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諸葛亮為何建議殺劉封?

靜說歷史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他被殺主要有三個原因:拒援關羽、逼反孟達、丟失上庸。作為劉備的養子,他是怎麼失寵被殺呢?在劉封被殺這件事裡,諸葛亮又扮演什麼角色呢?下面我一一道來。

第一,失寵的養子

劉備大半輩子都四處奔波,投靠劉表時已經四十歲,膝下尚無子女。當時他考慮收個養子,好讓自己有個繼承人。正好長沙有個劉氏人家,其外甥性格剛猛、氣力過人,劉備十分喜歡,便收為養子,改名為劉封。

劉封逐漸成長為劉備麾下重要將領,在益州之戰中頗有戰功,被封為副軍中郎將。後來他與孟達聯手攻取上庸,遷副軍將軍。

不過,養子畢竟是養子,與親生子還是兩碼事。四十六歲時,劉備的第一個兒子劉禪出世了。之後幾年,次子劉永、三子劉理先後出世。有了三個親生兒,養子劉封自然就沒那麼吃香了。在恩寵漸消之時,劉封犯了一個錯,一個劉備難以原諒的錯。

第二,拒援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北伐之戰,擒于禁、殺龐德,圍樊城,震動中原。表面上看,蜀軍風光無限,只有關羽心裡明白,自己兵力不足,必須要投入更多的部隊。他舉目四望,距自己最近的便是劉封與孟達的上庸兵團。當關羽的求援信翻山越嶺交到劉封懶洋洋的手中時,他只是瞥了一眼,就一口回絕了:“上庸城剛剛佔領,我不能離開,否則會有騷亂。”

傲慢的關羽被傲慢的劉封拒絕了。

孤立無援的關羽最終敗走麥城,丟了性命。自始至終,劉封始終一兵未發,沉默地看著關羽走向無底深淵。

那一刻,劉備對養子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愛到恨,距離並不遙遠。

第三,逼反孟達

劉封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他的傲慢驕奢終於釀成大患。

孟達是劉封的部將,也是蜀漢一員優秀戰將,只是沒有後臺,劉封不把他放在眼裡,肆意凌辱。孟達是個儒將,喜歡音樂,物色了幾個樂師,拼湊了一支鼓吹樂隊,沒事時就讓聽他們吹拉彈唱,不亦樂乎。劉封知道後來氣了,我怎麼說也是領導,部下有的,領導居然沒有,這是哪門子道理呢?不行,得把這樂隊奪過來。

這件事,很可以看出劉封蠻橫到什麼地步,豪取強奪對他來講如同家常便飯。大家對他敢怒不敢言,因為劉封地位比較特別,劉備的養子,誰也不敢得罪。孟達吃了啞巴虧,越想越惱火,最後把心一橫,反了。他留下一封信給劉備,把劉封大罵一通,帶著部眾四千多人及其家屬,投降曹丕去了。

孟達被曹丕封為“建武將軍”,他也給曹丕送一份厚禮,便自告奮勇攻取上庸城。

曹丕命孟達隨同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出征,直取上庸。上庸本是孟達老巢,他再熟悉不過了,可以智取,不必強攻。上庸太守申耽是貪生怕死之輩,孟達殺到後,只動動嘴皮子,不動一刀一槍,便勸降申耽了。申耽一降,劉封勢單力孤,眼看大事不妙,他也撒腿便跑,逃回成都去了。

第四,諸葛亮力主殺劉封

拒援關羽、逼反孟達、丟失上庸,這三條罪加起來,劉封足夠判死刑了。

但劉備下不了手。畢竟父子一場,雖非親生,父子之情還是有的。這時諸葛亮站出來,力主殺劉封。自入蜀以來,劉備就把內政治理交給諸葛亮,諸葛亮主張“亂世用重典”,劉封罪行這麼重,不殺怎麼行呢?

