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邦有什麼優點?

金城14496589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把這兩句話做到極致的就數劉邦了。

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叫做知人者智,知人善用。

項羽曾經何等勇決,為何後來荒唐得熱衷於”錦衣夜行“?拿破崙曾經何等明斷,為何會慢慢退化成一個魯莽的蠢材?希特勒曾經何等狡詐,為何漸漸變得猶如一個精神病患者?

因為這些無雙雄傑在一片讚美之聲中,逐漸失去了對現實、對敵人甚至對自己的正確認知。事實上,無論一個人多麼天才,如果他連自己的優劣都不瞭解,那他的判斷力和一個真正的蠢材又會有什麼區別?

劉邦這個人,追求的從來不是“我比你強,我比你聰明,我比你能幹”之類的虛名,而是“怎樣做對我更有好處”。事實上,能夠始終保持這種本能行事的人,古今中外,屈指可數。

這叫做自知者明

而且,劉邦最厲害的是知道什麼叫最關鍵原則,一個東西他多麼眷戀喜愛,只要與他的關鍵目標—權力發生衝突,他就會迅速拋棄。

所以,秦王宮的美女被置之腦後,親生兒女被丟棄車下,仇敵壅齒獲得諒解,陸賈書生被視為新原則創立者。

取捨是世間最難的東西。取捨之間,考驗的不僅僅是能力,而是人性的本能。劉邦戰勝了這種本能。

至於社會大眾,人間春色,兒女情長,虛榮面子,又有幾人看破?又如何做得了取捨?

總結:中華封建王朝兩千年,兩千年啊,只有兩位布衣皇帝,並且劉邦得天下還是最快的,僅用7年,只有李唐比肩。兩千年,能出多少個牛鬼蛇神,草莽英雄?

最後,只有兩人,以布衣之身,登上九五。

網絡小說都不敢這樣開主角光環,卻曾經出現在我們的歷史裡。

就一個字,服。


木劍溫不勝


最大的優點:自信。劉邦少年時很落魄,但從不因此自卑。有人家裡辦喜事,客人根據隨份子多少安排座次,他一分錢不帶就敢喊“禮錢一萬”。當然是空頭支票,但他還是坐上了尊貴的位置。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人窮志不短”,其實這句話指的是大丈夫。尋常人都是人窮志短,因為窮而沒臉見親戚、交朋友、求人辦事。人一旦陷入自卑,就會畏縮不前,終將一事無成。因此,劉邦的自信是最大優點。

第二,是有堅定的理想。既然已經把打天下作為自己的理想,其他東西都可以捨棄。包括逃跑途中把女兒踹下馬車,父親、妻子被對手抓住、威脅烹煮,他能淡然地要求“分一杯羹”。尋常人會覺得殘忍,但正是這份定力成就了霸業。

第三,知人善任、捨得分享。打天下不可能僅憑孤家寡人,必須有人可用,又知道該怎麼用。有人可用的前提是對方相信你的能力和人品,認為被你使用有助於實現自己的理想。作為人主,你可以不懂打仗、不懂經濟管理,但必須知道誰會打仗、誰會管理經濟。這些劉邦都做到了,所以有用之才盡收囊中。

第四,知錯必改,不糾結於面子。危急時刻,要求韓信出兵助陣,韓信趁火打劫、要求被封偽齊王。劉邦大怒,好在張良及時阻止,遂立刻改口,“要做就做真齊王”,終於沒有因小失大。


用心愛你40


其實,劉邦這個名字是他當了皇帝以後取的,在此之前他叫劉季,放到現在大概就跟”劉小毛“(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差不多,劉小毛這個人出身雖然不高(村官出身),卻很會交朋友。收小弟,而且自始自終,包括劉小毛最艱難的時候,這些人也始終沒有變節。這在弱肉強食、人心不惑的楚漢亂世,是非常難得的。

劉小毛既沒有項羽帥,也沒有項羽神勇,讀書打仗也差了項羽好一大截,他怎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讓如此多人為他出生入死矢志不渝,這倒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我認為大概有這麼幾點:

第一:劉小毛是個很幽默很有意思的人。

我們舉幾個例子。

史書記載,劉小毛當上村官(亭長)後,卻一點官樣子沒有,經常和衙門裡的同僚、長官們,嘻嘻哈哈的開黃腔,講冷笑話,這樣一副玩世不恭的嬉皮士模樣,卻反而比韓信那整日苦大仇深的衰臉受歡迎多了。

史書還記載,劉小毛在沛縣酒店裡吃飯,是從來不用付錢的,通常只是象徵性的記個賬,到了年終,酒店老闆們總是將記錄劉小毛酒帳的竹片通通折斷銷賬。

為啥?因為劉小毛交遊廣闊,又幽默善談,極能調動酒桌氣氛,這可正是酒店裡求之不得的攬客活招牌。

而劉小毛這討人喜歡的交際能力與恢弘氣度,也讓抗秦義軍總盟主項梁對他十分欣賞,一見面就慷慨增援他精兵五千,強將十人,搞得其他前來投效的義軍首領十分眼熱。

第二:劉小毛仁厚愛人,出手大方。

劉小毛具備了一個江湖老大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與手腕。他愛護小弟,也能容忍小弟身上各種各樣的缺點,只要肯跟他混的,但凡他有肉,就絕不會讓小弟喝湯,但凡他有褲子,就絕不會讓小弟光屁股——這叫做有錢一起花,有妞一起泡,有江山一起坐——劉邦稱帝后,功臣封侯者共一百四十三人,乃歷朝歷代之最,連他自己也不無得意的宣稱:“吾與天下賢士、功臣,可謂無負矣!”當然,這個“無負”前提是你不能威脅他老大的位子,否則他會跟你立刻翻臉,不管你從前跟他有多好的交情,也不管你立下多少汗馬功勞,他都會將你打入地獄,一點兒不帶猶豫考慮。

第三:劉小毛心胸豁達,知錯能改,從不認死理。

人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劉小毛的肚子裡,能開航空母艦。

劉小毛心裡很清楚,論才能,論學問,論打仗,他沒一項能拿高分,充其量只比普通人強那麼一丁點兒,根本不夠看。

那麼怎麼辦,老大能耐不大,萬一某件事兒做得不對頭,豈不是要被小弟笑話,這面子可要往哪裡擺喲?

劉小毛的答案是沒關係,面子值幾個錢,面子能換來成功,換來江山麼?

所以劉小毛的做法就是虛心接受意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錯就錯了,改了就好,改了就是好孩子,改了就是好老大。

劉小毛是無知的,也是無恥的,他就算要幹些不光彩的事兒來也從來不臉紅,帶著一股可愛的痞氣和賤氣。然而無知者無畏,無恥者無敵;無知又無恥,他就是世間極品、東方不敗。

因此,小弟們都愛跟著劉小毛混,就圖一個“才有所用”。小弟們通常都是能耐大膽子卻小的,但是劉小毛能耐小膽子卻大,他敢借用小弟的能耐去豪賭一番,贏來錢大家一起花,這對小弟們來說,就已經很滿足了,至於老大是不是無知且無恥,這並不重要。

以上三個優點,正是項羽所不具備的。項羽當老大憑藉的是他的偶像氣質和英雄魅力,但是這兩樣東西不能當飯吃——我們都知道,偶像歌手往往都是曇花一現的,出來的時候很火,可是粉絲們一旦熱情與新鮮勁兒過去,他們就很容易變心。

我們不妨來打這麼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女孩子年少時都夢想著自己能嫁一個才華橫溢的翩翩公子,但是隨著小女孩長大,她們最後嫁的往往是老實愛家的普通宅男,因為過日子比所謂浪漫更加重要。

當然,宅男最後說不定也會變心,因為這世上的男人都一樣,有錢就變壞,劉小毛後來當了皇帝也變壞,他殺了很多功高蓋主的小弟,這是後話,且不提。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出色的小弟,你是願追隨劉小毛,接受他的麵包提著腦袋跟他一起幹;還是願意追隨項羽,餓著肚子仰望偶像,靜靜的獨守傷悲默數你的淚呢?

