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哪些詩詞寫的很好,知名度卻不是很高的人?

用戶3708573253


詩詞水平很高,作品質量上乘,卻不為一般人所知的詩人,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本文只列自己最欣賞、最惋惜的一個人。他就是——


才華、氣度、胸襟、抱負皆堪與蘇軾媲美的狀元詩人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

張孝祥實乃名人之後,他的七世祖乃唐代著名詩人張籍。張籍不僅關心民生,與王建一起開創了“張王樂府”。他本人也是一個交際達人,與他同時的白居易和韓愈兩人,雖然才華卓著、負有盛名,然而兩人卻因為政見等原因很少來往,而張籍卻與兩人都是好朋友,再三想把他倆撮合在一起。無奈,韓愈老夫子牛脾氣,不太看得起白居易,不怎麼配合。張籍的美好願望沒能達成。

回到本題,張孝祥22歲時高中狀元,可惜39歲時便病逝了。曾做過秘書省正字,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代理過中書舍人,出知撫州,平江府,入京為中書舍人,領建康府留守,復出知靜江府、潭州、荊南州,為湖北路安撫使。有《於湖集》傳世,存詩423首,存詞224首,存文419篇。(以上數據,據《全宋詩》《全宋詞》《全宋文》)。


且看安國之詞:

《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這首詞,堪稱張孝祥的代表作品。具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空靈清曠,其中仙氣逼人,借用黃庭堅評價蘇詞之語,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是!”

這種作品,近乎完璧,有句有篇,句句可愛,月度越可愛,結語氣魄宏大,詞人儼然亦超脫凡塵,以宇宙視角俯視人間,西江為飲,北斗為酒壺,萬象為賓,與“我”相對,氣勢之恢弘,恐怕李白、蘇軾、辛棄疾都要敬他三分!


再看其《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這首愛國詞,與陸游的愛國詩、辛棄疾的愛國詞交相輝映,實乃南宋時期,有志氣有血性的大丈夫的真情流露,其中的無奈、悲哀、憤怒之情,讓千載之下、生在和平年代的讀者,也不免動容。張孝祥雖曾受湯思退等主和派大臣的賞識,但是,作為正直剛烈的士大夫,他自然不滿足國家偏安一隅,因此,他與主戰派人物臭味相投。

這首詞就作於張孝祥協助主戰派名臣張浚進行抗戰期間。該詞寫成後,張浚看後,“感憤不已”、“罷席而入”,根本無心宴飲,直接離開宴席了,可見此詞動人心絃的力量。


相比其詞,張孝祥的詩名要小很多,答主隨手翻了下,取其中的兩首,大家可以品味一下:


《即事簡蘇廷藻》:

落日邊書急,秋風戰鼓多。私憂真過計,長算合如何。

盡斂清淮戍,仍收瀚海波。棲遲一尊酒,幽恨滿關河。

這首詩,與他的《六州歌頭》風格相近,以幽憤悲慨見長,悲中有豪氣在,仍不失男兒本色。


《月夜與蔡濟忠曹公會汎舟自水東歸》

一舸駕長風,銀河此路通。波光連月白,燭影到江紅。

五嶺經星外,千山颶霧中。不知今夜賞,更有幾人同。

這首詩,則有些接近蘇軾的風格了,特別是最後兩句,與蘇東坡《陽關曲》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意思相同,只是沒有後者綿長悠遠了。這種差距,好比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與杜甫“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的差距。張孝祥和李益的詩句,雖有惆悵愁苦之情在,然而,終是少年人之語,其中不乏英氣,感慨不免淺了些。蘇軾和杜甫的詩句,雖不如前兩人那般英氣逼人,但其中的感慨要深沉的多,更加耐人咀嚼了。


除了擅作詩詞外,張孝祥還長於書法:

涇川帖

柴溝帖


張孝祥才具與蘇軾相類,是罕見的全能型的大才子。每有新作問世後,都忍不住問人,“比東坡何如?”意思是,與蘇軾的作品相比怎麼樣?張安國人品、才華、學識、氣度、抱負皆堪稱一流,可惜天不假年,殲此良人,嗚呼哀哉!如其能像蘇東坡那樣,活到六十多歲,縱然在政治上也如辛棄疾和范成大愛國大臣一樣,沒能騁其懷抱,實現收復中原的宏願,但至少也會像辛棄疾、陸游等人那樣,為世人留下更多不休的華章!

