,哈爾科夫反擊戰勝利後,蘇聯軍隊在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之間留下一個明顯的突出部,用我們的話來講是進了“口袋陣”,德軍希望通過南北匯合來截斷這個突出部從而對蘇聯兵員力量進行有效的殺傷,這樣德軍便會重新奪取東線戰場上的進攻權。

對於蘇聯來講,突出部的部隊的確處於險境,但同樣也是一個尋求與德國東線力量進行決戰的機會,兩年的戰爭使得蘇軍已經積累了大量應對德軍的經驗,在已經獲知德軍“堡壘”計劃的情形下,蘇軍開始大量增兵,並佈置了三條大規模的防線,三條防線之後又佈置了三條備用防線。

蘇軍突出部形成之初,“堡壘”計劃就於1943年4月制訂,但是由於德軍內部對於這一計劃存在嚴重分歧,所以一拖再拖,以至於到了最後,“堡壘”計劃的制定者都認為這個計劃已失去偷襲的可能,爭議之時最後希特勒直接拍板7月5日開始進攻,在已獲悉德軍計劃的情況下,蘇軍炮兵在當日凌晨率先開火,庫爾斯克大戰正式展開。

此役蘇聯集結了133.6萬人,3600輛坦克,2萬門大炮,3130架飛機,德國當面集結了90餘萬人,2700坦克,2050架飛機,1萬門火炮,以坦克為例,在戰場上,虎式坦克的火力和防護使得T-34在遠程根本無法與之抗衡,但T-34勝在數量和機動能力,最大公路速度75km/h,越野速度40-50km/h,它們會從側面、正面直接衝進德軍坦克的陣型然後射擊,以至於往往會發生幾輛T-34纏鬥虎式的場景,雖然這麼做會對自身造成極大的損失,但同樣消耗了虎式的數量,終整個二戰,蘇聯共製造了50000餘輛T-34,可以說蘇軍最不缺的就是坦克,但德國卻不一樣,受制於設計理念的不同,消耗力量遠遠比不上補充力量。

盟軍的釜底抽薪,在戰略上對蘇軍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盟軍於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為了守護意大利希特勒又從庫爾斯克戰場上調兵南下,這樣剩餘的兵力已經無法完成“鉗形”攻勢,“堡壘”計劃正式破產,從紙面數據上來看,庫爾斯克會戰不論是兵員還是裝備,蘇軍的損失遠遠大於德軍,但對於德軍來說,這已經是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了,東線戰場此後完全轉入防禦作戰,至於蘇軍,這些損失的裝備和人員對其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因為舉國動員,蘇聯不缺兵力,T-34結構簡單,易於生產極易補充,因此蘇軍在這場決戰中是真實的贏家。


戰甲裝研菌


1943年,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敗於戰略,在戰術上並不吃虧。這場戰役中,虎式坦克暴打了蘇聯的T-34,曾經有一個團的T-34都被德國的“動物園”戰車全殲了。

但是德國資源有限、兵力不足,即使打穿了蘇聯防線,人家後面還有百萬大軍,戰略上根本沒有可能取勝。蘇聯這一戰被擊毀擊傷了幾千輛坦克,但是人家一年能造上萬。T-34沒有虎式厲害,但是產量高、好維護啊,在整場戰爭中能用數量壓死德國。

另外恰好在7月,盟軍在意大利登陸,希特勒被迫將精銳的裝甲部隊調走,去支援自己不靠譜的盟友,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東線作戰了。


五雷


t34產量大,加上打的遠。


阿根廷旗下


德軍庫爾斯克失敗主要是戰略上失敗,而不是戰術上失敗。T34並未在戰場上打敗虎式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