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國二戰時為什麼對日本動用核武器,而不對德國使用核武器?

路人乙82243


今天吐槽君為大家揭露美國二戰對日本動用核武器的真正原因,其中有一些與你平時認知相違背的歷史事實,還請大家仔細閱讀,謝謝!

時間對不上是主要原因之一

德國在1945年5月7日就投降了,而美國的原子彈研製在那時還沒有獲得成功,直到德國投降後的兩個月後,也就是1945年7月15日世界上第一顆實驗性原子彈才在新墨西哥州的凌阿拉莫戈多沙漠中爆炸成功,而第一顆真正的原子彈更是等到7月25日才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試驗場爆炸成功,最後在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叫“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

(二戰德國投降簽字儀式)

對原子彈最大誤解,美軍考慮登陸日本本土傷亡太大,事實真是這樣嗎?

我們平常對二戰日本原子彈有一個巨大的誤解,那就是認為這是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其實不然,當時在硫磺島戰役之後,美軍由於遭受的損失太大和考慮到登陸作戰可能造成的巨大傷亡,實施了一系列對日本本土的以“李梅火攻”為代表的戰略大轟炸以及以水雷封鎖為主的“飢餓戰役”。其中戰略大轟炸投下的燃燒彈和凝固汽油彈使當時日本98個主要的大中城市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百分之五十的城區被燒燬,大部分的軍工企業被摧毀,一個夜晚的空襲就造成了東京十餘萬死傷,巨大的恐慌導致了800多萬人逃亡農村。

(轟炸造成的密佈彈坑)
而水雷封鎖的“飢餓戰役”更是日本的噩夢,美國使用轟炸機在日本港口部署了一萬兩千多枚水雷,擊毀了包括65艘軍艦在內的670艘船隻,總噸位達到了140噸,這對依賴於進口物資的日本來說是滅頂之災,國內軍工企業被炸而且沒有陷入了沒有工人也沒有原材料的死境。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當時的日本軍工生產能力大幅下降,飛機和軍艦以及煉油能力下降了百分之九十,這才造成了後面的日本由於沒有飛機可用,只能改裝就飛機組成神風特工隊進行自殺式襲擊,也就是說日本的戰爭潛力已經被擊垮,美國不需要登陸,只要圍困就能把日本活活困死,所謂美軍登陸“奧林匹克行動”也只是一直停留在紙面上,從來沒有付諸實際的任何消息。

(水雷封鎖行動)

美國投擲原子彈最大的考量是蘇聯

1945年2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進入了最血腥殘酷的階段,其中死傷慘重的硫磺島戰役就發生在這個時候,而剛好在那時,二戰三巨頭集合召開了雅爾塔會議,考慮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可能會面臨的更大犧牲,美國人督促蘇聯必須儘快的投入到對日作戰中去,而蘇聯也以此為籌碼要挾英美,最終在得到關於維持外蒙現狀在內以及維持俄國在日俄戰爭前的所有利益在內的好處後(大部分出賣的是中國利益),蘇聯人作出了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後對日作戰的承諾。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
而在1945年的7月,隨著戰事的急轉直下,美國人越來越順,傷亡也逐步減少,根據推算,日本最晚也將在11月投降,但是這時就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蘇聯答應出兵的日期定在8月9日前後,一旦蘇聯出兵,美國人必須要答應許諾給蘇聯的所有條件,而考慮到戰後利益分配,這是美國人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美國人決定啟用大殺器“原子彈”加速日本的投降,爭取在蘇聯出兵前迫使日本提前投降,這樣就可以在將來不必兌現對蘇聯的豐厚條件。於是就出現了8月6日和9日的緊急投下的兩枚原子彈,可是事實並沒有如美國人所願,蘇聯8月9日出兵,日本在8月15日才投降,美國人表示很無奈!

(雅爾塔三巨頭)

原子彈實戰給了美國國內交代也有效確立了美國人戰後霸權

第一、“曼哈頓工程”耗資20億美元(換算到現在大概600億美元),這些錢可都是納稅人的錢,作為一個標榜民主的國家,耗費了這麼多錢,總得給國內一點交代,再怎麼樣也得聽個響吧?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大家看到原子彈這麼大威力,也就會心安理得,不會去舉行什麼遊行示威了,這有利於拉選票和穩固統治。

(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第二、研製出這麼厲害的武器,不進行實戰永遠不會有人真正瞭解它的威力,所以美國人投下兩顆原子彈也是對全世界的震懾,讓大家感受到美國的強大,也正是以原子彈為代表的大量高科技武器為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許多國家戰後加緊研製核武器的巨大動力!


