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寶寶3歲多了,出去不太主動與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欺負他就哭也不還手,怎麼辦呢?

Simonlau1987


首先,作為家長儘量不在孩子面前對他“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行為表現出焦慮,此時越鼓勵可能會適得其反(時可能),重點是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

為此,要思考幾個問題:

1.自己有沒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參與到大人的社交中;

2.孩子在社交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自己是怎麼引導的,是無助、暴躁還是給出讚許的目光;

3.孩子的父親是否積極參與孩子的家庭教育,經常陪伴孩子;

4.孩子有沒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建議:

1.父親帶領孩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體育運動是培養品格最好的方式;

2.定期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裡玩,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幼兒更有安全感;

3.告訴幼兒在面對他人攻擊性行為時應該做什麼(及時反抗表明立場)


愛doing




我女兒今年五歲,不知道是天生性格就比較內向比較柔弱還是因為因為作為父母沒有及時培養她的性格。三歲以前真的是愁壞我了,出去玩只是看著別人玩,小朋友邀請她一起玩她也沒有多大性質。被別人欺負了不敢吱聲,就會躲到我懷裡哭。基本上就喜歡一個人玩,別人還不能打擾,如果她被人打擾就會哭鬧。我一度擔心她是不是有自閉症之類的,這時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後來我專門去幼兒教育百科圖書館看看有沒有關於類似幼兒心理教育方面的書籍,買了幾本,認真的看了,原來這並不是我擔心的心理問題。書上說年幼的孩子按照心理分為兩種,一種慢熱型,一種主動型,我們先說慢熱型。



慢熱型,顧名思義,也就是說無論她幹什麼都不會很快融入進去。她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別人,觀察一段時間覺得可以參與進去她就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開始與人交流玩耍,經過多次的交流她才會慢慢與人熟悉併成為朋友。

主動型,也就是說天生自來熟,不管認不認識她都與人玩的來,不需要熟悉,主動參與玩耍並主動與人交流。

結果顯而易見,我女兒就屬於前者慢熱型。後來我決定騰出我一切空閒時間帶她出去玩,與人交流。我仔細觀察了她,真的跟書裡說的一模一樣,我不急著推她催促她讓她去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就讓她在旁邊觀察,一邊跟她講看小朋友們玩的狀態一邊鼓勵她,告訴她想不想參與進去和她們一起玩。如果她拒絕也不要強硬性的要求她,讓她慢慢適應。慢慢的我發現她的變化,一開始她不會拒絕別人了,後來慢慢的她會很快的融入到幾個小朋友堆裡。再後來她會主動去說能不能一起玩,玩耍過程中的磕磕碰碰她也拍拍手說聲沒關係。對於年齡稍大孩子的欺負,她會大聲的質問並要求對方道歉。我突然覺得孩子雖然小,但是她們也一樣有自己的心理。作為父母你只需要順境引導,孩子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她們也比我們想的要厲害很多。現在她五歲了,已經不用事事親力親為的教導她該怎麼樣,她自己會判斷,與之前軟弱的樣子完全不同。現在的她愛交朋友,乾脆大方,朋友也很多,每天把我的朋友怎麼樣掛嘴邊。在家根本呆不住,一有時間就去找朋友玩,活脫脫一個野丫頭。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膽小懦弱性格內向,不用急,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多多帶她出去見識,多多讓她跟別人交流。不要催促,讓她慢慢改變,這需要一個過程,更不能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你的催促和不理解只會適得其反。

我是八點解憂二胎媽媽,一個有聊的母嬰育兒經驗人士,記得關注閱讀喲


八點生活育兒記


推薦你給孩子看兩個動畫片,洛寶貝和萌雞小隊。控制好看的時間,還有多帶孩子出去玩,你要是覺得你孩子可能會被欺負,你就帶他先和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鼓勵他去找小朋友玩,然後帶個小風車或者小玩具車,你就站他身後不遠處,我女兒看到小朋友就奔過去了,但是她也是遇到霸道的小朋友就怕,我就跟著他們一起玩,防止我女兒被欺負,別人可能總是低頭玩手機,我帶女兒就是全程低手看女兒,偶爾抬頭看看,我女兒兩歲半。

