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未來會走的更遠


01

尊重孩子的感受


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不把孩子的感受當回事。

孩子玩具摔壞了,大哭:“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
在眾人面前揭孩子短,講孩子的糗事:“小孩子,懂什麼面子”;
孩子已經說飽了,還一個勁的逼孩子多吃點······


關於為什麼大部分的家長從來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知乎有個高贊回答:


家長對孩子的至上價值導向就是“聽話、懂事、乖”,而制定這些標準的人,就是大人們、父母們。這種價值導向的背後的潛臺詞是:你只需要依附於我就好。


下面有留言說:我媽媽的口頭語就是,我是一家之主,我說了算,都得聽我的。


這樣的思想真的很可怕,但在生活中卻比比皆是。


有一個學生曾經講述她的經歷,從小生活在父母高高在上的“權威”之下,自己的感受總被忽略:

隨便把她的玩具送給別人,哭了還要被罵;
看她的日記:“我是你媽,怎麼不能看了”;
在親戚朋友面前當眾指責她······


一路走來的她,內心一直非常自卑,人際交往中小心翼翼,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擅長討好。


對於感受總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也不會關注自己的感受,缺乏安全感,內心十分壓抑,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不信任父母,不喜歡和父母溝通交流,親子之間關係淡漠,父母的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
尊重孩子,首先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表現出難過、生氣、自責等情緒的時候,表達認同和理解。
孩子會發自內心覺得自己重要,有自尊,才會有積極進取、變得更好的動力。


02

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


生活中總是會聽到家長吐槽自己的孩子慢、磨蹭。
停下來想想,到底是孩子慢,還是家長太快了、太焦慮了。

多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用各種方式“搶跑”:幼兒園學小學的內容,報多個興趣班、補習班,催促孩子快節奏、高強度地生活。


結果導致孩子提前輸入過多“功利性”內容,壓力大,真正需要學習的時候卻喪失興趣、後勁不足,甚至導致生理和心理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童年時期就是應該慢慢體驗、感受這個世界,充分打開自己的感官,為今後的學習打好最核心的基礎。
觀察一隻螞蟻、感受水籠頭的水流經手掌的觸感、欣賞一片樹葉的脈絡······這些看似“無用”的事情,反而對孩子是最有效的“刺激”。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耐心,帶著孩子享受珍貴的童年時光吧!

03

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替孩子做各種選擇和決定,卻從沒問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小孩子懂什麼”
“我說了算”

“你必須這樣,不然就會吃虧”
小到今天穿什麼衣服、交什麼朋友、上什麼興趣班、大到選專業、找工作,父母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恨不得把自己人生的經驗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


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下子懂得大人幾十歲後才明白的道理。
他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獨特的天性、興趣愛好、性格特質,有自己想走的路。
只有聽從自己的內心做出選擇,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孩子才會獲得成就感和幸福。

比如有個媽媽就是很尊重孩子想法的家長。


有一次她和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出去郊遊,朋友家孩子樂樂看到兒子帶的玩具車很喜歡,也想要玩,就跟她要。


這個媽媽說道:車是哥哥的,阿姨不能替他做主,你要去問哥哥同不同意給你玩。


於是樂樂就去跟兒子商量,兒子也同意了。


臨回去的時候,樂樂還在愛不釋手的玩著,兒子想要回車,就去找媽媽。於是這個媽媽說,那是你的東西,你要自己去解決你的問題哦!


兒子就按照自己的意願,要回了車。


整個過程中,這個媽媽既沒有自作主張借出兒子的車,也沒有阻攔他要回自己的車。孩子在她的引導下,堅持了自己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就會懂得自己如何解決。


04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有多強大


黃磊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談到女兒時說:


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要做的是,教會她這樣是對的,那樣是不對的。


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那她就要承擔不做的後果,對自己負責。


正是因為黃磊充分尊重女兒的想法,女兒才能成為今天如此優秀的人。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未來會走的更遠


被稱為“國民閨女”的黃多多,可謂是多才多藝,她會用英文寫劇本、會彈鋼琴、會演話劇、會走秀、會做小甜點,甚至會幫助媽媽一起照顧妹妹,還能在妹妹緊張、害怕時給妹妹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尊重絕對不是溺愛,和有規矩並不衝突。
尊重意味著把孩子當一個真正的“人”看,因此不會隨意威脅、辱罵;

意味著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應該給予什麼,而不是隻按照自己的意願“打造”孩子;
意味著接納、欣賞、鼓勵,而不是佔有、操控、壓制。
父母把握好大方向,提供適宜的環境與條件,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允許孩子順應天性,自主選擇,充分發揮自己內在潛能,在陪伴孩子的日子裡與他一起成長,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是幸福的,未來也會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