諸葛亮對劉備說:“劉封剛愎自用,性格悍猛,除了主公您之外,沒有人能夠約束他。若是主公有什麼不測,劉封將成為大患,不如及早剷除。”

這是給劉備提個醒。關羽為什麼會死,因為劉封不去救。連關羽他都不放在眼裡,何況是別人呢?諸葛亮話中有話,暗指劉封不死,遲早會危及到劉禪的繼承權。劉備聽到這裡,內心不禁一驚。養子再親,也親不過自己的親生骨肉。要是自己動了側隱之心,恐怕是埋下無窮的禍患。想到這裡,劉備終於黯然神傷地吐出一字:“殺!”

說實話,劉封是咎由自取,罪不可恕,怪不得別人。他沒有被公開處決,劉備給他一個體面的死亡方式——自殺,這也是對他最後的優待了。


君山話史


不殺不行啊……首先劉封雖然只是劉備的義子,但不可否認,他也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眾所周知,劉備子嗣並不繁盛,正兒八經的也就阿斗劉禪,這個寶貝勁兒,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東吳孫尚香還差點給他擄到吳國去……真真是一點意外都不敢出……關鍵是,劉禪自己的能力平平,雖然坐了四十年太平天子,還留下此間樂不思蜀……但相比於劉封的驍勇善戰,劉禪大概也就剩下嫡子這一條了……雖說文有諸葛李嚴,武有姜維魏延,但萬一真要是劉封有了歪念頭,要摁住他還真挺費勁兒……

更何況,在關二的事情上,劉封真的是有錯在先……關二敗走麥城,雖然有可能是劉備諸葛等幾方都願意接受的默契結果,但作為離關二最近的蜀軍兵團,劉封硬是不聞不問,這個吃相是有點難看了……哪怕是虛張聲勢、派個千兒八百人去前線襲擾一下,也好過用新野上庸不穩、不宜出兵的拙劣藉口搪塞……關二、荊州和新野三郡,對蜀漢孰輕孰重都分不清嗎?

當然不是,劉封的私心顯露無疑,無非就是在劉備準備安排接班人的問題上,關二沒有支持他而已……問題是有劉禪在,關二和張三、哪怕是諸葛亮也不可能跟劉備說考慮下劉封啊……這特麼的可是誅九族的罪名……

那所以,劉封錯事兒辦了,雖說殺不殺在兩可之間,張三的怒火也不會衝著劉封來發……但從要運籌帷幄整個蜀漢政局的劉備和諸葛亮來說,這人實在是留不的了……

人不怕犯錯,比如說派兵了,但沒救了關二,但最怕的是起了異心,這也讓劉備起了疑心……君臣相疑,古往今來有多少名將就死在這四個字上,何況劉封算個屁的名將……

也許,還可以考慮讓劉封做個伐吳的先鋒,讓他在戰場上證明自己……但那又能怎樣?張三在一邊跳著腳滴要報二哥之仇,實在是呱噪的厲害,急切間也抓不到孫權陸遜或者馬忠這幾個罪魁禍首,得了,先拿劉封祭個旗吧……

劉封遂卒……


搬不動的小強


劉封原名叫冦封,是荊州長沙郡人,因為劉備此時無子,所以被過繼為劉備的嗣子,也就是說如果劉備以後還沒有兒子的話,那麼他就是劉備的繼承人,只可惜後來甘夫人為劉備生下了阿斗。

劉備是建安六年到荊州投靠劉表的,而阿斗是建安十二年出生的,那麼顯然劉封是這幾年被收為繼子的,劉封在建安十六年,在劉備入益州的時候是二十餘歲,可見,劉封成為劉備的養子的也大概是十一二歲左右。

劉封入益州的時候,雖然年紀輕輕,但是武力過人,頗有常山趙子龍的樣子,後來跟著諸葛亮、張飛、趙雲一起入益州幫助劉備,頗有軍功,劉璋投降之後,劉封就被劉備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三年的時候,劉封跟著劉備去打漢中,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之後,曹操就率大軍來爭奪漢中,劉備就派劉封向曹操挑戰,曹操說,你等著,我叫我的虎鬚兒(曹彰)來跟你打,不過,曹彰還沒到,曹操自己就先撤軍了。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拿下漢中之後,就讓孟達去攻打房陵郡,孟達打下房陵郡之後,就繼續攻打上庸郡,劉備派劉封去幫助,兩個人就一起攻下了上庸郡,劉封被封為副軍將軍。

