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曹寶麟(書法家)?

龔秀梅


曹寶麟先生是書壇名耆老將。

曹寶麟先生書宗米芾,長於宋代書史考據研究。

曹寶麟的行書取法純正。筆法,結構、墨法、章法純熟。

第一屆國展就獲獎,而後擔任國展、蘭亭獎等全國性重要展覽的評委。自二三十年前,就是當代最引人注目的,具有專業影響的書法家之一。


世上有十全十美的工藝,但沒有十全十美的藝術,就像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樣。所謂金無足赤。

曹寶麟先生的米體行草書,其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

1.字形、字勢變化的單一。結構造型機械一律的向左傾斜,左低右高是其固有不變的特徵。我們觀照米芾的書法,其高妙處在於參雜一些向右傾側的字以變化字勢,進而使章法更加富於變化,從而產生出人意料的動感。而曹寶麟先生的米體行草書,相對米芾書法,其難度係數降低了不少。這就難免單調、單薄之嫌。

2.米芾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被整平化。也就是說,曹寶麟先生的米體行草書,相對米芾書法,其輕重、粗細、大小、收放等等對比反差明顯弱化。“刷”味變淡,筆法變簡,米芾“八面出鋒”的果決,勁利的用筆效果消失了,代之以基本上以一種筆法寫字作書。這也造成他的書法,從風格上無法突破,二三十年來,都沒有明顯的改觀、變化。

如果是普通玩家,要達到曹寶麟先生如此水平,無疑是難以企及的。但作為專注於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創作的導師級別的精英人物,被一些專業評論家批評,稱其“在職業慣性下的保守、僵化”,“有意用功,無意成功”,這是書法批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對名家更高的的期許。

有關書法的評論,應該以書法本體而言,在藝術評論和見解上為尊者諱,誠不足取。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接觸過曹寶麟先生,所以還真有什麼可以說的。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說,一是說他的書法,二是說說這個人。

曹先生成名很早,以一手宋人面貌的行書為人熟知。比較起來說,他的行書與時風並不相同,因為他的字成形的時候,當代書風還未流行,也就是說,他的字曾經是領先於時風的。當代書法發展迅速,曹先生的書法卻除了依然在紮緊自己的籬笆,可以說進步不大。以曹先生當年對書法的認識、理解,他本可以走得更高、更遠。

創作外,他本人的理論水平也很高,常在書法史料中有新的發現,補史實不足與誤謬,所以有了“書法神探”的稱謂。在理論研究方面,能夠看出曹先生的理論體系並不單一,藝術、史學、文字等多方面的融匯,支撐了他的研究。要知道,曹先生是北大才子,當年在學校還有華人德、白謙慎等,後來也在書法界成名成家。



於雷鳴先生還寫了本書——《書法神探曹寶麟》

再說說曹先生這個人。我們單位有幾次活動邀請過他參加,也在外面的活動中見過他。身體紮實,臉面有點黑,說起話來並不快人快語,完全沒有“炮轟“書壇亂象時的鋒芒。曹先生接收新鮮事物能力很強,當年書法網站繁盛的時候,他在書法江湖上有專門的帖子與大家交流。一個名家,與一眾網友打成一片,也聚攏了很多粉絲。去年炮轟蘭亭獎評審與揭露中國書法大廈問題,又讓他成為社會的熱點。在是非問題上,嫉惡如仇;針對問題,直指要害。從這就可以看出他是絕對有想法、敢出頭的人。


書法苑


如果是評價一下曹寶麟先生,我覺得我還是願意的,因為我前前後後為曹先生寫了十來篇專題文章(這個問題我前幾天就看到了,可惜當時忙碌,好在收藏了起來,今天專門翻到,便計劃用十分鐘時間來作答)……自覺對先生有一定的瞭解!

一,書法正統,功力深厚,無論是筆法、字法,還是章法、墨法、氣息、格調,都是上乘的……我指的是在今下的中國書壇!