軍武吐槽君


題主您好!圖說地理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對日本使用核武器的背景。在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的兩個月前即1945年5月7日德國投降(德國投降在原子彈研製完成之前),只剩下日本還在頑固抗爭。但是這時的形勢對日本已經非常不利了,7月2日美國攻克了琉球,日本本土對美國已經開放,且盟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日本的海上通道,日本大量船隻被摧毀,依靠日本本土貧瘠的資源已經支撐不了多少時間了!



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使用原子彈,日本也會很快投降,原子彈對日本投降促進作用有限。二戰後,包括時任美國總統參謀長的威廉·丹尼爾·萊希、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及英國首相丘吉爾等都表示原子彈對戰爭進程裡日本投降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麥克阿瑟甚至認為使用原子彈在軍事上沒有任何必要。



既然沒有必要,那為什麼還要使用原子彈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實驗原子彈的性能

我們知道原子彈相對於以往所有武器是一個全新的武器,它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格局,也使得人類擁有摧毀世界的能力。但是原子彈的實際威力究竟如何沒有人知道,在當時的戰爭局勢下,確實提供了很好的實驗場所,那就是日本!



我們從投彈的地點不難看其實驗性!在當時的日本,廣島長崎無論在人口、規模、經濟和重要性上都無法跟東京、橫濱等城市相提並論。如果美國投放原子彈是出於加速戰爭結束的話,投在東京等大城市更合適。但是如果從武器實驗的角度來看,廣島長崎不大不小剛剛好,不難看出向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檢驗其威力的意圖十分明顯!



其次,出於戰後格局的劃分考慮,阻止蘇聯登陸日本本土

我們知道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時選擇了諾曼底登陸,決定了歐洲被撕裂的戰略格局。在歐洲現場結束時,日本抵抗還十分頑強,美國需要蘇聯對日本出兵。大家都知道蘇聯側趁機索取了在亞洲大量的利益,並要求像歐洲一樣由美蘇共同佔領日本。但是在後來美國越大越順利,且當時蘇美對抗已經不可避免,所以美國並不像讓蘇聯佔領日本本土。美國使用原子彈可以說是對蘇聯批返很好的威懾作用,阻止其登陸日本本土!



最後,經濟原因決定原子彈的效果需要讓世人知道

我們知道美國為研製原子彈啟動“曼哈頓計劃”,還計劃聚集世界一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花費美國20億美元(那時候的20億美元可是很大一筆錢)。可以說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就需要它必須要有非常好的效果,而檢驗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敵人的國土上爆炸一下!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日本挨原子彈基本板上釘釘了!!


圖說地理




原子彈技術誕生於德國,而非美國。美國也是通過猶太人的諜報活動,甚至是像愛因斯坦這種猶太頂級科學家逃亡到美國,美國才獲得了那些尖端軍事科技。


現代軍事頂尖技術有兩項都是來自於德國,一是導彈技術,二是核武器技術。當然,常規兵器比如坦克,德國的豹式坦克也是獨步全球的。

當時希特勒在兩種最尖端的軍事技術選擇時,沒有選擇原子彈,而是選擇了導彈技術。因為他當時最想征服的對手是英國,而英國有英吉利海峽的阻隔,德國的海軍相比傳統海軍強國英國來說佔不到任何優勢,對於德國來說,就是建設火箭軍,可以隔海打擊英國防禦部隊或者英國本土。



在交戰期間,德國隔海向英國發射了兩萬餘枚早期的導彈,對英國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德國科學家原本建議希特勒優先開發核武器,但是希特勒覺得遠程打擊技術更適合他的閃電戰,最終選擇了重點開發火箭技術,忽略了核武器開發,直到美國通過間諜活動盜取了德國的核技術。


美國真正開發出核武器的時候,德國已經投降了,日本對美國的登島進行了瘋狂的阻擊,讓美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減少傷亡,促使日本接受波茲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才對日本使用了核武器。