如果家附近沒有合適的溜娃場所,可以在家跟她玩扮家家酒,可以通過扮家家酒的方式教怎麼交好朋友怎麼與人相處。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文靜,不要給他太多壓力,他願意主動去和別人玩就去,不願意可以讓他自己玩會,我女兒有時候就喜歡看著那群大孩子玩,就靜靜的觀察,然後她就走過去想找別人一起玩,但是一般大孩子是不願意跟小孩子玩的


安靜128873296


出去玩的太少,多和周邊的孩子玩。

每天堅持出去,孩子都喜歡和孩子玩,尤其喜歡比自己大的玩,三歲了,上個幼兒園,也有夥伴了,更愛出出去玩的。有小夥伴了!

我家老大六歲多,有同學,玩不夠,老二也去玩,但喜歡看大的玩,和大的玩,小的找他他不太理,看見大孩子跟著就走,大孩子做動作跟著學習。

老二是我一個人帶娃的,很少出去,我家六樓,沒電梯,但每天接送老大我都帶他出去玩。

堅持和他說,和小朋友做遊戲,慢慢有固定玩伴就好了!



飛宇寶媽


我覺得爸爸在這個問題上主動點,要有帶動的作用,帶孩子每天固定時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在外面轉,第一階段就光帶孩子出去轉。第二階段就是在孩子面前跟其他孩子打招呼,可以刺激他讓他知道跟別人接觸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第三階段就是前面兩個已經做好了,我們就鼓勵他讓他自由,主動的去接觸別的孩子一起玩耍邊解決問題。

大概就這些了吧,因為我孩子才一歲多,如果我遇到這種問題我可能會採取這樣的辦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當然了對孩子要有特別的耐心哦!


阿凡提的保時捷



來自呼倫貝爾的特侖蘇


寶寶3歲多,不主動找別的小朋友玩,被欺負了只會哭,這種情況需要爸爸媽媽多注意引導,讓孩子加強社交能力。

正常情況下3歲多的孩子都很喜歡找小夥伴一起玩,如果孩子沒有這種意識,家長已經注意到了這種現象,也不要著急,多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消除陌生感。

平時多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接觸。開始可以鎖定一個目標,頻繁接觸,讓孩子慢慢熟悉起來,自然就會和別的小朋友玩起來。或者多讓他與熱情的小朋友在一起,感受別的小夥伴的朝氣,更讓他感覺到和小夥伴在一起有多麼愉快。

孩子具有與小夥伴交往的經驗,體會到那種快樂,交朋友的想法也會逐漸產生。

父母還可以主動提醒孩子:咱們找誰誰去玩呀。

孩子一開始可能不感興趣。多提幾次,讓他們多接觸,孩子覺得不錯,也就願意和小朋友接觸了。

另外,家長還可以瞭解一下,自家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找別的小朋友,是被欺負了嗎?是玩得不愉快嗎?

遇到這類問題,家長要幫助孩子解決。比如和小朋友要和平相處,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被別人欺負等等。

學會和人交往,是孩子將來走向社會的必然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怎麼進行社交活動,有助於他們以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當然 ,這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逐步適應。


艾悅之洲


3歲多的寶寶,出去不太主動與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欺負他就哭也不還手。

家長不必太過焦慮。3歲多的寶寶,剛好處在社交敏感期的初期,家人平時多注意、多引導、自己做好榜樣,寶寶也能很好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家長的注意事項

1、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負面情緒

家長心中的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一定不要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眼神等表現出來。恨其不爭的語言、失望的神態、厭惡的眼神、憤怒的動作,都是大忌,孩子會很敏銳地接收到,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2、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類似於“膽小鬼”、“懦弱”、“內向”、“害羞”等帶有貶損和評判意味的標籤,切記不要貼在孩子身上,那樣做的害處有三:①很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無能;②孩子會感覺自己不被愛;③孩子容易逐漸成為家人所說的那種人。

