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製造業美國靠數據,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才,中國靠什麼?

製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與旅遊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不同的是,製造業更加重要,是一個國家的核心。

  如今,新一輪工業革命已席捲全球,各國也提出了面對工業革命的新目標。其中以美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為首,提出了對待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不同目標。

  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其實就是一數據為主。我們都知道,美國在數據的運用上,是世界之最,它依靠數據獲取新的知識,在很多問題的解決上,例如客戶的需求分析、供應鏈管理等十分看重數據的分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在科技上,其軟件和網絡的發展最為突出的原因。  

製造業美國靠數據,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才,中國靠什麼?

  美國在很多行業和企業上,都運用了數據分析,因為美國可以從數據和移民中獲得新的知識,同時也利用這些知識顛覆和重新定義問題。不得不說,數據是美國的關鍵點所在。

  德國提出了“工業4.0”,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在其國內的慕尼黑、漢堡、斯圖加特、沃爾夫斯堡等地也形成了強大的製造業群。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

  對於此次德國提出的“工業4.0”,其實就是對設備和生產系統的不斷升級,把知識固化到設備上。德國不擅長對數據的採集和積累,但在設備上的投入卻十分集中,德國的生產線可以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集成化,使得整體設備效率很穩定,這也是德國的製造業在全球上是享有盛譽的原因。德國的“工業4.0”可以說是精益求精。  

製造業美國靠數據,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才,中國靠什麼?

  與德國依賴設備不同,日本則更注重的是人才上的培養,通過組織文化和人的訓練不斷改善,在知識的承載和傳承上非常依賴人。

  設備和科技創造等都需要人的去研發,很多我們看來社會地位較低的工人,其實反而技術比管理層更高,因為他們十分重視技術人才;再加上他們本身固有的匠人精神和職人精神十分濃厚,日本確實有理由對注重對人才的培養。  

製造業美國靠數據,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才,中國靠什麼?

  那麼,我們中國這一次的工業革命靠什麼呢?

  我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其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計劃到2025年實現40家左右的製造業創新中心;第二是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退出生產過程智能化。以前的中國製造更多在低端產品的生產,但在近幾年,中國製造已經往創新、高端科技產品方面發展,像是中國的5G、機器人、無人機等電子產品、中國式高鐵等。

  可以看出,每個國家都按照其製造業的發展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不過,唯一的變速就是看誰可以更快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