關羽發起了襄樊之戰,他多次命令孟達與劉封派軍相援,可是劉封和孟達以上庸三郡剛剛依附還不穩定,所以就給拒絕了,關羽敗走麥城,荊州丟失,劉備就把劉封和孟達給怪上了。

建安二十五年,劉封多次欺負孟達,孟達也擔心劉備因為關羽荊州的事情治他的罪,索性直接投魏去了,曹丕派夏侯尚和徐晃跟著孟達來攻打上庸三郡,孟達修書勸降劉封,劉封給拒絕了。

最後上庸三郡也丟失了,劉封就跑回了成都,劉備就怪劉封不救關羽,所以荊州丟失,怪他欺負孟達,所以上庸三郡丟失,這時候諸葛亮說劉封這個人剛烈勇猛,等劉備死後,阿斗繼位,劉封肯定不好管。

所以就勸劉備把劉封賜死,劉備覺得很有道理,就賜死了劉封,劉封死後,劉備還是很傷心的。


歷史簡單說


劉封的悲劇在於他是一個養子,屬於一個替代品,當實際價值利用完之後,便被拋棄處理掉。

我們先來看看《三國志》中是如何記載劉封的死亡的。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從中可以看到,劉封被賜死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欺負孟達,使得孟達叛逃降魏。

孟達和劉封曾經一起奪取上庸,但是兩人不合,關羽被圍困樊城、襄陽時,“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但是劉封和孟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導致關羽失敗被殺。

關羽死後,孟達擔心受劉備處罰,加上劉封仗著身份欺壓孟達,還“奪達鼓吹”,孟達心中氣憤,便“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孟達叛逃曾上表劉備,說的情真意切,使得劉備對劉封心生不滿。

二是劉封未救關羽導致關羽被殺。

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劉備與關羽的關係那是非同一般,關羽之死,劉備除了要找東吳報仇外,內部導致關羽失敗的原因他也是要追究的。

三是諸葛亮的建議。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諸葛亮主要擔心是劉備去世之後,難以控制恐生禍端。

這裡就關係到劉封是劉備養子的身份了。之前劉備“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而且劉封年紀輕輕便開始上戰場殺敵,很是勇猛。

後來劉備有了自己的兒子劉禪,劉禪可是溫室裡的花朵,文弱的很。

所以諸葛亮擔心,劉備死後,劉禪難以壓制劉封,而且劉封養子的身份總是個定時炸彈。

就這樣,劉備決賜死劉封。

劉封死前曾嘆息“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說的是孟達投降曹魏後曾招降劉封,用的言辭便是他劉封是養子,劉禪才是劉備親兒子。

孟達的勸降信中說了很多道理,如“勢利所加,改親為讎,況非親親乎”、“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私怨人情,不能不見,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

劉封最終沒有聽從孟達的話,死前感嘆一番,劉備聽了“為之流涕”。

其實,劉封雖有過錯,也有諸葛亮存在的那些擔憂,但是諸葛亮和劉備完全可以採取措施防範的,以此殺掉劉封實在不應該。

劉備在劉封死後也十分難過,只是這已經無法挽回了。


微史春秋


劉備一直是沒有兒子的,在荊州的時候收了劉封作為自己的義子,劉封的能力很強,但這是在軍事方面,在政治方面是沒有小心眼的,因此被諸葛亮活活坑死,劉備是劉邦的殺死的,但與諸葛亮的關係非常大。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劉備老來得子,所以之前就收了這麼個義子,要是後來劉備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個劉封說不定還真有可能繼承蜀漢的基業。可是後來,劉備有了自己的兒子,又因為諸葛亮的一句話,劉封被迫自裁,劉封的結局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諸葛亮到底說了一句什麼話呢?它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呢?這件事情還得從劉封犯的一個過錯說起:

劉封不僅是劉備的乾兒子,也是劉備手下一員難得的實力派大將,他作戰勇猛,立下了不少功勞。可是在關羽發動荊州之戰的時候,駐紮在附近的劉封以兵力不足為由拒絕支援關羽,間接導致關羽大敗。


