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大學不社交,但成績超好的學霸,現在怎麼樣了?

睡不醒的困困


大學班上一個來自於安徽省的學霸,後來考入香港的一所好像讀研,再然後去了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

這個同學平常上課的時候特別認真的聽課,是不是的還做下筆記,甚至有時候還問一下老師問題.沒課的時候據說也是去圖書館、教室去看書學習,然後是中午、晚上的休息時間才回宿舍.知道的這麼詳細,是因為有段時間我是班上的班幹部,要去各個宿舍,也就知道.


那時候大學宿舍的大學生生活很是墮落,基本沒課的時候都是在宿舍玩的,基本上沒有出去學習的.所以,感覺這個同學經常不在宿舍,他和宿舍的人之間有隔閡.


不過我不得不佩服這個同學的學習能力的.他當時基本上年年能拿獎學金,大四本來可以保研他放棄了,而是自己考的本校商學院研究生;計算機二級三級都考過了,英語六級也考過了;平常他還考託福雅思,並且經常再考為了刷高分數;更神的是他還修了第二專業,並且是班上很少的幾個選修第二專業並且能堅持到最後拿到學位證書的.他在本校商學院經濟學讀研究生期間,申請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研究生成功,然後就去去那邊讀書,再然後就是聽說其去了北京的一家公司.


1927年的古董先生


畢業多年後,我發現一個現象“如果除去拼爹,拼媽,拼家的因素,成績超好的學霸,混的即使差點也比一般人強很多。”

例一:讀書時,宿舍有一個女生,剛上大學就把目標定位一定要去名校讀個研究生,她每天的任務除了上課就是自習,很少和外人打交道,而且到畢業時,連班裡都有沒有和她說過一句話的男生存在,就這樣努力奮鬥的一名非女生,四六級高分通過,商務英語高分通過,畢業時考取了南京的一所名校,研究生畢業時順利進入某國有銀行國際業務部,前兩年結婚了,對象是另一國有銀行員工,現在倆人生活美滿幸福。


例二:我認識的一名男生,學習成績不算超好,因為一直是年級第二的水平,學的理工科,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畢業的時候,突然做過夢似的要挑戰自己,應聘了某世界500強的銷售經理。可想而知,一個從來不跟別人交往的人做銷售是多麼地困難,最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果斷考取了某地公務員,雖然還是不社交,但是至少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在當地屬於中上水平,依然過得不錯。

看到這個現象後,你還覺得“讀書無用論”,還會覺得“學習好也沒什麼用嗎?”

對這種現象我進行過研究:

學習成績超級好的因素有兩點:一、智商高;二、勤奮。

然而有研究表明“智商高的人情商不會低,只是在後天時有沒有去培養有很大關係。”

所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群人至少都會有個中等工作,如果再打開“情商”的任督二脈,恐怕會有更大的成就。

在“讀書無用論”當道的這些年,我一直堅持告訴身邊的人,多讀點書,可能一輩子也用不到那張文憑,但萬一用到了,咱們有比啥都強!


秘語相傳


我以過來人的角度看,任何情況下,學習成績超級好,總是不會錯的。學習能力在各個崗位上都是不可或缺。所以學霸君們高薪拿著唄。關於社交和成績大學裡的有前途的下面幾種,哈哈。可以自己掂量下可以。

1,就是社交厲害,成績也是厲害的。我們班長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各種獎各種證書拿到手軟,各個組織的領導者。主要人家的成績也能特別好,所以說,我們很懷疑他一天的時間是不是比別人多很多。開玩笑,其實人家真的很努力呀,這樣的話以後是不會愁前途。

2.社交厲害成績不咋樣的,但遊走於社團和各個組織之間。彷彿各種關係和幹部。沒有他不認識的。還有和老師教授混的很熟。活動,比賽參加的學分拿到不少,以後可能有很廣闊的人脈。但是成績也就一般,混個及格。以後的日子,大部分這樣的過得是還可以的,因為他社交能力確實不錯,而且人脈廣。畢竟,學習成績好最後也是要在社會混的。

3.就是你說的不社交。但是成績超級好的。彷彿是遺世獨立的這種。不認識很多人,只專心學習。這種人有足夠的耐力和耐心。雖然可能不會有廣闊的人脈,但是特別適合科研,所以考研考博出國留學,所以的話前途也很好。

在大學裡面,你專注於一樣長處,同時不要落下另外一種。畢竟肯努力肯學習的人,是任何崗位的需要。


愛攝影的女神經


在我看來,學霸其實分兩種,一種是學習很努力,但他們努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從本質上提升自己,而是為了考試的時候考高分,然後拿獎學金的那種;還有一種就是涉獵廣泛,注重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會過度重視考試成績,但學習依然不賴的那種。


分享我認識的兩個大學同學。同學A屬於第一種,來自山東,山東的學生還是挺好學的,從大一到大四,她每個學期都拿獎學金,普通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都拿了一個遍,平時沒事就喜歡去圖書館。學習很努力,但不善交際,在人際關係處理上不是很擅長,所以一直人緣一般。


