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攝影的測光點如何選擇?

悟能悟淨


攝影的測光點如何選擇?

在攝影中如何準確或是正確的曝光是拍攝的一項基本功,而能讓照片準確和正確的曝光的關鍵是測光點的選擇,所以如何選擇測光點就很重要。

我這裡一直說準確和正確曝光,是因為這是兩種曝光思路,一種是讓照片曝光正常,不欠不曝,細節豐富,一種是讓照片按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去曝光,很可能過曝或欠曝。

這兩種曝光方式哪個叫準確,哪個叫正確還有爭論,這裡不多說這些,只說客觀曝光和主觀曝光兩種方式測光點如何選擇。


客觀曝光測光點的選擇

客觀曝光這種提法是我自創的,只是為了說明曝光的目的是為了得到一張不欠不曝的照片,那麼在實際的拍攝中如何選擇測光點呢?

首先我們要確定相機的測光模式,在測光模式確定的情況下來談測光點的選擇,我們的拍攝目的是讓照片曝光正常,所以最好選單反相機的評價測光模式,當然有的稱之為矩陣測光,分區測光等等都是一種測光模式。

在這種測光模式下,傳統的測光點選擇方法是首先找到場景中最亮區和最暗區,然後把測光點放到比最亮區稍暗一些的區域來進行測光,這時不能對最亮和最暗區測光,儘量對中間亮度偏亮區測光,這種方法能保證高光不曝,但陰影區細節可能不多。為什麼說是傳統的,因為在膠片時代的曝光理論是寧欠勿曝

在數碼攝影時代的曝光理念是向右曝光,就是說曝光稍過一些,讓暗部曝光充分有細節,這時測光點的選擇就要中間調偏暗的區域就可以。


主觀曝光測光點的選擇

主觀曝光就是說按照我人個的想法來曝光,我就想拍高調過曝效果,或是暗調欠曝效果。這時最好用點測光的測光模式,然後根據需要選擇最暗點或是最亮點來測光,或是其它亮度的點來達到你要的曝光效果就可以。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首先,從嚴謹意義上講,說測光區域比測光點要更準確一些,因為即使是點測光模式下的“測光點”,也是一個有一定直徑和麵積的圓形測光區域;其次,測光點不是在任何測光模式下都能選擇的,對尼康系列單反和佳能1D系列,理論上只有點測光模式支持測光點手動調整,而且是在設置點測聯動的基礎上,通過手動選擇對焦點來實現的:

在矩陣測光等其他模式中,測光區域及權重由相機指定,不受拍攝者人為控制:

瞭解不同模式下的測光區域及權重分佈,是正確測光的基礎。仍以小k熟悉的尼康D750為例,相機共內置四種測光模式:

一、矩陣測光:測光區域為整個畫面【平均權重】

整個畫面的亮度信息均被測定,相機按照平均權重進行計算,確定最終的測光值和曝光量。這是數碼攝影中最為常用的測光模式,拍風光和建築等最為常用:

二、中央重點測光:測光區域為整個畫面【中央12mm直徑圓權重最高】

亮度信息測定範圍仍然是整個畫面,但中央12mm左右的直徑圓權重是最高的。拍攝人像特寫時比較常用:

中央直徑圓的大小可以手動調整,但前提是採用了新版的數碼鏡頭(尼康稱之為CPU鏡頭,以區別於傳統的AF頭和MF機械頭):

三、點測光:測光區域為以對焦點為圓心的4mm直徑圓

這是唯一一種拍攝者可以自行確認測光範圍的模式,在相機支持點測聯動的前提下,測光區域為以對焦點為圓心的4mm直徑圓。主要用於主體和背景光線差異很大的場景,通常是對主體較亮的部分進行點測,獲得剪影效果或突出主體的作用:

很多黑色背景的花卉特寫,也是通過對花卉較亮部位進行點測得到的:

四、亮部重點測光

這是尼康後出機型新增的一種測光模式,可以優先對畫面亮部區域測光,但測光區域和麵積大小同樣不能手動指定。這種測光模式取代了一部分點測光的作用,特別適用於舞臺整體人像的拍攝:

五、結論與建議:

正確測光的前提是測光模式的選擇;只有在點測光模式下可以手動指定測光區域,其他模式下都是由相機自動控制,但拍攝者可以通過構圖改變圖像亮度信息和主體位置,從而獲得符合預期的作品。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攝影的測光點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曝光的準確與否,所以測光點的選擇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光線比較平均,沒有太大對比,我可以說你選哪兒都行,所以這個就不再多餘講了,講究測光點的選擇,主要原因就是光線對比強烈的時候,才會出現很多問題。我還是用圖說明吧,這個更直接,也更直觀。

以上三圖,不管是背景是明是暗,測光點肯定是以主體為準,需要提醒的是,類似測光,要以點測光為好!

這種逆光照片,要以水面無反射區為準,以反光區測光,人物和水面基本都成通黑,以人物為準,估計就看不到反光,將是白花花一片。
拍攝光比較大的風光片,如果以暗處測光,高光處肯定過曝太多,以至於後期都沒法拉回,所以要以高光處測光,可以稍過些,後期壓高光提暗部。

前面講過,後期補光,像上圖,可以分別對1和2處測光並分別拍照,後期將兩張照片合成,這樣就能得到明暗都正正確曝光的照片。


南方之南


因為我們的拍攝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任何一種自動的曝光模式都不可能永遠滿足複雜變化的環境。比如我們在同一地點拍攝,調整好曝光參數後將相機調轉一個角度,就會出現過曝或欠曝現象,這是因為不同角度進入鏡頭光的強弱有差異。而速度優先和光圈優先是將拍攝的速度或光圈設置成固定值,其他參數由相機自動配置。這種曝光模式的好處是不用拍攝者來回調整各種曝光參數,缺點是環境光線變化大時,拍攝成功較為低。因此最為理想的曝光模式就是用M檔,進行手動曝光。

第一,在相機的目鏡中有一條曝光指示刻度線,一般調整光圈和速度參數後,曝光指示光標在刻度線0的位置,表示曝光基本準確,一般不會出現欠曝或過曝。

第二,我們日常拍攝一般採用手持拍攝,因此,M檔手動曝光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確保所拍攝的照片對焦準確,不模糊,在此基礎上保證準確曝光。要確保手持最低快門速度,最低快門速度一般為焦距的倒數,比如焦距為85,速度最低應為1/85。如果環境光線較弱,光圈開到最大仍不能正確曝光,則可以提高ISO感光度來確保畫面不欠曝。

第三,要正確選擇測光模式,一般風光攝影宜採用平價測光,以確保測光的均衡,對畫面需要重點突出的一般採用點測光。

如何把M檔手動曝光模式運用好,需要在平時的拍攝過程中去不斷摸索、用心體會,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


敏哥王子


現在的相機一般都有矩陣評價測光、中央重點加權測光、點測光和全像場平均測光幾種測光方式。

因為現在的很多新型相機矩陣測光方式加入了色彩信息、距離信息以及場景智能分辨等運算方式,所以絕大多數的拍攝題材配合自動曝光模式運用矩陣評價測光就非常方便可靠了。

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舞臺追光下的人物拍攝、夜景燈光人像、逆光和部分產品靜物等,可以運用手動曝光模式結合點測光拍攝。

運用點測光需要注意相機測光表是按照18%的灰度進行測光的,如果測光點的反射率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測光精度,需要進行曝光±補償。

測光的原則一般是以畫面興趣點(大部分情況是畫面焦點所在位置)為測光基準點,如果測光點是調焦屏中央固定,就需要半按快門鎖定曝光再重新構圖拍攝,如果相機測光點可以和調焦點聯動,只要注意測光點的反射率高低是否需要曝光補償即可。




蜂鳥老璐


攝影裡面最常用的有三種測光模式: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一般相機裡面也都是這樣三種模式。下面我簡單分享一下,供你參考。