或許有人認為劉封就算是去救援關羽,關羽能逃不過曹魏與東吳的虎狼之師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這是態度問題,因此這成為了劉備殺劉封的一個藉口。


後來,劉封又和守將孟達不和,導致孟達降魏,並聯合曹魏將劉封趕走,劉封喪師失地,灰溜溜地逃回了成都。面對這樣一個乾兒子,劉備又氣又恨,但又不知該怎麼處理。這時,諸葛亮開口了,一開口就語出驚人,他說了一句至劉封於死地的話。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

意思就是說:劉封不僅勇猛,性格也很剛直,等將來劉備去世以後,恐怕沒人能夠駕馭得了他。再次一語驚醒夢中人,劉備聽完後當機立斷,賜劉封自裁。劉封想不到義父會這麼絕情,估計他死的時候都心有不甘吧!諸葛亮一句話真是勝過十萬說辭啊。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劉封的死就是諸葛亮一手造成了,劉備當初剛開始根本沒有想要殺劉封的打算,可諸葛亮一句話直接點醒了劉備,劉備才會下手痛殺劉封,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呢?


歷史紅塵


諸葛亮一生,極少殺將,哪怕在背後陷害自已的李嚴,諸葛亮也不過是將李嚴貶為庶人。諸葛亮只殺了兩個大將,一個是不聽軍令的馬謖,另一個就是劉封。

諸葛亮為什麼建立劉備殺劉封?

這隻與劉封的身份和所做所為有關。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是劉備客居荊州期間收的養子,當時劉備已經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子。劉備收養子,並不是要找什麼繼承人,純粹就是圖個名聲,圖個吉利,在當時的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況且當時的劉備一無所有,客居荊州,駐守新野,不過一縣之地,還是劉表給的,能有什麼繼承的。



在當時的社會,收個養子再普遍不過,曹操有曹真、何晏、秦朗等養子,就連諸葛亮也將兄長的兒子諸葛喬過繼為自已的養子。養子是沒有繼承權的,除非家族長無子而指定養子繼承。

赤壁之戰的前一年,公元207年,劉備的新生兒子劉禪出身,到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時,14歲劉禪就被正式確定為劉備的接班人,成為王太子。而劉備的養子劉封不存在爭位的權利,劉封從來也沒有過繼承權。

劉封之所以被諸葛亮建議賜死,原因就在於劉封的所作所為。



1、公然抗命,不救關羽。關羽是劉備集團的二號首腦,權力、地位僅次於劉備,關羽在襄樊之戰前後,曾數次下令劉封發兵前來支援襄樊之戰,劉封並沒有來。劉封當的官職不過是個副軍將軍,一個雜號將軍,居然不聽從關羽命令,劉封憑什麼?憑的只能是劉備的養子身份,才不聽關羽的命令,最後導致蜀漢失去荊州這個最重要的根據地,和數萬精銳的荊州軍。

相比上庸三郡,荊州的地位要重要的多,如果劉封發兵救援,荊州及關羽斷不會敗得這麼慘,劉封連關羽的命令都不聽,那麼在蜀漢集團,除了劉備,還會聽誰的命令呢?一個不聽命令的將軍,留著又有何用呢?



2、欺凌同僚,逼反孟達。孟達是宜都太守,劉封是副軍將軍,孟達的官職不在劉封之下,劉封與孟達合軍逼降上庸後,劉封作為軍中大將,既不能安撫地方,又欺凌同僚,奪了孟達的依仗隊,劉封憑什麼呢?還是憑劉備的養子身份,可見劉封平時沒少欺凌軍中其它將領,鎮守上庸期間,正是由於劉封的欺凌,導致孟達叛逃曹魏,可見劉封沒有鎮守一方、獨自領軍的能力,又憑著身份欺凌其它將領,這樣的將軍,留著又有何用呢?

3、勇而無謀,丟失城池。孟達叛逃曹魏後,與徐晃一起領兵進攻上庸三郡,之前投降劉封的上庸太守申耽、申儀兩兄弟也背叛劉封,劉封無法抵擋,丟失上庸三郡,逃回成都。劉封既無法安撫當地,也無法守住城池。

劉備最初派劉封去上庸的目的就是佔領上庸三郡,現在劉封不公沒有救荊州,還把上庸三郡也丟了,根本就沒有完成劉備的任何任務,一個完不成任務的將軍,又丟失城池,本來就是死罪,留著何用?