惜哉,張安國!


更多文史精彩文章,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正


黃仲則!

清朝詩詞很不了起,至少在小可看來,清詩蓋過宋詩明詩,清詞蓋過明詞略可比肩宋詞。

我們熟知的那個人叫納蘭容若。

另一個比他還要強的人,就是黃仲則。故作內行的話小可不說(說了也是複製過來的,沒勁兒),納蘭容若受歡迎,是因為他的詞足夠小資,情深意重,所以廣受好評。

可是,詩詞並不僅僅是小資,純以風格和功力而論,黃仲則不減唐人高處,在當時他是最優秀的詩人。

小可隨便挑幾句奉上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綺懷》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雜感》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癸巳除夕偶成》

匆匆覺得揚州夢,檢點閒愁在鬢華。——《感舊》

舊山同伴倘相逢,笑爾行藏不如鼠。——《圈虎行》

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感舊》

一樣夢醒聽絡緯,今宵江北昨江南。——《客宅》

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感舊》

對床聽夜雨,分枕夢青山。——《春莫呈容甫》

詎有青馬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感舊》

湔裙鬥草春多事,六博彈棋夜未停。——《綺懷》

只解千山喚行客,誰知身是未歸魂。——《聞子規》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都門秋思》

端正容成猶斂照,消沉意可漸凝灰。——《綺懷》

掉首已拌遊萬里,懷人獨是坐三更。——《直沽舟次寄懷都下諸友人》

檢點相思灰一寸,拋離密約錦千重。——《綺懷》

眼將天水分離合,身與魚龍判睡醒。——《錢塘江舟中看月》

全家都在西風裡,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門秋思》(這一句極妙!)

梔子簾前輕擲處,丁香盒底暗攜時。——《綺懷》

縱使身榮誰共樂?已無親養不言貧。少年場總刪吾輩,獨行名終付此人。——《與稚存話舊》

知君憐我重肝膽,贈此一片荊軻心。——《贈容甫》

臺上何人延郭隗?市中無處訪荊卿。——《都門秋思》

短長鄉夢外,斷續雨絲中。芳草遠愈遠,小樓空更空。——《春夜聞鍾》

為問舊時裙衩上,鴛鴦應是未離群。——《綺懷》

月臨霜草寒同色,風旋冰花凍作聲。——《渦水舟夜》

綠酒無緣消塊壘,青山何處葬文章?——《旅館夜成》

墨到鄉書偏黯淡,燈於客思最分明。——《二十夜》

聞道碧城闌十二,夜深清倚有誰同。——《綺懷》

臨鏡不妨來更早,惜花無奈聽成愁。——《即席分賦得賣花聲》

此行不是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幼女》

頻驚吳下酒徒散,冷笑長安弈局新。

獨飲對辛盤,愁上眉彎。

樓窗今夜且休關。

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

書貼更簪歡,舊例都刪。

到時風雪滿千山。

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

——《賣花聲》

日日登樓,一日換一番春色,

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

一片野風吹草,草背白煙飛。

頹牆左側,小桃放了,沒個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記得,三五年時。

是何人。 挑將竹淚,黏上空枝。

請試低頭,影兒憔悴浸春池。

此間深處,是伊歸路,莫惹相思。

——《醜奴兒慢》


亦有所思


有不少古詩,一提起作者就感覺在哪聽說過,提及他的詩句就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寫的啊。