說了那麼多劉小毛,其實這個稱謂並不合適,劉季起事的時候已經快50歲了,屬於項羽父親輩的人物,咱們應該叫他劉老毛。

事實上,劉老毛不僅贏得了蕭何韓信張良等小弟的誓死追隨,他還曾贏得了純情猛男項羽的珍貴友情。

史書上記載過,項羽和劉老毛在項梁楚懷王手下協同作戰的時候,兩人是曾結拜過兄弟的。可見項羽對劉邦,與對韓信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項羽看不起韓信,因為韓信做過胯夫,人格有汙點;但他從來沒有看不起劉邦過,並且就算在日後的爭天下過程中也對其處處留手,這正是因為二人曾經結下過深厚的戰鬥情誼。

原因,就在於劉邦這個人很幽默很有意思很好相處,而且他有一點也很對項羽的味兒,那就是他的江湖氣、豪俠氣還有敢於放手一搏的沖天膽氣——這便是項羽最欣賞他的地方。

所以,即便兩人之間有互相看不慣的地方,但這並不足以阻礙英雄與英雄之間的情誼。


千古名將英雄夢


劉邦從一個沛縣泗水亭長奮鬥到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其身上有著許多常人無法企及的優點。個人認為劉邦的優點有以下幾個。

1.人緣好,廣結四方友人。劉邦雖出身於農家,喜歡結交朋友,為人大度,他起義的時候有三千子弟響應,很快就攻下沛縣。

2.能審時度勢,能屈能伸。劉邦率先攻入了咸陽,但卻自知無法打過項羽,便主動退出咸陽,率軍退到了灞上;當年項羽分封諸侯時,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3.沉著與冷靜。項羽擺鴻門宴,宴席上劉邦憑藉著過人的沉著與冷靜,順利的逃了出來,全身而退。

4.禮賢下士,知人善任,集思廣益。蕭何,韓信,張良等一大批傑出人才圍繞在劉邦的周圍,為他獻計獻策,這當中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劉邦能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深知人才是成大事之關鍵。

5.機敏過人。劉邦深知生命是成大事之本錢,一遇到危險,打不過就跑或者服軟,貫徹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精神。

劉邦從一介平民到開國帝王,這樣的成就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在劉邦眾多的優點中,個人認為其“審時度勢“與“知人善任”這兩個優點最為突出。


閱讀與思維


劉邦最大的優點在於其認識現實並接受現實的能力。

劉邦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在認識現實方面他雖然沒有張良厲害,但是也是很強的。至於接受現實的能力,那就是幾千年來無出其右了。

劉邦的一生處處可見他對這種能力淋漓盡致的展現。

1.釋放囚徒,落草為寇。

劉邦初期作為泗水郡的一個小亭長押送徒役去驪山,結果半路上徒役不停地逃跑。想到估計到了驪山徒役快跑沒了,劉邦果斷的把徒役全部放了,讓他們逃命去,而他自己也躲到山裡當土匪去了。

認識現實——押送任務幾乎失敗


接受現實——放人逃跑

一般人能做到劉邦的這樣嗎?不過這才剛剛開始。

2.約法三章

劉邦本來很好色,在攻下咸陽後,面對秦國幾代積累的財寶和無數的美女後,流連忘返,準備住下開始享受。

結果在張良一番勸解後,馬上醒悟,對這些財富美女紋絲不動,退軍到霸上。然後約法三章,不讓自己的軍隊劫掠,安撫秦人民心。

這接受現實的能力多厲害。范增就是從這一點看出劉邦這個人不一般。

3.拋兒棄女

《史記.項羽本紀》: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

意思就是:(彭城之戰)漢王(劉邦)在路上遇見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帶上車,一塊兒西逃。

楚軍騎兵追趕漢王,漢王感到情況危急,就把孝惠帝、魯元公主、推落車下,滕公夏侯嬰每次都下車把他倆重新扶上車,這樣推下扶上有好幾次。

滕公對漢王說:“雖然情況危急,馬也不能趕得再快,可是怎麼能把他們扔掉呢?”就這樣,姐弟倆才得以脫險。

虎毒還不食子了,但這對劉邦而言不是問題。這麼緊急危險的情況下,劉邦毫不猶豫的拋兒棄女,這事沒幾個人能幹的出來吧。

認清現實並迅速接受現實採取行動,這可謂做到極致了,但還沒結束。

4.封韓信齊王

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

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

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面對韓信的威脅,被項羽包圍的劉邦暴怒,但是在張良陳平提醒後,立馬轉變想法,變臉之快,讓人對劉邦情緒管理的能力肅然起敬,這背後也是能接受現實,迅速糾錯的強大能力。