4、劉封的養子身份。諸葛亮建議劉備殺劉封,並不是因為劉封會爭奪劉禪的繼承權,而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擔心蜀漢內部有居心不良的勢力扶持劉封叛亂,利用劉封的身份及不服管教的性格來作亂,將叛亂扼殺在萌芽狀態。

二是諸葛亮並不是沒有能力在劉備去世後殺死劉封,主要是為了名聲考慮,如果劉備不殺,之後劉封作亂,就得由諸葛亮或劉禪來殺了,由於劉封的身份特殊,劉禪殺就是殺兄,諸葛亮殺也得請求劉禪,這樣劉禪就揹負殺兄名聲,對劉禪名聲不好,而劉備殺劉封,在道義上就合理的多,況且藉助不救關羽、逼反孟達、丟失城池三事加在一起,殺劉封就合情合理多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封是劉備收留的養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

劉封在蜀漢集團的地位特殊。既是元老級別的將軍,又是老大的乾兒子,所以地位很高。

但是,劉封“性格剛猛”。這是什麼意思呢?比較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看不慣的就懟。

諸葛亮的資格不如劉封老,地位也沒有劉封那麼特殊。諸葛亮恰恰是個城府很深的人,當然跟劉封就不對付,一個剛猛,一個陰柔,表面上沒什麼,骨子裡就是兩路人。

還有,隨著劉備的稱王稱帝,就面臨個皇儲問題。雖說劉封不是親兒子,但排行卻是老大,按照慣例,劉封繼承劉備衣缽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劉備當然更想是讓親身兒子劉禪繼位,畢竟是骨肉血親,血脈正統。

所以,劉備其實一直是將劉封當將領使用的。這一點諸葛亮是很清楚的。從諸葛亮自己的角度,更希望繼承者是劉禪,畢竟劉禪是諸葛亮的弟子,加上性格怯懦,容易掌控。相對於性格剛猛,功高顯赫的劉封,劉禪是諸葛亮的菜。

所以,當關羽荊州失敗,遷怒於劉封沒有發兵救援。其實劉備和諸葛亮都很清楚,這怪不了劉封,畢竟劉封也剛剛佔領上庸,屁股還沒坐熱呢。自顧不暇,哪裡騰的出手救關羽。

但是,畢竟荊州丟了,這讓蜀漢損失慘重。劉備一肚子的氣沒地方撒,怪關羽吧,關羽已經死了。但必須有個背鍋俠。

劉封被選中了。其實劉備剛開始沒有殺劉封的意思,但是諸葛亮的煽風點火,讓劉備起了殺心。

諸葛亮說:“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什麼意思呢?劉封性格剛猛,主公你在的時候能控制他,萬一你不在了,就沒人能控住他了。

諸葛亮這句話,讓劉備想到給兒子劉禪鋪路,清理路障,所以痛下殺手,要了劉封的命。

這也正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劉禪是繼承人,諸葛亮就沒有什麼擔憂的了。劉禪就是他手裡的玩偶。


阿呆夢話


劉封,劉備的養子,原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的外甥。當時劉備投靠劉備時,因為沒有子嗣,所以把他過繼給了劉備。劉封雖說是劉備的兒子,但是諸葛亮卻勸劉備殺了他,這是為什麼?

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劉封與劉禪只能留一個。劉封當劉備兒子後,跟著自己的養父劉備打天下,所以練就了一身本事,打仗很是勇猛。而劉禪,劉備可以說是寶貝的不行,畢竟劉備是老來得子,四十六歲才生下了劉禪。隨著劉備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了一方霸主以後,諸葛亮作為軍師,就不得不考慮劉備的繼承者問題,劉禪作為劉備的親兒子,劉備死後身上的擔子肯定是要交到他手裡的。可是劉禪還有個哥哥劉封,劉封不像劉禪是生長在宮中的,他常年在外打仗,性格是相當的彪悍,他會樂意劉備把位置交給劉禪嗎?現在是劉備活著能壓住他,要是劉備死了,劉封有異心怎麼辦,憑藉著劉封在軍隊中的威望,是有極大可能發生叛變的,劉禪自小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肯定不是劉封的對手,所以諸葛亮就勸劉備殺了劉封,避免以後兄弟為了權力相互殘殺,動盪局勢。而且劉封欺凌孟達,不救援關羽,導致了關羽的失敗,所以劉備以此為藉口除掉了劉封。


