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溫州樂清市的柳市鎮,是溫州-台州模式的發源地,在20世紀70年代末,領改革風氣之先,如今的柳市鎮,則被稱為“中國電器之都”;別看是一個小鎮,全球電工電器的1/6,60% 的中國電工電器,都來自這裡,整個樂清(縣級市)電器產業年產值超千億,佔據中國行業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中,知名行業品牌巨頭正泰、德力西、人民等,均出於此地。

這些企業,無論是正泰、德力西還是人民,都是體量超過億萬級的“明星企業”。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柳市鎮的這些億萬富翁?我們不妨通過他們身上的故事來詳細瞭解。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德力西與正泰:一個裁縫與一個鞋匠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影響溫州經濟30人

經濟學中有“溫州模式”,說的是起於上世紀80年代以來,溫州人在經濟上的改革探索;其中“溫州合夥人”是一種相當特殊的商業現象,有“三火”之說。頭一年,幾個人湊在一起合辦企業,為“起火”;眾人拾柴火焰高,到第二年,企業“紅火”了;可第三年,卻“散夥”了,各奔前途。

有的人說,當企業步入正軌後就翻臉拆分,是家族制企業的一個天生缺陷;其實這種結論並不客觀,亦非客觀現象。華人社會里,比如海外及港臺地區的合夥型家族企業,也沒有“三火”通病。另外,潮商、閩商等,比如,恆安集團的兩大創始人施文博、許連捷,“合”字已經寫了30多年,至今仍沒有拆開跡象。

搭檔創業,起步時雖免於孤軍奮戰,容易成功,但不可避免的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受到限制個人潛力的束縛,這與溫州人“自主”、“自信”的區域性格相悖,於是“起火”、 “紅火”之後就是“散夥”。

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胡成中,生於1961年,溫州樂清市柳市上園人。白手起家,靠吃苦耐勞完成資金積累,再憑藉敏銳市場嗅覺,經營起商業王國,是許多成功溫商頗為類似的勵志故事,胡成中也不例外。

家中兄弟姐妹多,貧困是胡成中童年最深的記憶。14歲那年,輟學的胡成中“子承父業”,跟著父親學裁縫。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德力西的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

自私營經濟被國營國有企業所取締後,1957年~1978年間,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幾乎是空白。40年前的1978年7月,當時的柳市機具廠在自家店面開了柳市鎮第一間低壓電器門市部。也在這一年,16歲的胡成中告別了縫紉機,與溫州數萬“供銷大軍”一起,到全國各地推銷電器。臨出門時,姐姐給他口袋塞了200元,既是起步資金,也是路費。

指縫太寬,時光易逝,風餐露宿、摸爬滾打幾年後,胡成中身上有了一點積累,轉眼到了1984年,那是胡成中創業的開端之年。也是在這一年左右,胡成中與南存輝開始了合作。

說德力西的胡成中,免不了要提正泰的南存輝,同樣,提南存輝的發家史,不可漏掉胡成中。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今年55歲的南存輝,初中沒畢業就當上了小鞋匠,也就是同為正泰、德力西兩大中國低壓電器巨頭前身的“求精開關廠”合夥創始人,一個出身小裁縫,另一個是小鞋匠出身。

更有意思的是,胡成中與南存輝還是同窗同學,兩人一起上柳市小學,胡成中是班上的體育委員,比他小2歲的南存輝學習成績好,當了班長。此後,兩個老同學同樣輟學,一個當裁縫,一個做補鞋。此後,胡成中各地跑供銷、賣東西,南存輝則瞞著父親偷偷與3個朋友合夥擺櫃檯、賣電器。

1984年7月,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創辦,這是個家庭作坊式的工廠,靠賒來的零件組裝後,再推銷到全國各地。求精開關廠是典型的“溫州合夥人”模式建立起來的,股東共有三人,一個是胡成中,另一個是南存輝,還有一個是胡成中的弟弟胡成國。據說最初出資是南、胡二人各1.5萬元,(也有起步資金5萬元之說),不過,這不重要,自此,求精開關廠成為後來的正泰及德力西的前身。