5.鴻溝和談

在楚漢戰爭的後期,劉邦和項羽打了這麼多年,都有點累了,於是以鴻溝為界劃分勢力範圍,各自退兵。

按照約定,項羽帶兵開始撤退。劉邦也想返回關中休養生息。

結果張良和陳平馬上進諫說現在是漢強楚弱,是消滅項羽的最好時機,所謂乘你病拿你命。

劉邦一個激靈又醒悟了,馬上撕毀剛剛簽訂的和平協議,帶兵追擊項羽,並最終在垓下徹底消滅項羽。

這又是劉邦能夠迅速認清現實並接受的典範。

上邊這幾個事情,放到任何一個人身上,都要三思而行或者不願做的。但是劉邦都幾乎沒有猶豫的迅速執行,沒有多餘的拖泥帶水的束縛。

基於現實,忠於現實,完全以現實情況指導自己的行動,這樣的能力古往今來有比劉邦強的幾乎沒有。

而這也是劉邦最後能消滅各路敵人,建立漢朝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種能力也是他非同一般的厲害之處。我認為,這是劉邦之所以最後能夠成功的最大優點。

劉邦的這種優點也值得大家的學習,為自己的事業助力。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鑑以往而知未來,歷史是不斷重演的,歡迎關注 ,挖掘歷史中蘊藏的智慧,助力個人事業發展。


公子北海


劉邦的優點有很多,否則,像他這種無才無德的人,也難以成就大事。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劉邦究竟有哪些優點?

劉邦的人緣很好,這在他貧苦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你看他在當泗水亭長的時候,頂頭上司蕭何對他很關照,他無論惹了什麼事,蕭何基本上都能給他擺平。

還有劉邦在起義之後御用的司機夏侯嬰,也是劉邦貧苦的時候結交的朋友,那時候的夏侯嬰是個郵遞員,只要路過劉邦管轄的地盤,他就會去找劉邦小酌幾杯。

當然樊噲了,曹參了,這些人和劉邦的關係也不錯。這些和劉邦不錯的人中,尤其是盧綰一直跟著劉邦是出生入死,即使劉邦下地獄,他也跟定了。

你看劉邦有這麼多人跟隨,這說明他是一個很靠譜的,可以幹大事的人。

當然只有人緣好,也是難以成就帝王霸業的。

那麼劉邦還有哪些別人沒有的優點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就是劉邦最大的優點。

可以這麼說只要他認可你,即使你是殺人犯,他也不會懷疑你會對他不忠。

這一點從陳平的身上可以看出來。

劉邦用陳平的時候,陳平是在項羽這邊投靠過來的,而且還是項羽這邊的高幹子弟。

陳平一到劉邦這裡來,劉邦就給他安排了一個肥差,那就是幹監軍的工作。

就是因為這個工作,陳平得罪了周勃和灌嬰。

這兩個人可是劉邦的心腹大將呀,他們兩個人對陳平不滿,就跑到了劉邦那裡去告陳平的黑狀。又說陳平勾引他嫂子,道德敗壞。又說陳平三心二意,今天跟項梁,明天跟項羽,後天又跟劉邦了。還說陳平利用職務之便,貪汙銀兩。

總之,爆的都是陳平的黑料。

劉邦剛開始聽說這些事的時候,也是覺得陳平這個人真的不咋地。

但是,他最後還是任用了陳平,因為他用的是陳平的才,至於陳平偷沒偷人,貪汙還是沒有貪汙,這都是小事。

你看,就這一點劉邦已經勝過了很多人。

這要是擱在項羽那裡,陳平早就被拉出去砍頭去了。

劉邦的優點還有就是他十分的大方,出手十分的豪爽。只要你立功他就給你相應的提拔和獎賞,這就是將士們給他賣力的原因。

我們還是拿陳平來舉例子。

陳平說要要一筆黃金,去離間項羽那邊的君臣關係。

劉邦連問都不問,一出手就是十萬黃金,他告訴陳平,我只要結果,至於銀子你是如何花出去的,怎麼花的,我不問。

看到劉邦這胸襟了吧,他之所以能稱帝,是有原因的。

能屈能伸也是劉邦的優點,你看當年彭城大戰的時候,劉邦被項羽打了一個底朝天。真的是沒兵沒將了,但是,他從來不氣餒。只要人不死,大不了從頭再來過。

就是劉邦因為能屈能伸,所以,他才又一次的東山再起了。

這一點項羽和劉邦一比,就差遠了。

項羽只是垓下敗了一次,就受不了在烏江自殺了。

還有劉邦能識人,能用人,你看他用韓信就是一個例子,劉邦在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韓信可是一個無名小卒呀。