劉封被殺是正常的,因為有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無論是誰,都會被權力所誘惑,無論是父子兄弟,為了權力,都會相互殘殺。諸葛亮勸劉備殺了劉封,也是為劉禪掃清障礙。


歷史百家爭鳴


諸葛亮為什麼建議斬劉封,因為劉封該死。

首先,劉封是劉備義子但是能力平平,數次關鍵時候壞了大事,在劉備領兵進川時宴請劉璋,當時有很好的機會除掉劉璋,當時龐統已經暗示關平劉封等在席間下手,但是這話劉備不能明說,只能靠劉封等去領悟,可劉封關平關鍵時候悠遊寡斷沒有明確命令不敢下手,結果錯過了最好的除掉劉璋機會,要知道如果當時除了劉璋,西川幾乎唾手可得。而劉封等沒有動手後果就是軍事龐統陣亡,諸葛亮不得已盡起荊州精銳去支援劉備,雖然說也拿下西川,但是隆中對戰略改變了,諸葛亮不再是守荊州的上將,關羽成了隆中對戰略裡的守荊洲的上將。

其次,在劉備取西川奪漢中的戰役中,諸將都很出彩唯獨劉封表現平平,最後被劉備派到上庸,可這卻壞了大事,在關羽敗走麥城時,派廖化去搬兵,可劉封卻見死不救,也不知劉封此時此刻是怎麼想的,即使劉封記恨關羽,但是隆中對戰略劉封應該是知道的,丟了荊州就等於斷送蜀漢復興大業,這麼重大關係劉封會不知道嗎?可劉封關鍵時卻如此不顧大局,沒有派一兵一卒救名義上的二叔關羽,後果就是關羽死於東吳之手。

退一步說,劉封出兵就算不能幫關羽奪回荊州最起碼的也能把關羽從麥城救出啊,可劉封就是這樣不顧大局。

在荊州丟失關羽敗亡後,劉封才明白嚴重後果,可這時已經晚了,最後居然領兵深入魏境追殺孟達卻全軍覆滅不得已敗逃成都向劉備請罪,可這時別說諸葛亮劉備不能饒他,就是蜀國上下都不會有人替他求情的。

劉備一生號稱識人,可卻在劉封身上看走了眼,這也可以說是天數。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我們要了解劉備收劉封做養子的背景,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的外甥,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後暫居荊州且當時無子嗣,於是收劉封為養子。

再來說說劉封本人的情況,史書記載劉封其人“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蕩西川、取上庸,頗有戰功”,這就意味著他本人是有一定能力的,且早期深受劉備信任。

其轉折點或者說是註定其悲慘結局的事件,一是拒援關羽,建安二十四年末,關羽圍襄樊,多次要求劉封與孟達派兵相助,但都被其以不敢輕易離開剛佔領的上庸三郡為由拒絕,後關羽戰敗,劉備因此怪罪於劉封、孟達二人;二是與孟達不和,後孟達降魏且襲取東三郡,劉封戰敗後回到成都,劉備深責其欺凌孟達,以致今日;三是劉禪漸長,諸葛亮考慮考慮到我們前面所說的劉封剛烈勇猛,且早期因與劉備父子關係和劉備的信任使其身邊必然圍繞著一群有共同政治利益和目標的人,擔心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劉封,於是勸劉備除掉他,而其此時敗回成都,正好給了劉備和諸葛亮機會。後,劉備賜死劉封,劉封自盡。

其實孟達降魏時也是寫信勸說過劉封的,我們不知信的具體內容,但仔細想想也無外乎劉封的政治地位尷尬性與最終結局的悲慘性,從劉封死前嘆息話中“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也能感受到他的無奈與看穿緣由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