謝金澎


因為在原子彈研製成功前,德國就已經投降了。

“小玩意”爆炸畫面

世界上首款原子彈爆炸於1945年7月16日,地點位於新墨西哥州索科羅縣的託立尼提沙漠,代號“小玩意”;而納粹德國投降則是在1945年5月8日(投降儀式在5月9日凌晨0時進行),在時間上,納粹德國並沒有支撐到原子彈研製成功。

“瘦子”原子彈殼體,其後方的圓球為“胖子”原子彈殼體

需要說明的是,在納粹德國投降前,美國雖已在進行原子彈開發,但試驗中的代號“瘦子”的原子彈卻因技術問題導致流產,首顆原子彈的試爆時間也因此推遲。當然,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並非原子彈本身無法引爆,而是由於“瘦子”槍式鈈彈的結構導致其外形過長,沒有合適的轟炸機可以進行投放,在1944年3月進行的投放試驗中,由於試驗結果不如預期,且損毀了用於測試的B-29型轟炸機,之後“瘦子”項目被放棄。

計劃中的“沒落行動”登陸路線

除時間因素外,促使美國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的原因還有就是,在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表後,日本對此持拒絕接受態度,且日本還在本土推行所謂“本土決戰”計劃,設想通過全民抵抗來應對盟軍的登陸,並最終達成和談。

為應對於日方的“本土決戰”,盟軍同樣制定有靠登陸逼迫日方投降的“沒落行動”,並計劃於1945年11月開始施行。不過,由於此前盟軍在收復日佔島嶼時傷亡慘重,且對於“沒落行動”的傷亡估計或在百萬之上,因此,為加快戰爭結束、減少傷亡,美國最終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其結果就是在1945年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投放後,日方在1星期內就宣佈無條件投降。


飛豬漲姿勢


日本欲以垂死掙扎的所謂‘’玉碎‘’來實施本土決戰而拒不投降頑抗到底,所以頑固死硬的日本註定必須使用原子彈來降伏;而歐洲戰場的德軍為東、西兩線作戰:東線有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蘇軍節節推進,西線則有美英盟軍發起的‘’霸王行動‘’的沉重打擊,從而促使德國早於日本三個月無條件投降……。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美英盟軍發起的大規模的‘’霸王行動‘’,拉開了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渡海登陸作戰:在英吉利海峽分別向法國海岸的加萊、諾曼底、奧馬哈等幾個海灘登陸場實施了強大的搶灘登陸。被德國佔領的法蘭西很快被美英盟軍解放,緊接著美英盟軍又向德國佔領下的荷蘭發起了大規模的空中投送作戰:擬從荷蘭直插德國腹地,爭取在一九四四年聖誕前,結束歐洲戰場的西線作戰。具體以英軍第三十軍向安特衛普發起地面進攻,同時由美軍第一零一空降師、第八十二空降師、英軍第一空降師及波蘭傘兵旅共三萬五千人的空降部隊,採用蛙跳戰術依次在六十三英里寬的戰役縱深,分別在艾恩德霍芬、奈梅亨、阿納姆等地段實施空降,以奪取萊茵河上通往德國腹地的橋樑 。一九四四年底至一九四五年初慘烈的阿登高地作戰:美軍傷亡一萬九千多人;一零六步兵師中近兩個團被德軍俘虜,最終美英盟軍終於進入德國,向柏林東南方向的萊比錫、慕尼黑等城市發起進攻。


一九四五年初蘇軍解放波蘭後向德國推進,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朱可夫、科涅夫率領下,分別從東普魯士進入柏林。向風雨飄搖的第三帝國發起了最後的進攻,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七日柏林戰役打響。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蘇軍攻克納粹帝國國會大廈,希特勒及愛娃在帝國總理府地下室自殺身亡;戈培爾毒殺了幾個子女後,自己與老婆也服毒自殺身亡,納粹集團土崩瓦解。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德國海軍部長鄧尼茨和陸軍總參謀長凱特爾元帥,宣佈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深夜十二時整,鄧尼茨和凱特爾在柏林蘇、美、英、法四國代表面前簽署投降書。




為了加速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和五月二十五日,美軍龐大的B-29戰略轟炸機群對東京實施了毀滅性的大轟炸;一九四五年六月中旬,美軍在付出重大傷亡後,佔領了距離日本本土三百四十英里的沖繩島:美軍即將登陸日本本土。由於日本依然拒不投降,而決心以所謂‘’玉碎‘’的‘’本土決戰‘’來繼續頑抗。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和八日,頑固死硬的軍國主義日本終於被兩顆原子彈降伏。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全世界宣讀了終戰詔書:朝鮮光復、中國臺灣、香港光復,中國大陸從此結束了十四年的艱苦抗戰……。


東驤神駿


你這心思有點邪惡啊。

美國二戰時為什麼對日本動用核武器,而不對德國用核武器?