可是,劉邦從來沒有懷疑韓信的能力,而是把全軍的性命都交給了韓信。

劉邦若是做不到用韓信的話,他也就得不到天下了,你說對不對?

當然劉邦的優點還有很多,我們就不過多的列舉了。


史學達人


我來回答你。

劉邦

他,是個橫空出世的怪胎。臉皮比長城還厚,心地比木炭還黑。他,是橫行鄉里的地痞流氓!他,也是揭竿起義的亂世英豪!

劉邦,地痞流氓一枚,從一介微末小吏 泗水亭長起家。恰逢秦末天下大亂,乘勢揭竿而起,提三尺寶劍,斬白蛇起義。佔沛縣,自稱沛公;進咸陽,鴻門宴,退漢中,轉戰天下!與自戀狂西楚霸王項羽,垓下“終極互撕”!得“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鼎力輔助,混成一代西漢開國皇帝!

劉邦有哪些優點?

1、劉邦,小流氓,但膽子大。亂世膽不大,怎麼帶人造反?膽大很關鍵。

2、劉邦,好色鬼,但很有自知之明。當時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見好就收。

3、劉邦,大文盲,但懂得用有文化的人。牛人蕭何,張良,酈食其,就是典型。

4、劉邦,臭毛病一堆,但知錯就改,能聽勸,腦子反應賊快。沒太把自己面子當回事兒。

5、劉邦,出爾反爾,但幹事老辣。該低頭時頭能低到褲襠裡,該出手時絕不手軟。

6、劉邦,不要臉,但務實不務虛。臉厚如城牆,像司馬懿一樣,不圖虛,心裡素質好。

7、劉邦,無大志,但活在當下。人的慾望是一點點隨著壯大膨脹起來的,不好高騖遠。

8、劉邦,吃喝嫖賭,但知人善任。知道識人用人,懂得選賢任能,不失為一個好領導。

9、劉邦,真小人,但不是偽君子。兩軍陣前,架起沸騰大鍋,項羽抓了劉邦老爹相邀挾要烹殺,劉邦不為所動,來了句“兄弟,別忘了分我一杯羹”。雖小人嘴臉,倒也誠實可愛。

10、劉邦,打仗臭,但跑得快。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好漢不吃眼前虧。

身逢亂世,無理可講。沒兩把刷子,怎麼混?劉邦,文不及蕭何,武不及韓信,智不及張良,也沒什麼高瞻遠矚,但能吸引一群社會精英,圍繞著他一起鐵了心“創業”,不得不說:確有過人之處!

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劉邦,卻寫過一首詩叫《大風歌》,全文就三句!如今讀來還氣勢爆表!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是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在擊破英布大軍以後,途徑自己的故鄉(沛縣),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劉邦唱了這首《大風歌》。表達了衣錦還鄉的意氣風發,維護天下統一的豪情壯志?




峰子奇觀


作為平民出身的皇帝,劉邦在後人眼裡,算是一個口碑不錯的人,當然,他也“兔死狗烹”地殺功臣,但相對於同樣平民出身而大殺功臣的明太祖朱元璋來說,後人對劉邦的評價已經算是可以了,他雖殺功臣,但也有不少優點,為人所稱道。

可以從人們的評價之中,來觀察劉邦的優點。謀士酈食其曾說:“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得城封將,得國封疆,這說明劉邦很大方,願意並主動與人分享勝利果實,不像項羽一樣,戰勝而不予人以功,得地而不予人以利,誰會甘心情願替他賣命?那些謀臣悍將之所以追隨劉邦、項羽,都有所途,所以,出手闊綽、做人大方的,當然更受人歡迎,人家也願意冒死跟隨。