畢業後,她回到了山東老家縣城,在一傢俬企做了一年之後,工作不太順心,跟同事之間的關係處得也不太好,後來努力考了事業單位,在當地的一家電視臺做記者,幹了兩年,去年她男朋友考到了省城之後,她辭去了穩定工作,追隨男友一起去了新的城市,今年考公務員說是沒考上,在一家單位做臨時工,幹得依然不順心,前段時間聽說想辭職,處於比較迷茫的狀態。


同學B外語專業,學習也很努力,大學的時候考了專八、商務英語,大一大二苦練口語,大三的時候去了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做講師,大四畢業的時候,我們都還在找工作,而那時候,在南方四五線的城市,她已經月薪過萬。


後來,因為表現優秀,她被公司派到國外遊學,美國、法國、瑞士等國家都去了遊了一圈,在這期間還拿到了國際英語教師的證書。畢業三年後,公司在北京開分公司,她被派到北京擔任教研負責人,遠遠秒殺一批同齡人。


今年,她回到老家省會城市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少兒英語培訓學校,成功當上了老闆。算是我認識的女同學裡面非常厲害的了。

可以說,我這兩個同學在學校期間都學習很努力,但區別在於,同學A只是死學知識,屬於考試厲害的那種,但可能專業知識和素養並不很強,文科的專業,很多的理論知識走向工作崗位之後,也不一定用的上;


而同學B同樣努力,參加社交活動也不多,但她不斷努力提高專業能力,畢業之後,她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學以致用,所以短短几年,已經混得風生水起,成功開拓出了自己的事業。


知識,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只有發揮出它的作用才是有價值的。這就是為什麼同樣都是學霸,但在畢業幾年之後,大家的發展會如此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者簡介:笑薇,自由撰稿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曾從事於旅遊研究和媒體工作。愛讀書,愛寫作,愛旅遊,專注分享乾貨文章,喜歡可以關注哦~


笑薇讀書


現在好多人都在說什麼學霸“不會社交啊”“書呆子啊”其實都是自欺欺人罷了。


事實證明學習好的學霸不光智商高,情商也不差,到社會上,機會也明顯要比學歷低的人要多很多,起點都不一樣,大學不就是最應該學習的地方嗎,你不學還看不慣讓別人學習,這就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除了一些極個別的真的是一點情商都沒有“學霸”,很多學霸都是具有超高智商和情商的,你要是說他不會社交,那隻能說明你們不是一個圈子的人,不要在拿這個事作為自己當年沒有好好學習的藉口了,同理,你就有再高的情商,你一點智商也沒有,那不也一樣嘛,不要和極個別的人去比較。


腳踏實地點,學歷也不是唯一標準,在社會能學到的東西很多,認清自己,多多學習,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我一直認為強者的對手只有強者,弱者才會去嘲笑不如自己的人,以五十步笑百步耳。


嘴強磚家


大學和大學不一樣,大學生和大學生不一樣,偏文專業必須搞社交,理工科必須注重專業學習。

把所有的大學,所有的大學生混為一談,如何得出準確答案?

首先是大學,越優秀的大學,社交帶來的好處越多,反之,越差的大學,社交的用處越少。

其次是專業,偏文科專業一定要學會社交,但理工科,尤其純粹理工科,社交能力是次要的,專業能力才是關鍵。

第一,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

有人說,我可以一邊當學霸,一邊成為社交達人,兩不耽誤。

我認為那是自欺欺人,你把時間精力用於拓展社交圈,相對應的,你的專業能力就會差一點,不可能成為頂尖人物。

第二,大學裡的學霸,絕不是單純會考試的學生。

如果你認為,一個學生會考試拿高分,就能在大學裡當學霸,我說你錯的離譜。

大學不是中學,分數雖然有用,但能被稱為學霸的學生,必須同時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比如動手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做課題的能力,精通的語言交流能力,等等。

如果你只能在試卷上拿高分,你憑什麼在大學裡當學霸?

第三,大學裡不社交,但成績超好的學霸,肯定混得不差。

成績超好的學霸,幾乎肯定不會在本科後立刻工作,要麼讀研,要麼出國深造。

無論讀研還是深造,等於相比其他同學,已經站在更高的舞臺上,他怎麼可能混得差呢?

舉個例子。

我朋友的孩子,是個男生,高考時進了蘇大,學材料專業。蘇大是211屬於‘不上不下’的大學,距離國內一流有很大差距。

本科四年,這個學生幾乎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更沒參加學生會。

不是他不能參加,實際上因為他是蘇州本地人,哪怕他想在學生會里當個職務,也不會太難。

但他沒有,悶頭學了四年,據說有很漂亮的女同學拼命追他,他也沒談戀愛。

四年裡,他的英語口語達到‘’母語‘’程度,大學裡的競賽拿了獎,參加了國外夏令營,甚至在某個準學術交流上,登臺演講。

本科畢業後,他順利出國留學,讀研讀博,他的現在,是當初他的一班同學們,無法想象。

這就是大學裡不社交,但成績超好的學霸!