在古代,這類詩人是比較多的。並不是每個詩人都能像李白、杜甫等人一樣,為世人所知。有些是存世作品比較少,通常只有一二代表作;有些則在當時名氣挺大,但不受後世喜愛。

下面我就羅列一些知名度不高,但有佳作的詩人。




劉昚(讀shen,四聲)虛

提及劉昚虛,應該不少人聽都沒聽說過,但在盛唐時期,他的名氣卻不小。代表作品:《闕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首詩一句“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一直為人津口相傳。

劉希夷

許多人知道劉希夷,估計是從害死他的舅舅宋之問那裡得知的。代表作品:《代悲白頭吟》。

(節選)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王雱(讀pang,一聲)

說到王雱,不少人又是一個問號。但要說起他的父親王安石,可就無人不知了。王雱本人極具才華,與他的兩個叔叔王安禮、王安國,被人尊稱為“臨川三王”。代表作:《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張舜民

張舜民,北宋著名文學家,擅詞工化,是陳師道的姐夫。代表作:《賣花聲·題岳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孫蕡

如果不是偶然讀到他的詩,我也不知其人。孫蕡,元末明初詩人。代表作:《江上》。

江上青楓初著花,客帆和月宿蒹葭。雲過疏雨數千點,臨水小村三四家。風起漁船依釣石,潮迴歸雁認平沙。秋懷已向南雲盡,又是滄州閱年華。




當然,名不見經傳的詩人還有很多,不知道你記得的是哪個詩人、哪一首詩?


詩詞補習班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在這種宣傳效果和名人效應之下,世人皆知李杜,所以,他們的詩詞流傳千古,自先秦以來,屈原、三曹、謝靈運、王勃、駱賓王、孟浩然、王昌齡、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賈島、李賀、杜牧、李商隱、林逋、范仲淹、歐陽修、晏殊、王安石、辛棄疾、李清照……不用再羅列,隨便一羅列,便是一個長串的名單。

這些名字光芒萬丈,他們的詩詞也因此而廣為傳播。光亮之處,自然群星璀璨。不過,並非所有的好詩都是名人寫下的,有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詩人,有很多寫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我們知道作品而不熟悉這個詩人的情形,也是常常有的,還有很多人,甚至還是無名氏,寫下千古名詩,卻連姓名都沒有留下:


一類:知名度不高卻寫得特別精彩的詩詞:

《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古人寫洞庭湖的詩歌多如牛毛,但這首無疑是最優秀者之一,但作者元代詩人唐珙,卻並不十分有名)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詩有名,作者唐代詩人崔護也不出名,其事蹟亦無從可考)

《代悲白頭翁 》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詩人劉希夷名聲不大,他寫的這首詩卻極其有名,尤其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此詩有名,但作者宋朝詩人葉紹翁在後人眼裡,也名聲不顯)

《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此詞極有名,但詞人宋祁也不出名)

二類:寫得特別精彩卻連姓名都沒留下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出自漢朝無名氏之手,比哪首唐詩差?)

《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如此妙曲誰作?無名氏)

《古豔歌》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無名氏)

《古歌》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

胡地多飈風,樹木何修修。

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無名氏)

《猛虎行》

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

野雀安無巢,遊子為誰驕。

(無名氏)

《古樂府》

蘭草自然香,生於大道旁。

要鐮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無名氏)


帝國的臉譜


在古代並不是每個詩人都能像蘇東坡,白居易,王維,李白、杜甫等人一樣,為世人所知。有些是存世作品比較少,通常只有一二代表作;有些則在當時名氣挺大,但不受後世喜愛,有些因為種種原因知名度卻不高。

劉昚(讀shen,四聲)虛

提及劉昚虛,應該不少人聽都沒聽說過,但在盛唐時期,他的名氣卻不小。代表作品:《闕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首詩一句“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一直為人津口相傳。



張舜民,北宋著名文學家,擅詞工化,是陳師道的姐夫。代表作:《賣花聲·題岳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

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孫蕡

如果不是偶然讀到他的詩,我也不知其人。孫蕡,元末明初詩人。代表作:《江上》。

江上青楓初著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雲過疏雨數千點,臨水小村三四家。

風起漁船依釣石,潮迴歸雁認平沙。

秋懷已向南雲盡,又是滄州閱年華。

古人寫洞庭湖的詩歌多如牛毛,但這首無疑是最優秀者之一,但作者元代詩人唐珙淹沒在歷史中。代表作:《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葉紹翁,看到這個名字相信知道的人不會很多,但他其中一首詩,卻是耳熟能詳。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當然,詩詞寫得好,名不經傳的詩人還有很多,不知道你記得的是哪個詩人、哪一首詩?