評價測光

有時候也稱為平均測光、矩陣測光等,意思都一樣。它是指把畫面分成很多歌區域,進行獨立計算測光,然後再根據每個區域的測光數據進行平均測光。說白了就是測量畫面的平均曝光值。

這種模式適合大部分日常的場景,比如順光下的環境。對於明暗反差大的場景則不適用。因為它不夠精確,就像一個10歲和一個50歲的人平均年齡是30歲,這樣沒有參考意義。


中央重點測光

這種模式的設定是為了迎合大眾普遍的拍攝習慣,那就是喜歡把重點主體放在畫面的中央位置。而中央重點測光的意思,就是偏重畫面中間區域的曝光準確。如果主體在畫面邊緣,則不適用了。


點測光

如果說評價測光是攝影的初級玩法,那麼點測光就是高級玩法了。事實上也是這樣,專業的攝影師在自然光下拍攝大多都會採用點測光,因為特別的精確,只對一個小區域進行測光。

這種模式特別適用於光線複雜的場合,你可以只對拍攝主體進行測光,會自動忽略其它區域。比如在拍攝舞臺上的舞者時,在拍攝剪影時,都需要用這種測光模式。

之所以說點測光專業,是因為它的測量面積比較小,需要拍攝者對畫面裡的光影有熟練的判斷,知道測哪裡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效果。


寫文章不容易,如果對你有幫助,麻煩點贊評論或分享,謝謝你

點擊我頭像關注學習更多


攝影的秘密


第一:先大致說說相機是怎麼測光的。現在的單反數碼相機一般都是反射式測光,就是光線照在被攝物體上再反射到你的相機裡,測量反射過來的光線。以前是入射式測光,測量光源照射到被攝物體的光線

第二:相機默認你的測光對象是反射率為18%的中性灰。 就是說如果你對白紙測光,反射率幾乎是100%,但相機認為反射率就是18%。如果你對黑色紙測光,反射率很低很低,但相機仍然認為反射率就是18%。所以有時你測完光以後還會再次手動調節曝光補償。所以根據相機這個特性,我們一般去找那些反射率接近18%的物體測光,因為這樣基本可以保證正確曝光。比如黃種人的皮膚反光率就接近18%,如果你拍黑人,黢黑黢黑的那種,或者你拍白人,刷白刷白的那種,你測完光以後必須遵循“白加黑減”的曝光原則。或者你可以對著畫面中的綠色部分測光,綠色的反光率也接近中性灰,或者你對著畫面中的灰色部分測光。或者自帶一張灰卡,對灰卡測光然後鎖定再拍攝。或者你對著畫面中不太亮也不太暗的中間亮度部分測光。反正你就找接近灰色的東西唄。哎?我好像已經先把第二問給回答了。

下面是目前數碼相機的大致幾種測光模式

1):

2):

3):

4:)

以上幾種模式談不上那種測光模式好,哪種不好,你用哪種測光模式都行,看你個人習慣。一般是評價測光比較常用。如果現場光比較複雜、或者光比較大,我們為了保證主要的部分正確曝光一般會選擇點測光模式。


天使帝國112233445566


攝影的測光點如何選擇?

測光的選擇與掌握,在攝影特別是攝影創作中極為重要,在完成了取景構圖的基礎上,測光的正確與否決定了這次拍攝的成功與否。


第一,關於測光模式。測光模式的選擇一般有三種,一是平均測光,二是重點測光,三是點測光。不同的相機有不同的說法和分類,但是大底的意思七不離八。上面說到的三種測光模式,就是讓我們顧及和重視的區域、面積有所不同,由前向後,意味著“顧及和重視”的區域、面積由大變小

換言之,平均測光——顧及照顧到整個畫面的光線明暗情況,“綜合評估”、平均照顧;重點測光——顧及照顧到整個畫面中的某一部分面積光線明暗情況,“重點評估”、重點照顧;點測光——只顧及照顧到畫面中的某一點光線明暗情況,“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如果覺得還是不好理解的話,你可以把測光和對焦聯繫起來,道理大同小異。