大學裡的社交,有利有弊,但對於理工科學生而言,所謂的社交,真的沒有想象中重要。


99隨便


大學裡面的確有不少同學是隻關注自己的學習,而不住於參加學校裡面那些活動的。

1.有個來自於山東的女學霸,她學習成績特別的好,基本上他的成績績點可以達到全年級,第一名的程度,基本上她的課餘時間都是在圖書館或者自習室上自習的。至於學校裡的社團、學生會,只組織他基本上是不參與的,唯一參與的是班上的一個不是很顯眼的班幹部職位。我要這個人到了大四的時候,大學整個四年的成績績點也還是在全年級排名第一位的,最終她們保研進入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三年畢業以後進入了一家很知名的互聯網公司。


2.有個來自於雲南的同學,她在班上的成績也是特別好的,基本上每個學期末都能拿到獎學金,但是她也是基本上不參加學校,是學院裡面的一些活動的,甚至連班上的班幹部都不是。後來到了大四的時候,她因為成績比較好報送,本學院的研究生,也就是畢業以後,她應聘進入了雲南電信公司。

3.如果來自於廣西桂林的同學,她當時在班上的成績也是特別的好的,人也很文靜,基本上也是每一個期末可以拿到獎學金,但是她除了去圖書館以外,沒有參加什麼學校的活動,當時的時候也是保研,恩施學院的研究生畢業以後她成功應聘進入了廣西的一所高校當講師。




饕餮視聽


大學,一直是絢麗多彩的。很多人在進入大學後,都想通過學生會、社團等等途徑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但總有些學霸,在大學並不喜歡社交,那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這樣的學霸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1、本身就很活潑開朗,八面玲瓏,並不需要在大學進行過多的社交。

一般這樣的學霸在哪裡都是很受歡迎的,成績好、性格又好,誰都喜歡。這樣的學霸一般在高中成績就很好,而且也有很多朋友,他們在哪裡都總是自帶光環,不需要自己去社交,就會有很多人圍過來。到了大學,這樣的學霸也不太需要進行太多的社交,他們只需要靜心學習,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就行了。學霸一般畢業後都會提前收到各大公司招的橄欖枝,在工作場上也是混的風聲水起。



2、不善於社交,只會學習。

這樣的學霸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學霸,在我們所有人的印象中,學霸一般都是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到了大學,這樣的學霸又不善於社交,他們只會學習,全身心投入進學習,成為大學校園裡的“獨行俠”。學習固然重要,但社交其實也很重要。所以這樣的學霸在畢業以後,可能很難在職場上混的風生水起,一般都是搞搞科研、做些研究啥的。



綜上所述,要想以後能過有很好的前途,光學習好不行,還要學會與人交流!學霸們學會了嗎?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哈哈,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事實證明,大學時候,我是我們班學霸!哈哈😄😄


不過,並不是說學霸就會不同,反而相反,大學的學霸總是會一直處於高強度的緊張氛圍裡!

為什麼?

一,大學的學霸與高中學霸有很大差異。

上過大學的應該知道,在大學,如果你真正想學,有高中一半的勤快認真,你就成了學霸。而其它人?記得大學班上有一個人成績平平,但是大學就憑藉各方面能力,當上了店長。而,我們繼續上學!

二,有家庭背景的,大學基本上不當學霸!

反之,大學學霸絕大多數是為了掙獎學金貼補家用的,真正有點那啥的,都幹大事去了!


三,還有一類人,就是後起之秀。

大一大二不咋的,大三突然發飆,一下考研去了北大清華,中科院。這種人才厲害,突然明確人生目標,厚積薄發!


所以,不管怎麼說,大學長期的學霸,不管在哪,都一直在進步,因為生活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爭取!

我是肖榮泉 LAOXIAOCC


肖榮泉


大學不社交不代表他們不參加活動,只是他們的心思更加青睞於學業上而已。

比如那些專業性的人才,平常實驗和課題積累了一大堆,你讓他出去社交都沒有時間,因為他們有一大堆事情要做社交反而沒有什麼意義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大學生活不豐富,反而因為專精某一件事情而終會獲得不錯的成果,比如順利保研甚至是直播,剛畢業就簽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單位,這對於他們都是很不錯的結果。

但是並不倡導大家都這樣做,學習社交兩頭抓才是重要的,學習固然重要,也要積極融入集體,去體驗一下多彩的大學生活,畢竟上一次大學光學習豈不是太浪費了呢。

因為我們畢業就面臨著職場,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社交都是需要的,他會給我們的事業錦上添花,也會讓我們開闊視野,幫助我們向對方學習,獲得更多的進步,所以如果你問我社交必要嗎?非常重要!如果你大學選擇好好學習沒有去社交,沒關係,當你進到職場時可千萬不要這樣,畢竟在未來人脈也是一筆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