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夷陵之戰後,陸遜為何“消失”六年,曹魏數次進攻,陸遜都未出戰

陸遜是東吳最能打的統帥,指揮能力比周瑜、呂蒙更勝一籌(殺關羽奪荊州,一半是陸遜的功勞),但是在222年夷陵之戰後,陸遜彷彿從東吳軍隊中“消失”了,直到228年,陸遜才在石亭之戰中重新露面,打敗曹休,再立大功。

事實上,從222年到228年,東吳的邊境並不太平。

夷陵之戰後,陸遜為何“消失”六年,曹魏數次進攻,陸遜都未出戰

陸遜

六年間,東吳和曹魏多次大戰

222年9月,曹丕調動三路大軍進攻東吳,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曹魏精銳盡出。東吳這邊,由呂範對陣曹休一路,朱桓對陣曹仁,諸葛瑾、潘璋對陣曹真一路。這場大仗,雙方各有勝負,最後曹魏撤兵,但自始至終沒有看到陸遜的身影。

223年3月,曹仁派將軍常雕、兒子曹泰從濡須口進攻東吳,東吳將領朱桓發兵反擊,擊敗曹泰,斬了常彫,生擒王雙(是否後來在陳倉被諸葛亮斬殺的王雙,不詳),仍然沒有看到陸遜。

223年5月,東吳駐守戲口的將領晉宗殺害了同僚王直,叛逃到曹魏,被任命為蘄春太守。223年6月,孫權派將軍賀齊率領糜芳(放棄江陵的蜀漢降將糜芳)、劉邵偷襲蘄春,活捉晉宗。陸遜再次缺席。

224年,曹丕率領大軍船隊出廣陵,東吳這邊採用將軍徐盛的建議,沿江埋上木樁,然後包上蘆葦,一路設疑城。曹丕隔江相望,見這些城池與望樓連綿數百里,加上江上又有許多東吳艦船來往巡邏,十分壯觀,於是放棄撤退(“彼有人焉,未可圖也”)。曹丕第二次伐吳,陸遜也沒參與。

226年,曹丕去世,孫權派兵出征江夏,圍攻石陽,沒有取得勝利,撤軍而歸。這次軍事行動,陸遜也沒有參與。

夷陵之戰後,陸遜為何“消失”六年,曹魏數次進攻,陸遜都未出戰

曹丕

陸遜去哪裡了?

陸遜一直在吳蜀邊境,戒備蜀漢的進攻。

雖然223年11月,在劉備死後沒多久,諸葛亮就派鄧芝出使東吳,修復蜀漢和東吳的友好關係。但是從孫權始終把陸遜放在吳蜀邊境看,孫權一直沒有放鬆對蜀漢的戒心,甚至把蜀漢的威脅更看重於曹魏的威脅,否則不會始終不用陸遜的。

224年,孫權也派使者張溫回訪蜀漢。直到229年(黃龍元年),孫權稱帝,諸葛亮力排眾議(有蜀漢大臣認為只有自家是繼承大漢天祚,他人稱帝都是作亂),認可並慶賀孫權稱帝,雙方正式簽署盟約,蜀吳關係才重新恢復到赤壁之戰時的程度。

夷陵之戰後,陸遜為何“消失”六年,曹魏數次進攻,陸遜都未出戰

孫權

吳蜀關係徹底修復,諸葛亮才敢發動北伐

陸遜復出指揮,是在228年,也就是孫權稱帝的前一年。而且這一仗是東吳派鄱陽太守周魴假降,引誘曹休上鉤的,是東吳主動挑起的戰爭。孫權調動陸遜來指揮這仗,說明當時蜀漢和東吳的關係已經相當緩和,不需要陸遜在坐鎮吳蜀邊境了。

從222年到228年,孫權一直把陸遜這顆棋子放在吳蜀邊境,可見對蜀漢戒備心之重。諸葛亮為了吳蜀重結友好費盡心機,實屬不易。也正是在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如果不落實和東吳的友好關係,諸葛亮是真的不敢對曹魏開戰啊。


歡迎購買本人專欄《改變三國曆史的非主流人物》,從另一個視角看,三國曆史是如何被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