感謝你的閱讀。


悟文化


在群星燦爛的中國詩詞史上,很多曾留下驚豔一筆的詩詞名家,知名度卻無比寂然。比如下面這兩位位作品朗朗上口的牛人,更是印證了一聲嘆息:詩紅人不紅。

1,

(唐代)

唐詩名家眾多,“詩仙”“詩鬼”“詩佛”各類名號薈萃,但李白杜甫白居易們一代代高光身影背後,一位默默無聞的晚唐詩歌愛好者,卻也在絞盡腦汁發力。終於在一千多年後,當無數唐詩名作早已煙消雲散時,他的驚豔一筆,卻超越了時光阻隔,至今仍是詩詞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口頭語: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位留下如此傳世名句的牛人,正是晚唐詩人許渾。

作為晚唐詩人的代表人物,許渾的史料記錄非常簡單,身為武周宰相後人,也曾歷經仕途浮沉,但一生不變的追求卻是寫詩,晚年時更埋頭詩卷之中,留下詩作五百多首。雖說在詩人扎堆的唐代,他的知名度遠遜各路名家,但他充滿懷古意味的作品,卻在時光蹉跎中,成了昔日大唐榮光的生動寫照,一句“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千多年來依舊激盪人心。而這首詩的出處《咸陽城東樓》,句句深情詠歎,更是道盡唐朝風華。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2,蘇鱗(宋代)

宋代標榜文官治國,詩人詞人的生活更幸福,詩壇的牛人們,更是常見政壇風雲人物。而北宋詩人蘇鱗,卻堪稱兩宋詩人裡的草根一族。只是杭州地界上一位“巡檢”小吏,高官們風雅的吟詩創作,似乎與他不搭。

可就是這位無比草根的“小吏”詩人,卻貢獻了中國詩詞史上,又一句千年不衰的流行經典:近水樓臺先得月。\\

但比起留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來,蘇鱗的情況卻更遺憾:“近水樓臺先得月”所屬的詩作,今天竟已不可考,其中的“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竟還是在南宋人俞文豹的《清平錄》裡:《清平錄》中記載,北宋名臣范仲淹擔任杭州知府時,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這位叫蘇鱗的小吏,也有幸得以升遷。

深感幸福來的太突然的蘇鱗,當場給范仲淹獻詩一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簡單兩句詩,多少職場人士感同身受的意外喜悅,盡在其中。不過單以此事說,如此幸福機遇,確實只偏愛有準備的人。


我們愛歷史


有哪些詩詞寫的很好,知名度卻不是很高的人?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腦子閃過的第一個名字便是賀鑄,緊接著想到的便是這首悼亡詩:

《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悼亡詩一般來說僅限於悼念妻子,如果說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稱得上千古悼亡第一篇,那賀鑄這篇《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也算是不遑多讓。“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一聯真是道盡無限思念!

說起賀鑄這個人,真是充滿了各種反差。

據說,賀鑄長得極醜,“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但卻才華橫溢、博聞強記,尤其善於融用前人成句,所成詩詞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

《行路難·縛虎手》
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鬥十千?
酌大斗,更為壽,青鬢長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這首《行路難·縛虎手》既是賀鑄豪放文風的代表作,又能看出他對李白《行路難》、《南陵別兒童入京》,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名句的提煉再應用。

如此壯懷激烈的賀鑄,晚年退居蘇州碰到一個美女,也能寫下這等繞指柔的小令!