前四者做到相對容易,在國內這樣的人不少,大部分的中書協會員都能做得到!後兩者做到便難了,天哲的理解是這樣子的,不少年輕的書法家,也許在前四者方面不輸先生多少,或者有些人平行,甚至於有些人超越,但是,一上升到氣息、格調的把握上,與先生同步的就不多了……天哲指的上剩,便是在這裡了!在上一次蘭亭獎的現場,天哲這樣的感覺非常明顯……當時,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如此,就是陝西的隸書高手吳振鋒先生!

二,先生乃真文人,文人中有骨氣的文人!文人,說好聽了,中國多的是,近億!但是,說有骨氣的,真是很少!有不少文人,趨炎附勢,營營苟苟,討好巴結,唯利是圖,唯名即鑽,只有小的狹隘的是非觀,沒有大的宏觀站位……這一類的人我見得多,特別是在書法界,也許名聲大,也許技術好,也許口活強,天哲不是不認可,只是內心裡定義為偽文人!

先生的文人是真文人,有骨氣……奶奶地,你賄選,我就敢揭……你玩套路,我就敢說!比如書法大廈事件,比如蘭亭獎評選事件……

以賄選舉例,錯了就是錯了,與此人好不好無關,但是你看書法界,一片和諧,甚至於收了好處還為人家站臺,那麼多人,天哲稱此種文人為類文人,有文化的底蘊與高度,但是沒有文化的高貴……

三,書人合一的境界!先生的書法有米,有蘇……米、蘇的影子不只是影子,連米、蘇的人格力量都沉澱在先生的人格里,前面已經說到豪氣、骨氣……你們去了解了解米、蘇吧……

有一次,一朋友問我:“你覺得當代書法家能留史的有誰,一,二,三……”!我說,論技術,我不敢認為誰誰可以留史,我的高度不夠!但是,曹寶麟先生絕對可以!朋友問為什麼?我說:當代藝術,社會穩定帶來的福利是技術文化高人多,但是,辨證地看,有骨氣的高人少之又少……技術文化加骨氣,獨一無二,或者說獨立特行,這不就是書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此文本來會流產的,因為先生的骨氣,天哲專門收藏起來重點留空閒時間來行文,以表敬仰!




陳天哲


曹寶麟,江蘇無錫人,簡單一句話評價:當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學者。說其“著名”,原來是在小圈子內一些人知道;最近好像名聲遠揚,很多書法愛好者都知道了“原來還有一個曹寶麟”。

1、曹寶麟於 1982年獲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一等獎,自此走向書壇,1985年又榮獲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為世矚目。後為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

2、曹寶麟得益於取法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終生臨習米芾,書風一直沒有變化,從一而終。其標誌性的書法就是當代“米體”,褒之者可謂之“堅守傳統”,貶之者可謂之“墨守陳規”。

3、曹先生更大的成就可能在於對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的研究,對宋遼金書法,特別是北宋蔡襄、米芾等人的研究較有建樹,其書法論文集《抱甕集》獲全國第二屆蘭亭獎理論類一等獎。

4、寫字和書法研究都讓曹寶麟在小圈子內盛名卓著。近來好像還不甘於寂寞,彷彿一躍成為了書壇“聖鬥士”,早兩年痛批已經作古的劉炳森,現在又將矛頭指向了“大活人”,是對是錯不置評價,不過其耿直性情,可見一斑。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首先,雖然曹老先生是37年前,也就是中書協舉辦的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比賽的金獎獲得者,至今也是中國書協的老一輩傳統書家,但是在這個言論自由的網壇之上,仍然還是會有某些對書法持片面之見的學書人來惡意誹謗曹老,說他不就是一個一生專學米芾的當代書家嘛,然後藉著那次當選蘭亭獎評選委員來故意抬高身價,提高知名度,因此才會有文中出現“張繼寫得比20年前還差,可以斷定是走了下坡路”一類的言詞。

而且書壇眾書家美其名曰,他一生專攻米芾,殊不知他的書法未入米時感覺還不錯,有幾分自己的獨特風味,但是入米之後,就變成了我們口中傳言的字奴,整個書法作品就幾乎全無半點創新之意了。