第二,不同的測光模式的細節分析。平均測光——一旦選擇了,就是“平均”,不再具有“可控性”,就是平均考慮。對於重點測光和點測光,再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重點”和“點”就確定在畫面的正中央,就是正中央的重點和正中央的點,不再具有可控性;另一種情況是,“重點”和“點”都可以在畫面上控制移動,比如,你可以把“重點”放在畫面的正中央,你也可以把重點放在左上角、右下角等等,就是上下左右中、“東西南北風”均可控制移動,你“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做到這一點,就是實現了測光與對焦的同步,這一種進步十分可喜和重要。但是現在能做到這一點相機不是很多,大部分就是屬於前一種情況。


第三,我們的具體對策。是不是我們都去要求實現“測光與對焦的同步”呢?其實未必。拍攝經驗告訴我們,只要選對測光模式,就大局無礙了,真正達到我們心目中用光準確的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曝光補償。拍攝了一兩張之後,我們通過讀片觀察就能知道,曝光是否準確,依照我們的主觀判斷去實施曝光的“正補償”或者是“負補償”,就是加減檔來實現,因為在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依賴相機的判斷,主要的還是依賴於我們肉眼判斷,相信了自己的主觀判斷,也才能進一步體現自己創作意圖。




第四,具體操作建議。關於平均測光無須贅述,關於重點測光和點測光,你的主體元素較大就用重點測光,反之就用點測光;我的使用體會是,絕大多數場合直接固定在重點測光模式上,常年無更改。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為我的回答點個贊。


拍客張光林


老早玩膠捲的時候測光是個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膠捲貴,所以按下每次快門都要稍微的斟酌,當時也沒啥ps,測好光至關重要。一個卷,三十來張,每次也就幾張滿意。商業片真的要正兒八經的幾個面都要用測光表測。

如今數碼時代,測光來說變得簡單了,但商業片來說還是需要測光表的。而平常我們自己拍照或者婚紗攝影之類的,幾乎全用相機自帶的測光就行了。

測光點如何選擇,還是取決於你要突出的主題。如果是人像,還是選擇點測光,人物的曝光最重要。人像中比方有個黑人有個白人,我覺得中央測光或者點測光,針對白人的點測光再減一兩檔就應該好點或者選個黑白色居中的物體測光。而局部測光我們平時用的較少,除非你想表現一種手法。風景來說用多重也叫全局測光還有矩陣測光,評價測光,這些都是廠家的不同叫法,這種測光,可以拍風景,家庭照,人物物體眾多的時候,它的優勢就來了。

你拍的久了,測光還是會很簡單的東西,多練習下之間的區別,反正我知道的很多婚紗照基本都是點測光,人物也不是很多,所以人物曝光正常了,自然覺得好看一點。測光有一點,寧可欠點,不要爆了。我現在幾乎都用手動電影鏡頭,所以幾乎不怎麼考慮測光的事,因為現在直接就出片,看一下稍作調整就行了,科技越來越讓攝影變得簡單了。

下面這張是我自己拍的。


愛吃栗子的熊


你好,測光點如何選擇的前提,是要先明白色光的是用作。

第一,你要在你心中對測光有個自己的定義,

第二,你要熟悉並指導單反上的測光模式,已經使用每種模式出來的照片效果

評價測光;

評價測光一般使用在光線穩定的環境,例如白天拍攝廣場,建築,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之類的。使用評價測光,相機分自動分佈幾個區域測光點進行測光,所以說適合大場景拍攝。


局部測光:

使用廣泛

一般在背景暗的情況下獲得主體比較明亮的時候使用。


點測光

實用點測光對準被攝主體'亮部"進行測光,就可以得到亮部合適的曝光,暗部則會過暗。如果對準"暗部"亮部則會得到合適的曝光,亮部會暗下來。

中央重點測光

主要拍攝在拍攝範圍中間的被攝主體主要的範圍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