最直接的答案肯定是時間!德國在1945年5月就投降了,而美國在1945年8月才生產出來原子彈,總不能別人投降了還去丟幾顆原子彈吧?

然後是地理位置,德國處於歐洲的中心,人口結構複雜,東邊蘇聯,西邊是英法,戰爭後期,盟軍已經推進到德國本土了,小領土大威力的情況下,如果使用原子彈,肯定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划不來也沒必要。

還有美國能夠製造原子彈,德國功不可沒,美國從德國挖走了多少科學家,竊取了多少技術,他們心裡最清楚,用原子彈回報別人也不太厚道了。美國人本身是歐洲人口後裔,同宗不說,也沒多大仇恨,犯不著這麼狠。

最後還有戰後問題了,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聯已經崛起了,如果把歐洲打壓的太狠,歐洲可能要被蘇聯統一了,這對美國是很不利的。

反觀日本就不一樣了,偷襲珍珠港,結仇了,日本海軍強,不好登陸,日本是島國,核武不會傷及盟軍,也不影響後續世界秩序問題,為了早日結束戰爭,只能委屈下島國人民了。


金蛙王子


希望答覆這問題以後,可以順利的發佈出來讓大家一看。 要是美國二戰時候不去動用核武,日本的武士精神,還有明知戰敗收場的日本軍方必然來個玉碎局面,就是說日本軍政府逼令全國國民穿起軍裝,寧死也要對盟軍作抵抗。 美軍考慮到自身傷亡更多問題。 在中國,東北戰場紅軍一下子沒可能征服所有日軍。 華北華南的百多萬日軍只聽取日皇裕仁的投降書公佈。 日皇一天不宣告投降,日軍在華的戰事還不會結束,日軍為了補償太平洋戰爭的慘痛戰果,轉嫁到中國平民老百姓身上,更多掄掠,燒光,殺戳,受害的就是中國的平民老百姓乃至當時與日軍作戰的中國軍隊。 反觀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兩面受敵,軍隊已處予極疲憊階段,根本盟軍只需要動用常規武器,已經可以逐步消滅德軍反抗力量,沒有必要釆用核武器。


自以為舉世知名而寫作


其實小日本揍的兩個原子彈,全部的原因說出來你們都不信。全因蘇聯。歐洲的德國已經投降,亞洲戰場也隨時結束,蘇聯已經滅了日本的東北軍,隨時登陸日本,強摘美國的太平洋血戰的勝利果實。常規武器已經嚇不住蘇聯人了,唯有祭出大殺器,核武。再不用日本馬上投降了。失去正義性。時機一縱即逝。連放兩顆確立了武林盟主的地位。就這樣蘇聯還是爭分奪秒地搶佔了日本北方四島。美國早已看出紅色蘇維埃已經席捲大半亞歐大陸,其實不管是什麼體制,只要有人能威脅到自己的全球利益,美國都會毫不客氣地列為對手。在戰場用超級殺招告訴蘇聯人,這個地球現在是我美國人挙頭硬你得聽我的。隨既沒多久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世界進入長達45年的冷戰。蘇聯解體後,美國成了唯一超級大國。


逐波隨流57944439


德國倒臺瞭然後被蘇聯攻佔了,基本沒有頑強抵抗,對美軍已經無能為力了,日本雜碎在負隅頑抗,而且揚言拼命到最後,美國人為了不傷及更多自己的士兵,也為了看看核武器的威力,更是為了恐嚇蘇聯,所以,只有拿日雜開刀!況且,羅斯福就覺得日本雜碎最讓他噁心,而且不講信義,所以用核武器幹日本雜碎!


柴達木2018


時間問題。

大約是1945年5月,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而美國丟原子彈,是在當年8月,至於原子彈研究成功,是在5月——8月這區間。

因此說,美國是沒辦法穿越時候,拿納粹投降後研究出的原子彈,來賞給納粹德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