揮毫創作顯出深厚功底

其實往往發表這一類言語的書友,應該都沒有看出,其實曹老對研習米芾,確實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同時後期他還總結了自己多年專攻米芾的學書經驗以及自己的獨到見解,並編纂成書,而且他們若是還看過曹老先生的臨帖視頻,或者是創作視頻時,應該不難發現,曹老的臨帖能力,還是依稀能透露出他深厚的書寫功底,同時見過曹老先生的創作視頻時,應該會發現,真正書法功底深厚的書家,寫字及創作而言,對於他們來說,往往都能顯得從容不迫。就拿曹老先生來說,他在進行揮毫寫作時,無論是站著寫亦或是坐著寫,也不管是懸腕還是懸肘來進行書寫,他都能做到高執筆進行創作,而且對於某些書家而言,一幅作品或許需要很長時間的排版及創作,同時為了刻意的強調章法上的靈活多樣性,免不了還要進行佈局以求章法自然,但是在曹老進行創作時,幾乎已經用不上摺紙,他就能夠直接下筆如飛,而且其筆下作品的成功率和書寫時的速度,在當代書壇中都位居前列,因此對於曹老先生的傳統功底,自然勿須質疑。

論證的《抱甕集》榮獲蘭亭一等獎

而這般深厚的傳統功底,除了苦學過二王筆法之外,主要還是得益於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米芾,同時要說曹老先生最大的書法成就,估計就不得不提起他對中國書法史以及書法理論的研究了,不過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他苦心鑽研北宋的蔡襄以及米芾這幾位大家,並在此研究過程中頗有建樹,甚至之前筆者在先前的文中也介紹過,他論證的《抱甕集》曾榮獲過全國第二屆蘭亭理論類文集的一等獎,因此在書壇方面,不管是書法成就,亦或是鑽研書法文化和考證書法史等方面,曹寶麟老先生都算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書壇大家,更是一位可敬可佩的書壇長者








鑫睿油畫


在當代書壇,曹寶麟先生的名字總是與權威性和實力書家聯繫在一起。只要提及當今學米芾書法的名家,總是繞不過曹寶麟先生和周慧珺先生的名字。儘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諸多爭議,但是曹寶麟先生在當今書壇的地位的確非一般人可以比肩。

和大多數書法愛好者不同的是,驚龍軒首先知曉曹寶麟先生的書法竟是因為1985年的那一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那是迄今為止硬筆書壇最具權威性、最具影響力的一屆大賽,在中老年組僅有的四位特等獎獲得者當中,就有曹寶麟先生的名字。其他三位是劉惠浦、趙彥良和馬明。除了擅長草書的馬明先生是個“玩”書法的數學家外,剩下幾位無一不是蜚聲硬筆書壇的名家。

但是曹寶麟先生的書法成就顯然不是侷限於硬筆書法領域,或者說硬筆書法充其量就是他的“業餘愛好”罷了。早在1982年,剛從北大古代漢語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的曹寶麟先生,就一舉拿下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一等獎,自此走向書壇。此後又斬獲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 《抱甕集》曾榮獲第三屆中國蘭亭獎理論一等獎……

年過七旬的曹寶麟先生,擔任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國際書協副主席。孔子有“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說法,曹寶麟先生卻始終對書法孜孜以求,他說:“希望再花二十年,把自己的書法水平再提升一個臺階。”此等心境,讓人頗為感慨。

在書法界,曹寶麟先生是廣為人知的學者,對此他表示學術不過“抱甕出灌”四字。可見心態之平和。欣賞曹寶麟先生的書法,總是能明顯感覺到米芾書風的遺韻,同時糅雜了顏魯公、蘇東坡、黃山谷諸家書風特點,自成一家。

曾有人問曹寶麟先生:“曹教授是當代學習米芾的第一人,但是也希望你能有更多自己的面目,你怎麼看待?”曹寶麟說:“割斷所學的血脈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不可能空無依傍。傳統是環環相扣的鏈。就像董其昌,他與前人相比不見得有多少創造,但他對這鏈的接續是有貢獻的。我自己也力爭接續這傳統之鏈。”

