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會先量產OLED,而不是看似更好的microLED?巨量轉移等技術難點,莫非OLED遇不到嗎?

葉宗琪


Micro LED是新一代顯示技術,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而且功耗更低. 而且出現“燒屏”的幾率更低! 想要同時擁有這麼多優點,必然會導致成本的增加。Micro LED顯示屏先以類似硅芯片的製造工藝進行生產,然後再轉移到佈滿針柵的底板,連接其超小型LED的電極。就像是將一臺計算機的部分芯片,轉移至另一臺計算機的芯片上。這需要分很多次完成,而每次操作都可能出現差錯,導致Micro LED顯示屏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而OLED的技術比較成熟,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所以OLED量產比較容易。


乘涼


謝謝您的問題。技術先進和商用是兩回事。

MicroLED技術確實先進。Micro LED的亮度、速度、對比度、色彩度,確實都優於OLED,比OLED減少功耗50%,也就是達到同樣的亮度,只需要OLED一半的功耗,續航能力更強。三星,蘋果已經佈局Micro LED,這是未來的趨勢。


現在難以量產。Micro LED涉及芯片、巨量轉移、全綵化、電源驅動等技術,良品率不高,商業化量產尚待時日。現在主要是一些樣品展示,比如三星發佈的電視“The Wall”,就是展示MicroLED技術。MicroLED毫無疑問會成為OLED的強大對手,但是不量產沒有商業價值。對於廠商來說,不是必須等更加先進的技術出來,因為技術永遠沒有盡頭,只有適合於當下,給自己能帶來現實價值的OLED,OLED比MicroLED更加成熟。

近5年來不要想。未來5年,OLED還是高端電視的首選。大面積的、消費級終端設備不會出現不成熟的MicroLED。Micro LED可以先在小尺寸設備上或者特定場景中實驗,比如穿戴設備、VR或AR等,幾年內出現在大社會上不太可能,我們慢慢等著吧。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展開這個話題有必要為大家首先介紹Micro LED技術到底是什麼?

Micro LED即微型發光二極管是指高密度集成的led陣列,陣列中的led像素點,距離在十微米量級,每一個led像素都能自發光。它是將傳統的無機led陣列微小化,每個尺寸在十微米尺寸的led像素點均可以被獨立的定址、點亮。

簡單的講,可以看作是小間距led的尺寸進一步縮小到十微米量級。Micro led的顯示方式十分直接,將10微米尺度的led芯片連接到TFT驅動基板上,從而實現對每個芯片放光亮度的精確控制,進而實現圖像顯示。

Micro led能達到高亮度,超高分辨率與色彩飽和,發光效率高的特點,更為重要的是不會受水汽,氧氣或高溫的影響,因而在穩定性,使用壽命,工作溫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Micro led的功率消耗約為LCD的10%。OLED的50%。與OLED相比,達到同等顯示器亮度,只需要後面10%左右的塗覆面積。

Micro led發展的瓶頸不少,一定程度上看,一個技術的不成熟,在市場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其產品造價十分高昂。要正式的商用Micro led成熟的微縮製程技術和巨量轉移技術必不可少。

前者解決的是如何將毫米級別的led晶片微縮到只有原來1%的大小,後者解決的是如何將如此高密度、陣列化、薄膜化的led晶體轉移到驅動面板上。

上述問題雖然不少廠商不斷在試圖突破技術瓶頸,但是目前來看仍然沒有達到商用化的要求。公平地說,Micro LED顯示技術確實有著非常好的前景,但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