韓信評價劉邦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這說明劉邦善於帶隊伍,有政治家的素養和格局。確實,劉邦不太會打仗,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那是韓信的長處,劉邦的長處則是善於指揮這些大將,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能自作主張,不必瞻前顧後,給他們充足的後勤保障,不必擔心沒有後援,因此,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劉邦的作用其實也不可忽視。

東漢荀悅說:“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荀悅總結劉邦的優點是“雄俊之才,寬明之略”,說明劉邦有雄才大略,胸懷寬厚,做人英明,這種人往往能走得更遠,坐得更高。

有趣的是,朱元璋也曾評價說:“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朱元璋總結劉邦的成功之道,是“承以柔遜,濟以寬仁”,他認為劉邦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關鍵是寬厚而仁義。

不過,朱元璋雖然對劉邦的寬厚仁義敬佩有加,但他自己卻恰恰因為刻薄狠毒而為後人所詬病。


帝國的臉譜


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但我發現對此話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多,如果換成:孫悟空有什麼優點?馬上就會有烏壓烏壓的扯蛋文和扯蛋人,其實我也是其中一員,開個玩笑,重在參與嘛。

簡要寫幾句:

劉邦的優點,其實沒那麼高深,也不是什麼優點,論文化估計也就初中水平,但其人從小就在社會基層跌打滾爬,說他是地痞流氓有點不雅,但在社會基層學習和積累的實用處事之術及底層人與人很現實的關係之道,是其他知識分子所不俱備的,劉邦做事放得下身段,下得了狠心,下得起狠手,文也略通但不如張良,武也能帶兵但不如韓信,建設管理不如蕭何,經濟運作上基本不在行,但就是有一大邦人圍著他轉,成就了大漢王朝,主要原因及條件因素如下:

l、平臺。

劉邦曾任亭長,是個小老闆,小圈圈小平臺,斬蛇之後聚了一大幫人有點老闆做大的架勢,人越聚越多就成大平臺了。

2、羹主。

凡來者都是奔著分一杯羹而來的,儘管開始是空頭羹,但精英們不傻,看準了下的注,知道你這個平臺好,打的旗號又正道又響亮,將來一準能成,劉邦就是這個平臺的臺主,也是羹主,大家前來入股投資,希望將來分紅。

3、秩序:破壞舊秩序、建立新秩序、整合成大秩序。

推翻暴秦,對外收拾收併名路武裝開創漢朝之後對內整肅整合各派精英,賞之罰之,罰之賞之,幾回動靜之後,大秩序初定矣。

4、利益。

不用多說。

5、矛盾。

隨著外部矛盾的消除,內部的矛盾就岀現,劉邦和屬下一起打下天下後,由於集團內產生新的矛盾,劉邦只有消除這此矛盾才能使大漢朝穩定。

6、收殺。

貫穿劉邦一生,收用人才,利用人材,控制人才,消除威脅隱患之人材。曾當著韓信的面幾奪兵權,真的是拉得下臉,項羽要煮劉父時,邦要分一塊肉,心何其堅忍及狠。張良在成功後隱退,蕭何裝糊塗,其他人要麼乖乖的,這是古代王朝通病,也是必然的結果。

劉邦是偉大的人事管理家,和麾下龐大的英雄豪傑一起開創了大漢王期集團。


風平浪靜143070189


任何的生命的存在,我相信都是天命所為,有其為必有其用。只是大小好壞不同而已。

能一統華夏,造就傳承400多年的大漢,就是劉邦的天命。因其命才成其才。他有高於常人的智商、情商、膽商。更有高超的權謀之術。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寬厚仁愛,性格十分開朗,他為人豁達大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有高超的戰略眼光和佈局能力,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對全局的掌控能力,對權力和軍隊的駕馭能力,對時機的洞察能力,判斷力和悟性。會用勢、造勢,能當機立斷,乾淨徹底,做什麼都很到位,一點也不粘糊。判斷力極強,也敢拍板,而且豁得出去。敢拿生命去豪賭。

劉邦更知人,懂得人情人性,既知道人性中的優點,也知道人性中的弱點,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又能孤立敵人各個擊破,終於運天下於股掌之中。

歷史上少有的出身低微的開國皇帝,一般人無法比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