《青玉案·橫塘路》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若問閒情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就是賀鑄,一個長得巨醜的男神,家室顯赫(賀知章後裔,宋太祖賀皇后族孫)但一生官場鬱郁,悼念亡妻寫下千古名篇,看到美女卻又食指大動。如此鮮活寫意的性格,恐怕才是他能寫出此等佳作的原因!

獨立思維、個人視角,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歡迎您留言和我交流。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清朝趙翼的《論詩》很好的詮釋了李杜詩的熱捧程度,然而同時期的其他詩人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只是名氣沒有他們大。其中,不乏很多名句流傳至今,令人讀後讚不絕口。可能由於收錄課本的原因,我們只從課本上熟悉那些眼熟的詩人,而並沒有去詳細的研究那些所謂知名度不高的人,有可能人家也很火,只是你不知情而已。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代 · 葉紹翁《遊園不值》



葉紹翁的詩也不少,但這首收錄的課本中的《遊園不值》卻是佳作,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田園風光的幽靜與安逸,給人以舒適和愜意。而後兩句更是點睛之筆,將喜愛之情昇華。同時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事物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外力並不能阻擋。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代 ·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朱熹可是大人物,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而他這首詩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以塘作比,其實要表達的是讀書的感受。只有不斷的讀取新的書,學習新的知識才能收穫更多的學問,那到用時就會“思如泉湧”。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元代 · 王冕《墨梅》

你沒看錯,就是這個利用放牛時間畫荷花的那個王冕,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王冕學畫》。人家不僅是畫家,還是詩人、文學家、書法家。這麼喜歡畫花,想必對其理解的相當透徹了,詩的後兩句將梅花的精神一語中的。其實這是以梅自比,表達自己不落俗套,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代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首詞被《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唱了不知多少遍,有誰知道是明代楊慎寫的?人家可是文學家,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呢,存詩也有2300多少,可見只是我們對其不瞭解,並不是人家不出名。

多少英雄像長江之水浪花飛逝,成敗到頭一場空。青山和夕陽不受世俗干擾,白髮的打魚者,看慣了歲月的變遷,在朋友的相逢中,將古今的事情都當成了笑談當做了下酒菜。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代 ·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這首歌是毛寧的濤聲依舊,唱起來是不是有這首詩的意思,我都懷疑是不是根據這首詩改編的。張繼存詩不多,50多首,以這首尤為出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代 ·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瀚存詩僅14首,但卻是很有才氣的詩人,他所寫的涼州詞和王之渙有一拼,擅長邊塞詩。

你別笑那些士兵喝醉了橫臥在沙場,先想想他們為了征戰有幾個人能夠活著回來。確實,每每看到消防官兵搶救險情後累的各種姿勢都能睡著時,就想給他們點贊,你們是最美麗的人。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代 · 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青山與小樓已不再有,緊閉的窗前你別等候,大雁飛過菊花香滿樓”。沒錯,“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句話我最先是從《中華民謠》這首歌裡聽見的。而林升僅有這一首詩,卻寫出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統治者的不滿,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不思進取,大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意思。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 · 崔護《題都城南莊》



這首詩已經被改成了歌曲,而“人面桃花”也成了成語。我記得還有這個古裝的連續劇。而崔護存詩6首,卻全是佳作。用桃花比人,寫出了幾乎所有人都有過的“物是人非”的人生經歷。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宋代 · 汪洙《神通詩》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成了當時的流行詞,也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唯有讀書考取功名才能一展頭角,出人頭地。然而在現在社會已經不適用了。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代 · 崔郊《贈婢》

網絡流行語“一入…深似海,從此…是路人”看到沒,是崔郊的原創,人家的版權哦。崔郊存詩這一首,這首詩卻是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不過最終結局還是不錯的。寫了他和他姑媽的一個婢女的愛情故事。

文|一生最愛古詩詞


詩詞例話


張可久其實知名度挺高的,但相對唐詩宋詞來說,喜歡元曲的偏小眾,再者,關注元曲,往往都提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等四人,所以,我推薦張可久吧。