由此可見,在醜書、俗書、江湖書法等充斥書壇的今天,曹寶麟先生仍然能堅守在傳統書法的脈絡上心無旁騖,殊為難得。難怪有人說他他終究還是像活在今天的“古人”,儒雅從容,但骨子有著文人的堅守和無懼。

一蓑煙雨任平生。曹寶麟先生的書法有儒生之雅氣,有君子之風骨,能夠做到雅俗共賞又實力彰顯。雖然他總強調自己寫的是學者字,卻自有一番氣象,頗有大家之風。試問:如此傳統底蘊的書家,曹寶麟先生之後,能有幾人?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曹寶麟先生是當代行草書大家。1967年得戴堯天指導,學米芾兼習蘇軾,孜孜以求,終得神貌。近年銳意變法,熔裁宋、明,漸達蒼茫渾成之境。行書在當代書壇首屈一指。




房延慶


中國書法史的正脈是二王帖系,始於晉,盛於唐,以及宋元明清,至董其昌為帖系最後一大家,民國則有沈尹默白蕉兩家。

當代書壇,表面繁榮,百花齊放。有以篆隸北碑為取向,有師法晚近及今人,有專攻展覽體的,有玩現代流行書風的,一片喧囂。

曹寶麟先生,是當代書壇的個案,是當代距離二王帖系最近的書家。

唐宋以來,書法以適用為先,先楷而後及行草,首先追求法度。所以書家個性及成就,多表現在行草,如宋四家、傅山、王鐸、張瑞圖、董其昌。至於兼能篆隸求諸體皆工的,幾乎沒有,趙孟頫有六體千字文,其成就也不過楷行草而已。

既然是適用,要求書寫嫻熟。這在曹寶麟,完全不是問題。

取法方面,曹寶麟以宋人為主,並非唯米一家。

此外,功夫在字外。曹寶麟有文人氣,是學者,有很深厚的素養,所以反映在文辭字跡,非當今泛泛書家(抄書匠)可比。

總結來說,曹寶麟書法格調,超越元明,直接宋人,氣息純正,學問並重,為當今二王帖系第一人,是無疑的。

關於這一點,再過五十年來評價,就更清晰了。


向金港的象


有人說,曹寶麟是個好好先生。他在微信裡每天曬著他寫的書法,後來他大概覺得光曬書法也沒多大意思,就開始結合書寫的內容講起其中典故了,那就大大不一樣了,立刻變得生動有趣並很有深度。

曹先生是個“很摳門”的人,有人說他一定要把錢一張張數清楚後再開筆寫。據說有人約他寫稿,他的作品已經寄出,但稿費令他不太滿意,他立馬通知快遞退回,後來談妥了再寄。

但是曹先生的學問和書法又令我們不得不佩服,屬於國寶級一流水平。雖然說他是研究考據學的,興致來時也會玩批評,最早是對劉炳森的批評。還有邱振中演講時,他竟然會當著很多人的面把邱先生的臉皮扒下來。

總而言之,曹老師有兩個形象:一、搞考據的專門每天不厭其煩寫字抄書的老夫子。二、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書法“造 反派”。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曹寶麟作品


千年蘭亭


曹寶麟,男,漢族,1946年5月生於上海,江蘇無錫人,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學者。曾任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滄浪書社社員、國際書協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寶麟先生書法自成一格,以純粹的帖學家法再現了古典之美。他精研米芾,博涉顏魯公、蘇東坡、黃山谷諸家,書法熔裁宋、明,漸達蒼茫渾成之境。是當下書壇寫米芾最有成就者之一。曹寶麟先生書法蓋能取米芾帖中之上品,去其習氣,所謂取精用宏,故能卓然成家。他不屬於表現型書家,他筆下的線條沒有太多的情緒渲染、沒有過分強烈的情感釋放。

曹寶麟先生為人性情耿直,敢做敢為。為藝專心致志,堅實篤定。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