南存輝的補鞋機,左下角是求精開關廠的產品

“前店後廠”是求精開關廠最初的運營模式,由於當年柳市電器均起步草根,質量不上檔次,名聲不大好。後來,胡成中北上上海,從上海人民電器廠“挖”來退休工程師王中江,利用高利貸的民間借款,求精開關廠辦起了當時國內民營企業第一家熱繼電器檢測室,並拿到溫州第一張由當時的機械工業部頒發的部頒生產許可證。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上世紀80年代起,柳市幾乎沒有不搞低壓電器的。然而,當時一千多家企業中,有生產許可證的不到1%,低壓電器產品性能、壽命、安全性能更無從談起。1990年,國家七部局聯合省、市、縣組成工作組在柳市蹲點打假,歷時 5個月之久。當時,有1267家低壓電器門市部被勒令關閉,1544個家庭工業戶歇業,而且還吊銷了359箇舊貨經營執照。相比之下,由於質量得到了保障的求精開關廠,在優勝劣汰大潮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合辦工廠時的南存輝(左一)和胡成中(左二)

所謂“溫州模式”,是指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溫州在經濟上創造的奇蹟,其主要格局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家庭工業和聯戶為支柱,以專業市場(如低壓電器、鞋業、服裝等)為依託,引用購銷隊伍為骨幹,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經濟成長格局。此間,鼎鼎有名的“八大王”,是倒在市場經濟“風頭浪尖”上最初的一批人。

儘管1982年一場“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運動在柳市掀起,一些名氣大賺錢多的成了查處對象,令很多人心有餘悸;“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寒風終是抵不住春天腳步,南存輝、胡成中這一批人,站在溫州早期私營經濟領頭人“八大王”的肩膀上,乘勢而出,後來居上。

從合夥人性格來看,胡成中和南存輝二人是理想型事業搭檔,他們是同鄉、同學,彼此相互理解;另一方面,胡成中是個喜歡熱鬧的人,一看到機會就上;而南存輝個性沉穩,做事好專一。後來,另一位著名的樂清籍溫商、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鄭元豹對二人評價稱:

“南存輝大氣,胡成中聰明”,話音潛層的另一頭,就是說他們都是當頭的人。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1991年創建的德力西電子元件廠

當然,走上正軌的求精開關廠,也沒有逃脫溫州合夥人“三火”魔咒,最終走向”散夥“。1991年,求精廠分拆為“求精一廠”、“ 求精二廠”,1992年,胡、南正式分家,各自發展。胡成中創辦了德力西電器,而南存輝和弟弟聯合幾個親戚合辦了正泰電器。如今,正泰、德力西已穩坐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頭二把交椅,一個裁縫一個鞋匠合夥辦廠,幾經輾轉,最後雙雙成為行業爭霸二巨頭,堪稱國內家族企業史上的一個商業奇蹟!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人民電器:“打”出來的溫州電器巨頭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人民集團董事長鄭元豹

鄭元豹,生於1958年,今年60歲,他出生於樂清市柳市鎮長虹村一個普通農家。因家境貧困交不起學費,鄭元豹15歲就輟學了。在那貧窮的歲月,謀生是第一位的。樂清有秀美山水,雁蕩名勝,可對於農家人來說,“七山二水一分田”, 生存環境艱苦,小時候的鄭元豹,13歲就學打漁,除了種田外,每天能多掙五毛錢貼補家用。鄭元豹後來回憶:“那時,我們從來沒有褲腿完整的褲子穿。每天的奢求只是能吃飽飯。”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劉百川(左2)

17歲時,鄭元豹改行去打鐵,打鐵打出生活費,也打出了一身健壯體格。打鐵閒暇空餘,他先後找溫州當地拳師練習武藝,天天練拳。據說,他曾拜師二個武學名家:一個是曾給孫中山先生當保鏢劉百川父子,劉百川是民國十大武術名家之一;另一個是溫州當地名師金得福。到20歲時,學得一身好武藝的鄭元豹,改收徒弟教武藝。1981年,有位來自登封少林寺的呂姓師傅過來溫州教拳,聲稱與本地武師比武,很多人慫恿之下,加上老師授命,結果來了一場打擂臺式的比武。

這一比,讓鄭元豹打拳打出了名氣,找他學武的徒弟越來越多。後來他說:“我一共教出了3000多名弟子,這些弟子現在也都是各大公司的老闆。”

一個人的成功創業,往往來自偶然,可偶然之中,第一要素是眼光,也就是發現機遇,並把偶然中得來的機會變為現實的商業價值。鄭元豹後來沒有成為一個武術家,而是企業家,也多帶有偶然的機遇。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人民電器企業員工的拔河比賽