3、不要強迫孩子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主動和小朋友一起玩,被欺負了也不要強迫孩子還手,這樣做往往容易適得其反。



二、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1、帶上食物和玩具等物品與小朋友分享

小孩子最早的人際關係是藉助食物和玩具來構建的,相互贈送、交換是小孩子人際交往和得到食物、玩具的方法。

家長平時要給小孩準備一些玩具和食物,小孩才擁有贈送和交換的條件,也就擁有了和諧人際交往的條件。家長可以讓小孩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自由選擇玩伴,並從中體會到分享和交往的樂趣。

孩子在不斷的平等、自由的交往中,會慢慢找到與人交往的感覺,學會如何說話、如何把握他人的心理。

家長要注意不能強制分享,否則會給孩子造成恐懼感和危機感,也會讓孩子認為可以強行佔有別人的東西。



2、創造好的人際交往環境

①可以邀請朋友、鄰居、同事帶小孩一起到家裡面玩,也可以多帶孩子出門玩,最好是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玩,讓孩子習慣與小朋友接觸。

②家長可以適當示弱,不著痕跡地提供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

如有人詢問關於孩子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替孩子回答,可以請詢問著直接問孩子,讓孩子自己回答。

3、給孩子以鼓勵

家長應多給與肯定、讚美和鼓勵。



三、家長要做好榜樣

1、家長交朋友的態度是榜樣

家長平日裡與朋友和鄰居相處時,真誠友好的態度會感染到孩子,孩子以這樣的態度也更容易交到真誠的朋友。

2、家長處理矛盾的方式也是榜樣

在孩子受到欺負時,先弄清楚緣由,該制止的應當制止,該要求道歉的要求道歉,該反擊的要反擊,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學會家長的處理方式。

如果保護者沒有盡到保護責任,也會讓孩子養成懦弱的性格,被欺負了也只會哭,不知道如何處理。


星星之家育兒記


給寶寶多點關心和鼓勵,培養孩子孩子交往的能力。可以經常帶寶寶出去玩,像室內遊樂場等都可以的,寶寶也會慢慢適應的。有時寶寶性格內向,也可以每天帶寶寶去一下週邊附近公園、超市等地方,讓他習慣與陌生人共處,習慣到陌生環境中去。在公園玩耍的時候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夥伴們一起玩,加強他的語言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再者,寶寶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就知道哭不還手,這需要我們對寶寶加以引導,相關教育。正面教育寶寶要和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很需要,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負,但是孩子被欺負了,也不能告訴孩子說別人打他就讓他還手打別人。我們平時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如果小朋友打你了,你千萬不能還手,但是你可以大聲說:不許打我,不許欺負我,小朋友應該團結友愛。


其次,教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學會和小朋友交流,注意和小朋友的交流方式。


再就是,教會孩子區分好壞,哪些小朋友的做法不對,哪些小朋友值得學習。還有,教會孩子遠離危險,遇到壞人要知道怎麼辦。




Baciuzzi帕琦官方


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開始孩子表示害羞害怕,家長不要強迫他。先從簡單的開始,比如你可以帶孩子過去說你們好,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當小朋友說可以,你就鼓勵自己孩子說謝謝,簡單的兩個字,小孩子都會說,然後在自己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指手畫腳,只要保證孩子安全,讓他隨便玩。

別人打了你的孩子,如果是一兩歲的小朋友,他都沒啥太大的惡意,有時候是想一起玩,不會表達。當然也有故意的。不過小朋友都不會造成多大傷害,建議告訴自己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他的媽媽會教育他的”“哥哥會和你說對不起的”“哥哥還沒有勇氣說對不起,我們原諒他,說沒關係好不好?”這些話可以暗示對方家長,你兒子該管管了。如果三歲以上打了你孩子,對方家長及時阻止並批評了他的孩子,你也沒必要較真。小孩子嘛。不過千萬別指責你的孩子膽小,這樣他會更膽小,可以告訴他,如果小朋友打了你,你可以告訴大人,如果告訴了大人他還動手,那就打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