當然,歷史上南北朝有一些詩人,詩寫得好,且比較小眾,比如鮑照、庾信等,但他們小眾,去不算知名度不高。還有明朝的一些詩詞,比如陳維崧、曹貞吉等人......
但我就是想推薦一下張可久。



張可久·《中呂·賣花聲·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其實我不想把這首放在最前面,太煞風景,但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真實寫照。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月……滿頁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中寫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發現這三個人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生於最黑暗的時代。




張可久·《人月圓·客垂虹·北曲聊樂府前集今》

三高祠下天如鏡,山色浸空濛。

蓴羹張翰,漁舟范蠡,茶灶龜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裡,心事誰同。

黃花庭院,青燈夜雨,白髮秋風。

黃花——深秋;青燈夜雨——淒涼之境;白髮——人生遲暮;秋風——瑟瑟。張可久的心真是淒涼之極啊。




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北曲聊樂府前集今》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後面結句,用成都話來講,真是好安逸哦,酒香茶香彷彿撲鼻而來。但我們知道,古代那些文人,往往是嘴上說得清高出塵,內心卻未必真能淡泊處世。要真是淡泊歸隱了,那就是對政治、仕途報以絕望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陶淵明那樣,就算見到南山,也是一臉惆悵。




張可久·《人月圓 ·會稽懷古·北曲聊樂府前集今》

林深藏卻雲門寺,回首若耶溪。

苧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

神仙何處,燒丹傍井,試墨臨池。

荷花十里,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清風鑑水,明月天衣,讓我想起張孝祥的“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當然,意境不如張孝祥廣闊,張孝祥更空靈,我在一個回答裡寫到清的美學概念,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就是“清”這一美學概念的比較深刻的體現。要達到美學上的某種境界,不要以為有才華就行了,還得心境達到。

張孝祥雖然被貶,但是他內心是問心無愧的,所以他說“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清絕對不是表面的清,而是:“表裡俱澄澈”。




其實,元曲裡有真正知名度不高的人,比如“衛立中”。

衛立中·《雙調·殿前歡》

碧雲深,碧雲深處路難尋。

數櫞茅屋和雲賃,雲在松陰。

掛雲和八尺琴,臥苔石將雲根枕,折梅蕊把雲梢沁。

雲心無我,雲我無心。

好一個雲心無我,雲我無心。這首小令超凡脫俗飄逸出塵,把道家美學“逸”的理念很好的闡釋,當然,我是從我的角度來講,從作者的本意來講,跟什麼美學沒半毛錢關係。再一次證明了,儒釋道的哲學理念深刻影響中國文人,要想寫出好的詩詞作品,你總得信點什麼。


楚雲卿


我認為沒有。為什麼沒有?大浪淘沙,始得真金,經過千年流傳下來的古詩詞,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如果大家公認一位古人詩詞寫的好,那麼他的知名度起碼在古詩詞的圈子裡是有一席之地的,如果你認為他知名度不高,那肯定是你研究的稍微少些。

但是我認為有一類人容易被忽視,就是他其他方面的名氣遠遠蓋住了詩詞方面的成就,我們也湊合著說他詩詞方面的知名度不高吧,其實在這裡我想說一個人,那就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

黃庭堅少年聰慧過人,七歲就能作詩,22歲考中進士,他是江西詩派的領軍人物,但是詩歌成就如此高的一個人,他的作品在學生時代的課本里幾乎沒有,但是在歷史課本里確是更多的描述其書法成就,這也許是宋詩整體文學水平達不到唐朝高度的原因,所以我們對黃庭堅的詩詞瞭解不多,下面我找到幾首讓大家瞭解下。

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水調歌頭·遊覽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裡,紅露溼人衣。

這是黃庭堅的詩和詞,我認為他的水平是很高的,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不低,甚至有人稱黃庭堅的詩超過了蘇軾,但是大家一提到黃庭堅,討論最多的是他的行書、草書、楷書,無不稱之為開宗立派的大書法家,而對其文學成就往往忽視。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予你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