有一天,鄭元豹一個遠房親戚從甘肅帶回來的報廢空氣開關,一下子吸引了他的興趣。後來他從同鄉那兒瞭解,當時買這開關要走後門批條子才能買到,一個就是500多元。只有小學程度的鄭元豹,幾經琢磨,竟然無師自通,不僅把這個報廢的開關修好,而且還把當中的工作原理也弄清楚了。

靠招收武館學員,鄭元豹手頭上已有一定積蓄,經熟人介紹,1976年,他承包了杭州飛鷹機電控制廠,開始了作坊氏的電器創業之路。1982年,他又收購上海當地一家企業,創辦了上海南匯機電設備廠,即上海人民低壓電器廠的前身。

當時,在鄭元豹家鄉柳市,幾乎沒有不搞低壓電器的,企業已達一千多家,且均起步草根,運營模式也多為“前廠後店”,如此“野蠻式”生長,質量不上檔次,名聲不大好。從某種程度而言,同一時期的鄭元豹,起點要稍高一些。

此前,我們曾介紹過,正泰與德力西兩大巨頭的前身,是南存輝與胡成中合夥經營的“樂清縣求精開關廠”(注:當時樂清尚未縣改市),這是整個溫州當地第一家拿到部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而且辦起了國內民企第一家熱繼電器檢測室。而當年的工程師王中江,就是胡成中北上,到上海人民低壓電器廠“挖”來的退休工程師。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人民電器的輸變電成套設備車間

創業期間,為提升自己,鄭元豹到上海電大攻讀經濟管理專業。人民電器始創於1986年,當年,鄭元豹在溫州家鄉開辦了樂清東海五金廠。我們多次提及,抱團合夥,是溫商創業的一大成長模式,而在1988年初春,在上海的鄭元豹接到了家鄉領導發來的電報,邀請他回鄉創業。

上世紀80年代,因受到假冒偽劣產品的重創,柳市當地電器市場在外名聲並不好,人家一提溫州貨就犯怵,政府也頭痛不已,決定好好整治。改變“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的影響,最好的路徑就是引入“良幣”、擠出“劣幣”。當時,鄭元豹在上海的電器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接受邀請,回到柳市。1988年,鄭元豹與朋友合夥,接管了當時僅有12名員工、3萬元資產、生產單一的CJ10交流接觸器的樂清人民低壓電器廠,即今天“人民電器”品牌的前身。

一個裁縫、一個鞋匠,一個打拳出名氣,溫州“柳市三雄”財富之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鄭元豹看來,不把好質量光,是鼠目寸光,很難長久生存;於是他給廠裡定下“三不原則”:“ 寧失利益,不失市場;寧失數量,不失質量;寧失面子,不失顧客。”在鄭元豹帶領下,經過短短一年的整頓,“人民”牌CJ110交流接觸器在市場一炮走紅,產品從“無人問津”變成“供不應求”。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後,鄭元豹也變得“膽大包天”,他與當時總經理葉玉森一舉買斷了工廠51%股權,並將工廠由甌江入海口北岸的黃華,遷到產業更集中的柳市,被外界稱為人民電器第一次“遷都”。

“遷都”對於人民電器成長曆程來說,意義很大。目前,人民電器以智慧電網為產業核心,橫跨產業新城、新能源、微波通訊、電商平臺、環保科技、現代物流、國際貿易、金融投資等八大產業集群,下轄人民電器集團、人民萬福集團等全資運營實體。其中,旗下擁有80多家控股公司、800多家協作單位。後來,人民電器實現了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關鍵一點就是產業集聚、產業聚群,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產業、企業、市場的有效對接。

到鄭元豹的人民電器旗下企業,從廠房車間、辦公室、會議室,到處都有“人民電器,為人民服務”的標語,這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鄭元豹特別重視“人民”這一品牌,特別是品牌塑造、維護以及品牌力量上下足氣力。在其官網上,他們會依據總部位於紐約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給出的品牌估值,並不時更新數據的變化。

一個家族企業,品牌是寶貴的財產,從某種角度而言,品牌估值也是家族企業信用指數最直觀的真實呈現。我們知道,世界上每一個頂級品牌的背後,代表著它的家族企業傳承力,更記載著它的興衰流變與精神傳承的持久性。要打造百年企業,首先就是鍛造百年品牌,品牌建設是家族企業成功的核心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